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立体几何平行归类
综述:
一、平行关系的判定及性质定理:
(1)线∥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l∥a,a α,l α∴l∥α
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l∥α,l β,α∩β=b∴l∥b
(2)面∥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a∥β,b∥β,a∩b=P,a α,b α ∴α∥β
性质定理 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简记为“面面平行 线线平行”) ∵α∥β,α∩γ=a,β∩γ=b∴a∥b
注意:面面平行性质公理: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简记为“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二、平行构造的常用方法:
①三角形中位线法;
②平行四边形线法;
③比例线段法.
注意:平行构造主要用于:①异面直线求夹角; ②平行关系的判定.
三、异面直线平行线法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题型一】 线线平行:中位线法
【典例分析】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E、H分别是AB、CD的中点,F、G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求证:直线EH与直线FG平行.
【变式训练】
1.如图1所示,在梯形中,,,分别为,的中点,将平面沿翻折起来,使到达的位置(如图2),,分别为,的中点,求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图1 图2
2.如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D、E分别是△PAB和△PBC的重心.求证:DE//AC,.
【题型二】 线线平行:平行四边形法
【典例分析】
如图,在正方体中,,分别是棱和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求证:.
【变式训练】
1.如图,面ABEF⊥面ABCD,四边形ABEF与四边形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FAB=90°,,,G、H分别是FA、FD的中点.
(1)证明: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
(2)C、D、E、F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2.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E1,F1分别是棱AB,AD,B1C1,C1D1的中点,
求证:(1) ;
(2)∠EA1F=∠E1CF1.
【题型三】 “等分线法”证明线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过三点的一个平面,截三棱柱得到一个截面,画出截面图,说明理由并求截面面积.
【变式训练】
如图,四棱台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分别是边长为2和4的正方形,侧棱上的一点E满足.
(1)证明:平面;
(2)若,且在平面ABCD的正投影落在线段CD上,求四棱台的体积.
【题型四】 平行四边形法证线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所示,三棱柱,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底面,点分别是棱上的点,点是线段上的动点,.
(1)当点M在何位置时,平面
(2)若平面,求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BC∥平面PAD,,E是PD的中点.
(1)求证:BC∥AD;
(2)求证:CE∥平面PAB.
2.如图,分别是圆台上、下底的圆心,为圆O的直径,以OB为直径在底面内作圆E,C为圆O的直径AB所对弧的中点,连接BC交圆E于点为圆台的母线,.
(1)证明://平面;
(2)若,求C到平面的距离.
【题型五】 无交线证明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为圆锥的顶点,为圆锥底面的圆心,圆锥的底面直径,母线,是的中点,四边形为正方形.设平面平面,证明:;
【变式训练】
1.如图,在三棱锥中,是正三角形,平面分别为,上的点,且.已知.
(1)设平面平面,证明:平面;
(2)求五面体的体积.
2.如图,四棱锥中,,,点为上一点,为,且平面.
(1)若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求证:平面;
(2)求证:.
【题型六】 存在型:线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底面,底面为平行四边形,.
(1)求证:;
(2)在棱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若存在,指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E为棱的中点,平面与棱交于点F.
(1)求证:平面;
(2)求证:F为的中点;
(3)在棱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平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题型七】 存在型:面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四棱锥中,,,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
在长方体中,,P为的中点.已知过点的平面与平面平行,平面与直线分别相交于点M,N,请确定点M,N的位置;
【题型八】 翻折中的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甲,在四边形中,,.现将沿折起得图乙,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在图乙中,过直线作一平面,与平面平行,且分别交、于点、,注明、的位置,并证明.
【变式训练】
如图(1),点E是直角梯形ABCD底边CD上的一点,∠ABC=90°,BC=CE=1,AB=DE=2,将沿AE折起,使得D-AE-B成直二面角,连接CD和BD,如图(2).
(1)求证:平面平面BCD;
(2)在线段BD上确定一点F,使得平面ADE.
【题型九】 平行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典例分析】
如图,在正方体中,,,分别是棱,,的中点,又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平面;(2)求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变式训练】
已知三棱锥中,△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E,F分别为棱AB,棱BD的中点,G是△BCE的重心.
(1)求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证:FG平面ADC.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M、N、Q分别为PC、CD、AB的中点.
