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小毛虫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小毛虫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4 16: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小毛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2、引导孩子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整体感知成长故事的“自由读”;有带着动作欢快的“对比读”;有感受小毛虫“尽心竭力”时的“情景读”;还有回顾成长历程的“配乐读”......
3、引导学生把对小毛虫经历的感悟融入到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领悟,再把独特的领悟和丰富的情感,以及对角色的认知,融入多彩的朗读中,有声的朗读就淋漓尽致的外现了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模块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1、师:同学们,童话小镇的小毛虫给咱班同学寄来的一封求助信,让我们一起打开看一看吧。音频出示信的内容
2、师:愿意帮助小毛虫吗?
3、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小毛虫展开一次奇妙的旅行吧!
4、师:谁来叫一叫它的名字?
生 1:小毛虫
生 2:小毛虫
5、板书课题: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它请到黑板上来。(小毛虫)
6、师:让我们一起和它打打招呼吧。22小毛虫
模块二:分类识字,梳理变化
任务一:闯关字词,梳理变化过渡:同学们这么热情,瞧,小毛虫还给我们带来了它的成长故事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 96页,课本端起来,腰板直起来。
1、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字音读得准准的,课文读得顺顺的。思考: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2、师:读完书坐端正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相信接下来你们的表现会更棒。
3、出示第一组词语:打量、事情、明白生:读词语师:你发现他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个字都读轻声)听得很认真,你再来读一遍。
(生读)
师:有些汉字单读的时候有声调,组成词语就变成了轻声,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一起读:衣服、东西、石头、月亮。
师:第二组词语有点难度,谁来挑战生:读词语尽管如此、尽心竭力
师:多音字都读准了,可真厉害。谁还想读?(大家都想读,我们开火车读)
生:标红加拼音读。
师:在不同的语境中,字的读音也不同,把词语放进句子中男女生对比读。师:出示两个句子:
(1)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2)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师:第三组生字我想考一考大家。谁来读?纺、织、编、绒
生 1:读词语(字音读得很准确)
生 2:读词语(你的声音很洪亮)
师:仔细观察这组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有绞丝旁
师:观察很仔细。这是隶书中的绞丝旁,上面的笔画像两根弯曲的丝线,所以绞丝旁和丝织品有关,它们不仅都有绞丝旁,还都是形声字,老师把他们编成了儿歌,同桌相互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我们一起读。
生:读儿歌。有方把布纺,有只织茧房,有扁编织忙,有戎毛绒绒。
师:同偏旁的字借助偏旁和儿歌识记更简单。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出示:纺仔细观察一下,写好这个字,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预设: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横折钩略倾斜,撇画在绞丝旁的下面。
(还要注意笔画地穿插)
(1)范写:
纺:左窄右宽要记住,左边绞丝旁的撇折起笔要倾斜且平行,方的一横略写长,先写横折钩,撇画最后穿插绞丝下。
(2)学生练习,正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挺,足要安,三个一记心中。(学生写两个)
(3)师巡视并评价反馈。
师:生字词读得准确写得美观,下面思考: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生:先是小毛虫,然后给自己编织一个茧屋,最后变成一只蝴蝶。师:你很会读书,抓住关键信息梳理出小毛虫的三个变化。(板贴三幅图加文字)过渡:这每一步变化都是小毛虫的成长,它是如何变成蝴蝶的?让我们走进故事
认识这只小毛虫。
模块三:品读故事,感悟变化
任务二:初识小毛虫的“可怜”“笨拙”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毛虫的句子。
生: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师: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可怜的小毛虫),什么都不会,确实挺可怜,读出它的可怜。
生:读句子。
师:真是一只可怜的小毛虫。谁还想读?
生:读句子。
师:你走进了小毛虫的心里。这只可怜的小毛虫趴在叶子上看见了什么?
生: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师:唱的唱,跳的跳,跑的跑,飞的飞,它们非常开心。谁能欢快地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感受到了你的开心,这么开心的句子不能放过,同学们起立,带着动作我们开心的读一读。
师:同学们刚刚又是唱又是跳,这样的场景好热闹,这就是生机勃勃。
师: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同桌对比着读。同桌朗读展示。
师:这样对比一读,小毛虫更可怜了。让我们一起读。(听出了你们的同情)除了可怜,你还读出了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生:笨拙的小毛虫。哪里读出了它的笨拙?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师:九牛二虎之力,这个词语很长一起读,什么是九牛二虎之力?
