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阿房宫赋杜牧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关于阿房宫 阿房宫(“阿房”旧读“ēpáng”),秦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区西部未央区三桥镇阿房宫村附近。始建于秦始皇35年(前212年),至秦灭时仍未完工。
得名原因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释为曲处、曲隅、庭之曲等。“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于阿上为房。”(《汉书·贾山传》)这就是说,阿房宫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
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解题—赋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唐宋古文化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 ,以区别于“汉赋”(多鸿篇巨制,多四言句式,杂以散句)
和六朝的“骈赋”(往往用四字对或六字对),以及唐代用来科举考试的“律赋”(在篇幅、格律、对仗上要求更高)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治。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杜牧的《阿房宫赋》被视为初期文赋的典范之作。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作者介绍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阿房宫赋》选自杜牧《樊川文集》。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作者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可见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于通过写阿房宫事总结亡秦教训,使唐敬宗李湛引为鉴戒: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所以这篇赋是借古讽今之作。 背景介绍正音
兀(wù) 骊(lí) 缦(màn)
霁(jì) 冥(míng) 荧(yíng)
椒(jiāo) 砾(lì) 呕哑(ōuyā)
椽(chuán) 槛(jiàn) 妍(yán)朗诵全文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文章哪些句子写了阿房宫的来历?
明确: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哪些句子写了阿房宫的外在形式、地理位置?
明确: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 宫墙。
3、哪些句子写了阿房宫的精致构造?
明确: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而气候不齐。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原文重点词语: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骊山:名词作状语,从骊山。
北、西:向北,向西,名词作状语。
而:表顺接连词
走:(跑、奔)趋向。
(古)
行 (今)翻译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六国覆灭了,天下统一了;蜀地山林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巍然耸起。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高楼重阁遮天蔽日。它从骊山的北面建起,然后向西曲折延伸,一直通到咸阳。原文文白对译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廊腰:宫殿的走廊。
缦:丝绸。名词作状语,像丝绸那样回环萦绕
(“缦立远视”:“缦”,“久”。)
回:曲折萦绕。
檐牙:屋檐。
抱:适合,随着。
钩心:指廊腰;即走廊如钩向心
斗角:指檐牙。屋檐如角相对。 (古)
钩心斗角:比喻用尽心计,明争暗斗。(今 )
焉: ……的样子。
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
落:量词,座,所。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渭水和樊川)两道河缓缓流淌,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宫殿中间的回廊交错曲折,屋檐高高翘起像鸟嘴啄食;(这些楼台亭阁),各随地势而建,层叠的木拱中心勾连,殿角相向对峙。盘扭回旋的,屈曲勾折的,像蜂房那样密集,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蜀山兀,阿房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云”“龙”“虹”:名词作动词,起云彩、出现龙、出现彩虹
不知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之:协调音节。助词。
而:然而,连词,表转折。
气候:天气(风雨晴雪), 指(宫室内部气氛)情况。
齐:相同。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么会有龙?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横空而跨,不是雨过天晴,怎么会产生霓虹?(楼阁)高低错落,令人迷蒙,分不清南北西东。高台上歌声温润,使人感到如同春光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充满着风雨交加般的凄冷。一天之内,同一座宫殿之中,(让人感到)寒暖气候不同。
思考:
1、这一段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
明确: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作者按什么写作顺序来描绘阿房宫?如何来写?
明确:由总写到局部、由远及近、由外及里。
采用夸张、诘喻、互文、通感的修辞,极言阿房宫建筑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歌舞纷繁。
3、作者是在盛赞阿房宫建筑之美吗?
明确:不是。“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辞:离开
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辇:乘辇前来,原为手挽的车,名词作动词。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为:成为。
绿云:指头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指妇女的美发。
腻:粉腻脂水。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六国的妃嫔宫女、诸侯们的公主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宫殿,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日夜弹唱,成为秦皇的后宫之人。(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色似)乌云纷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一层油腻,那是她们泼掉的飘满粉脂的洗脸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那是她们点燃椒兰香料。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乍:突然
之:动词,往、到。
一:数词。
尽、极:互文,尽量、极力。
尽态极妍: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
缦:久久地。
幸:宠幸。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皇上的)宫车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杳然无声,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宫人们任何一处肌肤,任何一种姿态,都极尽娇艳美丽。(她们)久久地伫立等待,盼望着(皇帝)宠幸;(可是)有的宫人三十六年从未见过皇帝的身影。思考:
1、前一段落写到阿房宫的建筑之奇,本段描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有何用意?1、前一段落写到阿房宫的建筑之奇,本段描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描写阿房宫美人之众。
2、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明确:从美人的来源(源于六国)和生活进行描写。
3、用了什么修辞?有何用意?