(1)求证:平面MNQ∥平面PAD;
(2)求证:BC∥l.
2.如图,在正方体中,为中点,与平面交于点.
(1)求证:面;
(2)求证:为的中点.
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N,M,Q分别为PB,PD,PC的中点.
(1)求证:QN∥平面PAD;
(2)记平面CMN与底面ABCD的交线为l,试判断直线l与平面PB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培优第二阶——能力提升练
1.如图,在多面体中,四边形与均为直角梯形,,平面,,,G在上,且.
(1)求证:平面;
(2)若与所成的角为,求多面体的体积.
2.(1)如图,在三棱柱中,是的中点.求证:平面;
(2)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为的中点,点在上,且.求证:平面.
3.如图,在直三棱柱中,,,D,E分别是棱,AC的中点.
(1)判断多面体是否为棱柱并说明理由;
(2)求多面体的体积;
(3)求证:平面平面AB1D.
培优第三阶——培优拔尖练
1.如图所求,四棱锥,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为的中点,为中点.
(1)求证:平面;
(2)已知点在上满足平面,求的值.
2.几何体是四棱锥,为正三角,,,为线段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四点共面?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并说明理由.
3.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为棱的中点,点满足,,.
(1)若平面,求的值;
(2)当三棱锥体积最大时,求点位置,并求体积的最大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立体几何平行归类
综述:
一、平行关系的判定及性质定理:
(1)线∥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l∥a,a α,l α ∴l∥α
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l∥α,l β,α∩β=b ∴l∥b
(2)面∥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a∥β,b∥β,a∩b=P,a α,b α ∴α∥β
性质定理 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简记为“面面平行 线线平行”) ∵α∥β,α∩γ=a,β∩γ=b ∴a∥b
注意:面面平行性质公理: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简记为“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二、平行构造的常用方法:
①三角形中位线法;
②平行四边形线法;
③比例线段法.
注意:平行构造主要用于:①异面直线求夹角; ②平行关系的判定.
三、异面直线平行线法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题型一】 线线平行:中位线法
【典例分析】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E、H分别是AB、CD的中点,F、G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求证:直线EH与直线FG平行.
【答案】证明见详解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平行线等分性质结合平行线的传递性分析证明,
【详解】∵E、H分别是AB、CD的中点,则,
又∵F、G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则,
∴,
故直线EH与直线FG平行.
【变式训练】
1.如图1所示,在梯形中,,,分别为,的中点,将平面沿翻折起来,使到达的位置(如图2),,分别为,的中点,求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图1 图2
【答案】证明见详解.
【解析】通过证明EF//GH,且EF=GF,即可证明.
【详解】在题图1中,∵四边形为梯形,,
分别为的中点,
∴且.
在题图2中,易知.
∵分别为,的中点,
∴且,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证.
2.如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D、E分别是△PAB和△PBC的重心.求证:DE//AC,.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连接,并延长分别交,于,,根据重心的性质得,分别是,的中点,故,,进而可得结论成立.
【详解】如图,连接、并延长分别交、于、.
因为,分别是,的重心,所以,分别是,的中点,
连接,则且①,在中,
所以且②,由①②及平行线的传递性得:且.
【题型二】 线线平行:平行四边形法
【典例分析】
如图,在正方体中,,分别是棱和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求证:.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和平面几何知识可得证;
(2)根据空间两个角相等定理或三角形全等可得证.
【详解】解:(1)∵为正方体.∴,且,
又,分别为棱,的中点,∴且,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
又且,∴且,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法一:由(1)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同理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和方向相同,
∴.
法二:由(1)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同理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
【变式训练】
1.如图,面ABEF⊥面ABCD,四边形ABEF与四边形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FAB=90°,,,G、H分别是FA、FD的中点.
(1)证明: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
(2)C、D、E、F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答案】(1)证明见解析;(2)C,D,F,E四点共面;答案见解析.
【分析】(1)由题意知,FG=GA,FH=HD,所以GH,又BC,故GHBC
所以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
(2)由EF∥BG,结合(1)知BG∥CH,所以EF∥CH,从而共面.
【详解】证明:(1)由题意知,FG=GA,FH=HD,
所以GH,又BC,故GHBC所以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
(2)C,D,F,E四点共面.理由如下:
由BEAF,G是FA的中点知,BEGA,即有BEGF,所以四边形BEFG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F∥BG由(1)知BG∥CH,所以EF∥CH,故EC,FH共面.
