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高一数学下册重难点专辑——专题04 解三角形大题最值型归类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2019)】高一数学下册重难点专辑——专题04 解三角形大题最值型归类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06 17:40: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4 解三角形大题最值型归类
【题型一】角与对边型求周长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在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已知.
(1)求角A的值;
(2)若,求三角形周长的取值范围.
【提分秘籍】基本规律三角形中最值范围问题的解题思路:要建立所求量(式子)与已知角或边的关系,然后把角或边作为自变量,所求量(式子)的值作为函数值,转化为函数关系,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问题.涉及求范围的问题,一定要搞清已知变量的范围,利用已知的范围进行求解,已知边的范围求角的范围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注意要利用条件中的范围限制,以及三角形自身范围限制,要尽量把角或边的范围(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找完善,避免结果的范围过大.
【变式训练】
已知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B;
(2)若b=4,求周长的最大值.
【题型二】角与对边型求面积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满足
(1)设,,过B作BD垂直AC于点D,点E为线段BD的中点,求的值;
(2)若为锐角三角形,,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提分秘籍】基本规律最值范围型,多从两个方面考虑:余弦定理+均值不等式型正弦定理消边化角→消角,确定角的范围→→辅助角型求范围最值
【变式训练】
的内角,,的对边分别是,,,设.
(1)若,求;
(2)若,求的面积的最大值.
【题型三】角非对边型求面积范围
【典例分析】
在中,设角,,的对边长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值;
(2)若为锐角三角形,且,求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
(2)若且是锐角三角形,求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题型四】角非对边型求周长范围
【典例分析】
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
(Ⅰ)若,求与;
(Ⅱ)求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求;
(2)若为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
【题型五】有角无边型求角的函数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是角,,的对边,
(1)求角;
(2)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的三个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Ⅰ)求角A的大小;
(Ⅱ)若为锐角三角形,求函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六】有角无边求边比值型
【典例分析】
三角形中,已知,其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Ⅰ)求角的大小;
(Ⅱ)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
(1)求;
(2)求的取值范围.
【题型七】边系数非对称型求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在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
(Ⅰ)求角B的大小;
(Ⅱ)若为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在三角形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大小;
(2)若且,求的取值范围.
【题型八】无角求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记内角的对边分别是,已知.
(1)求证:;(2)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为钝角,且.
(1)探究与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的取值范围.
【题型九】中线高角平分线系型求最值
【典例分析】
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的大小;
(2)若边上的高为,且的角平分线交于点,求的最小值.
【变式训练】
已知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A;
(2)若M为的中点,,求面积的最大值.
【题型十】双三角形面积型求范围
【典例分析】
)已知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若,求的周长;
(2)延长至点D,连接,满足,且为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在锐角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1)求的值;
(2)点分别在边上,的面积是面积的2倍.求的最小值.
培优拔尖练
1.在中,分别为内角的对边,且.
(1)求证:;
(2)求的取值范围.
2.在①,②D是边的中点且,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作答.
问题:在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
(1)求A;
(2)若__________,求的最大值.
注:如果选择两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3.在三角形ABC中,若.
(1)求角A的大小;
(2)如图所示,若,,求长度的最大值.
4.a,b,c分别为△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已知.
(1)若,证明:△ABC为等腰三角形;
(2)若,求b的最小值.
5.如图,△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B的大小;
(2)已知,若D为△ABC外接圆劣弧AC上一点,求AD+DC的最大值.
6.已知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求证:.
(2)求的取值范围.
7.在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若,的面积为,求b,c的值;
(2)若,且为钝角三角形,求k的取值范围.
8.已知的面积为,角所对的边为.点为的内心,且.
(1)求的大小;
(2)求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9.已知锐角的三个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A的大小;
(2)求的取值范围.
10.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1)求角的大小;
(2)若,为外一点(、在直线两侧),,,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11.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csin =sin C,且a=1.
(1)求A;
(2)若AB=AC,D,E两点分别在边BC,AB上,且CD=DE,求CD的最小值.
12.记锐角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外接圆的半径为R,已知.
(1)若,求A的值;
(2)求的取值范围.
13.在中,的对边分别为.
(1)若,求的值;
(2)若的平分线交于点,求长度的取值范围.
14.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于,求的面积的最小值.
15.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向量,相互垂直.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周长的取值范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4 解三角形大题最值型归类
【题型一】角与对边型求周长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在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已知.
(1)求角A的值;
(2)若,求三角形周长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
(1)由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可求,结合的范围可求的值.
(2)由正弦定理可求,设周长为,利用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化简得,可求范围,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可求取值范围.
【详解】(1),由余弦定理可得:,
由正弦定理可得:,整理可得:,
,,可得:,,
(2),,,,,
设周长为y,则,
,,,,.
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提分秘籍】 基本规律 三角形中最值范围问题的解题思路: 要建立所求量(式子)与已知角或边的关系,然后把角或边作为自变量,所求量(式子)的值作为函数值,转化为函数关系,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问题.涉及求范围的问题,一定要搞清已知变量的范围,利用已知的范围进行求解,已知边的范围求角的范围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注意要利用条件中的范围限制,以及三角形自身范围限制,要尽量把角或边的范围(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找完善,避免结果的范围过大.
【变式训练】
已知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B;
(2)若b=4,求周长的最大值.
【答案】(1);
(2)12.
【分析】(1)利用差角的余弦公式,结合正弦定理,化简计算作答.
(2)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均值不等式求出a+c的最大值
(1)
因为,则,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而,即,
整理得,即,又,解得,
所以.
(2)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
而,于是得,当且仅当a=c=4时取“=”,
因此,当a=c=4时,a+c取最大值8,从而a+b+c取最大值12,
所以周长的最大值为12.
【题型二】角与对边型求面积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满足
(1)设,,过B作BD垂直AC于点D,点E为线段BD的中点,求的值;
(2)若为锐角三角形,,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求出,进而由余弦定理求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数量积运算法则得到答案;
(2)由正弦定理得到,利用锐角三角形,求得,进而求出,由面积公式求得.
(1),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因为,所以,
所以,即,因为,所以,
因为,,由余弦定理得:,因为,所以,
其中,所以,
因为点E为线段BD的中点,所以,由题意得:,
所以.
(2)由(1)知:,又,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所以,解得:,
则,,,故,面积为故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提分秘籍】 基本规律 最值范围型,多从两个方面考虑: 余弦定理+均值不等式型 正弦定理消边化角→消角,确定角的范围→→辅助角型求范围最值
【变式训练】
的内角,,的对边分别是,,,设.
(1)若,求;
(2)若,求的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2)
【分析】(1)结合正、余弦定理对进行化简,再由余弦定理,即可得解;
(2)由余弦定理得出,再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推出关于的函数,从而得解.
(1)解: ,结合正、余弦定理,可得,
化简得,,代入,得,
由余弦定理知,,,.
(2)解:由(1)知,,
由余弦定理知,,
的面积