生:九头牛加上两只老虎的力气。
师:这么大的力气只挪动了一点点,挪动是怎样动?(一点一点动)它可真笨拙。还有哪里感受到它的笨拙?
生: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师:紧紧挨着的两片叶子距离很近,对小毛虫来说却是整个世界。这真是一只笨拙的小毛虫。把我们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出它的笨拙。
生: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任务三:再识小毛虫的“坚持”,聚焦小毛虫的“蜕变”,过渡:这只可怜笨拙的小毛虫那是怎样想的,又是如何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3-6自然段,做到不动唇不出声,圈画出相关词句。
师:它是怎么想的?
生: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师:关键的一句话被你找到了,再读一遍: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师:那么小毛虫眼前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生: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师:它是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一起读?
生: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师:尽心竭力,这个词语读得很准确。竭这个字在金文中是这样写的,左边是一个人站起来的样子,右边表示因为背着重物太累了,胸部起伏,合起来表示一个人背着重物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后来经过大篆和隶书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竭是用尽用完,用尽力气读好这个词语,小毛虫用尽了力气在织茧屋,让我们读好句子,夸一夸它。生读句子。
师:这真是一只尽职尽责的小毛虫,让我们为它点个赞。师:以后会怎样呢?它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问。隔,隔离,绝,断绝联系。你是怎么理解“与世隔绝”的?与世隔绝,与外界断绝来往。理解很准确,说得也很明白。
师:谁能回答小毛虫的问题?
生: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
师:规律是自然界中必然发生的事情,你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规律?
生:小蝌蚪变青蛙。(生长规律)、月亮弯的圆的。(阴晴圆缺也是规律)、阴天下雨晴天不会下雨(天气变化也是规律)。
师:这些变化都有自己的规律,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对于小毛虫来说变成蝴蝶是它的成长规律。
师: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时辰到了,它变成一只蝴蝶,你来读: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师:小毛虫变成蝴蝶后有哪些变化?
生:灵巧、轻盈、色彩斑斓,很美丽。读出它的美丽。
师:你都见过哪些颜色的蝴蝶?(红的、黄的、黑的、紫的),这么多的颜色就是色彩斑斓,美美的读一读词语。
师: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心情怎么样?(高兴、愉快)读出它的愉快。听得出你都为它开心。
师:回顾小毛虫成长变化的经历,一路走来,它起初新奇地看着别人,后来它惊奇地看着自己,在坚持中改变,在改变中成长,最终化茧成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它变成蝴蝶的样子。
生:配乐读,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模块四:讲好故事,体验成长
任务四:讲好故事我代言
师:同学们,小毛虫的成长故事读完了,请你借助黑板上的提示,小组内讲一讲它的成长故事。
生:讲故事展示:(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出示评价标准)
总结:故事讲得这么好,有你们做小毛虫的代言人,它一定会非常开心。
模块五:课后拓展,延伸成长
任务五:课后拓展
1.借助提示,把《小毛虫》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继续阅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感受它的改变,讲一讲它的故事。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都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小毛虫的蜕变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每个人都有该做的事情,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本节课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词语组块,提炼信息。上课伊始,采用词语组块法通过词语分类检测的形式出现,指名认读,发现规律。然后学生提取小毛虫成长变化的过程,学生能根据词语提取出关健信息,形成示意图,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支架。
二、读中感悟,落实语用。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本节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传递的道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在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这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出示句式,让学生填空练习,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在人文渗透中,落实语言运用,得意得言。
三、以读代讲,感受美丽。在学习“化蝶”这一部分时,播放视频,进行视觉冲击,让学生在直观中能充分感受“破茧成蝶”的涵义,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小毛虫蜕变为蝴蝶的美丽,珍视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四、借助提示,学会讲故事。童话是要讲出来的。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漏讲关键情节的情况。
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提炼信息,借助板书,并鼓励学生学着运用本课的重点词句复述故事。此时给学生设立分层评价标准:
1.讲清楚。借助提示讲清楚小毛虫破茧成蝶的过程。
2.讲生动。能结合插图,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把小毛虫破茧成蝶的故事讲生动。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平台,既体现了讲故事的层次性,又体现了面向不同的学生分类施教。在本节课中,还有许多做的不尽如意的地方,感受小毛虫在茧中的孤独和不易这一部分挖得不够深入,“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这两句话在理解之后,还应反复在读中感悟,加深理解,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总之,深入研读教材,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行中思,思中研,希望在教学实践中自己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