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5 黄河颂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代表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当时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颂》是第二乐章的歌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掀起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潮,在这一背景下,《黄河大合唱》在1939年初的延安诞生了,在抗战烽火中,诗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时代、人民共命运,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
毛泽东同志等观看了《黄河大合唱》演出后,大喊三声“好!好!好!”。
周恩来同志看过演出后,欣然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重点字音
山巅( ) 劈成( ) 气魄( )
狂澜( ) 浊流( ) 宛转( )
屏障( ) 哺育( ) 澎湃( )
九曲连环( ) 一泻万丈( )
diān
pī
pò
lán
zhuó
wǎn
píng
bǔ
péng pài
xiè
qū
词语释义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梳理这首诗的结构
颂民族魂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黄
河
颂
序曲
主体
尾声
→
黄河伟大坚强
→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
概括赞美黄河,引我们走近黄河。
研读文本
合作探究
1.感情的表达是要通过具体的诗句体现的。请品读朗诵词,这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通过学习黄河,学习它的精神。
2.作者都歌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请概括这几个层次的内容。
特点
作用
精神
通过描绘黄河,表现特点;
通过歌颂黄河,表现它的作用;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黄河的 描绘出黄河的什么特点
宛转,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外形特点。
滚滚、惊涛澎湃万丈狂澜表现了黄河气势汹涌;
掀起、结、奔向、劈成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
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保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4.黄河的作用
探究主旨
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抒壮志
望
颂黄河
绘黄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
浊流宛转
惊涛澎湃
直奔东南
力劈中原
中华民族的屏障
千万条铁的臂膀
黄河颂
增
强
民
族
观
念
发扬民族精神
《黄河颂》一文采用了象征手法,来歌颂我们的民族。请你运用象征手法,从梅花、萤火虫、小草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作对象,写一篇小短文,150字左右。
片段练笔
思路点拨:象征手法,实际上是一种借此物写彼物的写作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写作,首先要观察事物,选取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着意观察、感悟、立意。对所描写、展示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描写,描写要突出事物外在的特点,但更要突出它的内在特点,以便与所立之意相符。在此基础上把所描写的事物的象征意义,用以物喻人或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赞美象征的品格、精神。
例文:
春天来了,小草破土而出,嫩嫩的、绿绿的,遍布大地。一棵、两棵……谁也数不清。狂风暴雨可以使花朵七零八落,但却始终不能把小草怎样。小草就是这样平凡而坚强,默默地生长着。小草不像大树那样高耸,那样得意地在空中摇摆,但它奋发向上。小草不像鲜花那么艳丽多姿,但它如鲜花般纯洁、芬芳。正如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一样,平凡而伟大,他们不怕困难,不惧挑战,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改变着世界,让这个世界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