又点D在直线FH上所以C,D,F,E四点共面.
2.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E1,F1分别是棱AB,AD,B1C1,C1D1的中点,
求证:(1) ;
(2)∠EA1F=∠E1CF1.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连接,,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可得,故而可得结论;(2)取的中点,连接,首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再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及平行的传递性,得到,同理得,结合角两边的方向相反,进而可得结论成立.
试题解析:(1)连接,,在中,因为,分别为,的中点,
所以,同理,在正方体中,因为,,所以,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
(2)取的中点,连接,因为,,所以,
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因为,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同理可证:,又与两边的方向均相反,所以.
【题型三】 “等分线法”证明线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过三点的一个平面,截三棱柱得到一个截面,画出截面图,说明理由并求截面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截面图见解析,截面面积为
【分析】(1)设,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得,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2)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和平行关系的传递性可得,由此可确定截面即为四边形,知其为等腰梯形,根据长度关系计算即可得到截面面积.
【详解】(1)连接,设,连接,
是的中点,是的中点,,
平面,平面,平面.
(2)作图过程:取中点,连接,则四边形即为截面图形.
证明如下:是的中点,是的中点,;,,四点共面,
四边形即为所求截面,此时四边形为等腰梯形;
,,,
四边形的高,
四边形的面积为.
【变式训练】
如图,四棱台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分别是边长为2和4的正方形,侧棱上的一点E满足.
(1)证明:平面;
(2)若,且在平面ABCD的正投影落在线段CD上,求四棱台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延长,,交于点,连接交于点,连接,通过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从而得平面;
(2)作于,为棱台的高,设,,在中,由余弦定理得解得,从而得,代入棱台体积公式即可.
【详解】(1)
证明:延长,,交于点,连接交于点,连接,由,得,
∴是中点,此时,,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平面,∴直线平面.
(2)作于,因为在平面ABCD的正投影落在线段CD上,所以面,所以为棱台的高,设,由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解得,所以,
所以四棱台的体积 ,故四棱台的体积为.
【题型四】 平行四边形法证线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所示,三棱柱,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底面,点分别是棱上的点,点是线段上的动点,.
(1)当点M在何位置时,平面
(2)若平面,求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答案】(1)点为的中点(2)
【分析】(1)分别取的中点为,连接.可推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进而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出线面平行;
(2)由(1)知,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即等于与所成的角.然后构造直角三角形,可推得,,,进而得出,在中,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
如图1所示,分别取的中点为,连接.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且.又因为,所以,所以.又,所以.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所以,当点为的中点时,有平面.
(2)由(1)知,点为的中点,且与异面.因为,
所以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即等于与所成的角.
由已知可得,,,所以.
如图2,取中点为,连接,易知,则,,
所以,,所以.因为是的中点,所以,
所以,,所以,在中,有,
所以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BC∥平面PAD,,E是PD的中点.
(1)求证:BC∥AD;
(2)求证:CE∥平面PAB.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证明;
(2)取PA的中点F,连接EF,BF,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1)在四棱锥P﹣ABCD中,BC∥平面PAD,BC 平面ABCD,
平面ABCD∩平面PAD=AD,∴BC∥AD.
(2)取PA的中点F,连接EF,BF,∵E是PD的中点,
∴EF∥AD,,
又由(1)可得BC∥AD,且,∴BC∥EF,BC=EF,
∴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EC∥FB,
∵EC 平面PAB,FB 平面PAB,
∴EC∥平面PAB.
2.如图,分别是圆台上、下底的圆心,为圆O的直径,以OB为直径在底面内作圆E,C为圆O的直径AB所对弧的中点,连接BC交圆E于点为圆台的母线,.
(1)证明://平面;
(2)若,求C到平面的距离.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圆台上下底面平行,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先说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来证明;
(2)由等体积法: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1)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即//.又C为圆O的直径所对弧的中点,所以.
又,所以,所以.
因为D为圆E上的点,所以,又,所以D为的中点,即,
所以,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过作,垂足为F,则F为的中点,且.因为,所以,
,所以.又,
所以,所以,
所以.设C到平面的距离为h,
因为,所以.所以.
