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八上期末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与化学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八上期末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与化学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5 11:3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八上期末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与化学式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C. D.
2.如图所示,“●”和“〇”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对物质的分类,错误的(  )
A.单质 B.化合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3.下列各图中“O”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
A. B. C. D.
4.如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C. D.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纯净的空气 B.农夫山泉 C.纯牛奶 D.硫酸铜晶体
6.能证明澄清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的实验是(  )
A.取一滴矿泉水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
B.通入直流电
C.仔细品尝矿泉水的味道
D.取1~2滴矿泉水滴在玻璃片上蒸发
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8.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铵的化学式:(NH4)2NO3
B.NO2:表示二氧化氮里有2个氧原子
C.: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H:既可以表示一个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9.美国科学家卡尔 克利特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有关“氮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5”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B.每个N5分子由1种元素组成
C.“氮5”是一种单质 D.真空条件下“氮5”是一种固体
10.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 B.K2Cl2 C.NaOH D.FeO3
11.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整个过程中,该物质出现两次状态变化
C.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0℃和100℃
D.在BC段和DE段,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吸热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D.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状态或液态
1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min,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3~6min内是液态
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在4~6min内,甲不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不变
D.在固态时,甲的吸热本领小于乙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海波、冰、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C.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要高
15.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一定是固液共存
16.如图中X、Y、Z、W分别表示金刚石、石墨、C60、石墨烯的结构模型。下列对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单质
B.它们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C.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新型化合物
D.它们的性质和用途都相同
17.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木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可用于制作切割工具
B.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
D.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
18.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是性质和用途差异很大。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物质
B.金刚石和石墨的导电性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19.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 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0.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二、填空题
21.学习科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关于“水”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常用溶剂,配制下列溶液时,以水为溶剂的是   (填序号)。①生理盐水 ②医用碘酒③硫酸铜溶液
(2)写出电解水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所以水是由     组成的。
(3)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2.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图甲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选填 “水汽输送”或“植物蒸腾”)。“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的状况有所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
(2)某同学发现最近家里的自来水有点浑浊,就想着自制一个如图乙所示的简易净水器。通过这个简易装置净化后的水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3.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2个氮分子   ,3个硫原子   ,氧化铝   ,金刚石   。
24.如图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1)甲、乙两种物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2)物质甲的名称是   ,利用它硬度大的性质可以制作钻头。
(3)物质丙的化学式为C60,它的一个分子是由60个碳   构成的。
25.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
(2)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   。
(3)2个铁离子:   。
(4)+6价的硫和氧形成的化合物:   。
26.写出下列化合物中的原子团的名称:
Ca(OH)2:   ,
Fe2(SO4)3:   ,
Na2CO3:   ,
NH4Cl:   ,
AgNO3:   。
27.下列化学用语均有错误,请将正确的化学用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氯元素cL    ;
(2)2个硫酸根离子(SO42-)2   ;
28.由于构成晶体内部的微粒   ,犹如一支正待检阅的队伍,因此晶体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   的多面体外形;由于构成非晶体内部的微粒   ,好像一群正在草坪上玩耍的孩子,因而没有规则的外形,故又称为   。
29.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0.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
31.用下列所给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二氧化碳 ②石墨 ③金刚石 ④活性炭 ⑤氢气 ⑥氖气
(1)可用于霓虹灯的是   。
(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3)可制碳酸饮料的是   。
(4)可作燃料的气体单质是   。
(5)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
(6)可用于冰箱除味的是   。
32.   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物质,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
33.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A和B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和B的上下位置,可知A、B牛奶的密度为ρA   ρB,由此可知A、B牛奶品质的优劣。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改进“浮标”的建议 (填字母)。
A.“浮标”的杆做得更细些
B.“浮标”的杆做得更粗些
C.“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铁丝多一些
D.“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铁丝少一些
34.铅笔为什么有软和硬的差别呢 这是由于石墨太软,光用石墨做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末以增加硬度。粘土掺得越多,铅笔就越硬。下表为部分普通铅笔的标号及笔芯原料的配比:
标号 原料配比 2H H HB 2B
石墨(质量分数)% 74.0% 75.2% 81.3% 85.5%
粘土(质量分数)% 26.0% 24.8% 18.7% 14.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硬度最大的铅笔是(填标号)   ;
(2)请列举石墨的另一种用途   。
四、解答题
35.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   态,在-120℃时是   态。
(2)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   热;水结成冰时,水要   热。
(3)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   时会   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
(4)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固体分类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 有无熔点
晶体        
非晶体        
答案解析部分
1.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根据纯净物的定义判断。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而物质由分子构成,即只有一种分子。
A.存在和两种分子,为混合物,故A符合题意;
B.只存在一种分子,为纯净物,故B不合题意;
C.只存在一种分子,为纯净物,故C不合题意;
D.只存在一种分子,为纯净物,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1)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3)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图片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存在一种物质,那么为纯净物。该分子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即该物质只包含一种元素,那么为单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图片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存在一种物质,那么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即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为化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图片中有两种分子,即由两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即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肯定为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图中有三种分子,即存在三种物质,为混合物,故B不合题意;
