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4 22:4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八单元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局部抗战

日本侵华的原因:
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日本为缓和国内矛盾,企图通过战争转嫁危机;
历史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国策,蓄谋已久;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有利时机: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局部抗战

日军侵华的表现:
局部抗战的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据整个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2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以华制华”)
1933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顽强抵抗
1935年日军制造“华北自治运动”,制造一系列事件,称为“华北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的表现:
国民党的态度:“攘外必先安内”
东北人民: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
学生代表:“华北事变”后,北平学生组织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国共产党: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人数壮大(杨靖宇、赵尚志)
1935年《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和瓦窑堡会议
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派周恩来同国民政府谈判,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笔记):
1.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
2.中共正确运用了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的策略;
3.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强烈爱国情怀;
4.国际上的部分大国,极力谋求和平解决。
全国抗战的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表示“团结各方共赴国难”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8月下旬,中共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总指挥。
南方八省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国共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全国抗战的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笔记):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为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3.日本侵华危及国民政府的统治;
4.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支持。
日军侵华的暴行

军事上:制造屠杀事件,如南京大屠杀;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对陪都重庆进行大轰炸;实施细菌战;违反人道主义,实行“慰安妇”制度等。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经济上:“以战养战”,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强迫青壮年做苦力。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意义:最终日军占领上海;但这次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初)
主要战役:平型关大捷(八路军):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林彪 聂荣臻)
忻(xīn)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郝梦龄)
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3.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主要战役: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意义:抗战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4万人)的一次战役。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论持久战》演讲,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
意义: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后取得最终胜利。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战时内迁(工业、高校)——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正面战场的抗战

如何评价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笔记)
材料: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关系也是比较好的——毛泽东
积极性:
局限性:
1.抗战前期,进行了比较积极、顽强的抵抗;
2.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军的侵略进程,消耗了日军的兵力;
3.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4.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到决定性作用;
5.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
6.为工业及学校內迁争取了时间。
国民党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的路线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开辟: 表现: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第一个敌后根据地:聂荣臻建立晋察冀根据地) 地位: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沦陷区的抗日斗争 开展抗日宣传。 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 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陕甘宁首府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
敌后战场的抗战

百团大战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 囚笼政策 ”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概况: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意义: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军事: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
经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开荒)
政治: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场形成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初,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场正式形成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配合英军对日作战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定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七大
时间:
目的:
内容:
意义:
1945年4至6月
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主席。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8月6、9日,美国向日本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8月9日,苏军进入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协议。中国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的原因(笔记)
中国:
日本:
国际: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3.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必然招致失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近代首胜: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大国重立: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3.民族复兴: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两种建国方针
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争取和平民主
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的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通过孟良崮战役、主动撤离延安、青化砭之战等,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全面内战的爆发

经济危机: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政治危机: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召开,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土地会议(1947年夏)——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内容: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大纲》
意义: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解放,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笔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 年1月 1948 年11月—1949年1月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歼敌
人数 歼敌47万余人 歼敌55万余人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影响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时间、地点 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内容 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乡村
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意义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笔记)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
1949年4月21日,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2.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
3.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3.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2、3点做笔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