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共45张PPT) 文言文知识清单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共45张PPT) 文言文知识清单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4 17: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2024年中语文考总复习
(文言文知识清单)
初中语文教材课内文言文知识清单
七年级 下册
八、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①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③以军中多务④。权曰:“孤⑤岂欲卿治经⑥为博士⑦邪!但⑧当涉猎⑨,见⑩往事 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原文
始就学。 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 ,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 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
译文
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译文
【注释】①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②当涂:当道,当权。③辞:推托。④务:事务。⑤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⑥治经:研究儒家经典。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⑧但:只,只是。⑨涉猎:粗略地阅读。⑩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及:到,等到。过:经过。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更:另,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
【古今异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推托
今义:告别;辞职;解雇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单独,孤单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但当涉猎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义:只,只是
今义:表转折,但是
6.但当涉猎
7.见往事耳
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古义:粗略地阅读
今义:接触;涉及
古义:指历史
今义:以往的事情
古义:知晓
今义:看见
【一词多义】
1.治
2.见
3.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九、卖油翁(欧阳修)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①,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于家圃③,有卖油翁释担④而立,睨⑤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⑥微颔⑦之。
【注释】①善射:擅长射箭。②自矜:自夸。③圃:园子。④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⑤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⑥但:只。⑦颔(hàn):点头。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_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译文
原文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①, 但手熟尔②。”康肃忿然③曰:“尔安④敢轻⑤吾射!”翁曰:“以⑥我酌⑦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⑧其口,徐⑨以杓⑩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注释】①无他:没有别的(奥妙)。②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③忿然:气愤的样子。④安:怎么。⑤轻:轻视。⑥以:凭、靠。⑦酌:舀取,这里指倒入。⑧覆:盖。⑨徐:慢慢地。⑩杓:同“勺”。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滴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译文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
【一词多义】
1.以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2.射
3.而
【词类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释担而立(表顺承的连词)
自钱孔入,而射钱不湿(表转折的连词)
十、陋室铭(刘禹锡)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①。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②。斯③是陋室,惟吾德馨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⑥。可以调⑦素琴⑧,阅金经。无丝⑨竹⑩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神异。③斯:这。④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⑤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⑥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⑦调:调弄。⑧素琴:不加装饰的琴。⑨丝:弦乐器。⑩竹:指管乐器。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无丝竹之乱耳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指管弦乐器
今义:丝绸和竹子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样子、形状
【一词多义】
1.名
2.形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而形貌昳丽(外形、容貌)
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名之者谁(命名)
故虽有名马(有名的)
3.乱
4.往来
无丝竹之乱耳(使……乱,扰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
【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神异)
3.惟吾德馨(形容词作动词,德行美好)
4.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蔓延上)
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十一、爱莲说(周敦颐)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②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濯④清涟⑤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⑦不枝⑧,香远益⑨清⑩,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注释】①蕃:多。②独:只。③染:沾染(污秽)。④濯(zhuó):洗。⑤涟:水波。⑥妖:艳丽。⑦蔓:横生藤蔓。⑧枝:旁生枝茎。⑨益:更加。⑩清:清芬。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非常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译文
原文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①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②乎众矣。
【注释】①鲜(xiǎn):少。②宜:应当。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_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译文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2.陶后鲜有闻
古义:竖立
今义:种植
古义:少
今义:新鲜
【一词多义】
1.鲜
2.清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新鲜)
濯清涟而不妖(清澈)
香远益清(清芬)
3.益
4.直
5.之
香远益清(更加)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中通外直(笔直)
岂直五百里哉(只是)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十二、河中石兽(纪昀)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①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②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③二石兽于水中,竟④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⑤数小舟,曳⑥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注释】①圮(pǐ):倒塌。②阅:经过,经历。③求:寻找。④竟:终了,最后。⑤棹(zhào):划(船)。⑥曳:拖。
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译文
原文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①物理②。是③非木杮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⑤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注释】①究:研究、探求。②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③是:这。④木杮:削下来的木片。⑤湮:埋没。⑥颠:颠倒,错乱。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译文
原文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①,必于石下迎水处啮②沙为坎穴③。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④,遂⑤反溯流⑥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⑦欤?
【注释】①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②啮(niè):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③坎穴:坑洞。④不已:不停止。⑤遂:于是。⑥溯流:逆流。⑦臆断:主观地判断。
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
译文
在坑洞里。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吗 ”(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做出主观判断呢
译文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阅十余岁
2.是非木杮
古义:经过, 经历
今义:阅读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词,是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