【题型五】 无交线证明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为圆锥的顶点,为圆锥底面的圆心,圆锥的底面直径,母线,是的中点,四边形为正方形.设平面平面,证明:;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再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得.
【详解】因为四边形为正方形,∴,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变式训练】
1.如图,在三棱锥中,是正三角形,平面分别为,上的点,且.已知.
(1)设平面平面,证明:平面;
(2)求五面体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2).
【分析】(1)首先证明,则有平面,再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到,则得到线面平行;
(2)根据相似得,则,则.
【详解】(1)因为,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所以,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五面体的体积
因为,所以
2.如图,四棱锥中,,,点为上一点,为,且平面.
(1)若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求证:平面;
(2)求证:.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证得:平面.
(2)结合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三角形重心的知识证得:.
【详解】(1)∵,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2)连接,设,,连接,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点是的重心,
∴点是的中点,∴,∴,∴.
【题型六】 存在型:线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底面,底面为平行四边形,.
(1)求证:;
(2)在棱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若存在,指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点为棱的中点
【分析】(1)由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即可.
(2)先假设存在.连接BD,由中位线证得线线平行,故而得到线面平行.
(1)因为平面底面,平面底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2)解:存在,点为棱的中点.连接,交于点,连接,如图所示:
因为底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点为的中点.在中,因为点分别为的中点.所以,且.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变式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E为棱的中点,平面与棱交于点F.
(1)求证:平面;
(2)求证:F为的中点;
(3)在棱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平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存在N使得平面,,理由见解析.
【分析】(1)连接交于,连接,易知,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证结论;
(2)由,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有面,再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得,结合已知即可证结论.
(3)为中点,连接,由已知易证为平行四边形,则,再由线面平行可证面,即可判断存在性.
(1)连接交于,连接,如下图:
由为平行四边形,则为中点,又E为棱的中点,
所以为中位线,则,又面,面,故平面;
(2)由题设知:,面,面,
所以面,又面,面面,
所以,又E为棱的中点,即是△的中位线,故F为的中点;
(3)存在N使得平面且,理由如下:为中点,连接,
由题设且,由(2)知且,
所以且,即为平行四边形,所以,而面,面,
所以面,故所求点即为点,则上存在点N使得平面,且.
【题型七】 存在型:面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四棱锥中,,,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构造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证明线线平行,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从而得线面平行;
(2)点为线段的中点,再利用面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即可证明平面平面.
(1)证明:如图所示,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又,,
所以,.因此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因此平面.
(2)解:如图所示,取的中点,连接,,所以
又,所以.又,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因此.
又平面,所以平面.由(1)可知平面.
因为,故平面平面.
【变式训练】
在长方体中,,P为的中点.已知过点的平面与平面平行,平面与直线分别相交于点M,N,请确定点M,N的位置;
【答案】分别是棱的中点.
【分析】先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得点M是棱AB的中点,同理点N是棱的中点.
【详解】解:依题意,如图,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则,在长方体中,,
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于是得,即点M是棱AB的中点.
同理点N是棱的中点,所以分别是棱的中点.
【题型八】 翻折中的平行
【典例分析】
如图甲,在四边形中,,.现将沿折起得图乙,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在图乙中,过直线作一平面,与平面平行,且分别交、于点、,注明、的位置,并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分别为的中,理由见解析.
【分析】(1)取的中点,分别证得和,得到平面和平面,证得平面平面,进而得到平面;
(2)取的中点,证得,得到点四点共面,即可求解.
【详解】(1)证明:取的中点,分别连接,
因为,分别为和的中点,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可得,
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由,且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2)证明:当分别为的中点时,此时平面平面,
证明如下:取的中点,分别连接,
在中,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又因为分别为的中点,可得,
所以,所以点四点共面,
即过直线作一平面,与平面平行,且分别交,于点、,
此时,分别为和的中点.
【变式训练】
如图(1),点E是直角梯形ABCD底边CD上的一点,∠ABC=90°,BC=CE=1,AB=DE=2,将沿AE折起,使得D-AE-B成直二面角,连接CD和BD,如图(2).
