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含解析)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含解析)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23: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放热反应都是不需要加热条件的
B.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C.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反应时能够向环境放出能量
2.下列设备工作时,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的是(  )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燃气灶 风力发电机
A.A B.B C.C D.D
3.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3OH(l)+ 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4.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铜为阳极,锌为阴极;②铜极上有气泡;③SO42-向铜极移动;④若有0.5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 mol气体;⑤电子的流向是铜到锌;⑥正极反应式:Cu+2e-=Cu2+。
A.①②③ B.②④
C.④⑤⑥ D.④⑤
5.1克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g) + O2(g) = 2H2O(l); △H = -142.9 kJ/mol
B.H2(g) + 1/2O2(g) = H2O(l); △H = -285.8 kJ/mol
C.2H2 + O2 = 2H2O; △H = -571.6 kJ/mol
D.H2(g) + 1/2O2(g) = H2O(g);△H = -285.8kJ/mol
6.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C.氢氧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7.如图所示是探究铁发生腐蚀的装置图.发现开始时U形管左端红墨水水柱下降,一段时间后U形管左端红墨水水柱又上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腐蚀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
B.开始时发生的是析氢腐蚀
C.一段时间后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D.析氢腐蚀的总反应式为2Fe+O2+2H2O═2Fe(OH)2
8.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高效能轻污染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电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甲电极的反应为:CH3OH-6e-+8OH-=CO +6H2O
C.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升高
D.电子移动方向为:甲电极→电流计→乙电极→溶液→甲电极
9.如图所示是298K时,A2与B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2AB(g)△H=+(a-b)kJ mol-1
C.每生成2molAB吸收bkJ热量
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
10.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所需的能量(kJ)是(  )
A.194 B.391 C.516 D.658
11.将V1 mL 1.00 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甲图装置中完成
B.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C.该实验可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50 mol·L-1
12.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③所涉及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实验②、③都可以定量测定反应热
C.实验②中酸碱混合时,应将量筒中的溶液缓缓倒入烧杯中再慢慢搅拌
D.实验②若使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则导致的测定结果偏高
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物质或能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只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D.将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混合并搅拌,反应放出热量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粗铜中所含Ni.Fe.Zn等金属杂质,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泥
B.电解精炼铜时,纯铜作为阳极,粗铜作为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15.四块相同的锌片分别放置在下列裝置中(烧杯中均盛有0.1mol/LNaCl溶液),则锌片腐蚀最快的是(  )
A. B.
C. D.
16.已知:C(s)+O2(g)=CO2(g)△H1
CO2(g)+C(s)=2CO(g)△H2
2CO(g)+O2(g)=2CO2(g)△H3
3CO(g)+Fe2O3(s)=3CO2(g)+2Fe(s)△H4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H1>0 B.△H2<0 C.△H3<0 D.△H4<0
二、综合题
17.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1)已知:
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反应I所得产物的溶液在碘过量时会自发分成两层。分离两层溶液的实验操作是   。
(3)研究发现,通过电解方法实现反应I,既可减少碘的加入量,也可减少溶液后续纯化过程的能耗。写出通过电解法实现反应I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4)碘硫循环过程中反应I所制备出的HI浓度较低,必须对HI溶液进行浓缩。电解电渗析浓缩HI溶液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初始时阳极液和阴极液相同,溶液组成均为n(HI):n(H2O):n(I2)=1:6.8:2。
①电渗析过程中,阳极液中I2的浓度会   (填“增大”或“减小”)。
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阴极区进行HI浓缩的原理   。
(5)某科研小组采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高浓度氢碘酸,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已知:双极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可将水解离,在双极膜的两侧分别得到H+和OH-。
①X极是   (填“阳极”或“阴极”)。
②电解后,   室获得较浓的氢碘酸(填“a”、“b”或“c”)。
18.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1)通入O2的电极名称   、C(Pt)电极的名称是   .
(2)写出通入O2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3)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4)若丙池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则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在   (阳极或阴极)附近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5)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里增加5.40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   mL(标准状况下);若丙池中饱和食盐水溶液的体枳为500mL,电解后,溶液的pH=   .
(25℃,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无变化).
