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8立体几何三大角度归类
【题型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旋转角(圆锥型空间)
【典例分析】
若,,是两两异面的直线,与所成的角是,与、与所成的角都是,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提分秘籍】基本规律异面直线所称的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成角∈(0,]
【变式训练】
1.已知a,b为异面直线,且所成的角为70°,过空间一点作直线l,直线l与a,b均异面,且所成的角均为50°,则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 条
A.1 B.2 C.3 D.4
2..若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为,则成为“黄金异面直线对”,在连接正方体各顶点的所有直线中,“黄金异面直线对”共有( )
A.12对 B.24对 C.36对 D.48对
3.异面直线、成角,为、外的一个定点,若过有且仅有2条直线与、所成的角相等且等于,则角属于集合( )
A. B.
C. D.
【题型二】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角型
【典例分析】
在长方体中,,点为棱上的点,且,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
【提分秘籍】基本规律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变式训练】
1.如图,在正四棱台ABCD-A1B1C1D1中,A1B1=B1B=2,AB=4,则异面直线BB1与CD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2.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3.如图,已知矩形ABFE与矩形EF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锐角,记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α,直线EC与平面ABFE所成角为β,直线EC与直线FB所成角为γ,则( ).
A., B.,
C., D.,
【题型三】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典例分析】
在空间,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
A. B. C. D.
【提分秘籍】基本规律计算线面角,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线面垂直,进而确定线面角的垂足,明确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可确定线面角;(2)在构成线面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可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垂线段的长度,从而不必作出线面角,则线面角满足(为斜线段长),进而可求得线面角;(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设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则线面角的正弦值为.
【变式训练】
1.正方体中,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2.如图,正四棱柱中,,若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为,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3.在正方体中,设直线与直线AD所成的角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
A. B. C. D.
【题型四】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与最值
【典例分析】
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线在平面内,则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变式训练】
1.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线在平面内,且与直线异面,则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在正方体中,点在线段上,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如图,已知三棱锥,记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线与所成的角为,则( )
A. B. C. D.
【题型五】二面角型计算求角
【典例分析】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是等边三角形,平面底面,,四棱锥的体积为,E为PC的中点.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是( )
A.2 B. C. D.1
【提分秘籍】基本规律计算二面角,常用方法向量法:二面角的大小为(),2.定义法:在棱上任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做棱的垂线,两垂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3.垂面法:做与棱垂直的平面,交二面角两个半平面,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变式训练】
1.二面角的平面角为60°,A,B是棱l上的两点,AC,BD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且AB=AC=1,BD=2,则CD的长为( )
A. B.
C. D.2
2.已知在长方体中,,,记平面和平面的交线为,已知二面角的大小为60°,则的值为( )
A. B.1 C. D.2
3.如图所示,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已知,,,,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题型六】翻折型二面角
【典例分析】
如下图,已知四边形ABCD,ADEF,AFGH均为正方形,先将矩形EDHG沿AD折起,使二面角的大小为30°,再将正方形沿折起,使二面角的大小为30°,则平面与平面AB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变式训练】
1.已知矩形中,,折叠使点A,C重合,折痕为,打开平面,使二面角的大小为,则直线与直线的距离为( )
A. B. C.1 D.
2.已知菱形中,,沿对角线折起,使二面角的平面角为,若异面直线与的距离是菱形边长的,则( )
A. B. C. D.
3.如图已知矩形,沿对角线将折起,当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时,则B与D之间距离为( )
A.1 B. C. D.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在正方体中,分别为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2.如图,空间四边形中,平面平面,,且AB=AD,则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是( )
A.30° B.45° C.60° D.90°
3.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平面,则与平面所成角是( )
A. B. C. D.
4.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则D1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 )
A.45° B.60° C.90° D.135°
5.自二面角内任意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则两垂线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关系是( )
A.相等 B.互补 C.互余 D.相等或互补
6.过正方体的顶点作平面,使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则这样的平面可以作( )
A.个 B.个 C.个 D.个
7.如图,在长方体中,为的中点,则二面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8.长方体中,,,则二面角为( )
A. B. C. D.
培优第二阶——能力提升练
1.在正方体中,P为的中点,则直线PB与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 )
A. B.1 C. D.2
2.设直线平面,过平面外一点与都成30°角的直线有且只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3.在正四面体中,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4.在正四棱柱中,是的中点,,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5.如图,长方体,,,,是棱上的一个动点,若点运动到棱靠近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恰有,求此时与平面所成的角__________.