当时,取得最大值,即.
【题型三】角非对边型求面积范围
【典例分析】
在中,设角,,的对边长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值;
(2)若为锐角三角形,且,求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答案】(1);(2).
【分析】
(1)利用已知和正弦定理化简,结合余弦定理可得角的值;
(2)由于,,利用正弦定理,可得,以及的面积,利用为锐角三角形,可得面积的取值范围.
【详解】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即,即,即.
由余弦定理,得,因为,所以.
(2)因为,,由正弦定理,得
.
所以.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则,从而,所以.
【变式训练】
.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
(2)若且是锐角三角形,求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
(1)先根据正弦定理进行角化边,然后结合余弦定理求解出角;
(2)先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出面积,然后根据正弦定理结合正切函数的性质求解出的取值范围,由此可求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
【详解】
(1)由及正弦定理,得,即,
再由余弦定理可得,因为,所以.
(2).由正弦定理可知,又,
所以,因为是锐角三角形,故,,
所以,所以,从而,故,
【题型四】角非对边型求周长范围
【典例分析】
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
(Ⅰ)若,求与;
(Ⅱ)求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Ⅱ).
【分析】
(Ⅰ)先利用化简已知式求得,再利用余弦定理得到,即解得与;
(Ⅱ)先利用,结合正弦定理进行边化角求得,再利用正弦定理得到,整理周长为关于角A的函数关系式,利用角的范围求得周长取值范围即可.
解:(Ⅰ)因为,,所以,
故,即,又C是锐角,,,故,即,
由余弦定理可知,,即,故,
由解得,故;
(Ⅱ)因为,,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知,,
因为,所以,而,故,即,故,又B是锐角,,,故,即,,
由正弦定理可知,,即,
故,周长为,由锐角三角形知得,故,故,所以,即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训练】
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求;
(2)若为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
(1)由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再由三角恒等变换可求得角;
(2)由锐角三角形求得的范围,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得,并化为的函数,结合三角函数知识可得其取值范围.
解:(1)因为,
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
所以,因为,所以,由为三角形内角得,;
(2)由为锐角三角形,得,解得,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故的范围.
【题型五】有角无边型求角的函数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是角,,的对边,
(1)求角;
(2)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解析】
试题分析:(1),所以整理得到条件:,即,根据余弦定理,又因为是锐角三角形,所以,本问主要是将题中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得到,从而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出B角的大小。(2)由(1)知,所以,,所以转化为,根据两角差公式展开,再根据辅助角公式合并,从而得到关于A角的表达式,再结合锐角三角形的条件,讨论求出A角的范围,从而可以求出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由条件可得,,即
根据余弦定理得: 是锐角,.
(2),即
又是锐角三角形,,即,
.
【变式训练】
.的三个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Ⅰ)求角A的大小;
(Ⅱ)若为锐角三角形,求函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 ;(Ⅱ)
试题分析:
(I)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边化角,然后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可得,故 ;
(II)将三角函数式化简为 ,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和三角形 为锐角三角形可得函数的取值范围是.
试题解析:(Ⅰ)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故
(Ⅱ)因为,,所以
所以
又为锐角三角形,,所以
所以
【题型六】有角无边求边比值型
【典例分析】
三角形中,已知,其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Ⅰ)求角的大小;
(Ⅱ)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Ⅱ).
【解析】
试题分析:(Ⅰ)由正弦定理将角化为边,继而由余弦定理求得,得角;(Ⅱ)由正弦定理将边化为角,由,得,化简,结合,得,.
试题解析:(Ⅰ)由正弦定理得:
由余弦定理得:,.
(Ⅱ)由正弦定理得:又,,
,而,,
,.
【变式训练】
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
(1)求;
(2)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
(1)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结合两角和差正弦公式和诱导公式可整理求得,进而得到角;