19.Ⅰ.现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1)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填序号)
a.电流计读数为零 b.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且不为零 c.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2)若盐桥中装有琼脂﹣饱和KCl溶液,反应过程中的Cl﹣移向烧杯   ;(填“甲”或“乙”)
(3)反应达到平衡后,向甲中加入适量FeCl2固体,此时   (填“甲”或“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对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4)Ⅱ.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
装置乙中电极F的电极反应式   ;
(5)相同条件下,装置甲、乙的C、E电极生成物质的体积之比为   ;
(6)欲用装置丙进行粗铜精炼,电极G应该是   ;
(7)装置丁中电极   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
20.CH4-CO2干重整技术是利用CH4处理CO2并获得CO和H2,相关重整反应为:CH4(g)+CO2(g) 2CO(g)+2H2(g) ΔH。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则ΔH=   (用ΔH1和ΔH2表示)。
(2)采用“HSD-2型”催化剂时,该重整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正=k·p(CH4)[p(CH4)表示CH4气体分压、k为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改变催化剂,ΔH不变 B.升高温度,v正增大
C.增大CO2的分压时,v正变大 D.在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0
(3)该重整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   ,已知,Kc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则ΔH   0(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
(4)在T℃、压强为P时,将CH4和CO2按投料比加入恒容容器中,当反应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80%,CO2的转化率为90%。经分析,该容器中同时发生了副反应:CO2(g)+H2(g) CO(g)+H2O(g),则平衡时H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若温度、压强和投料比一定,为了提高重整反应的速率和H2的选择性,应当   。
(5)工业上已实现利用H2处理废水中的氮氧化合物,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 mol﹣1
②H2O(l)═H2O(g)△H=+44.0kJ mol﹣1
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就需要在高温下进行,A符合题意;
B.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所以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基本特征之一,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键需要吸收热量,成键能够放出热量,所以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表明断键时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时放出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发生反应时能够向环境放出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放热反应有时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B.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2.【答案】C
【解析】【解答】A.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磷酸铁锂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 燃气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符合题意;
D.风力发电机是将电能转化成动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磷酸铁锂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燃气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3.【答案】B
【解析】【解答】A、反应放热,△H<0,焓变的符号不正确,A不符合题意;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B符合题意;
C、焓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C不符合题意;
D、反应放热,△H<0,焓变的符号不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是对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考查,先写出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注意标明物质的状态,再根据题干中关系式CH3OH~△H的关系,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H值。
4.【答案】B
【解析】【解答】①Cu为正极,Zn为负极,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Cu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铜极上有气泡,故②符合题意;
③SO42-向负极(Zn极)移动,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由2H++2e-=H2↑可知,若有0.5 mo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 mol气体,故④符合题意;
⑤电子的流向是Zn→Cu,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正极反应式:2H++2e-=H2↑,故⑥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在原电池中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内电路中,银离子流向负极,阳离子流向正极,两极的判定依据为:两级材料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相对活性,比如本题锌和铜在硫酸中锌活泼,所以锌为负极,铜为正极。
5.【答案】B
【解析】【解答】A、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所以2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kJ×4=571.6kJ,所以△H=-571.6kJ mol-1,故A不符合题意;
B、1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的热量,△H<0,所以2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kJ×4=571.6kJ,所以△H=-571.6kJ 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 l )△H=-571.6kJ mol-1,故B符合题意;
C、物质的状态影响反应热,未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所以2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42.9kJ×4=571.6kJ,所以△H=-571.6kJ mol-1,选项中焓变符号不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必需注明△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求写条件
(2)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通常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且热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6.【答案】D
【解析】【解答】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既能放电又能充电,故其属于二次电池,A不符合题意;
B. 锌锰干电池中,碳棒是正极、锌电极是负极,B不符合题意;
C. 氢氧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不符合题意;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能够充电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活泼金属在原电池中做负极;
C.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铁都作负极,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都为Fe﹣2e﹣═Fe2+,故A正确;
B.pH=3的雨水说明该雨水是酸雨,溶液中溶有二氧化硫,酸性条件下,钢铁能发生析氢腐蚀,所以开始时,发生的是析氢腐蚀,故B正确;