6.如图在三棱锥中,⊥底面,⊥,垂直平分,且分别交、于D、E,又,,则以为棱,平面与平面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
7.点在二面角的平面上,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点到棱的距离为,则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
8.过正方形ABCD之顶点A作平面,若,则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度数为________.
培优第三阶——培优拔尖练
1.在三棱柱中,三棱锥是正三棱锥,,为的中点.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则______.
2.在正四棱锥P-ABCD中,,点E,F满足,,则异面直线BE与C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中,为边上的高线,以为折痕进行折叠,使得二面角为,则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__________.
4.如图,正四面体ABCD的顶点C在平面内,且直线BC与平面所成角为,顶点B在平面上的射影为点O,当顶点A与点O的距离最大时,直线CD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
5.如图,三棱锥中,,.点在棱上且,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______.
6.如图,ABCD是矩形,AB=8,BC=4,AC与BD相交于O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PO⊥面ABCD,PO=4,M是PC的中点,则二面角M-BD-C的正切值为_________.
7.如图与所在平面垂直,且,,则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
8.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点,分别是棱,上的动点,且.设与所成的角为,与所成的角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8立体几何三大角度归类
【题型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旋转角(圆锥型空间)
【典例分析】
若,,是两两异面的直线,与所成的角是,与、与所成的角都是,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在空间选取一点,过分别作的平行线 、 ,并设 、确定的平面为,再将直线平移至,使经过点,根据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通过讨论可得直线与所成的角范围是.
【详解】作图如下:在空间选取一点,过作,设直线、确定的平面为,
将直线平移至,使经过点,
当直线时, 与所成的角都是直角,此时所成的角达到最大值;
当直线恰好在平面内,且平分所成的锐角时,与所成的角都是,
此时所成的角达到最小值.所以与所成的角范围是.
因为 ,所以与所成的角等于与所成的角,
即与所成的角范围是.故选D
【提分秘籍】 基本规律 异面直线所称的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成角∈(0,]
【变式训练】
1.已知a,b为异面直线,且所成的角为70°,过空间一点作直线l,直线l与a,b均异面,且所成的角均为50°,则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 条
A.1 B.2 C.3 D.4
【答案】B
【分析】在空间取一过点P的平面α,过点P分别作a,b的平行线a′、b′,则a′、b′所成锐角等于70°,所成钝角为110°,当过P的直线PM的射影P在a′、b′所成锐角或钝角的平分线上时,PM与两条直线a,b所成的角相等,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PM与a,b的夹角的范围,根据对称性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在空间取一点P,经过点P分别作a∥a′,b∥b′,
设直线a′、b′确定平面α,
当直线PM满足它的射影PQ在a′、b′所成角的平分线上时,
PM与a′所成的角等于PM与b′所成的角.
因为直线a,b所成的角为70°,得a′、b′所成锐角等于70°.
所以当PM的射影PQ在a′、b′所成锐角的平分线上时,
PM与a′、b′所成角的范围是[35°,90°).
这种情况下,过点P有两条直线与a′、b′所成的角都是50°.
当PM的射影PQ在a′、b′所成钝角的平分线上时,PM与a′、b′所成角的范围是[55°,90°).
这种情况下,过点P有0条直线(即PM α时)与a′、b′所成的角都是50°.
综上所述,过空间任意一点P可作与a,b所成的角都是50°的直线有2条.
故选B.