CD.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但是分子只由一种原子构成,即该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应该为单质,故C、D不合题意。
故选A。
4.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判断。
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A.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且它由两种元素组成,可能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即可能为氧化物,故A正确;
B.存在三种分子、和,即存在三种物质,为混合物,故B错误;
C.只有一种分子,且只有一种原子构成,那么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肯定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
D.只有一种分子,且只有一种原子构成,那么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肯定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5.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A.纯净的空气中存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为混合物,故A不合题意;
B.农夫山泉中存在水和多种矿物质,为混合物,故B不合题意;
C.纯牛奶中存在水和脂肪等,为混合物,故C不合题意;
D.硫酸铜晶体只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A.取一滴矿泉水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根本无法观察到水中存在不同的分子,即不能证明存在矿物质,故A不合题意;
B.通入直流电,水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只能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明水中存在可溶性的物质,故B不合题意;
C.仔细品尝矿泉水的味道,几乎没有任何味道,不能证明水中存在可溶性的物质,故C不合题意;
D.取1~2滴矿泉水滴在玻璃片上蒸发,最终在玻璃片上看到析出的固体,这说明水中存在可溶性的物质,即矿泉水为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A.只有一种分子,即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即该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应该为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存在两种分子,即存在两种物质,为混合物,故B不合题意;
CD.只有一种分子,为纯净物。每个分子只由一种原子构成,即该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应该为单质,故C、D不合题意。
故选A。
8.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根据常用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方法分析判断。A.硝酸铵中铵根离子显+1价,硝酸根离子显-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化学式为NH4NO3,故A错误;
B.NO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里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正确;
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9.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1)根据氮元素的化学性质判断;
(2)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4)根据“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分析。
根据“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可知,“氮5”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故A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N5可知,每个N5分子由1种原子构成,故B错误符合题意;
根据N5可知,它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应该为单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可知,真空条件下它是一种固体,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A、氧化镁的化学式为 MgO ,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的化学式为 KCl,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NaOH ,符合题意;
D、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2O3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从晶体和非晶体相同点和不同点等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A、该物质由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属于晶体,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整个过程中物质出现两次状态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在0℃时熔化,在100℃沸腾,因此说明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0℃和100℃,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属于晶体,而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A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分析判断。
A.所有的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开始时处于固态,中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结束时为液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3.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1)晶体的温度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2)有熔点的为晶体,没有熔点的为非晶体;
(3)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判断;
(4)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吸热能力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
A.根据图片可知,甲有熔点为晶体,3~6min内温度等于熔点,处于熔化状态,那么它应该是固液混合态,故A错误;
B.甲有熔点,为晶体;乙没有熔点,为非晶体,故B错误;
C.在4~6min内,甲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固态时,加热2min,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根据公式Q=cm△t可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即甲的吸热本领小于乙,故D正确。
故选D。
14.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根据有关晶体的知识分析判断。
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故A错误;
B.海波、冰、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故B正确;
C.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升高;如果温度等于熔点,那么温度就不变,故C错误;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它的凝固温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5.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根据晶体熔化或凝固的特点分析。
在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开始时是固态、结束时是液态,中间为固液混合态;
在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开始时是液态、结束时是固态,中间为固液混合态;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A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分子是决定物质性质的关键,如果分子相同,那么就是同一种物质;否则,就是不同种物质。
根据图片可知,四种物质都只由一种碳元素组成,因此它们都是单质。因为它们的分子组成不同,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单质,性质和用途肯定不同,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7.B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1)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
(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有多种元素组成的叫化合物;
(3)根据石墨的特点分析;
(4)根据木炭的特点分析。
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切割工具,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60只由一种碳元素组成,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8.A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属于碳的单质,它们都有碳原子构成,但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
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故所法错误。
B、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金刚石不能导电,故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有碳原子构成,但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正确。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19.B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物质的导电性、导热性指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①石墨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不是新型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金刚石、石墨、石墨烯都由碳元素组成,因此,三者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为二氧化碳;故②正确;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由碳元素组成,根据图示可知,两者的结构不同;故③正确;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B。
20.B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C60在室温下为紫红色的,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木炭是黑色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一定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化成金刚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A、都是黑色固体,不正确.
