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醇酚 课后训练
一、单选题
1.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酸性按由弱到强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化学是五颜六色的”是指在化学实验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获得的颜色错误的是( )
①红 ②橙 ③黄 ④绿 ⑤青 ⑥蓝 ⑦紫
A.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⑦
B.淀粉遇碘:⑥
C.蛋白质遇浓硝酸:③
D.热的氧化铜遇酒精:①
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化学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乙醇等消毒液均可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目的
B.“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使用不能增强消毒效果
C.苯酚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来制作药皂
D.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烯烃
4.下列属于酚类的物质是( )
A.CH3CH2OH B.(CH3)3C—OH
C. D.
5.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4+2O2 CO2+2H2O
B.CH2=CH2 +H2 CH3CH3
C. +HNO3 +H2O
D.2CH3CH2OH +O2 2CH3CHO+2H2O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苯及其衍生物
B.苯、乙醇和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制得纯净的氯乙烷
B.下列发生的反应属同一反应类型:甲苯硝化制三硝基甲苯;乙醇和甲酸制甲酸乙酯
C.检验某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方法: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后,硝酸酸化,再加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D.提纯粗苯甲酸的主要步骤为:加热溶解,过滤,然后取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就可得到纯品
8.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己醇不能
B.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C.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而苯不可以
D.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原子比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更易被卤原子取代
9.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可在空气中燃烧
B.乙醇存在于淀粉中
C.工业乙醇可用来配制饮用酒
D.乙醇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10.下表中II对I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I II
A 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比水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大 -COOH中的氢氧键受酮羰基影响,更易断裂
B 2 苯环使羟基活泼
C ↓ 羟基使苯环活泼
D 甲苯可以使酸性溶液褪色 侧链受苯环影响
A.A B.B C.C D.D
11.下列有关有机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FeCl3溶液可以鉴别苯、苯酚、四氯化碳、KSCN、乙醇和AgNO3六种无色溶液或液体
B.有机物 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4种吸收峰
C.有机反应 涉及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两种类型
D.1mol 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以与6 mol H2反应
12.下列有关苯、乙酸、乙醇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不易溶于水
B.除乙酸外,其余都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C.苯能与溴水在铁作催化剂下发生取代反应
D.乙醇与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13.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类推结论还是要通过实验验证,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已知 类推
A 乙醇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所有饱和一元醇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B 氯仿不溶于水 所有卤代烃都不溶于水
C 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常况下呈气态 所有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常况下为非气态
D 含一个苯环的烃属于芳香烃 含多个苯环的有机物也属于芳香烃
A.A B.B C.C D.D
14.下列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能体现是羟基对苯环产生影响的是( )
A.苯酚溶液显弱酸性
B.苯酚和乙醇中,分别加入金属钠,苯酚反应剧烈
C.苯酚比苯容易发生溴代反应
D.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苯甲醇不能
15.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静罝 下层为橙色 裂化汽油可萃取溴
B 向Ba(ClO)2溶液中通入SO2 有白色沉淀生成 酸性:H2SO3>HClO
C 将钠块加入盛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 有气泡产生 生成的气体是H2
D 分别向相同浓度的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中通入H2S 前者无现象,后者有黑色沉淀生成 Ksp(ZnS)A.A B.B C.C D.D
16.下列物质属于醇的是( )
A.CH3CHO B. C.CH3COOCH3 D.CH3OCH3
二、综合题
17.CH3COOH是一种弱酸,而氯乙酸(CH2ClCOOH)的酸性强于CH3COOH,这是因为﹣Cl是一种强吸引电子基团,能使﹣OH上的H 原子具有更大的活动性.有的基团属于斥电子基团,能减弱﹣OH上H 原子的活动性,这种作用叫“诱导效应”.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
(1)HCOOH显酸性,而H2O呈中性,这是由于HCOOH分子中存在 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
A.吸,羟基 B.吸,醛基 C.斥,羧基 D.斥,羟基
(2)CH3COOH的酸性弱于HCOOH,这是由于CH3COOH 分子中存在(斥)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甲基).
请判断:
(3)C6H5﹣(苯基)也属于吸电子基团,所以C6H5COOH(苯甲酸)酸性比乙酸的酸性 .(填 1﹣﹣﹣“强”或 2﹣﹣﹣“弱”).
