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课件(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课件(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2 07:5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诗:文:词:书法: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
法四大家” [来源:z x x k 学科网]z x x k
苏轼的一生却是饱经磨难坎坷的一生。
苏轼21岁时进京并且在第二年和他的弟弟一起考中
进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外调。后来因为
“乌台诗案”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写此
文时的苏轼已经是四十七岁了。
在黄州时的苏轼思想已经成熟,一方面对自己的处
境表现得很乐观,另一方面又不放弃对美好人生的
追求。
旧党执政后,他又被召回京师。后来新党得势,他
又被贬职外放。[来源:z x x k 学科网]z x x k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时作者在政治上处境不得意,与弟弟分别又已六年不相聚了,心情抑郁,可想而知。可是词中虽抒遗世独立的幻想却留恋人生,感伤离别而处于达观,反映出作者开朗豁达的思想境界。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崩云),惊涛拍(裂)岸,卷起(溅起)千堆雪(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guān qiáng lǔ
纶 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
lèi
还酹江月。上片写景
引出怀古内容豪放词派:以词言志,意境开阔“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
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
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
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的?有什么特点?
作者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场面。作者为何要把周瑜放在这样的景色中呢?景物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作者有那么多的英雄可以怀念,却为何只怀念周瑜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呢?周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爱情美满:美女配英雄事业有成:少年遇英主风流人物1、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只做了团练副史 只是个闲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24岁为东吴中郎将,统帅东吴水军。2、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3、爱情
苏轼中年丧妻,对亡妻深深地思念;
周瑜少年得娇妻,爱情美满幸福。作者怀古思今,抒发了什么感情?年岁渐老,功业未就,
有志报国,壮志难酬。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间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
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
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
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
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
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小结:本词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
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语言洗
练,形象生动。抒发了作者对古代英
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
展抱负的感慨,但感慨难掩其雄心。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
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D10.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
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
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诗
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
孙权及曹操。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
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1.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
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
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
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
《武陵春》)
1.这首词中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风住”二字暗示在此之前曾是风吹雨打,
落花瓢零,诗人不能出门,心情格外苦闷。
B.“尘香”和“花已尽”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花已落尽,化为尘土,只有尘土还有点香味。
C.“日晚”是“日高”的意思,太阳老高了方起床,
懒于梳理,心情还是不好。
D.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是说:外界事物是这样
(风住尘香花已尽),人的性情也不好(日晚倦
梳头),样样事情都罢休了。D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两句有了波澜,
与前面的“泪先流”相比,“春尚好”“泛轻舟”有了一
点喜色,感情稍稍上扬。
B.“轻舟”又为下文的“愁重”作了铺垫和烘托,“只
恐双溪“两句是在铺垫之后的一个猛跌,使感情显得
无比深沉。
C.“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把抽象的概念“愁”写得具
体形象,"载不动"又有夸张的手法。
D.这首词与作者的另一首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
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表
达的都是贵妇人的闲愁。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