C.一段时间后,亚硫酸根离子能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发生的是吸氧腐蚀,故C正确;
D.析氢腐蚀的总反应为:Fe+2H+=Fe 2++H2↑,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pH=3的雨水说明该雨水是酸雨,溶液中溶有二氧化硫,酸性条件下,钢铁能发生析氢腐蚀,导致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亚硫酸根离子能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导致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8.【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乙为原电池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生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通入甲醇的一端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 +6H2O,故B符合题意;
C.放电过程中消耗氢氧根离子,溶液的pH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子不能通过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通入甲醇的一端为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乙为燃料电池的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 +6H2O,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据此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答】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参与化学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是A2与B2反应生成AB,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a-b)kJ/mol,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2AB(g)△H=+(a-b)kJ mol-1,故B正确;
C、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因此每生成2molAB释放bkJ热量,故C错误;
D、断裂化学键释放能量,因此断裂1molA—A和1molB—B键,吸收akJ能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
B、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
C、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
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
10.【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图中内容,可以看出N2H4(g)+O2(g)=2N(g)+4H(g)+2O(g), E1=2752J-534kJ=2218kJ,E(N-N)+E(O=O)+4E(N-H)=2218kJ,154kJ+500kJ+4E(N-H) =2218kJ,解得E(N-H)=391kJ,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焓变=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计算
11.【答案】D
【解析】【解答】A.装置甲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且大小烧杯口不相平,该实验不能在甲图装置中完成,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图示观察起始温度即为实验时环境温度,因此该实验开始时温度是21℃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如果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会导致热量损失,故C不符合题意;
D.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体积为30mL,则碱的体积为20mL,c(NaOH)= =1.5mol/L,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缺少搅拌装置,小烧杯与大烧杯之间没有填充满碎纸条,且2个烧杯口不相平;
B.温度为22℃时,加入盐酸5mL,反应有热量放出;
C.防止热量损失,应一次性加入NaOH溶液;
D.体系温度最高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此时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根据方程式可知HCl与NaOH的物质的量相的,据此计算NaOH浓度。
12.【答案】B
【解析】【解答】A.实验①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②、③都是绝热容器,根据温度计测得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热,故B符合题意;
C.为减少能量损失,实验②中酸碱混合时,应将量筒中的溶液快速倒入烧杯中再慢慢搅拌,故C不符合题意;
D.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实验②若使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则导致的测定结果偏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应将酸碱迅速混合;
D.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13.【答案】B
【解析】【解答】A.放热反应有的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煤炭的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B符合题意;
C.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热能或电能等,故C不符合题意;
D.将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混合并搅拌,反应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不是所有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也不是所有的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如NH4Cl固体与Ba(OH)2·8H2O的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一定会伴随能量的变化;
C.原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
D.将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混合,在该实验过程中,烧杯与木片间的水凝结成冰,故该反应吸收热量。
14.【答案】C
【解析】【解答】A. 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粗铜中所含Ni.Fe.Zn等金属杂质活泼性强的金属,先于Cu放电,变为金属离子进入溶液,活泼性比铜差的金属不放电,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泥,故A不符合题意;
B.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则纯铜作为阴极,粗铜作为阳极,故B不符合题意;
C. 在镀件上电镀铜时镀件为阴极,阳极为镀层金属,所以可用金属铜作阳极,故C符合题意;
D. 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若铜作阳极,则阳极铜放电,阳极生成的是铜离子,不会生成氧气,阳极应该为惰性电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电解精练中,活泼性不如Cu的金属如Ag、Pt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
C、电镀时镀件在阴极受保护,镀层金属作阳极。
15.【答案】C
【解析】【解答】A.该装置中发生化学腐蚀,腐蚀速率要比电化学腐蚀速率慢;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的金属性大于锌,所以该装置中Zn为正极被保护;
C.锌金属性大于Sn,所以该装置中Zn为负极,加速腐蚀;
D.该装置中Zn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被保护;
综上所述所述腐蚀最快的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处于原电池负极或电解池阳极时,腐蚀速度加快,且为电解池阳极时腐蚀速率更快;处于原电池正极或电解池阴极时,电池被保护起来,腐蚀速率减慢。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所有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s)+O2(g)=CO2(g)△H1,2 CO(g)+O2(g)=2CO2(g)△H3,△H1<0,△H3<0,
以碳作为还原剂的反应通常为吸热反应,CO2(g)+C(s)=2CO(g)△H2>0,
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属于放热反应,3CO(g)+Fe2O3(s)=3CO2(g)+2Fe(s)△H4 >0,
故C.