18.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酚醛塑料(电木)、合成纤维(锦纶)、医药、染料、农药等。工业上可用如下途径制取苯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②中,每生成1molC6H5ONa,需要NaOH mol。
(3)在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有机物X(C7H8O)与C6H5OH 互为同系物,任写一种X可能的结构简式 。
(5)已知醇Y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且Y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Y+D A
①Y和D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有机物甲与D“结构相似,分子组成比D多2个碳原子”,且分子中除了饱和烃基与D不同外,其余部分都与D相同,请写出甲可能的结构简式: 、 。
19.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
(2)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氧化为乙醛: 。
(3)苯→溴苯: 。
(4)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 。
(5)实验室制乙炔: 。
20.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 。
(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你认为 (填“正确”或“不正确”)。
(3)若实验中所用乙醇含有少量水则实验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若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
(4)若测得有1.15gC2H6O参加反应,把量筒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80mL,试结合计算和讨论,判断图2中(Ⅰ)和(Ⅱ)两式中,哪个正确 。
21.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可以用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成.乙醇和汽油经加工处理形成的车用燃料即乙醇汽油.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试管里加入2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外焰中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如图),取出铜丝,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 ,整个实验实质是乙醇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该反应生成物的试剂是:
(3)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纯净物,属于可再生能源B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密度比水小的油状液体
C.若用CH3CH218OH和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则乙酸乙酯中不含18O.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浓度相同条件下,根据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酸性大于碳酸;苯酚溶液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证明说明苯酚酸性很弱,小于碳酸的酸性,乙醇是中性的非电解质溶液,它们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
故答案为:A。
【分析】常温下,等浓度的这几种溶液,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乙醇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不发生电离。
2.【答案】A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与乙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符合题意;
B.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故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故C不符合题意;
D.热的氧化铜遇酒精反应生成铜变红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乙烯通入到高锰酸钾溶液中紫色褪去
3.【答案】B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乙醇通过渗入细菌体内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变性而达到消毒目的,原理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乙醇氧化,“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使用不能增强消毒效果,故B符合题意;
C.苯酚的水溶液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目的,可以用来制作药皂,故C不符合题意;
D.四氟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F2=CF2,含有F元素,属于卤代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均利用其强氧化性消毒,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乙醇;
C.苯酚的稀溶液可以做防腐剂和消毒剂;
D.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
4.【答案】C
【解析】【解答】酚类物质的官能团是羟基,羟基一定是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所以C属于酚。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是一道纯辨析题,考查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区别:酚羟基是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上,属于酚类;醇羟基是羟基不直接连接在苯环上,属于醇类。
5.【答案】B
【解析】【解答】A. CH4+2O2 CO2+2H2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CH2=CH2 +H2 CH3CH3属于加成反应,选项B符合题意;
C. +HNO3 +H2O属于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2CH3CH2OH +O2 2CH3CHO+2H2O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掌握加成反应的含义,有机物中不饱和键发生部分断裂直接与其他原子相连而产生的的新物质。
6.【答案】C
【解析】【解答】A. 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不能获得乙烯、苯及其衍生物,A不符合题意;
B. 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葡萄糖含有醛基,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C符合题意;
D. 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均是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石油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
B.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7.【答案】B
【解析】【解答】A.乙烷和氯气不管按何种比例混合,都将生成一氯乙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五氯乙烷和六氯乙烷,则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得不到纯净的氯乙烷,A不符合题意;
B.甲苯硝化制三硝基甲苯属于取代反应;乙醇和甲酸制甲酸乙酯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则二者反应类型相同,B符合题意;
C.由于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故通过消去反应来检验卤素原子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检验某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方法: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后,硝酸酸化,再加溶液,观察沉淀颜色,C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则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可提纯,且进行重复多次操作才能获得纯净的苯甲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得不到纯净的氯乙烷,还有一氯乙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
C、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通过消去反应来检验卤素原子的方法存在局限性;
D、应该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可提纯。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在苯酚中,由于苯环对﹣OH的影响,酚羟基具有酸性,对比乙醇,虽含有﹣OH,但不具有酸性,能说明上述观点,故A不选;
B、乙烯与乙烷的官能团不同,体现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不能利用上述观点解释,故B选;
C、酚﹣OH影响苯环,则苯的性质不如苯酚活泼,苯酚中苯环上的H易取代,可利用上述观点解释,故C不选;
D、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原子比乙烷分子中氢原子更易被卤素原子取代,说明羰基与羟基对氢原子产生了影响,能由此规律解释,故D不选;
故选B.
【分析】A、﹣OH连接的烃基不同;
B、乙烯与乙烷的官能团不同;
C、酚﹣OH影响苯环;
D、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原子更易被卤素原子取代说明羰基与羟基对氢原子产生了影响.