2..若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为,则成为“黄金异面直线对”,在连接正方体各顶点的所有直线中,“黄金异面直线对”共有( )
A.12对 B.24对 C.36对 D.48对
【答案】B
【分析】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由正方体的对称性,以AC为例,即可求得.
【详解】正方体如图示.
若要出现所成角为的异面直线,则直线需为面对角线,以为例,与之构成黄金异面直线对的直线有4条,分别是.
正方体的面对角线有12条,所以所求的黄金异面直线对共有对(每一对被计算两次,所以要除以2).
故选:B
3.异面直线、成角,为、外的一个定点,若过有且仅有2条直线与、所成的角相等且等于,则角属于集合(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将异面直线,平移到点,则由直线与所成的角相等且等于有且只有2条,得到使直线在面的射影为的角平分线,由此能出结果.
【详解】解:先将异面直线,平移到点,即过点作,,
则,,
而的角平分线与,的所成角为,
而的角平分线与,的所成角为,
当,直线与,所成的角相等且等于有且只有2条,
使直线在面的射影为的角平分线;
故选:A.
【题型二】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角型
【典例分析】
在长方体中,,点为棱上的点,且,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
【答案】B
【分析】在上取点,使得,连接,可得,得到异面直线与所成角就是相交直线与所成的角,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即可求解.
【详解】在长方体中,,点为棱上的点,且,如图所示,在上取点,使得,连接,可得,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就是相交直线与所成的角,
设,
又由在直角中,,所以,
在直角中,,所以,
在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正弦值,故选B.
【提分秘籍】 基本规律 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变式训练】
1.如图,在正四棱台ABCD-A1B1C1D1中,A1B1=B1B=2,AB=4,则异面直线BB1与CD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取BC中点M,链接A1C1,A1M,MC1从而∠A1MC1是异面直线BB1与CD1所成的角,由此利用余弦定理能求出异面直线BB1与CD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详解】取BC中点M,链接A1C1,A1M,MC1
∵在正四棱台ABCD-A1B1C1D1中,A1B1=B1B=2,AB=4
∴BC=AB=4,MC=2,A1D1=2
∴A1D1MC为平行四边形
∴A1M∥D1C,
同理,B1C1∥BM,B1C1=BM=2,
∴BB1C1C为平行四边形,
∴BB1∥C1M,
∴∠A1MC1是异面直线BB1与CD1所成的角,
∵C1D1DC为等腰梯形,CC1=C1D1=D1D=2,DC=4,
∴∠CC1D1=120°,
∴
又∵
∴ 即为异面直线BB1与CD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所以选A
2.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作, ,则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补角),解三角形即可.
【详解】分别取的中点,连接.过点作,垂足为,则是的中点,如图所示,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有,又,则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补角).
,,则有,
设,则,,,,
,,,
故.
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A
3.如图,已知矩形ABFE与矩形EF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锐角,记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α,直线EC与平面ABFE所成角为β,直线EC与直线FB所成角为γ,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过C作平面ABFE,垂足为O,连结EO,则,,,由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解:过C作平面ABFE,垂足为O,
∵矩形ABFE与矩形EF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锐角,
记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α,直线EC与平面ABFE所成角为β,
直线EC与直线FB所成角为γ,
∴,,
∵,∴,由线面角的性质可得.
故选:C.
【题型三】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典例分析】
在空间,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取上一点,作平面于,连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作,交于点,,交于点,由已知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此能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详解】解:如图,取上一点,过点作平面于,连接,
则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分别作,交于点,,交于点,连接、,得,,
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则为的角平分线,由,可得,则,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令,则,,所以,
即.故选:A.
【提分秘籍】 基本规律 计算线面角,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线面垂直,进而确定线面角的垂足,明确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可确定线面角; (2)在构成线面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可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垂线段的长度,从而不必作出线面角,则线面角满足(为斜线段长),进而可求得线面角; (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设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则线面角的正弦值为.
