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人生需要缺口
1.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选自《工人日报》)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羹匙,在杯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巴尔扎克用有缺口的杯子,是想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
材料二:
沉香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材,是高级的香料。有一种树叫沉香,但它不会直接产生沉香,为了得到沉香,当地农民用力在沉香树上砍出缺口,树脂顺着伤口溢出,覆盖在伤口表层,不久,伤口处结成一层厚厚的痂,过几年,农民把痂取下,就是沉香。
“缺口”能激励出新的作品,“缺口”能产生名贵的沉香。你的人生有缺口吗?你怎么看待缺口?
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时,有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他反问道:“这是什么 ”“零”“圆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也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迪,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室生白”,这句话出自《庄子》。庄子想说的是,生止于满,而源于虚。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轻轻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于是,空而后生,这就是“虚室生白”之意。
正如一棵树,经历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满满当当之时,就会停下生长的脚步,由满入虚,直至下一个年轮的开始。秋冬的萧条,由满入空。而这样的虚与空,为来年的生,腾出了空间。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留个缺口给别人
给苍鹰留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它们能展翅飞翔。
给山泉留一块辽阔的土地,让它们能肆意流淌。
在心灵花园留一点虚空,它会更加芬芳。
在画纸上的一点留白,能赐予人更多的想象。
同样,在生活中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可以使事情更加完满,收获意想不到的完美结局。
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是贴心的收起自己的锋芒,让别人也能自由飞翔。深受百姓喜爱的“本山大叔”并没有像许多艺术大师,对自己的窍门知识海莫如深,而是手把手地倾囊教授自己所会的。在“春晚”表演时,他给徒弟们留下很大的空间去表演去发挥,而非一人揽下大局,他自成一派的小品风格正是因为这样才越传越广。
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是一份气度与智慧,真正的企业家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去过问企业的一切业务,但他们自可以操控大局,他们给属下留下一个个量身订做的缺口,让属下去填满。如同在一个合作中,一个人大包大揽一切流程是行不通。在国外的大学中,导师们留下的课题都是需要合作完成的,这种能力是与专业能力一样重要的,一个人即使是超额完成任务,也会被视为不智慧的表现。正是为他人留下缺口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其价值的人。
人生就好像一个圆,没有人可以单独去圆满它。生命中的所有过客都为圆续了一段弧线,也正是这一段段风格迥异的弧线使人生更加美丽多姿,所以,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也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添上一种色彩。
这个缺口代表包容。这是对外界的一种接纳,美丽的诗词打动我们,动人的事迹感染我们,无不是因为我们在心中留一个缺口,等外界来填添。
这个缺口代表空间,当缺口被自己填上,圆就成了一个封闭的图形,无法再加些什么。但若是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这个圆的空间就可以无限拓展。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甚至一个团队的力量,衍生出一个无限大的空间。
这个缺口代表参与。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就是为自己提供一个可能 ,只有在相互碰撞,学习中才能更加充实自己。
那么,不妨为他人留下一个缺口,这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下一片天空!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未画完整的句号、管理的智慧、最高境界。
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这则材料非常有逻辑性,解析材料中,发现其实就是一个推理题。那么需要来解析一下。
1、从巨大成功这一现象去推理分析:
试想:企业家为什么会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未画完整的句号。
2、未画完整的句号代表什么?
