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试卷(一)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商时期,天子只能有效控制以都城为中心的地区,在那里设官进行直接的治理;对都城以外的地区,则分封众多方国的侯、伯,通过他们实行间接管辖。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相当成熟 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禅让制依然流行 D.王室统治力量有限
2.胡适在论述春秋时期某位思想家时说:“正如长短、高下、前后等。无长便无短,无前便无后,无美便无丑,无善便无恶,无贤便无不肖。”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3.观察表1,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表1 唐前期课税口数、课口比例表
唐历 公历 口数 课税口数 比例
武德年间 618-626年 (1600万+) (184万+) 11.5%
神龙元年 705年 (3714万+) (590万+) 15.9%
开元十四年 725年 41418712 (658万+) 15.9%
天宝十四年 755年 52919309 8208321 15.5%
A.农民负担沉重 B.两税法存在严重弊端
C.租庸调制废除 D.课税“惟以资产为宗”
4.有宋一代,多让文臣出任枢密使和安抚使、经略使等掌管军政的长官,以文臣驭武将,不给武臣有独立带兵作战的权力。由此可知宋朝
A.文臣治军能力较强 B.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C.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D.打破南北对峙局面
5.王国维指出:“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这里的“词曲”主要是
A.宋词 B.元杂剧 C.明传奇 D.京剧
6.有学者认为,郑和远航活动的性质是与私人海外贸易活动完全不同的,并非纯粹的贸易活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朱棣个人作为专制帝王的某些意愿。该学者意在
A.解释实行海禁的必要性 B.全面否定郑和远航活动
C.强调远航活动的政治性 D.抵制私人海外贸易活动
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实现了从“苏湖熟、天下足”到“衣被天下”的转变。这表明该地区
A.小农经济彻底瓦解 B.粮食生产逐渐衰败
C.晋商群体实力雄厚 D.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8.1839年10月18日,英国内阁向其驻华代表传达指示,拟夺取中国“一个岛屿”“作为远征部队的一个集结地点和军事行动的根据地,而且以后作为贸易机构的牢固基地”“保持永久占领”。最终英国政府选择的目标是
A.香港岛 B.辽东半岛 C.广州湾 D.澎湖列岛
9.1856年,战火又起,与前次战争相比,清朝没有丝毫的进步,完全是重复错误。战后,新兴的地方军政集团做了一些“师夷”的功夫。于是,兴起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0.当康有为奉召请训,荣禄问其如何改革时,康有为回答:“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康有为的言论
A.赢得了荣禄的支持 B.说明了维新派力量强大
C.增加了变法的阻力 D.拉开了百日维新的序幕
11.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
A.首举反清革命的旗帜 B.标志着中华民国的建立
C.没有波及到其它省份 D.推动了武昌起义的兴起
12.1912年,张謇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主导制定、颁布了《公司条例》《商会法》《证券交易所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这有助于
A.发展民族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
C.实现政企分开 D.确立共和制度
13.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说过,“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对“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理解正确的是
A.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
B.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
C.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
D.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
14.宋庆龄说:“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的四十年的政治斗争,在他的晚年达到了最高峰。”由此可知,宋庆龄旨在强调孙中山的功绩是
A.提出三民主义
B.领导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促成国共合作
15.图2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军队数量变化折线图,其中对1934-1936年段理解最准确的是
A.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 B.人民军队未能实现战略大转移
C.革命的骨干力量得以保留 D.中共中央犯了“右倾”主义错误
16.1938年10月,日军设立华北开发公司,成为华北最大的掠夺与垄断机构。同时,另组建华中振兴公司垄断和掠夺华中企业。日军此举的动机是
A.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B.实现以战养战政策部署
C.扭转华北华中经济困境 D.反对国联国际共管方案
17.1939年6月,山东抗日根据地鲁迅教导大队“在陡沟村自编自演了小剧《送郎上前线》,当场就有十几个青年报了名,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的参军热潮”。由此可知
A.东北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B.抗战文艺宣传动员作用明显
C.正面战场事迹激发参军热潮 D.鲁迅领导了根据地文艺活动
18.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心脏” “直接威胁蒋介石长江下游的政治、经济中心,使后方守备力量空虚的蒋军从此转入全面的战略防御”。该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
A.刘伯承、邓小平 B.林 彪、罗荣桓
C.陈 毅、粟 裕 D.朱 德、彭德怀
19.1950年4月,交通部颁布《关于外籍轮船进出口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取缔外国侵犯中国领水的引水权,引水员一律由中国人担任。该规定旨在
A.禁止外籍轮船内河航运
B.建立水陆交通运输网络
C.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培养本国引水技术人员
20.图3是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该作品折射出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B.城乡差别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女性成为工业化的主导力量
D.劳动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契合
21.图4是1978年冬小岗村18位村民签下的“分田到各家,包产到户”保证书。这份“生死契约”体现了小岗人
A.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B.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C.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D.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22.2017年以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这表明我国
A.人口出生率持续增长 B.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C.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D.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3.他在所征服地区大力推行其“希腊化政策”:介绍各种希腊典籍,推广希腊语言,修造希腊式建筑,新建一系列希腊式城市等等,开创了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他”是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大帝
C.希罗多德 D.大流士一世
24.有学者认为,在特定的宗教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哈里发继承制度总体上呈现出不稳定、不确定、不系统的特征。该学者研究的对象是
A.拜占庭帝国 B.俄罗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在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市
A.资产阶级掌权 B.完全独立自主
C.工商业的繁荣 D.实行庄园制度
26.马丘比丘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中脊上,其古城内遍布利用石块建造的建筑物遗迹,可看到陡峭的石阶、花园梯田、祭坛、太阳神庙、居民及完善的灌溉系统。创造这一文明的是
A.班图人 B.阿兹特克人 C.玛雅人 D.印加人
27.《蒙娜丽莎》最吸引人的是她神秘的微笑,达·芬奇巧妙地抓住面部神经和肌肉细微的变化再现了微笑的内涵。由此可知,该画作
A.打破了教会的政治束缚 B.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C.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内涵 D.反映了科学革命的兴起
