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6-02 17:5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知识纵览
单元主要内容
1.本单元主要展示了近现代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历程 和形成思想理论成果
2.求索中的各阶级: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
3.思想理论的飞跃:
由学习西方的_____ 到学习_______ 再到学习_____
由向西方学习真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主阶级民 资 无产阶级 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把先进先进的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学法指导(学案与测评P57)1.一条主线:
2两个阶段:
3.三次思想解放思潮: 4.四个阶级的探索:
5.五大思想理论成果:农民阶级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艰难走上近代化征程
(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历程)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西学东渐第20 课授课人 王爱红【学习目标】
1、掌握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背景、代表人物及
对中国思想发展产生的影响;
2、掌握洋务派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3、掌握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影响。知识衔接:什么叫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
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国初
期两个时期之中,欧美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明朝后期在传播西学上哪两个人起了重大作用?思考:利玛窦徐光启 著有《农政全书》

-----统治者愚昧无知------民族危机严重----有利于西学传入中国
----先进中国人的追求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背景:2 目的:3、代表人物及著作: 4、影响 1)鸦片战争前: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前后,(__________) 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3)______与_________联系扩大
4)先进中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
主要活动:设立________,翻译报刊和 《_________》;
编译《_____________》介绍西方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
地 位: ①是近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源:主要活动:编写《______________》,提“___________”。
了解西方,抵御外辱4、 影响积极:----
A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 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局限性:----
A 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 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没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保留了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第1题、鸦片战争后,爱国志士用“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这“新眼光”之“新”的含义在于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学什么?西方的军事技术活学活用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 序>>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阅读这两则材料,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魏 源第2题①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及战败后列强加强对中国 经济和政治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② 西学的传播扩大,中外文化的碰撞③在如何维护清朝统治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洋务派及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二、洋务运动时期的体用之争(19世纪60-- --90年代1、背景: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1) “中学”指以 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是纲常名教 “西学”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李鸿章曾国藩 提出: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含义 2)“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 为立国的根本,以西方先进科技为巩固根本 的手段。即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 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3.“体用之争”的概况
争论双方
争论焦点:
各自的主张
争论的实质要不要“西学为用”即学习西方的问题洋务派·····
顽固派·····洋务派与顽固派用什么方式巩固封建统治4.评价体用之争 ①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开展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首次实践(指:____________),近代化起步。

②有保守的一面: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鲁迅:“……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思维拓展 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焦点 :要不要“西学为用”, 即要不要学习 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早期维新派的代表 王 韬
郑观应 1 9世纪60 、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出现。作为其阶级代表早期维新派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的支持者。他们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责顽固派,热忱为学习西方拓展前进道路。王韬 郑观应 是什么事件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与洋务派
分道扬镳,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材料:“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思考:代表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 答:变化:由支持洋务派“中体西用” 和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到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原因:1)中法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深刻反思 2)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 意义: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转移到政治制度 层面起了启蒙作用(一 ) 资产阶级 维新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政治):
经济原因: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西学的广泛传播, 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三 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二)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重要活动影响万木草堂讲学、研究宣传维新理论、撰写书籍为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影响巨大。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变科举维新派的宣传家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第一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1、策略考虑: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阻力。 2.思想根源: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因此康有为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绝裂。 3.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源)。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道理
思维拓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何特点?应如何评价他的 “移花接木”法?原因以下图片人物中,哪些属于维新派, 哪些属于封建顽固势力? 【 VS】荣禄慈禧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维新派顽固势力慈禧荣禄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三)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意义:论战有利于维新思想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思维拓展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之间的比较相同点:
不同点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两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富国强兵
维新派主张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洋务派直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 ;
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还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两派根本的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四)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首先根据维新人士的主张和论战的内容概括归纳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 内容: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改革图强;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废除“八股取士” ,提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其次 简述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1)政治上: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绪和民族精神,直接推动 了戊戌变法的开展,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2)思想上:形成了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3)经济上:促使人们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19世纪60年代
—90年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总结(一)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器物制度↙↖↘↗维新思想↓时间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总结(二)近代前期 西学东渐之下中国人学习西方,
探求救国之路
总结(二)近代前期 西学东渐之向西方学习
1.西学东渐经历了技术(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的变化
2.西学东渐且不断深入的因素有:民族危机的加重、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
3.从儒家思想为正统到学西方救亡图存,追求独立与富强,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嬗变过程总结(三)规律性认识总结(四)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
2)为中国工业的近代化起步开辟了道路。
3)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演进。 达标训练
1、下列关于林则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 ③《四洲志》与《海国图志》的作者 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19世纪40年代,我国思想界“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为一股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是
A.乾嘉学派消极影响 B.列强坚船利炮的震动
C.经世致用的治学传统 D.《海国图志》的推动
3.有关“中体西用”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西学是指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
B.是地主阶级守旧分子为维护腐朽统治而提出的
C.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看具有内在矛盾性
D.到19世纪末这种思想已落后于时代潮流C BB 4、由向西方学习器物到向西方学习制度的转变发生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中法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5.《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所起的直接作用
A介绍西方先进技术 B批评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C启迪人们探索民主革命道路D引导人们去了解外部世界
6.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意思是指他
A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
B反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认识到国家落后的根源 D认识到西方国家强盛的根源
7.体用之争的分歧在于
A.是否要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儒家思想
B.是否要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是否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D.是否要改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BDAC8、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借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C.以孔子名义否定专制思想
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9.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指:
A.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的论战 B.戊戌变法
C.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D.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0.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11、最先实践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DACA12.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D强调给人民以民主自由
13.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的反思始于
A、鸦片战争失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
C、中法战争失败后 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
14、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包括
①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为其提供了阶级基础③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为其提供社会环境④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是①不改变中国固有制度和纲常礼制②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才能 “求强”“求富”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④用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CAA
16、宣传变法时,维新派与顽固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思想论战,其中顽固势力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和洋务派 D、革命派
17、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③要不要废除八股文、改革教育制度④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CB自我测评1.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近代先进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有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具体的说,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在到思想的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知识,“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开始了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以奕?、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展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西学的传播推进到技术层面上广泛应用实践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通过著述,翻译,办报,论战等活动,宣传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主张从制度层面上学习和借鉴西方,极大地解放了时人的思想。
第四阶段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主义者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以批判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彻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自我测评2.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内容: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改革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废除“八股取士”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人民享有自由权利;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影响: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