——要留个缺口,让下属去填满它
——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3、留个缺口给别人要适度。并非不管不顾。
【立意】留个缺口给别人
【素材】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徒弟们的愚笨,就把操作时必不可少的墨线抛弃,擅长射箭的羿,也不会因为学射人的笨拙而把射箭弯弓要达到的程度作出调整。教射箭的人把箭拉满了,但并不把箭发射出去,他只是示范性地做出射箭的姿势。他立下一个合乎中道、不难也不易的学习准则,能接受这样准则的徒弟就跟上去。
有一句话:“天才,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刘邦深懂其道,他是最典型的帅才型管理者,懂得用人,并且留给下属足够的空间发挥才能。刘邦手下的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原先都是项羽的人,后来都投奔了刘邦,可见刘邦在用人方面还是相当有魄力的,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是人才才能海纳百川。例如,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没有发挥空间的余地,后投靠了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加曲折,陈平原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自己才能后投奔项王,又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刘邦“大悦之”,并立即任命他做都尉。
刘邦很有自知之明,他曾公开承认:“论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稳定后方,安抚百姓,输送兵源军需,我不如萧何;论集结百万将士,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所以,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的模式,就是刘邦之所以得天下的缘由。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初听此言,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是仔细想来,不无道理。管得少并不是说管理的作用被弱化了,效率管理,可能会产生百分之一千的效果。所以,创造一个海洋,就会有鲸鱼成长;营造一个天空,就会有雄鹰盘旋;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员工就会成为企业栋梁。
破茧成蝶的故事告诉我们,奋斗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人的生命需要奋斗,乃至挣扎。如果人的生命没有荆棘挫折,他的精神将被弱化,他的生命将会变得脆弱不堪。这给管理者新的启示是:千万不要做好心人,处处帮下属解开缺口,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下属永远不会成长,不会独当一面,这样只会让管理者自身陷入更大的被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下属个人的成长需要他们自己去磨练,去体会艰辛和困苦。
八佰伴的倒闭给了人们一记警钟,沃伦 本尼斯先生曾说过,信任是使管理者和追随者拧成一股绳儿的粘贴剂。说的就是要信任下属,让他们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自主地处理工作,不要过多地干预他们。但是,信任并不代表着放手,放手并不代表着放弃,管理的本质就是控制,控制是管理的“维生素”。控制的首要原则是使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结构】(最好结合题目分析,要有具体的操作)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六个缺口给别人”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怎么办”两个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2.例文:
人生需要缺口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这或者那的缺陷,但这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借口,甚至可以利用它助我们一臂之力。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人生需要缺口,因为它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没有谁能够拥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我们的人生过程就如罗丹们进行的雕塑过程,只有选定一个缺口,不停地敲敲打打,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有令人惊叹的成果。只有人生存在缺口,我们才能不断被完善、被改进,不断提升自己,创造人生的价值。唯有人生存在缺口时,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尚有不足之处,如此以来,我们便有动力去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人生需要缺口,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巴尔扎克用有缺口的杯子,是想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或许很多人都追求完美,认为有缺陷不好,但其实不一定,缺陷有时也是一种激励你的力量。
人生需要缺口,那是我们意志的磨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人生道路是漫长的,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我们总得与挫折为友,与磨难为伴。只有人生存在缺口,我们才会努力去弥补它。困难、挫折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有更多的勇气去迎接更多的挑战。人生中面对的失败就是一个缺口,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只让我们往前踏进了一小步,而失败才能助我们走得更远。我们人生需要挫折,需要磨难。
人生需要缺口,那是我们成就自身的过程。沉香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材,是高级的香料。有一种树叫沉香,但它不会直接产生沉香,为了得到沉香,当地农民用力在沉香树上砍出缺口,树脂顺着伤口溢出,覆盖在伤口表层,不久,伤口处结成一层厚厚的痂,过几年,农民把痂取下,就是沉香。我们的人生道路如同沉香的形成过程。我们要为人生留出一个缺口,将人生中所遭受的疼痛当作是一种磨练,不被疼痛所击倒,最后才能成就自身。为人生留出一个缺口,我们才有动力去面对未来的生活,才有信心去挑战生活中的磨难。
人生需要缺口,这个缺口将使我们更强大。因为缺口的存在,我们才能不断前进,不断受到鼓舞,巴尔扎克用缺口的瓶子提醒自己需要写下一部作品将缺口补上,而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一个缺口才能激励自己。
为我们的人生留一个缺口吧,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在审题立意上比单则材料作文更难把握。首先,要能正确分析材料,弄清每则材料的主旨:第一则材料是写巴尔扎克寻找缺口,正视缺口,通过缺口的弥补来提高,作品得以大成;第二则材料写沉香树被砍出缺口,在弥补缺口时,沉香这种香料出现,沉香就是补缺口的结晶。其次,从整体上把握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不难发现,“缺口”是两则材料的契合点,两则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缺口”,并且都是指向“缺口”的积极意义——“缺口 ”能激励出新的作品,“缺口”能产生名贵的沉香。可见,两则材料的内涵是相同的,即正视缺口,划开缺口,缺口能积淀出成功与收获。最后,从材料的共同点入 手,有的放矢,准确提炼出观点。围绕“缺口”,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可以这样立意:直面缺口,寻求成功;有一种缺口叫收获;人生需要缺口;在缺口处突破;缺口创造美丽等等。另外,把“缺口”的含义引申为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苦难、磨难等 ,谈它们与人生成功的关系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立意点。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都会经历人生中的失败、挫折、苦难、磨难等,如能正确认识、对待它们,则将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动力与源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3.