【变式训练】
1.正方体中,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作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再在三角形中求解作答.
【详解】正方体中,连接,连接,如图,
则有,而平面,平面,即有,
又平面,因此平面,
则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在中,,,则有,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故选:A
2.如图,正四棱柱中,,若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为,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连接与交于点,先利用线面垂直的条件证得平面,可知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连接与交于点,,所以即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即.该几何体为正四棱柱,,可得,所以.
连接,易得,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所以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所以.
故选:A.
3.在正方体中,设直线与直线AD所成的角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及线面角的定义,可得直线与直线AD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从而即可求解.
【详解】解:在正方体中,
因为,所以直线与直线AD所成的角,
因为平面,所以为在平面上的射影,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又平面,所以,
所以,即,
故选:C.
【题型四】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与最值
【典例分析】
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线在平面内,则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可知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最小值,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知最大角为直角,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最小值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所以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最小值为,因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最大值为,
所以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故选:C
【变式训练】
1.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线在平面内,且与直线异面,则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可知与直线所成的角的最小值,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知最大角为直角.
【详解】由题可知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最小值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所以与直线所成的角的最小值为,又为异面直线,则直线与所成角的最大值为.
故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故选:D
2.在正方体中,点在线段上,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连接相交于点,由平面,得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设,则
,所以,由的范围可得答案.
【详解】
如图,正方体中,连接相交于点,则是的中点,且平面,连接,
则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设,
所以,,所以,因为,所以,所以,即.故选:D.
3.如图,已知三棱锥,记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线与所成的角为,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不妨设三棱锥是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取中点,中点,中点,连结,过作,交于,连结,则,计算求得其余弦值或直接求得角的度数,由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不妨设三棱锥是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
取中点,中点,中点,连结,
过作,交于,连结,
则
∴ , ,
∴ ,取中点,连结,则,
又,平面,..
一般的,
当为锐角时,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可得,
当为钝角或直角时,由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锐角或直角,此时显然有.
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与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的角中的最小角,可得,
由于的范围是在和之间变化,因此和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题型五】二面角型计算求角
【典例分析】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是等边三角形,平面底面,,四棱锥的体积为,E为PC的中点.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是( )
A.2 B. C. D.1
【答案】B
【分析】由底面得出,进而由,得出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详解】分别取的中点为,连接,设,则.
因为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底面,因为四棱锥的体积为,所以,解得.
则,,所以,,
又因为底面为矩形,所以,
所以为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故选:B
【提分秘籍】 基本规律 计算二面角,常用方法 向量法:二面角的大小为(), 2.定义法:在棱上任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做棱的垂线,两垂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做与棱垂直的平面,交二面角两个半平面,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变式训练】
1.二面角的平面角为60°,A,B是棱l上的两点,AC,BD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且AB=AC=1,BD=2,则CD的长为( )
A. B.
C. D.2
【答案】D
【分析】利用二面角、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空间向量的模、夹角与距离求解问题
【详解】∵二面角的平面角为60°,
是棱l上的两点,AC、BD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
,,,。
2.已知在长方体中,,,记平面和平面的交线为,已知二面角的大小为60°,则的值为( )
A. B.1 C. D.2
【答案】C
【分析】如图所示,连接,,得到四点共面,确定二面角的大小为,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连接,,故四点共面,
故平面和平面的交线为,
平面,平面,故,又,
平面,平面,
故二面角的大小为,.
故选:C
3.如图所示,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已知,,,,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垂直的条件得,,再由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可得,根据图示可求得二面角的大小.
【详解】由题意得:,,
因为,
所以,
即,解得:,
又,则,
由图示得,该二面角为为锐角,即该二面角为,
故选:C.
【题型六】翻折型二面角
【典例分析】
如下图,已知四边形ABCD,ADEF,AFGH均为正方形,先将矩形EDHG沿AD折起,使二面角的大小为30°,再将正方形沿折起,使二面角的大小为30°,则平面与平面AB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射影面积法找到平面ABCD,平面,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关系,进而求的结果.