(2)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和两角和差正弦公式可将整理为,根据角的范围可求得的范围,进而得到的取值范围.
(1)由正弦定理得:
(2)由正弦定理得:
为锐角三角形且
,即
【题型七】边系数非对称型求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在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
(Ⅰ)求角B的大小;
(Ⅱ)若为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Ⅱ).
【分析】
(Ⅰ)由正弦定理可得,然后由余弦定理可得答案;
(Ⅱ)由正弦定理可得,然后由三角函数的知识可得答案.
【详解】
(Ⅰ)由已知,结合正弦定理,得.
再由余弦定理,得,又,则.
(Ⅱ)由正弦定理可得.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则,有,则.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训练】
在三角形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的大小;
(2)若且,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
(1)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角,再结合余弦定理计算可得;
(2)利用正弦定理可得,,则,再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最后结合正弦函数的性质计算可得;
【详解】
解:(1)∵,
由正弦定理,,即.
由余弦定理,,
又∵,∴.
(2)因为且,由正弦定理得,∴,,
∵,∴.∵,∴.∴.
∴.
∵.∴.∴.
【题型八】无角求范围最值
【典例分析】
记内角的对边分别是,已知.
(1)求证:;(2)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首先化简条件中的正切等式,再将正切写成正弦和余弦,最后利用正弦定理,角化为边,即可证明;
(2)首先设,利用三角不等式的恒等式,化简后可得的取值范围,再计算的取值范围.
(1)
由得:即
两边同时除以得:
即所以
因此得证;
(2)
设①,代入可得②,
由三角不等式得:,即③,
将①②代入③得,
整理得且解得,
因为,显然在上单调递增,所以
【变式训练】
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为钝角,且.
(1)探究与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到,即,结合诱导公式,即可求解;
(2)由(1)得,令,化简得到,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1)解:因为,由正弦定理得,所以,即,
又因为,所以,于是,所以.
(2)解:由(1)知,,所以,所以,
所以,
令,则且,
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当或时,函数值为,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九】中线高角平分线系型求最值
【典例分析】
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的大小;
(2)若边上的高为,且的角平分线交于点,求的最小值.
【答案】(1)(2)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化角,结合三角恒等变换整理;(2)根据等面积可得,利用余弦定理得和基本不等式可得,根据面积得,整理分析.
(1)由正弦定理得,得,因为,所以,即.
(2)因为,所以.由余弦定理得,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即.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因为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所以,所以,即.故的最小值为.
【变式训练】
已知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A;
(2)若M为的中点,,求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2)
【分析】(1)解法一:根据正弦定理边化角求解即可;
解法二:利用余弦定理将用边表示再化简即可;
(2)解法一:根据基底向量的方法得,两边平方化简后可得,再结合基本不等式与面积公式求面积最大值即可;
解法二:设,再分别在,和中用余弦定理,结合可得,再结合基本不等式与面积公式求面积最大值即可
(1)解法一:因为,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因为,所以,为,所以.
解法二:因为,由余弦定理得:,整理得,
即,又由余弦定理得所以,
因为,所以.
(2)解法一:因为M为的中点,所以,
所以,即,
即,而,
所以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面积为.即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解法二:设,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①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②
因为,所以
所以①+②式得.③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而,所以,④
联立③④得:,即,而,
所以,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面积为.即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题型十】双三角形面积型求范围
【典例分析】
)已知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若,求的周长;
(2)延长至点D,连接,满足,且为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由正弦定理得到角A,从而得到边c,由余弦定理得到边b,从而得到周长;
(2)由正弦定理得到,,然后利用辅助角公式以及正弦函数的性质可得到范围.
(1)在中,,由正弦定理
得,可得,由,得
由得,
由正弦定理,,所以,由余弦定理
(舍去)∴的周长.
(2)
由正弦定理
则,