例文:
给他人留一个缺口
给苍鹰留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它们能展翅飞翔.
给山泉留一块辽阔的土地,让它们能肆意流淌.
在心灵花园留一点虚空,它会更加芬芳.
在画纸上的一点留白,能赐予人更多的想象.
同样,在生活中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可以使事情更加完满,收获意想不到的完美结局.
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是贴心的收起自己的锋芒,让别人也能自由飞翔.深受百姓喜爱的“本山大叔”并没有像许多艺术大师,对自己的窍门知识海莫如深,而是手把手地倾囊教授自己所会的.在“春晚”表演时,他给徒弟们留下很大的空间去表演去发挥,而非一人揽下大局,他自成一派的小品风格正是因为这样才越传越广.
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是一份气度与智慧,真正的企业家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去过问企业的一切业务,但他们自可以操控大局,他们给属下留下一个个量身订做的缺口,让属下去填满.如同在一个合作中,一个人大包大揽一切流程是行不通.在国外的大学中,导师们留下的课题都是需要合作完成的,这种能力是与专业能力一样重要的,一个人即使是超额完成任务,也会被视为不智慧的表现.正是为他人留下缺口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其价值的人.
人生就好像一个圆,没有人可以单独去圆满它.生命中的所有过客都为圆续了一段弧线,也正是这一段段风格迥异的弧线使人生更加美丽多姿,所以,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也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添上一种色彩.
这个缺口代表包容.这是对外界的一种接纳,美丽的诗词打动我们,动人的事迹感染我们,无不是因为我们在心中留一个缺口,等外界来填添.
这个缺口代表空间,当缺口被自己填上,圆就成了一个封闭的图形,无法再加些什么.但若是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这个圆的空间就可以无限拓展.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甚至一个团队的力量,衍生出一个无限大的空间.
这个缺口代表参与.给他人留下一个缺口,就是为自己提供一个可能 ,只有在相互碰撞,学习中才能更加充实自己.
那么,不妨为他人留下一个缺口,这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下一片天空!
【详解】试题分析:从这则材料来看,留个缺口给别人,并不是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带有全局性的圆满。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生活。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这个道理可以由企业管理的层面大而化之,推广到做人、做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自己往往大包大揽,不肯给别人机会,结果扼杀了合作者的创造性,拆掉了别人发展和创新的舞台,事情也未必就做得圆满完美。殊不知,每个人的潜力和创造性一旦爆发出来,都会是一座火山,其能量不可低估。这个话题,我们也可以联系当前的教育现状来写,家长、教师总是不放心学生,不相信学生,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学生的“保姆”,结果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建设和时代的需要,这和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大相径庭。总之,这个话题中的“缺口”一词,是个很好的比喻,可以作出多层次的理解,只要切合社会现实的大背景即可,所以,写作的自由空间很大,只要你是一只善于飞翔的鸟,尽可以展翅高飞。本题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留个缺口给别人”的积极意义;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叙写一个人通过采用这种做法取得成功、铸造辉煌的例子,来揭示“留个缺口给别人”的意义。