B、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不正确.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金刚石是不同于石墨的新物质,不正确.
故选B.
21.(1)①③
(2)水 氢气+氧气;氢元素、氧元素
(3)混合物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知识解答;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确定水的组成;
(3)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1)①生理盐水的溶质为氯化钠,溶剂为水;
②医用碘酒的溶质为碘,溶剂为酒精;
③硫酸铜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铜,溶剂为水。
故选①③。
(2)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净化后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因此净化后的水为混合物。
22.(1)水汽输送;⑤
(2)混合物
知识点:水循环;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南水北调”工程,其实就是在地表修筑沟渠,从而改变地表水的流动轨迹,据此确定它改变的环节;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1)根据图甲可知,其中①表示水汽输送。“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地表径流,故选⑤。
(2)净化装置中的小卵石、石英砂和活性炭,只能过滤掉水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因此净化后的水中还存在大量的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23.2N2;3S;Al2O3;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1)在分子式的前面写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在元素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3)(4)根据化合物的名称确定分子构成,进而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1)2个氮分子写作: 2N2 ;
(2)3个硫原子写作:3S;
(3)氧化铝分子又名三氧化二铝,即分子由两个铝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写作:Al2O3;
(4)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写作C。
24.(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金刚石
(3)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1)根据图片分析造成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2)性质决定用途,也可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3)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据此分析解答。
(1)甲、乙两种物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物质甲的名称是金刚石,利用它硬度大的性质可以制作钻头。
(3)物质丙的化学式为C60,它的一个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25.(1)He
(2)O2
(3)2Fe3+
(4)SO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根据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1)氦气是稀有气体,它直接由原子构成,因此用元素符号表示,即He;
(2)氧气是双原子分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因此氧气用O2表示;
(3)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只需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上3和“+”就是铁离子,在左边写上数字2表示2个铁离子,即2Fe3+。
(4)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那么:(+6)x+(-2)y=0,解得:x:y=1:3,那么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O3。
26.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铵根;硝酸根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根据常见原子团书写及名称分析。
Ca(OH)2 中含有氢氧根, Fe2(SO4)3 中含有硫酸根, Na2CO3 中含有碳酸根, NH4Cl 中含有铵根, AgNO3 中含有硝酸根;
故答案为: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铵根;硝酸根 。
27.(1)Cl
(2)2SO42-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1) 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小写)以示区别
(2) 如果要表示微粒的个数,可以在符号前面加上系数。
(1) 氯元素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应为Cl 。
(2) 2个硫酸根离子应把个数2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应为2SO42- 。
故答案为:(1) Cl ;(2) 2SO42-
28.排列有序;规则;排列无序;无定形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结构不同分析解答。
由于构成晶体内部的微粒排列有序,犹如一支正待检阅的队伍,因此晶体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由于构成非晶体内部的微粒排列无序,好像一群正在草坪上玩耍的孩子,因而没有规则的外形,故又称为无定形。
29.凝固;熔化;晶体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1)物质由液体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1)“水放热结冰”的过程,就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的过程;
“冰吸热化水”的过程,就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的过程;
(2)“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说明冰由熔点,即冰是一种晶体。
30.晶体;80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在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
做非晶体。但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从BC段分析可知,该物质存在一个温度保持不变的熔化过程,故属于晶体,BC段对应的温度是 80 ℃ ,所以熔点是。
故答案为:晶体; 80 ℃
31.(1)⑥
(2)③
(3)①
(4)⑤
(5)②
(6)④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1)氖气属于稀有气体,装入灯泡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可用于霓虹灯的是⑥。
(2)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因此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③;
(3)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会生成碳酸,因此可制碳酸饮料,故选①;
(4)氢气可以燃烧,且燃烧产物为水,清洁无污染,因此可作燃料,故选⑤;
(5)石墨非常柔软,可以在白纸上留下印记,因此可用于制铅笔芯,故选②;
(6)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因此可用于冰箱除味,故选④。
32.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根据对碳单质物理性质的记忆和碳原子排列的不同考虑本题.本题主要考查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题目比较简单,主要检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金刚石天然存在的硬的质之;石墨是最软的矿之一二者都是由碳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很大原因是原排列不同造成的.