(1)求证:平面平面BCD;
(2)在线段BD上确定一点F,使得平面ADE.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当点F线段的中点时,平面ADE
【分析】(1)由D-AE-B成直二面角得到平面平面,利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平面,从而,再通过线面垂直证明面面垂直;
(2)分别取线段BD,AB的中点F,G,利用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进而证明面面平行,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1)在直角梯形ABCD中,取DE中点为M,连接AM,
则DM=EM=1,AM=BC=1,所以,
所以,所以,因为D-AE-B成直二面角,所以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AE,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因为平面BCD,所以平面平面BCD;
(2)如图,分别取线段BD,AB的中点F,G,
连接,则,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在直角梯形ABCD中,且,所以四边形AGC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ADE.
所以当点F线段的中点时,平面ADE.
【题型九】 平行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典例分析】
如图,在正方体中,,,分别是棱,,的中点,又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平面;(2)求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根据可得平面,再由得到平面,即可得证;
(2)设正方体棱长为,求出的边长,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得出答案;
(1)证明:、是、的中点,.平面,平面,
平面.又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2)解: ,为直线与所成角.
设正方体棱长为,则,,
在中,,所以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变式训练】
已知三棱锥中,△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E,F分别为棱AB,棱BD的中点,G是△BCE的重心.
(1)求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证:FG平面ADC.
【答案】(1)(2)见解析
【分析】(1)取的中点,连接,证明,则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平面角即为或其补角,解即可;
(2)取的中点,连接,证明平面平面,再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即可得证.
(1)
解: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E为棱AB的中点,
所以,
则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平面角即为或其补角,
设,则,
,
在中,,
即异面直线C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解: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E,F分别为棱AB,棱BD的中点,
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又因为G是△BCE的重心,
所以点在上,故平面,
所以FG平面ADC.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M、N、Q分别为PC、CD、AB的中点.
(1)求证:平面MNQ∥平面PAD;
(2)求证:BC∥l.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判定,可得证明;
(2)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可得证明.
【详解】(1)证明:因为M、N、Q分别为PC、CD、AB的中点,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PD,NQ∥AD,
又MN 平面PAD,PD 平面PAD,
则MN∥平面PAD,
同理可得NQ∥平面PAD,
又平面MNQ
所以平面MNQ∥平面PAD.
(2)证明:因为BC∥AD,BC 平面PAD,AD 平面PAD,
所以BC∥平面PAD,
又BC 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AD=l,
所以BC∥l.
2.如图,在正方体中,为中点,与平面交于点.
(1)求证:面;
(2)求证:为的中点.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证明,然后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证;
(2)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线线平行,从而可证得结论成立.
【详解】(1)因为与平行且相等,所以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由(1)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又是中点,
所以是中点.
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N,M,Q分别为PB,PD,PC的中点.
(1)求证:QN∥平面PAD;
(2)记平面CMN与底面ABCD的交线为l,试判断直线l与平面PB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2)l∥平面PBD,证明见解析
【分析】(1)推导出QN∥AD,由此能证明QN∥平面PAD;
(2)连接BD,则MN∥BD,从而MN∥平面ABCD,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得MN∥l,从而BD∥l,由此能证明l∥平面PBD.
【详解】(1)证明:∵底面ABCD是菱形,N,M,Q分别为PB,PD,PC的中点.
∴QN∥BC,BC∥AD,∴QN∥AD,
∵QN平面PAD,AD 平面PAD,
∴QN∥平面PAD;
(2)直线l与平面PBD平行,证明如下:
∵M,N分别为PD,PB的中点,
∴MN∥BD,
∵BD 平面ABCD,MN平面ABCD,
∴MN∥平面ABCD,
∵平面CMN与底面ABCD的交线为l,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得MN∥l,
∵MN∥BD,∴BD∥l,
∵,且BD 平面PBD,平面PBD,
∴l∥平面PBD.
培优第二阶——能力提升练
1.如图,在多面体中,四边形与均为直角梯形,,平面,,,G在上,且.
(1)求证:平面;
(2)若与所成的角为,求多面体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延长交于点M,连接,根据已知求得,易证为平行四边形,有,则为平行四边形,即,最后应用线面平行的判定证结论;
(2)取的中点N,可得,在平面内,过G作FB的平行线交AB于P,得,证明为的中位线,由棱台结构特征确定为棱台,最后应用棱锥体积公式求体积.