【分析】所有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以碳作为还原剂的反应通常为吸热反应,
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属于吸热反应;
17.【答案】(1)
(2)分液
(3)
(4)增大;阴极: ,H+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极区进入阴极区,阴极区HI的浓度增大
(5)阴;c
【解析】【解答】(1)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按盖斯定律,反应Ⅰ=-×①-②-×③,反应Ⅰ的=---,则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I所得产物溶液在碘过量时会自发分成两层,则为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离两层溶液的实验操作是分液。
(3)反应I为,电解法实现反应I时,阳极二氧化硫失去电子被氧化转变为硫酸根,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4)①通过电解电渗析浓缩HI溶液,电渗析过程中,阳极碘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转变为碘单质,则阳极液中I2的浓度会增大。
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阴极区进行HI浓缩的原理为:阴极电极反应为 ,H+通过质子交换膜由阳极区进入阴极区,阴极区HI的浓度增大。
(5)①采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高浓度氢碘酸,X电极上水提供的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是还原反应,则X极是阴极。
②Y为阳极,进入b中碘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c室,右侧双极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可将水解离产生的H+在c室、OH-在阳极Y放电产生氧气,则电解后,c室获得较浓的氢碘酸。
【分析】(1) 依据盖斯定律;
(2)不互溶的液体分离用分液法
(3)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①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②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5)依据实验目的和电解时,阴离子会由阴极区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区移动,阳离子会由阳极区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区移动。
18.【答案】(1)正极;阳极
(2)O2+2H2O+4e﹣=4OH﹣
(3)CH3OH+8OH﹣﹣6e﹣=CO32﹣+6H2O
(4)2Cl﹣﹣2e﹣=Cl2↑;2H++2e﹣=H2↑;阴极
(5)2H2O+4AgNO3 4Ag+O2↑+4HNO3
(6)280;13
【解析】【解答】解: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32﹣+6H2O,通入氧化剂的电极为正极,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乙池、丙池是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则A是阳极、B是阴极,乙池中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分别为4OH﹣﹣4e﹣=O2↑+2H2O、Ag++e﹣=Ag,丙池中C是阳极,D是阴极,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氢离子在阴极放电,氯离子在阳极放电.(1)通入O2的电极是正极,C(Pt)电极的名称是阳极,故答案为:正极;阳极;(2)通入O2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O2+4e﹣+2H2O=4OH﹣,故答案为:O2+4e﹣+2H2O=4OH﹣;(3)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32﹣+6H2O,故答案为:CH3OH+8OH﹣﹣6e﹣═CO32﹣+6H2O;(4)丙池中C是阳极,D是阴极,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产生氯气,电极反应为:2Cl﹣﹣2e﹣=Cl2↑,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产生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该区域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2Cl﹣﹣2e﹣=Cl2↑;2H++2e﹣=H2↑;阴极;(5)乙池中A是阳极、B是阴极,阳极水电离出的氢氧根失电子产生氧气,阴极银离子得电子产生单质银,属于放氧生酸型,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4AgNO3 4Ag+O2↑+4HNO3,故答案为:2H2O+4AgNO3 4Ag+O2↑+4HNO3;(6)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根据Ag++e﹣=Ag,转移电子为: =0.05mol,根据O2+4e﹣+2H2O=4OH﹣,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是: ×22.4L/mol=0.28L=280mL,产生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05mol,c(OH﹣)= = =0.1mol/L,则溶液pH=13,
故答案为:280;13.
【分析】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32﹣+6H2O,通入氧化剂的电极为正极,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乙池、丙池是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则A是阳极、B是阴极,乙池中阳极氢氧根放电产生氧气,阴极银离子放电产生银,丙池中C是阳极,D是阴极,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氢离子在阴极放电,氯离子在阳极放电,据此分析解答.
