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点练案3 三析标题:意蕴、作用与更换
(时间:40分钟 分值: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6分)
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
艾 伟
第一次到福州,但感觉上一点也不陌生。浙江和福建,山水相连,虽然民风有异,但彼此联系紧密。行走在三坊七巷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目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感觉十分江南,园林、戏台,茶社、书店,千年沉着,宠辱不惊。在一个城市的中心,拥有如此壮观的老建筑群,令人感动。在千城一面的今天,福州因为三坊七巷而被区分出来,有了自己清秀的面孔,有了深厚的人文的根基。老建筑里藏着中国文化的心。我们穿着洋装,偶尔喝杯咖啡,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有一部电影叫《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在这里,几乎每一个转角都可以遇见杰出的灵魂,灵魂的背后都有着和我们沉重的历史休戚与共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现代性由此开启。自然而然,就有了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重用西方人才,聘用了在宁波海关税务司谋事的法国人日意格任船政监督,并在福州马尾造船、练兵,组建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林则徐的女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严复作为沈葆桢福建船政学堂的弟子,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使进化论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进化论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柱之一,是五四先贤决定和中国传统文化决裂的思想武器。不论是对或错,在今天的中国,进化论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路径。
一个灵魂承载着另一个灵魂的使命。洋务运动失败了,君主立宪也失败了,革命者揭竿而起。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从容就义,成为黄花岗烈士。在林觉民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先行者的思想及其逻辑。三坊七巷的屋檐下,始终游荡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列强环伺。在福州马尾,有过和法国人的马江海战;在宁波海面上,有过和英国人的定海之战。后果当然是一系列的条约,福州和宁波共同成为五口通商之地。福州鼓岭有一个外国人的居住地,到处都是西洋别墅,最多时住着数千洋人。山上有洋人自办的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在宁波的三江口,一个叫外滩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个社区,至今法国人建的教堂耸立在甬江边,当年的洋房已改造成一个商业街区。这样的外国人社区相当于现在遍布欧美各国的唐人街了。
历史是吊诡的。风云变幻的历史成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其中不乏失败者。失败的后果同样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当年的屈辱之地,比如鼓岭,如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这看上去很像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隐喻,一个急剧变幻的时代的缩影。
另一个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林启,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期间,政绩斐然。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分别是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即是现在的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开启了浙江现代教育的先河,一手创立了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
杭州有一个美好的传统,对事功大者,总要想方设法把他的墓地修在西湖边。林启死后,其后人欲将其遗体运回家乡福州安葬,杭州人则要求把他留在西湖,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将其安葬于孤山北麓。墓旁为今日的孤山林社。
我试图在三坊七巷找到林启的旧迹,没有找到。这个从福州走出来的进士带着他沉重的忧思,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我居住的城市杭州。我看到时代意志在他身上的痕迹,看看他起的学校的名字,无论“求是书院”还是“蚕学馆”都是中国式的。中国的现代之路,始终和传统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今天回过头来看看先贤的道路,我们从中见出他们的矛盾重重和艰难选择。
2017年岁末,我行走在福州,行走在三坊七巷,我遇见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如今依旧在空中回荡,响彻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的路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整整四十公顷的老街已为高楼大厦所包围,安然于城市的中心。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我们依旧需要自己的传统,需要一颗中国之心。(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末尾写到“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说明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事实,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B.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夸张地点明在三坊七巷的每个转角都可遇见杰出的灵魂,凸显了福州名人众多。
C.林启死后,其后人与杭州人对林启安葬地的争执,体现了人们对林启的爱戴、敬仰,写出了林启的影响和伟大。
D.文章围绕三坊七巷,将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精心组织起来,内容丰实且有意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2.关于文中写宁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照应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使文章的开头显得不突兀,体现了文章构思的精巧。
B.将宁波和福州比较着写,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更突出强调了它们的相同之处。
C.交代了杰出人才遭逢的历史际遇,显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D.作者由所见展开联想,进而对怪异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对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3.文章以“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需要一颗中国之心。”“中国之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6分)
喜鹊在枝头
魏丽饶
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市郊的一家壁纸厂。原本客户安排车子到地铁站接,我执意自己前往。下车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放眼空荡荡的山间公路,数百米之内无人无车,只有刺眼的阳光洒在路面上。道路两旁是山,山后面还是山。按照导航提示,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原地小跳了一阵让身子暖起来,趁热赶路。
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②“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③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
“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的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
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
“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
“看鸟。”回话的同时,我不舍地收回视线。一位戴针织厚帽子的老人,从更深的树林里走出来。从他臂上戴着的袖章得知,他是这片山里的防火员。
老人很和善,也健谈。他大概早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从树上的柿子说开去。原来,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为啥?”“留给鸟儿们过冬。”
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
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跨进黑色铁栅栏门,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人类的友善,让鸟儿亦通人意。刚下车我便得到一只喜鹊的陪伴和热情,该是一种幸运,也许它正将我引向一帆风顺,心下对这次出差的任务也充满了信心。
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姑娘,尝尝?”