【详解】如图,作,.
在平面内,由平面.
在平面内,由面.又因为与全等,
设平面ABCD为平面α,平面为平面β,平面为平面γ.
由面积射影定理知:,
同理可得,
所以,故有.
故选:B.
【变式训练】
1.已知矩形中,,折叠使点A,C重合,折痕为,打开平面,使二面角的大小为,则直线与直线的距离为( )
A. B. C.1 D.
【答案】B
【分析】设的中点为P,的中点为Q,则为与的公垂线段,利用题设中的二面角可求公垂线段的长度.
【详解】如图,设的中点为P,则折叠后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又,于是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
设的中点为Q,则为与的公垂线段,也即直线与直线的距离,为.
故选:B.
2.已知菱形中,,沿对角线折起,使二面角的平面角为,若异面直线与的距离是菱形边长的,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先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再证明是异面直线与的距离,在中求解.
【详解】如图,设菱形的边长为,连接两条对角线
易得,
菱形沿对角线折起,连接,得到三棱锥
在菱形中,,翻着后垂直不变,即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又因为所以平面,取中点,连接
又因为平面所以在中,,并且为的中点,
所以故是异面直线与的距离
又因为异面直线与的距离是菱形边长的所以
在中,所以,又因为
所以故选:C
3.如图已知矩形,沿对角线将折起,当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时,则B与D之间距离为( )
A.1 B. C. D.
【答案】C
【分析】过和分别作,,根据向量垂直的性质,利用向量数量积进行转化求解即可.
【详解】解:过和分别作,,
在矩形,,
,,则,即,
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则,即与之间距离为,故选:C.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在正方体中,分别为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由题易得,连接,即可得出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所求角的大小为60°.
【详解】如下图所示,连接
,
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
,即为等边三角形
.
故选:C.
2.如图,空间四边形中,平面平面,,且AB=AD,则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是( )
A.30° B.45° C.60° D.90°
【答案】B
【分析】过点作,垂足为,证明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是,再求的大小即得解.
【详解】
如图,过点作,垂足为.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所以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是,
因为,且AB=AD,
所以.
所以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3.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平面,则与平面所成角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线面角的知识求得正确答案.
【详解】由于平面,平面,
所以,故是与平面所成角,
由于正方形的边长为,所以,
所以.
故选:B
4.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则D1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 )
A.45° B.60° C.90° D.135°
【答案】A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可知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从而求出结果.
【详解】解:依题意,如图所示,
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可知,平面,
∴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又∵,,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故选:A.
5.自二面角内任意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则两垂线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关系是( )
A.相等 B.互补 C.互余 D.相等或互补
【答案】D
【分析】作出图像数形结合即可判断.
【详解】如图,
A为二面角α l β内任意一点,AB⊥α,AC⊥β,过B作BD⊥l于D、连接CD,
则∠BDC为二面角α l β的平面角,∠ABD=∠ACD=90°,
∠BAC为两条垂线AB与AC所成角或其补角,
∵∠A+∠BDC=180°,
∴当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锐角或直角时,AB与AC所成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相等,
当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钝角时,AB与AC所成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互补.
故选:D.
6.过正方体的顶点作平面,使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则这样的平面可以作( )
A.个 B.个 C.个 D.个
【答案】D
【分析】由正方体性质可直接判断.
【详解】
如图所示,
由正方形可知,三棱锥为正三棱锥,
所以平面与平面,平面,平面所成角均相等,
所以平面平面,
同理,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平面与平面,平面,平面所成角均相等,
所以有4个,
故选:D.
7.如图,在长方体中,为的中点,则二面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由二面角的定义证明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求出此角即得.
【详解】如图,在长方体中,平面,平面,平面,所以,且,所以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又,易得.
故选:B.
8.长方体中,,,则二面角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首先二面角的定义得到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图形即可计算.
【详解】由图可知,,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所以.
