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邓稼先
走进作者
杨振宁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
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写作背景
本文关联知识
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01
按传主对象的不同,传记文学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的传主是作者自己,它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他传,就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经历的传记。
02
按写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一般传记和评传。一般传记,不论是自传还是他传,以客观的传人记事为主,以评为辅,对所传对象可以不评或少评;而评传则既重写传主的生平事迹,又重对其事迹经历、言行思想、是非功过作分析和评价。
03
生字词
概括重点 字段即可,方便听众更好的 理解意图。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6个部分
第一部分 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下推出 邓稼先 。
第二部分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 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且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的结果,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 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第六部分 引述电报书信评价赞扬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
10
成功地领导设计、研制并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
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本文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顺序能否任意调换?
一、历史背景(引子)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总体介绍)
三、四、五:人物性格、精神品质、工作作风(补充说明、具体化)
六、高度评价(总结)
全文六个部分紧密相连,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这样的结构安排严密合理,不可调换,足以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做详细介绍?
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就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多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之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述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第二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把邓稼先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中加以审视,把他的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暗示邓稼先远大的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教师总结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既要学习邓稼先的伟大人格,也要学习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优秀的课文和人物身上汲取到力量,努力学习,不断强大自己,将来也能成为建设祖国、开拓时代的一员虎将!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