9.【答案】A
【解析】【解答】CH3CH2OH+3O2 CO2↑+H2O;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再发酵生成乙醇;工业乙醇含有有毒物质,不能进行配制饮用酒;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故答案为:A
【分析】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0.【答案】B
【解析】【解答】A.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比水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大,说明-COOH中的氢更活泼,即-COOH中的氢氧键受酮羰基影响,更易断裂,A项不符合题意;
B.无论是醇羟基还是酚羟基都能与钠反应,不能说明苯环使羟基活泼,B项符合题意;
C.苯酚比苯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说明羟基使苯环活泼,C项不符合题意;
D.甲苯可以使酸性溶液褪色,而苯不能,说明侧链受苯环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分子中羟基氢原子越活泼,与钠反应剧烈程度越大;
C.苯酚中羟基对苯环影响,邻对位氢原子变活泼,易被取代;
D.甲苯分子中苯环对甲基影响,甲基易被氧化,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1.【答案】B
【解析】【解答】A.苯、苯酚、四氯化碳、KSCN、乙醇和AgNO3六种无色溶液或液体中分别滴加FeCl3溶液,出现分层,下层为黄色的为苯,出现紫色的为苯酚,出现分层,上层为黄色的为四氯化碳,不分层,出现红色溶液的为KSCN,不分层,没有明显现象的为乙醇,出现白色沉淀的为硝酸银,所以氯化铁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 没有对称轴,该分子中有6种氢原子,所以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6种吸收峰,故B符合题意;
C. 这个反应中存在羟基的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和羟基被溴原子取代,涉及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两种类型,故C不符合题意;
D.该有机物中,碳碳双键、羰基、苯环和氢气反应,一定条件下1mol最多可以与6 mol H2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迷惑性较大,该结构不是对称结构,左右两侧的酯基形成方式不同,所以该结构有六种性质的氢原子。有六个吸收峰面积比为:3:3:3:1:1:1
12.【答案】D
【解析】【解答】A.苯不溶于水,乙酸、乙醇都溶于水,A错误;
B.乙醇也能和金属钠反应,B错误;
C.苯与纯溴在铁作催化剂下发生取代反应,与溴水发生萃取过程,C错误;
D.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酯和水,都是相互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正确选项D。
【分析】A、只有苯不易溶于水
B、乙醇也能与金属Na发生反应
C、作催化剂的是铁与溴水反应的溴化铁
13.【答案】B
【解析】【解答】A.饱和一元醇中如果羟基所连碳原子没有邻碳或相邻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所有卤代烃都不溶于水,选项B符合题意;
C.新戊烷常温下为气态,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含多个苯环的烃属于芳香烃,含多个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但不一定属于芳香烃,因为有机物可能含有其他元素,如苯酚就不是芳香烃,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饱和一元醇消去反应时消去羟基及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
B.卤代烃都不溶于水;
C.新戊烷常温下为气态;
D.含多个苯环的烃属于芳香烃,含多个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1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苯酚溶液显弱酸性,说明苯环使﹣OH活化,比醇羟基更易电离,故A错误;
B、分别加入金属钠,苯酚中明显反应剧烈,说明酚羟基比醇羟基更活泼,体现了苯环对﹣OH的影响,故B错误.
C、苯酚比苯容易发生溴代反应,说明苯酚中的苯环比苯更活泼,体现了﹣OH对苯环的影响,故C正确;
D、苯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说明酚羟基显酸性,而苯甲醇不能,说明只有当﹣OH直接连在苯环上时,苯环会使﹣OH活化,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OH和苯环是相互活化的,﹣OH使苯环活化表现为苯酚中的苯环更易被取代;苯环使﹣OH活化表现为酚羟基显酸性,和钠的反应更剧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据此分析.
15.【答案】C
【解析】【解答】A. 裂化汽油含有烯烃,可使溴水褪色,裂化汽油不可用于萃取溴,故A现象和结论均错误;
B. 向Ba(ClO)2溶液中通入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所以不能说明酸性:H2SO3>HClO ,故B结论错误;
C.钠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故C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
D.黑色沉淀是硫化铜,现象说明Ksp(ZnS)>Ksp(CuS),故D现象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裂化汽油含有不饱和烃,不能作为萃取剂;
B.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
D.沉淀向更难溶的难溶物进行转化.
16.【答案】B
【解析】【解答】A.CH3CHO所含的官能团为-CHO,则该物质属于醛,故A不符合题意;
B.所含的官能团为-OH且不与苯环直接相连,则该物质属于醇类,故B符合题意;
C.CH3COOCH3所含有的官能团为酯基,则该物质属于酯类,故C不符合题意;
D.CH3OCH3所含有的官能团为醚键,则该物质属于醚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依据由-OH与链烃相连的有机物属于醇类。
17.【答案】(1)B
(2)对
(3)1
【解析】【解答】解:(1)HCOOH显酸性,H2O呈中性,说明甲酸中存在强吸引电子基团,能使﹣OH上的H原子活泼性增强而使该物质的酸性大于水,甲酸中含有醛基,醛基属于强吸引电子基团.
故答案为:B.(2)CH3COOH酸性弱于HCOOH,说明乙酸分子存在斥电子基团,能减弱﹣OH上H原子的活性而使该物质的酸性减弱,乙酸中含有CH3﹣,所以CH3﹣属于斥电子基团,导致乙酸的酸性小于甲酸.