19.【答案】(1)a
(2)乙
(3)甲;2Fe2+﹣2e﹣=2Fe3+
(4)2H++2e﹣=H2↑
(5)1:2
(6)粗铜
(7)Y
【解析】【解答】解:Ⅰ.(1)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没有电子发生转移,此时电流计读数为零,故答案为:a;(2)开始反应时,碘离子被氧化生成碘,乙为原电池负极,又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反应过程中的Cl﹣移向乙烧杯,故答案为:乙;(3)反应达到平衡后,向甲中加入适量FeCl2固体,Fe2+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发生2Fe2+﹣2e﹣=2Fe3+,甲为负极,
故答案为:甲;2Fe2+﹣2e﹣=2Fe3+;Ⅱ.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说明F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F极是阴极,则电源B极是负极,A极是正极(4)F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方程式为2H++2e﹣=H2↑,故答案为:2H++2e﹣=H2↑;(5)甲装置中C电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E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甲)、(乙)装置的C、E电极均有单质生成;生成1mol氧气需要4mol电子,生成1mol氯气时需要2mol电子,所以转移相同物质的量的电子时生成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6)精炼粗铜时,粗铜为阳极,纯铜为阴极,G为阳极,应为粗铜,故答案为:粗铜;(7)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应移向电源的负极,即向Y移动,故答案为:Y.
【分析】Ⅰ.(1)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没有电子发生转移;(2)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3)反应达到平衡后,向甲中加入适量FeCl2固体,Fe2+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Ⅱ.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说明F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F极是阴极,则电源B极是负极,A极是正极,
甲装置中C电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D电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E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F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以此解答该题.
20.【答案】(1)
(2)A;B
(3);>;因成正比,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故
(4)1:5;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或选择更理想的催化剂)
(5)
【解析】【解答】(1)结合图示两个反应,由盖斯定律可知,ΔH=

(2)A.反应的焓变与催化剂无关,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ΔH,A正确;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比率增加,v正增大,B正确;
C.v正=k·p(CH4),可知v正与二氧化碳分压无关,增大CO2的分压时,v正不变,C不正确;
D.在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 v正≠0,D不正确;
故答案为:AB;
(3)重整反应为:CH4(g)+CO2(g)
2CO(g)+2H2(g),则该重整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已知,Kc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升高温度,Kc变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反应为吸热反应,则ΔH>0;
(4)设CH4在重整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的量为x,CO2在副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的量为y,由三段式可知:
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80%,CO2的转化率为90%,则: ; ;平衡时H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8-0.1):0.1=15:1;
若温度、压强和投料比一定,为了提高重整反应的速率和H2的选择性,应当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或选择更理想的催化剂);
(5)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图可知,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该电池的电解液为酸性环境,故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即可计算出焓变
(2)A.催化剂改变,但是焓变不变与催化剂无关
B.根据温度是升高,正反应速率增大
C.根据公式即可判断
D.平衡时,速率不为0
(3)根据公式即可写出公式,根据关系即可判断
(4)根据数据结合方程式即可计算出物质的量比,根据题意即可得出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5)根据正极物质即可写出电极式
21.【答案】(1)CH3OH(l)+ O2(g)═CO2(g)+2H2O(l)△H=﹣725.8kJ mol﹣1
(2)391
【解析】【解答】解:(1)表示甲醇的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应是1mol甲醇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利用盖斯定律,将①× ﹣②×2可得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 O2(g)═CO2(g)+2H2O(l)△H=﹣725.8kJ mol﹣1,
故答案为:CH3OH(l)+ O2(g)═CO2(g)+2H2O(l)△H=﹣725.8kJ mol﹣1;(2)依据图象分析,反应为N2H4+O2=N2+2H2O,反应的焓变△H=﹣534KJ/mol,反应的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设断裂1molN﹣H键吸收的能量为x,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2752﹣534=2218,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4x+154+500=2752﹣534,解得:x=391,
故答案为:391.
【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 ﹣②×2可得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反应的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结合图象计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