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课件(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课件(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4 23:0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2)过程: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 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1)背景:①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们的强烈愿望。
②抗战胜利后,出现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3)结果:
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思考:蒋介石为什么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①二战后渴望和平与安宁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国内人民的
共同心愿。
②通过谈判,争取备战时间。
③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思考:中共赴重庆谈判的原因
①为了争取和平,努力抓住和平民主建国的机遇,符合人民愿望,代表民意。
②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共在政治上掌握主动权。
③体现了中共力争实现和平民主的诚意,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得到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支持。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中原解放区
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阶段
时间
方针
结果
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1946年6月—10月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947年3月—6月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运动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经济危机: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
(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 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排挤和打击
2.政治危机: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
(1)1946年,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2)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两条战线相互配合、共同反蒋;
假民主,假宪法,坚持独裁和内战,政治孤立加速失去民众基础。
(1)依据:
(2)内容:
(3)意义:
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①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
近代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有哪些?
历史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P137 抗日战争时期P152 人民解放战争
土地政策(方针)
主要内容
作用意义
八七会议确定
土地革命总方针
打土豪,分田地
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积极性,也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制度,耕者有其田
解放区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中国共产党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调整
毛泽东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美)埃德加·斯诺《旅行于方生之地》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思考: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有什么意义?
2.战略进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由东北野战军发动;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由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傅作义接受改编,和平解放北平)
1948年9月-11月
1948.11月下旬-1949.1
1948.11月初-1949.1
意义: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河北西柏坡
(1)背景:三大战役胜利后,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2)内容:
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④两个务必
◎西柏坡纪念馆
5、北平谈判1949.4
1.背景: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蒋引退,李宗仁代总统。
2.结果: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美蒋“守江谋和、划江而治”的阴谋
我想做到划江而治,共产党总满意了吧?只要东南半壁得以保全,我们就有办法了。 ——李宗仁
长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战,他们就要完蛋;和,还可以有出路。当然不是什么“南北朝”,而是“改造”。
——周恩来
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1)渡江战役(1949.4.21)
(2)占领南京(1949.4.23)
------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6.渡江战役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原因:
①国民党方面:国民党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失去民众支持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年)
合作
合作
敌对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内战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
新民主主义胜利,内战爆发,至今未统一
敌对
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对今天祖国统一有何借鉴 ?
努力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课堂探究】近代国共关系发展演变过程
【课堂探究】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则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解放战争的发展进程:
1948.9~1949.1
1949.1~1949.10
战略防御阶段: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敌强我弱
1946.6~
1947.6
3
4
1
1947.6~1948.9
2
战略反攻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
敌人兵力不足
战略决战阶段:
三大战役
基本歼灭敌人主力
最后的胜利: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课后总结
人民解放战争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全面内战的爆发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重庆谈判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全面内战爆发
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
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
包办“国民大会”——制宪国大
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
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内容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