故答案为: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
33.(1)混合物
(2)<
(3)A;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1)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大小;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ρ液gSh排分析解答。
(1)纯牛奶由水和油脂等组成,属于混合物。
(2)浮标在液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图片可知,A点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B点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那么液体密度ρA<ρB。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ρ液gSh排可知,当液体密度变化时,要增大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浮力或减小杆的横截面积。
A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浮标的杆应该做得更细些,故A正确,B错误;
CD.浮标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则在下面多缠绕铁丝可以增大浮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34.(1)2H
(2)干电池的碳棒
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石墨很软,能用于铅笔芯,铅笔芯的硬度与其中石墨和粘土的含量有关,石墨的含量越高,铅笔芯越软,粘土的含量越高,铅笔芯越硬,石墨具有导电性.本题考查了石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石墨的性质进行.
解:(1)铅笔芯的硬度与其中石墨和粘土的含量有关,石墨的含量越高,铅笔芯越软,粘土的含量越高,铅笔芯越硬,故填:2H;(2)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作干电池的碳棒,故填:干电池的碳棒.
35.(1)液;固
(2)吸;放
(3)凝固;放;低
(4)
固体分类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 有无熔点
晶体 冰 是 不变 有
非晶体 蜡 是 上升 无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1)对于晶体而言,温度高于熔点时为液态,低于熔点时为固态,在熔点时为固液混合态;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需要放热;
(3)根据液体凝固时向外放热解答;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要吸热,凝固都要放热;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据此分析解答。
(1)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液态,在-120℃时是固态。
(2)钢块化成钢水时发生熔化,钢块要吸热;水结成冰时发生凝固,水要放热。
(3)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凝固时会放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4)
固体分类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 有无熔点
晶体 冰 是 不变 有
非晶体 蜡 是 上升 无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22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56.0(45.9%)
主观题(占比) 66.0(54.1%)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2(62.9%)
主观题(占比) 13(37.1%)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12(34.3%) 64.0(52.5%)
解答题 1(2.9%) 12.0(9.8%)
实验探究题 2(5.7%) 6.0(4.9%)
单选题 20(57.1%) 40.0(32.8%)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5.7%)
2 容易 (11.4%)
3 困难 (2.9%)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熔化与熔化现象 22.0(18.0%) 14,15,29,35
2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8.0(6.6%) 11,13,30
3 凝固与凝固现象 6.0(4.9%) 29
4 常见物质的分类 25.0(20.5%) 1,2,3,4,5,6,7,21,22,33
5 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4.0(3.3%) 21
6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21.0(17.2%) 8,9,10,23,24,25
7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4.0(3.3%) 21
8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4.0(3.3%) 33
9 阿基米德原理 4.0(3.3%) 33
10 晶体与非晶体 40.0(32.8%) 11,12,13,14,15,28,29,30,35
1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4.0(19.7%) 16,17,18,19,20,31,32,34
12 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16.0(13.1%) 25,26,27
13 熔点和凝固点 12.0(9.8%) 35
14 水循环 3.0(2.5%) 2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