∵为锐角三角形
解得∴
即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训练】
在锐角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1)求的值;
(2)点分别在边上,的面积是面积的2倍.求的最小值.
【答案】(1)(2)
【分析】(1)根据题意,进而结合正弦定理得,,再结合求解即可;
(2)结合(1)得,进而根据面积关系得,最后结合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得,进而得答案.
(1)
解:是锐角三角形,.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
(2)
解:由(1)知,.
由题意得.
由余弦定理得,,
当且仅当时“”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
培优拔尖练
1.在中,分别为内角的对边,且.
(1)求证:;
(2)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已知条件由余弦定理角化边,利用三角形的特征化简可证得;
(2)由已知条件和诱导公式辅助角公式,可化简为,由角的取值范围得所求算式的取值范围.
【详解】(1)由余弦定理可得:,
有,即,
由,得,即.
(2)由,有,
∴,得, .

由,有,则有,可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2.在①,②D是边的中点且,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作答.
问题:在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
(1)求A;
(2)若__________,求的最大值.
注:如果选择两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1)(2)选①,的最大值是8;选②,的最大值是
【分析】(1)由正弦定理得到,再由余弦定理求出,结合求出;
(2)选①,由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出;选②,得到,两边平方后得到,由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
【详解】(1)因为,所以,
所以,则.
因为,所以.
(2)选①,由余弦定理可得,即,
则.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则,解得,即的最大值是8.
选②,因为D是边的中点,所以,
所以,
因为,且,所以,即.
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则,解得,即的最大值是.
3.在三角形ABC中,若.
(1)求角A的大小;
(2)如图所示,若,,求长度的最大值.
【答案】(1)(2)6
【分析】(1)由正弦定理可得,再利用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和辅助角公式即可求解;
(2)结合(1)可知: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 设,,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
再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整理可得:,
可知左边,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右边,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所以左右相等只有两边都等于2时,即同时取得等号,所以.
(2)由(1)可知:,所以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
设,,那么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所以.
在三角形BD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整理得:,
因为,所以为锐角,那么,
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
当且仅当时取得等号,
所以最大值为6.
4.a,b,c分别为△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已知.
(1)若,证明:△ABC为等腰三角形;
(2)若,求b的最小值.
【答案】(1)证明过程见详解(2)
【分析】(1)已知条件由余弦定理角化边,化简可得,从而可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2)已知条件由正、余弦定理角化边,可得,从而得到,进而可求得b的最小值.
【详解】(1)因为,,所以由余弦定理可得,即,
整理得,即,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
(2)因为,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
所以由余弦定理可得,
又,所以,
所以,
当时,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5.如图,△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B的大小;
(2)已知,若D为△ABC外接圆劣弧AC上一点,求AD+DC的最大值.
【答案】(1);(2).
【分析】(1) 法一:利用正弦定理和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再利用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法二:利用余弦定理得出,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2) 方法一:设,则,利用正弦定理得出,,
然后利用辅助角公式和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即可求解;方法二: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1)法一:∵,由正弦定理得,
∴,
∴,∵,
∴,又∵,∴,
法二:∵,
由余弦定理得,
∴,∴,
∵,∴.
(2)由(1)知,,面四边形ABCD内角互补,则,
法一:设,则,
由正弦定理得,
∴,,
∴,
当且仅当时,的最大值为.
法二:在△ADC中,,,
由余弦定理得,
∴,∴,
当且仅当时,的最大值为.
6.已知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求证:.
(2)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结合正弦定理及正弦和角公式得,结合角度范围即可证明;
(2)结合正弦定理及三角恒等变换,结合B角范围即可求解.
【详解】(1)在中,
由及正弦定理得:
又∵,



