短文两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1 21: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短文两篇巴  金 巴金,1904年出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家》 《春》 《秋》《雾》 《雨》 《电》走近作者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写作背景南京大屠杀写作背景日字词读音夸父 皓月 姮娥 旸谷 瞬间kuā hào héng yáng shùncuōzu?撮合,一撮灰一撮头发,一撮胡子lòulù露马脚,露怯露台,暴露nìngníng宁愿,宁可宁静,安宁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yáng,日出。
倘使:假使。 1.《日》段落结构第一部分(l、2段):写飞蛾、夸父为追求光和热而甘愿牺牲。
第二部分(3、4段):写人间没有了光和热,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
第三部分(5段):写作者甘愿做人间的飞蛾,去追求光和热。合作研讨-《日》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2.“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合作研讨-《日》合作研讨-《日》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合作研讨-《日》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合作研讨-《日》5、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合作研讨-《日》5、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日》主题《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旸谷的夸父,表达了作者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这里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光和热的赞美。作者写《日》,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许多花也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菊花:清净、高洁、我爱你、真情
紫罗兰:请相信我、永恒的美、无尽的爱
 樱花: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弃,命运的法则
 梅花:坚强、傲骨、高雅
荷花:清白、坚贞纯洁、忠贞和爱情、孤傲、冰清玉洁、自由脱俗月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冷”“死”感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1、“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含义?合作研讨-《月》 她象征着那些希望可以用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人们。引用传说结尾是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亮的冰冷,为了这个已死了的星球而奔月的,作者虽用疑问语气,但在姮娥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2、姮娥象征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合作研讨-《月》《月》主题 《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写到“姮娥奔月”。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嫦娥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课堂小结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课堂小结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课堂小结《日》: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月》:细腻幽静
嫦娥奔月追求光和热改变冰冷寄托人格理想对 人生 、对生活一种希望的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