【考点定位】【名师点睛】对该题使用的审题方法最好是抓关键句法。正确理解与把握关键句:“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果),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因)”。第二,“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是对观点句的比喻。考生很容易断章取义,就拿“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直接立意,这就很容易出现“我们做事不需追求圆满”“不圆满也是好的”等难以论证甚至错误的观点。如果我们能从“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深入理解,应该容易发散思维。“句号”的本体是什么?当然是“做事”,做哪些事?这里可以发散思维,例如做管理、做教育、写书法、画国画、搞研究等等。“缺口”的本体又是什么?这可以根据选择做的事而相应转变。例如“做管理要给下属留点机会”“教育孩子要给孩子留个自己发展的空间”“画国画要在宣纸上留点想象的空间”等等。
4.例文:
虚室生白,空而后生
房子虽大,若装满陈年旧物,则杂乱暗淡,逼仄压抑,令人窒息。心亦如室,如果长满杂念的荒草,充满欲望的烈焰,则灵性尽失,生意全无。
因此,我们要及时清空贪欲杂念,还内心以空灵,让人生充满生机。
佛家说,众生皆为“有情”,作为有情有识的芸芸众生,必然有七情六欲、爱憎取舍。受过伤,虽然愈合了伤口,但对疼痛的记忆还在,让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赢得过辉煌,虽然新的征程开启了,但那份成功带来满足与自豪还在,令人一再回味,难以割舍。这是人性,有了这些爱与恨的交织、取与舍的权衡,人生才有滋味,生活才多姿多彩。
然而,人生短暂,人的心灵空间有限,如果心灵被杂念愚妄填满,灵窍就会被堵塞,难以再生慧心。三国刘备,本是聪明谨慎之主,但却被为兄弟复仇的怒火烧昏了头脑,最终换来夷陵惨败,这是嗔怒之情堵塞了心灵带来的败局。唐明皇李隆基,统治的前半期缔造了开元盛世,但后来躺在功劳簿上沉湎声色犬马,换来了安史之乱,这是愚痴妄念填满了心灵带来的恶果。警界傅政华,位高权重,却知法犯法,贪污受贿,这是贪念充斥了内心带来的堕落。不论是对辉煌的留恋,还是对失败的憎恶,都能让我们心灵蒙垢。
所以,我们不要做柳宗元笔下的蝜蝂之虫,而要学会清空与割舍。要像苏轼那样,清空痛苦的记忆:他一生之中遇到了那么多政敌,比如王安石,比如章惇,却总能在渡尽劫波之后,放下不快,与曾经的对手重新成为朋友。他清空了怨怼,宽恕了别人,也让自己的人生一片明朗,让自己的心灵超迈自由。要向居里夫人那样,割舍对荣誉的贪恋:把诺贝尔奖牌,当作玩具送给女儿。之所以要放下荣誉的包袱,是因为她需要轻装上阵,把心灵的空间留给新的梦想,从而让自己的科研生命重新焕发活力。人生短暂,时间宝贵,怎么能让过去的思想包袱将自己的心灵空间挤压?
作为心有大志的年轻人,也不能让心灵超载,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灵减负,给自己的人生减压,跟过去的愉快或不快说再见,腾出空间,让心灵活化,让生命飞扬。
我们要把庄子的话记在心里:虚室生白;我们要坚信,空而后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首先需透彻理解“虚室生白”的内涵。“生止于满,而源于虚”,“满”可理解为生命的顶峰,成功的顶峰,能力的顶峰等;而“虚”则正好与之相对。对于四季而言,“满”就是“夏季”,生命生长到“满”的状态;而“冬”则为“虚”,为来年“春季”的“生”积蓄力量。对于生命而言,到了一定年龄,看透了世间人情冷暖,很难再有生活的激情,是为“满”;而彻悟之后删繁就简,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主动放弃了很多东西,是为“虚”,而这时的“虚”则意味着人生的蜕变。对于人的追求而言,到达一定阶段,再难进益,是“满”;而彻底放下过去的荣耀,重新开始,是“虚”,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
注意提示语“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这旨在引导考生从自身出发,思考在成长的道路上,应该如何发展。实际上此则材料在警示我们要以谦虚的态度,及时清空自我,勇于归零,勇于学习,勇于挑战,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永不停止谦虚学习的脚步。
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抓住材料关键语句: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空而后生。再进一步联想,这也是我们悠久的文化:凡事留白。留白才有改写和进步的空间。人生如树,由虚入满,由满入虚,虚满轮回,才是人生。学会清空自我,才能更好的起飞。
另外,作为一篇演讲稿,写作时要注意遵照演讲稿的格式来写:开头,称谓要得当,问候语要得体,开场白要能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讲的主题上来;正文部分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结尾部分应具有鼓舞性,表达清空自我、勇于学习的决心。
立意:
1.挑战自我,永不满足。
2.清空自我,正是进步的开端。
3.忘却过去,才能更好地开始。
4.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5.归零,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