故选:D
培优第二阶——能力提升练
1.在正方体中,P为的中点,则直线PB与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 )
A. B.1 C. D.2
【答案】A
【分析】平移直线至,将直线PB与所成的角转化为PB与所成的角,解三角形即可.
【详解】连接与交于,
因为是正方体,且P为的中点,
所以,所以为直线PB与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
则在中,,,所以
所以直线PB与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
故选:A
2.设直线平面,过平面外一点与都成30°角的直线有且只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答案】B
【分析】过与平面成30°角的直线形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即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成30°角),然后考虑这些母线中与直线成30°角的直线有几条,通过圆锥的轴截面可得.
【详解】如图,,以为轴,为顶点作一个圆锥,圆锥轴截面顶角大小为120°,则圆锥的母线与平面所成角为30°,因此过的所有与平面成30°角的直线都是这个圆锥母线所在直线,
过圆锥底面圆心作直线,交底面圆于两点,圆锥的母线中与直线夹角为30°的直线是母线,也只有这两条直线,
故选:B.
3.在正四面体中,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取中点,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平面,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
【详解】取中点,连接,
均为等边三角形,为中点,,,
,平面,平面,
又平面,,即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故选:A.
4.在正四棱柱中,是的中点,,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线面角定义,先证明为与平面所成的角,再根据题设条件求出利用正弦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依题意,可得如图:
设底面的中心为,
易得平面,平面,所以,
又,,平面,
所以平面,
取的中点,连接,则,
所以平面,连接,
则为与平面所成的角.
因为,
所以.
所以.
故选:A.
5.如图,长方体,,,,是棱上的一个动点,若点运动到棱靠近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恰有,求此时与平面所成的角__________.
【答案】
【分析】结合长方体的结构特点,可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由及勾股定理可得,进而可求出得出结果.
【详解】长方体中,因为,,
所以,,,
因为底面,平面,所以,
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
由条件可得,解得,
因此,
因为,
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故答案为:
6.如图在三棱锥中,⊥底面,⊥,垂直平分,且分别交、于D、E,又,,则以为棱,平面与平面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
【答案】
【分析】证明出线面垂直,得到是平面与平面的二面角,设,求出其他边长,得到,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为.
【详解】∵,又点为的中点,
∴,
∵垂直平分,,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平面
∴⊥,
∵,平面,
∴⊥平面,
∵平面,
∴⊥,⊥,
故是平面与平面的二面角,
设,则,故,
∵⊥,
∴,
故,
故,
∴.
故答案为:.
7.点在二面角的平面上,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点到棱的距离为,则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
【答案】或
【分析】根据二面角的定义,结合勾股定理分类讨论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当二面角为钝角时,如下图所示:
设,连接,
因为,所以,而平面,
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
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补角,
在直角三角形中,,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
同理当二面角为锐角时,二面角的大小为,
故答案为:或
8.过正方形ABCD之顶点A作平面,若,则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度数为________.
【答案】
【分析】将四棱锥补成正方体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已知条件可将四棱锥补成正方体如图所示:
连接CE,则平面CDP和平面CPE为同一个平面,
由题可知平面,平面,
∴,,又平面和平面,平面,平面,
∴为平面和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为.
故答案为:.
培优第三阶——培优拔尖练
1.在三棱柱中,三棱锥是正三棱锥,,为的中点.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则______.
【答案】
【分析】取的中点,连接,,则(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然后在三角形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如图,取的中点,连接,,,则(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角.在正三棱锥中,易得,平面,则平面,又平面,则.因为,所以,所以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设.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
解得,所以.
故答案为:.
2.在正四棱锥P-ABCD中,,点E,F满足,,则异面直线BE与C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BEG是异面直线BE与CF所成的角(或补角),求出△BEG中各边的长,由余弦定理求角的余弦值.
【详解】如图,取棱PC的中点G,连接BG,EG.
由题意可知,即E是PF的中点.
