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正负数
教材简析 《正负数》一课,是《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负数的认识中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材中拓展了负数的表示范围,如:海拔、收支等。因此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再配以实物或图片进行说明效果会更好。
学情分析 学生在在第一课时,认识了温度,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从中能抽象出负数的概念,理解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理解、体会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2.会正确的读写正负数,并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及0的意义。
课时分配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导教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引入新知。由游戏说反话引入。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引出学习课题。
2.谈话导入:生活中还有一些类似这样相反的问题,你能了解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研学 展示 形成概念 掌握本质 记录相反意义的数量,初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探究海拔中的正负数。 由图片设置情境,(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分别进行记录。你能说说“+”和“—”表示的意义吗? (1)看信息,做记录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看谁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把图中的数学信息准确、简洁的记录下来。 (2)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本上记录。 学生自主记录,教师巡视。 2.同桌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 3.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记录的慢。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确定展示对象 跟同桌说一说 + - 分别是什么符号?怎么读? 3.同桌互读。 4.师生小结: “+”叫做正号 ,“-”叫做负号 +53读作:正五十三, - 8读作:负八 你觉得0应该分在哪里?为什么? 5.分别出示课本情境图2、3、4 (1)小组合作探究:要求说一说每个数前的“+”或“-”表示的意义,小组内互相讨论,组织语言,师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小组汇报,说一说每幅图中的“+”和“-”在具体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思考:第四幅图中,如果取出200元钱,存折上会有怎样的变化?提醒结余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不同的情境下,正负数表示的意义不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6..思考质疑,建立概念:你发现了什么? 正数 负数 高出 低于 答对 答错 存入 支出 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7.界定正负数及0。 板书:像+10,+200,+8843.43.......都是正数。 像-1000,-500,-127........都是负数。 (1)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0”不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基准,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你能说出几个正负数吗?师结合学生说出的数选取并随机板书: 像-10,200,0,-105,78......都是整数。 试着说出几个整数来。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0 负整数 【设计意图】认识正负数时才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了0的问题。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课本首次引入整数概念,通过列举让学生初步从字面理解“整数”的概念。 5.正负数的读写。 6.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出示课本3.4.5图片,结合图片说一说图中正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初步体会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交流探索中理解正负数的含义。
课堂 拓练 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1.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正负数的例子? 刘翔赛跑录像中,显示风速为-0.4米,风速怎么会是负的?如果风速为+0.4米,又说明了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理解、体会正、负数。理解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 设计 正负数 像+62、+178、+2000、+82……都叫做正数。 像-3、-104、-50、-360……都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