我迟疑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
④“尝一个。不然您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22年2月26日)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腊月出差北京,走在去壁纸厂的路上,看着这“道路两旁是山,山后面还是山”,感到十分单调,情绪低落。
B.这片大山到处都是柿子树,长满野柿子,几乎无人采摘,成为鸟雀的天堂。这也是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C.“我”回忆以前在上海康平路一栋老房子里主人不采摘成熟的枇杷果,与老人介绍有人打公路旁的柿子也要留一部分,都体现了人类的善意。
D.“我”一下车就得到喜鹊的陪伴和热情,是喜鹊对人类善意的回报,也给“我”这次出差完成任务带来了信心。
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①作为开头,具有设置悬念的意味,引导读者思考“野果”与“鸟的世界”的联系。
B.句②引用儿歌,表现了喜鹊带来了美好温馨的记忆,暗示了本文的情感倾向。
C.句③写出了喜鹊的分寸感,表现了喜鹊对“我”的戒备心理。
D.句④老人希望“我”通过吃柿子来体验鸟儿的心情,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7.“喜鹊在枝头”这一标题十分精彩,富有表现力。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小组认为画波浪线的段落写得饶有趣味,准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练案3 三析标题:意蕴、作用与更换
1.B [“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夸张地点明”错,这里只是借电影引出要写的内容。]
2.B [“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错。原文“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强调它们的相同之处,没有点明它们的不同点。]
3.①形象生动,“遇见”灵魂,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以亲切感;②醒目,既点出了地点,又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给阅读者以指引;③揭示了主要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杰出灵魂的敬仰赞美之情。
4.①既有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又有脚踏实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干精神,振兴家国;②不畏牺牲,忧国忧民;③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敢于开拓、创新。
解析 分析“中国之心”的内涵,当然要抓住中国人的心,在文中主要抓住洋务运动中的沈葆桢、辛亥革命中的同盟会成员、现代性背景下的林启三类人即可。
5.B [“这片大山到处都是柿子树,长满野柿子”错。原文是“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并没有说到处都是柿子树。]
6.C [“表现了喜鹊对‘我’的戒备心理”错。“戒备心理”无中生有,其目的在于表达“鸟儿也通人意”。]
7.(1)富有形象性。“喜鹊在枝头”富有画面感,明快热闹,给人无限遐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主要表现了喜鹊在枝头的活动细节,展示了喜鹊的活力与聪明。
(3)富有情感,暗示主题。喜鹊给“我”单调的出差生活带来了自信,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解析 “喜鹊在枝头”作为标题,富有画面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喜鹊在枝头叽喳的场面,明快热闹,给人无限遐想。
由“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如法炮制”可知,“喜鹊在枝头”表现了喜鹊在枝头的活动细节,展示了喜鹊的活力与聪明。
由“‘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生怕把它吓走”可知,喜鹊给“我”单调的出差生活带来了自信,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8.(示例一)可从宏观角度,如趣味:
这段文字富有趣味。(1)语言灵动活泼,富有趣味。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喜鹊人格特征,如“不慌不忙”表现其“从容”,“有些忘我”表现其“专注”,“酣畅”表现其“满足”等。(2)细节描写富有趣味。通过对喜鹊一系列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喜鹊吃柿子的忘我和聪明。(3)富有情趣。作者细腻地描绘喜鹊吃柿子的情景,让“我”忘记了路途中的单调和低落的情绪,体现出了生活的情趣。
(示例二)可从微观角度,如语言:
语言清新灵动,饶有趣味。(1)主要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喜鹊吃柿子的专注、从容、忘我,充满活力。(2)善于使用动词,选用“观察”“挑”“啄”“吸食”“跳”等动词,写出了喜鹊的轻盈、优美。(3)使用散句、短句,条理分明,形式变化灵活,活泼明快。
解析 文学作品可供评论的方面有很多,但不可面面俱到和泛泛而谈,选择的评论点要尽可能集中,所选角度要尽可能小点。要抓住认识最深刻的一点,集中笔墨,作透彻分析和深入挖掘。总之,写文学短评角度要“小”,开掘要“深”。本题要求对画波浪线的段落写文学短评思路,首先要明确画波浪线的段落是对喜鹊的一段描写,确定评论的角度。可以从宏观角度评点,如从形式——语言、艺术手法(细节描写)等;内容——形象(意象)、情感、主题等;趣味——情趣、理趣、知趣/智趣、志趣、旨趣等作答。也可以从微观角度,就某一方面作答。如语言的趣味、形象的趣味、细节描写的趣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