28.英王詹姆斯二世被议会驱逐出了王位宝座,威廉三世这个外国人则被请来与他的妻子玛丽一起共掌英国王位大权。此事件发生于
A.1640年 B.1688年 C.1689年 D.1701年
29.观察表2,推断①处对应的殖民国家是
表2 一战前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55 3.9亿
29 6235万
10 1307万
8 3741万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30.1941年,《新华日报》刊登了共产国际季米特洛夫的一篇纪念文章,对某一革命的历史意义予以了高度评价:“它是工人阶级争取创立自己的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认真的努力。”这里的“它”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B.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1.1919年,法国费迪南 福煦元帅曾抱怨称:“这不是和平,这只是20年的停战协议。”可见,该协议
A.埋下新的国际冲突祸根 B.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C.根本无法制止一战爆发 D.有效控制各国军力发展
32.苏俄(联)某一政策自推行以来,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也存在着各种误读:(1)“暂时论”:认为该政策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而非长期执行的策略。(2)“退却论”:认为该政策是向资本主义的“蜕变”,是俄国在补资本主义的“课”。据此判断,该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33.一战后,非洲某国在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通过准暴力和协商方式迫使英国于1922年宣布结束保护制度。这个国家是
A.埃及
B.摩洛哥
C.尼加拉瓜
D.埃塞俄比亚
34.图5为1945年2月发表的漫画《碎片的麻烦》。画面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三巨头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正在玩着一场拼图游戏。该漫画涉及的历史事件
A.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D.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5.在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由此推断,战后初期英国的经济政策是
A.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B.主张国际经济协调
C.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D.减少社会服务开支
36.图6反映了1948年西柏林小朋友欢呼美国通过“空中走廊”运来的食品。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柏林墙”的修建 D.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37.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 B.发展中国家自身政策失误
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世界经济霸权的争夺激烈
38.表3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状况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表3 (单位:%)
年均增长率 国民收入 工业产值 农业产值 投资额 社会劳动生产率
1981—1985年 3.2 3.6 1.0 3.7 2.7
1986—1990年 1.8 2.6 0.5 0.3 2.0
1990年 -4 -1.2 -2.3 -19 -3
A.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B.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C.戈尔巴乔夫改革成效显著 D.工业始终是改革的重点
39. 2004年5月,来华参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长对话会”的巴塞罗那市前市长特鲁诺认为,“如果全世界都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世界该是多么单调”。他意在强调文化的
A.同质化 B.多样性 C.全球化 D.民族性
40.2023年11月30日,第28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开幕。有来自167个国家的政要、谈判代表、活动人士、企业家等超过7万人参加,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表明
A.大会决议在各国均能得到落实 B.通力合作是全球治理的应然选择
C.发展中国家主导气候谈判进程 D.新兴国际组织改写全球权力格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继位后,在他的坚持与倡导下,边疆治理消极无为的思想开始向积极有为的治理思想转化,具体表现就是“王者无外”思想的回归。“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在“王者无外”的思想指导下,西汉边疆治理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高潮,边疆地区的郡县化加快以及属国管理机构的设置,均反映了汉王朝对边疆经营战略意义的新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构成也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汉、唐中原王朝从北部边疆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边疆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政策,采取政治、军事与经济、文化政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治理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理效果,推动了北部边疆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王者无外”思想回归的原因,指出西汉边疆治理的措施。(6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边疆治理的意义。(4分)
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7 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1400—1800年)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大航海时代以前,欧洲白银的年产量约为3万千克,但是到16世纪下半叶,从美洲大陆流入西班牙的白银实际上每年超过20万千克。在从16世纪到17世纪的100年间,欧洲的银价下跌了三分之二,物价反而上涨了3倍。但是,依靠基本固定的地租生活的领主阶层的资产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出现持续缩水状况,工商业者不断发展壮大。商人用美洲大陆的白银购买的印度、东南亚、中国的物产,并不是运到意大利各都市,而是运到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海拔区域——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与英格兰和尼德兰的毛织品、波罗的海的粮食作物、法国的红酒等展开交易。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商业与文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800年世界贸易的特点。(4分)
(2)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世界白银的流动走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6分)
2024年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试卷(一)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C B C D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D C B B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D C D B B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B A C C A C A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41.(10分)
(1)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雄才大略。(任答两点得2分)
措施:征伐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设立郡县;设置西域都护府(4分)
(2)意义:扩大国家疆域;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任答四点得4分)
42.(10分)
(1)特点:贸易路线多;贸易规模大;交往范围广,建立起全球联系(全球性);海路陆路贸易并存;具有野蛮性和血腥性(殖民性);亚洲传统经济仍具优势(或中国和印度仍占一定的优势地位);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任答四点得4分)
(2)走向:由美洲到亚洲;由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2分)
影响:引发“价格革命”,导致封建地主阶级力量衰弱,封建制度濒于解体;加速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刺激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美洲受到严重冲击。(任答四点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