∵,∴.
∵,∴,
(2)得:得,
∴,∴,
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
∵,∴,即
故的取值范围为
方法二:由正弦定理得:
∵,∴,
由(1)得:,故
由(1)得:得,
∴,∴,
∴,即,
故的取值范围为
7.在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若,的面积为,求b,c的值;
(2)若,且为钝角三角形,求k的取值范围.
【答案】(1),或,(2)或
【分析】(1)由已知和正弦定理得,再利用平方关系可得,利用余弦定理可得,由的面积为得,解方程得到答案;
(2)当,,由余弦定理得,分B为钝角、C为钝角讨论可得答案.
【详解】(1)中,,由正弦定理得

∴,由得;
,∴①;
又的面积为,∴②;
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或,;
(2)当,,
∴;
当B为钝角时,,即,解得;
当C为钝角时,,即,解得;
所以为钝角三角形,k的取值范围是或.
8.已知的面积为,角所对的边为.点为的内心,且.
(1)求的大小;
(2)求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余弦定理,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商数关系及三角函数的特殊值,注意角的范围即可求解;
(2)根据(1)的结论及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利用正弦定理及两角差的正弦公式,结合辅助角公式及角范围的变化,再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1)因为,
所以,即,可得,
因为,所以.
(2)设周长为,,如图所示,
由(1)知,所以,可得,
因为点为的内心,,分别是,的平分线,且,
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所以,
因为,所以,可得,
可得周长.
9.已知锐角的三个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A的大小;
(2)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由正弦定理统一为三角函数,再由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即可求解;
(2)根据,转化为关于B的正弦型函数,利用正弦函数值域求解即可.
【详解】(1)由题意可得.由正弦定理得,
又,,则.
因为,所以.又,所以.
(2).
因为锐角三角形,所以,且,
所以.
所以,即的取值范围是.
10.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1)求角的大小;
(2)若,为外一点(、在直线两侧),,,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2)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角,再由诱导公式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计算可得;
(2)由余弦定理得到,再由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又,即可得到,再由正弦函数的性质计算可得.
【详解】(1)解:在中,∵,
∴,
∴,
∴,
∴,
∴,
又∵,故,
∴,即,
又∵,
∴.
(2)解:在中,,,
∴,
又,由(1)可知,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又∵.
∴,
∴当时,四边形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11.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csin =sin C,且a=1.
(1)求A;
(2)若AB=AC,D,E两点分别在边BC,AB上,且CD=DE,求CD的最小值.
【答案】(1)(2)2-3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换,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得到sin=,即可得到;
(2)根据AB=AC,A=,得到△ABC为等边三角形,然后在△BDE中利用余弦定理得到CD=2-BE+,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
【详解】(1)因为csin =sin C,且a=1,所以csin =asin C,
所以sin Csin =sin Asin C.
因为C∈(0,π),sin C≠0,B+C=π-A,所以sin(-)=sin A,即cos =sin A,
所以cos =2sin cos .
因为∈(0,),所以cos≠0,所以sin=,所以=,即A=.
(2)
因为AB=AC,A=,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即AC=BC=AB=1.
如图,在△BDE中,BD=1-CD,DE=CD,
由余弦定理得cos B=,
所以BE2+(1-CD)2-CD2=BE·(1-CD),
所以CD=2-BE+,
因为0≤BE≤1,所以1≤2-BE≤2,所以CD=2-BE+-3≥2-3,
当且仅当2-BE=,即BE=2-时,等号成立,
所以CD的最小值为2-3.
12.记锐角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外接圆的半径为R,已知.
(1)若,求A的值;
(2)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已知等式由正弦定理边化角解得,又,可求A的值;
(2)锐角且,可求角B的范围,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得,可求取值范围.
【详解】(1)根据正弦定理,有,
由,有,得,
因为,所以,
所以,由,解得.
(2)因为,所以,
因为,即,所以,


,有,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13.在中,的对边分别为.
(1)若,求的值;
(2)若的平分线交于点,求长度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由正弦定理得出,再由余弦定理求得结果;
(2)设,把表示成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表示出,再求其取值范围;
【详解】(1)已知,
由正弦定理可得,



, 即,
.
(2)由(1)知,由,则.
设,,
,,
.
14.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于,求的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1)(2)
【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利用正弦定理可得,再利用余弦定理可得;(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求得,再根据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边长的取值范围,即可得面积最小值.
【详解】(1)由可得
,由正弦定理可得
由余弦定理可得,
又,所以.
(2)如下图所示:
三角形面积,
又,所以,
由(1)中可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即,得.
所以面积,
故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15.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向量,相互垂直.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周长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由向量,相互垂直,所以,化简可得,进而求解;
(2)根据正弦定理可得,结合及三角函数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1)由题意,与相互垂直
由正弦定理得:,
即,
即,

,即,
即,所以,
又为三角形内角,
.
(2),,
由正弦定理得:.





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