故答案为:对.(3)C6H5﹣也属于吸电子基团,CH3﹣属于斥电子基团,C6H5COOH的酸性比CH3COOH的酸性强,
故答案为:1;
【分析】根据信息知,若分子中存在含有强吸引电子基团,能使﹣OH上的H原子活泼性增强而使该物质的酸性增强;若存在斥电子基团,能减弱﹣OH上H原子的活性而使该物质的酸性减弱,据此分析.
18.【答案】(1) +Cl2 +HCl
(2)2
(3)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 或 或
(5)C6H5CH2OH+CH3CH=CHCOOH C6H5CHOOCCH=CHCH3+H2O;CH3CH2CH2CH=CHCOOH;
【解析】【解答】(1)反应①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l2 +HCl。(2)反应②中,C6H5Cl+2NaOH→C6H5ONa+NaCl+H2O,每生成1molC6H5ONa,需要2molNaOH。(3)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强于碳酸氢根离子,在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有机物X(C7H8O)与C6H5OH互为同系物,任写一种X可能的结构简式 或 或 。(5)醇Y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且Y有如下的转化关系。Y+D A ,从流程图逆推出A为C6H5CHOOCCH=CHCH3,结合Y和D生成A的条件为浓硫酸,加热,得Y和D发生酯化反应,Y为C6H5CH2OH,D为CH3CH=CHCOOH,①Y和D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CH2OH+CH3CH=CHCOOH C6H5CHOOCCH=CHCH3+H2O。②有机物甲与D“结构相似,分子组成比D多2个碳原子”,且分子中除了饱和烃基与D不同外,其余部分都与D相同,甲中除-CH=CHCOOH外,还有3个碳,有正丙基和异丙基两种结构,甲可能的结构简式:CH3CH2CH2CH=CHCOOH、 。
【分析】(1)苯与氯气能发生取代反应;
(2)1mol卤代烃水解消耗1mol的氢氧化钠,1mol苯酚消耗1mol氢氧化钠生成1mol苯酚钠,所以共消耗2mol氢氧化钠;
(3)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酸性强,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书写方程式即可;
(4)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书写含有苯环的同系物时注意邻、间、对的顺序;
(5)①A能与溴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可推测A为含有碳碳双键的酯;再根据生成A的反应条件为浓硫酸,所以Y与D发生酯化反应,且Y为苯甲醇,D为2-丁烯酸;
②注意书同分异构体时要注意满足题干已知条件。
19.【答案】(1)
(2)
(3) +Br2 +HBr
(4)
(5)
【解析】【解答】(1) 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2) 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3) 化学方程式为: +Br2 +HBr,故答案为: +Br2 +HBr;
(4)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5)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分析】(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2)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氧化为乙醛
(3)苯在溴水在FeBr3催化下生成
(4) 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5)实验室中常用电石跟水反应制取乙炔
20.【答案】(1)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不正确
(3)偏大;偏小
(4)Ⅰ
【解析】【解答】(1)利用压强差的原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形成密闭体系,即可得到 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2)氢气难溶于水,通过氢气将水压出,测出进入水的体积即是氢气的体积,故不正确;
(3)根据水与钠反应得到氢气,故导致结构偏大,b管中未充满水导致气体导致水出来减少,结果偏低;
(4)根据计算出产生氢气的量为n(H2)=0.28L/22.4/mol=0.0125mol,乙醇的物质的量为n=1.15g/46g/mol=0.025mol。结合与钠反应方程式即可得出含有羟基,故结构式为
【分析】(1)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检验即可;
(2)结合氢气的溶解性即可判断;
(3)考虑水和钠反应以及b导管占有体积;
(4)根据给出的数据结合反应即可计算出是否含有羟基。
21.【答案】(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变成红色;2CH3CH2OH+O2 2CH3CHO+2H2O;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
(3)B;C
【解析】【解答】解:(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故答案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外焰中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发生反应:2CH3CH2OH+O2 2CH3CHO+2H2O;具有醛基的物质可以和银氨溶液以及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之间反应,分别会析出银镜或是产生砖红色沉淀,
故答案为:变成红色;2CH3CH2OH+O2 2CH3CHO+2H2O;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
(3.)A.乙醇汽油是将乙醇和汽油混合互溶后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故错误;
B 乙醇汽油的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故正确;
C.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密度比水小的油状液体,故正确;
D.若用CH3CH218OH和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乙酯中含18O.
故选BC.
【分析】(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2)乙醇能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得到乙醛和红色的铜以及水;具有醛基的物质可以和银氨溶液以及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之间反应;(3)A.乙醇汽油是将乙醇和汽油混合互溶后的物质;
B 乙醇汽油的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C.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密度比水小的油状液体;
D.若用CH3CH218OH和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