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波的干涉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波的干涉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4 12:5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章 机械波
第四节 波的干涉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目录
一、波的叠加
二、波的干涉
什么是波的衍射? 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或通过障碍物上的孔、缝而在障碍物的后面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问题:两列波相遇会发生什么现象?
在平静的水面上,下落的雨滴激起层层涟漪,形成了复杂而美丽的图案。这种图案是怎样产生的?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在介质中常常有几列波同时传播。两列波相遇时,会不会像两个小球相碰时那样,改变各自的运动特征呢?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观察实验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波的独立传播特性
两列波相遇后,每列波仍像相遇前一样,保持各自原来的运动特征(频率、波长、振幅、振动方向等),继续向前传播。
2.波的叠加原理
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注意:波的叠加是无需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都会叠加。
3.每一质点仍然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
一、波的叠加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在它们重叠的区域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先观察下面的现象。
现象: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相遇后,在重叠的区域里出现相对平静的(振动减弱)区域和激烈振动(振动加强)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相互隔开。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思考】如何才能形成稳定的振动加强减弱区域呢?
(1)两波源的频率相同;
(2)相位差恒定(状态之间的时间偏移量恒定);
(3)振动方向相同。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定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振动始终加强(合振幅大),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减弱(合振幅小),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该现象叫波的(稳定的)干涉,形成图样叫做干涉图样。
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1)两波源的频率相同。
(2)振动方向相同(相反也可以)。
(3)相位差恒定。
注意:1、虽然干涉是波的叠加的结果,但叠加未必都产生干涉现象
2、不仅水波能发生干涉现象,声波、电磁波等一切波只要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波的干涉
振动加强
振动加强
振动减弱
振动减弱
振动加强处,介质中的质点:
(1)位置不随时间变化,仍在平衡位置振动,其位移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2)但振动始终是加强的,即振幅最大,满足叠加原理。
振动减弱处,介质中的质点:
(1)位置不随时间变化,仍在平衡位置振动,其位移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2)但振动始终是减弱的,即振幅最小,满足叠加原理。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幅不变且最大,不是位移始终最大),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振幅最小,位移之差,当两列波振幅相等时,振幅为零),加强点和减弱点始终以振源的频率振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均在其平衡位置振动,不是始终处在波峰或波谷。对减弱点而言,可以始终不振(合位移为零)。
(2)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是间隔出现。
(3)干涉图样中,不只有振动加强的质点
和振动减弱的质点。
(4)振动最强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加强区;
最弱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减弱区;
(5)强区和弱区是相互隔开,强弱相间的。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0
2
4
6
8
-2
-4
-6
-1
-3
-5
1
3
5
7
-7
-8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若P点为振动加强点:
(n = 0,1,2,……)
则有P点到两列波的波源的距离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或半个波长的偶数倍。
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分布规律(两波源的相位相同)注意:同相和反相
则有P点到两列波的波源的距离差等于半个波长的奇数倍。
(n = 0,1,2,……)
(2)若P点为振动减弱点: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学以致用1】(多选)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
B.相遇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
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
答案:BCD
随堂练习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学以致用2】(多选)一条弹性绳子呈水平状态,M为绳子中点,两端点P、Q同时开始上下振动,一段时间后的波形如图所示。对于以后绳上各点的振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将同时到达中点M
B.两列波波速之比为1∶2
C.中点M的振动点总是加强的
D.绳的两端点P、Q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答案:AD
随堂练习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学以致用3】(多选)如图所示,A、B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在AB连线的中垂线上的P点相遇时,则( )
A、P点振动始终加强
B、 P点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
C、 P点位移始终等于振幅
D、 P点位移有时为零
答案:AD
随堂练习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波的干涉
2、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的判断。
1、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3、一切波(只要满足条件)都能发生干涉现象,干涉和衍射一样都是波特有的现象。
一、波的叠加
波的叠加原理: 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