明确:运用排比、比喻、夸张,表现宫中美人生活空虚、命运悲惨,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收藏:收藏的金玉珍珠。
经营:收集保存。(古)
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等(今)
精英:指事物之最精粹、最美好者。这里指金银珠宝等物
剽掠其人:掠夺六国君臣、国民。
收藏,经营,动作名,指收藏、聚敛的金银珠宝。pi āo抢夺,掠夺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jiān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有:占有。
其:指阿房宫。
鼎铛玉石: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玉看作石头。
金块珠砾: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之:指宝物 chēng 平底的铁锅,鼎、玉、金、珠名词作动词“把……看作”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统统运送到这阿房宫中。而秦人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随地丢弃,秦人看着这些宝物也不怎么爱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锱铢:极其细小
念:顾念
使:让
负:支撑。
之:结构助词,的。
于:比。
南亩:“洗彼南亩。”(《诗经·七月》)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
庾:露天谷仓。喜爱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人同此心)啊。统治者嗜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眷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百姓的财宝)一点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使阿支承屋梁的柱子,比农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建筑物上)密密突出的钉子,比谷仓里的谷粒还多。 于:比
直栏横槛jiàn :直的横的槛杆
九土:九州,代指中国。
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
呕哑:管弦乐声(嘈杂聒耳)
独夫:指秦始皇
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
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举:攻占。
一:一旦
炬:放火烧,名词作动词
可怜:可惜。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参差不齐的瓦缝,比全身丝绸衣服的纱线还要多;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城郭的围墙还要多;嘈杂的琴声笛声,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终于)致使天下的人不敢讲话,却在心里憋满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待到)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楚国人放了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思考:
1、本段承接上文,从哪个方面写秦的挥霍无度?
明确:阿房宫的珍宝之多。
2、文章极写秦骄奢纵欲,运用什么修辞来写?
明确:互文、强喻、夸张、排比。
3、此段写得最好的一句是?
明确: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阅读第四自然段,讨论:
1、”嗟夫“后用假设语气,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四个“后人”,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其余的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
这句话是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辙。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灭:使……灭亡。
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使:如果。
爱:爱护
递:传递
为:做
得:能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统治者本身,也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抵抗秦国;如果秦(在统一全国后)同样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一直作君王,谁还能灭他们的族呢?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哀:哀叹
后人:秦以后的人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后人:唐以后的统治者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总结 思考:
①作者写“阿房宫”,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②《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从本文的结构中,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第一段:规劝唐敬宗勿蹈秦覆辙。(讽今)阿房宫建筑之奇。 第二段:阿房宫美人之众第三段:第四段:阿房宫珍宝之多,指出秦国灭亡的必然性总结教训告诫当世。 文章思路秦骄奢亡国(借古) (夸张、比喻、通感、互文)(比喻、排比、夸张)(互文、排比、夸张、对比)描写描写转议论议论写作意图:借阿房宫的兴灭,寄托对统治者的讽喻。 ①一:
六王毕,四海一
五步一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合纵缔交,相举为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靖国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词多义统一
一座
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体
专一
全、都
乃、竟
“一何”:多么②爱:
使六国各爱其人
秦爱纷奢
父母之爱子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晋陶渊明独爱菊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
喜爱
疼爱
喜爱
怜惜
喜欢
舍不得、不愿意放弃、吝惜③回:
廊腰缦回
回车叱牛牵向北
碧水东流至此回
添酒回灯重开宴
④尽:
尽态极妍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秦地可尽王也
林尽水源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尽量、极力
空、没有了
完全、全都
到尽头、到顶点
死曲折萦绕
转、掉转
回转、返回
取回、拿回⑤族:
谁得而族灭也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
族疱月更刀家族
同姓的亲属
灭族
种类、类
众、普通、一般①四海一
“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名词作状语,从骊山。
北、西:向北,向西,名词作状语。
③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缦:丝绸。名词作状语;
“牙”,名词作状语:像牙齿一样
④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云”“龙”“虹”,名词作动词,起云彩、出现龙、出现虹
⑤歌台暖响
“响”,动词→名词歌声词类活用⑥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名词"蜂房""水涡"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矗"的状态:像蜂房,像水涡。
⑦辇来于秦
“辇”古代一种人拉的车,名词作状语,乘着辇车。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动词用作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着名词,精品。
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铛”“石”,“块”“砾”是名词用作动词。
⑩族秦者秦也
名词“族”作动词,灭族。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哀,为动用法,为……哀。“鉴”原意是“镜子”,名词。带宾语,作意动词:“以……为鉴”,译为“鉴戒”。词类活用①直走咸阳
走:跑、奔。今常用义为:行
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钩心:指廊腰;斗角,指檐牙。即走廊如钩向心,屋檐如角相对。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计,明争暗斗。
③几千万落
落:座。今常用义为:下降、衰败
④可怜焦土
可怜:可惜。今常用义为:怜悯古今异义①灭六国者,六国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句意是:灭掉六国的人,其实是六国自己。
②多于市人之言语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意是:比集市上众人的话语还要多。
③函谷举
被动句:举,被攻占。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