因为G是PC的中点,所以,则∠BEG是异面直线BE与CF所成的角(或补角).
正四棱锥P-ABCD中,,设,
中,,,,
则,
正三角形中,,
与中,,,
∴,,
在△BEG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故答案为:
3.已知中,为边上的高线,以为折痕进行折叠,使得二面角为,则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__________.
【答案】
【分析】先说明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从而科力远余弦定理求得,在证明平面,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外接圆的半径,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由题意,可得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即,
在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
又由且平面,
所以平面,
设外接圆的半径为,圆心为,
则,可得,即,
设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为,球心为,
可得,即,
所以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
故答案为:.
4.如图,正四面体ABCD的顶点C在平面内,且直线BC与平面所成角为,顶点B在平面上的射影为点O,当顶点A与点O的距离最大时,直线CD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
【答案】##0.5
【分析】分析可得当四边形为平面四边形时,点到点的距离最大,作平面,垂足为,点作平面,垂足为,则可求,进而可求解.
【详解】取中点,连接,
当四边形为平面四边形时,点到点的距离最大,
此时,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过作平面,垂足为,
则为正三角形的重心,
设正四面体的边长为1,则,
因为直线BC与平面所成角为即,且,
所以,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
过点作平面,垂足为,
则,
所以直线CD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故答案为: .
5.如图,三棱锥中,,.点在棱上且,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______.
【答案】##0.5
【分析】根据所给条件由勾股定理证明,将底面补成矩形ACBD,连接PD,易证PD底面ACBD,作QEPD交BD于点E,连接CE,可得QCE就是直线CQ与平面ABC所成的角,解三角形即可求解.
【详解】由可得,由,
可得,故,将底面补成矩形ACBD,连接PD,
因为,所以,又,,
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可得,
同理可得平面,平面,所以,
又,平面ACBD,平面ACBD,所以PD底面ACBD,
作QEPD交BD于点E,连接CE,则QE底面ACBD,
所以就是直线CQ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因为,所以,
又,所以QE=,且,
所以,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故答案为:
6.如图,ABCD是矩形,AB=8,BC=4,AC与BD相交于O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PO⊥面ABCD,PO=4,M是PC的中点,则二面角M-BD-C的正切值为_________.
【答案】##
【分析】取OC的中点N,连接MN,得到MN⊥面ABCD,且得到的值,过点N作NR⊥BD于点R,连接MR,得到∠MRN为二面角M-BD-C的平面角,过点C作CS⊥BD于点S,求得,从而得到,进而求得二面角M-BD-C的正切值.
【详解】取OC的中点N,连接MN,则MN∥PO,
∵ PO⊥面ABCD,∴MN⊥面ABCD,,
过点N作NR⊥BD于点R,连接MR,
则∠MRN为二面角M-BD-C的平面角,
过点C作CS⊥BD于点S,则,
在Rt△BCD中,CD·BC =BD·CS,
则,则,
所以,
所以二面角M-BD-C的正切值为.
故答案为:.
7.如图与所在平面垂直,且,,则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以及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作出在平面内的射影,再利用摄影面积法求出二面角的余弦值,再根据所求角与二面角互补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过 A作的延长线于E, 连结 DE,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 平面
∴ E点即为点A在平面内的射影,
∴ 为在平面内的射影,设,则,
∴由余弦定理可得,∴,
∴ ,
又,∴ ,
设二面角为,∴ .
而二面角与互补,
∴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故答案为:
8.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点,分别是棱,上的动点,且.设与所成的角为,与所成的角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
【答案】
【分析】在上取,找出与、相等的角,进而根据三角形全等证得.在中,可求,所以,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在上取,使、,连接、.
因为,,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且,所以即为与所成的角,即,
同理可得,,.
由已知可得,平面,平面,所以,
又,所以,所以为直角三角形.
同理可得,为直角三角形.
由,,可得≌,所以,即.
又在中,,.
则在中,有,所以,
因此.
故答案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