【详解】(1)延长交于点M,连接,则在面内,
由,则,又,
所以,可得,
由,G在上且,故为平行四边形,
则,且,又共线,
所以,且,故为平行四边形,则,
由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
取的中点N,则,且,
所以为平行四边形,则,
在平面内,过G作FB的平行线交AB于P,
所以与所成的角,即为与所成角,则,
平面,平面,则,而,
设,则△中,,
,则为等边三角形,
故,即,
所以在中,P为的中点,且,故为的中位线,
所以,易知多面体为棱台,且,且,
体积.
2.(1)如图,在三棱柱中,是的中点.求证:平面;
(2)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为的中点,点在上,且.求证:平面.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运用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即可.
(2)运用面面平行判定定理证得面面,再运用面面平行性质可证得结果.
【详解】(1)如图所示,
证明:连接交于点G,连接DG,
则G为的中点,
又因为D为的中点,
所以,
又因为面,面,
所以面.
(2)如图所示,
证明:取AF的中点H,连接CH、MH,
又因为E为PC的中点,,M为AB的中点,
所以,,
又因为面,面,面,面,
所以面,面,
又因为,、面,
所以面面,
又因为面,
所以面.
3.如图,在直三棱柱中,,,D,E分别是棱,AC的中点.
(1)判断多面体是否为棱柱并说明理由;
(2)求多面体的体积;
(3)求证:平面平面AB1D.
【答案】(1)多面体不是棱柱,理由见解析(2)(3)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棱柱的特征判断即可;
(2)利用三棱锥体积减两个三棱锥体积可得;
(3)根据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将问题转化为两个线面平行问题,再将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结合条件即可证明.
【详解】(1)多面体不是棱柱.理由如下:
因为棱柱的侧面必为平行四边形,故棱柱的面至少有3个平行四边形,而多面体只有1个面是平行四边形,故不是棱柱.
(2)易知三棱柱的体积,
三棱锥的体积,
易知三棱锥的体积等于三棱锥的体积,
故多面体的体积.
(3)因为D,E分别是,AC的中点,所以,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易知,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而,BE,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培优第三阶——培优拔尖练
1.如图所求,四棱锥,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为的中点,为中点.
(1)求证:平面;
(2)已知点在上满足平面,求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
【分析】(1)连结交于,连结,通过证明PCOF,可证平面;
(2)如图连结交延长线于,连结交于,连结,,,EN.
由平面,可得N为CD中点,后通过证明ENFDBG,可得,继而可得答案.
【详解】(1)证明:连结交于,连结,
因在中,为中点,为中点,则FO .
又平面,平面,故平面;
(2)如图连结交延长线于,连结交于,
连结,,,EN.
因,则四点共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 为中点.
则为BG中点.
即EN为中位线,则ENPG,.
又DN,则四边形EFDN为平行四边形,ENFD.
从而FDPG,.
2.几何体是四棱锥,为正三角,,,为线段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四点共面?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
【分析】(1)先由线面平行的判定理证得平面,再证得平面,由此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得面面,从而得到平面;
(2)先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求得点位置,再由平面几何知识求得,从而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的值.
【详解】(1)记为的中点,连接,如图1,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故,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因为为正三角形,所以 ,,
又为等腰三角形,,所以,
所以,即,
所以,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
故平面平面,
又因为平面,故平面.
(2)延长相交于点,连接交于点,连接,过点作交于点,如图2,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此时四点共面,
由(1)可知,,得,
故,又因为,所以,
则有,故.
3.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为棱的中点,点满足,,.
(1)若平面,求的值;
(2)当三棱锥体积最大时,求点位置,并求体积的最大值.
【答案】(1);(2)点与重合,.
【分析】(1)取,的中点,,连接,,,由线面平行判定得平面、平面,再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可得平面,最后利用三点共线有 且,结合平面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及基本定理列方程组求出即可;
(2)取的中点,连接,,由题设知:在四边形内,再过作于,进而确定到面的距离最大时点位置,再利用棱锥的体积公式求体积即可.
(1)
取,的中点,,连接,,,
,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而,面,
平面平面,而平面,
平面,
由三点共线, 且,
,则,
,,
.
(2)
取的中点,连接,,
由,,,
则在四边形内,过作于,
设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则,则,
又,则△A1DP底边A1D上的高,
所以,
由,则,可得,
所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