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端午的鸭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2 17: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猜节日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 了解端午节 吃粽子粽 子 佩香囊香
囊 挂艾叶
菖蒲挂艾叶
菖蒲 挂艾叶菖蒲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辟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江浙、两湖地区)赛 龙 舟赛 龙 舟 悬钟馗像(江淮地区)钟

像 饮雄黄酒(长江流域地区)雄黄酒 游百病(贵州地区)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习俗, 理解作者的情感。
2、 理解文章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把握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语言上闲适自由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4、学会关注生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情趣和诗意。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大淖纪事》《受戒》;戏剧剧本《沙家浜》。作品特色:多表现“凡人小事”之美,平淡质朴,娓娓道来。(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小说《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他的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小说充满诗意,散文则着眼于闲情逸致。“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当代散文家黄裳评价:“他的一切,都是诗。 ”nào读读写写:腌鸭蛋门楣( ) 然起敬苋菜籍贯 ( )萤映雪粽子门槛城隍庙车胤避 ( )( ) 子yānméixiànsùjízòngkǎnnángyìnxiéxiēhuáng 肃囊邪蝎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具体如何划分?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很多”可以删去吗?
不可。“很多”一样,并不排除有不一样的。删去就都一样,没特色了。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风俗略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这一段采用什么结构方式?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高邮的鸭蛋很闻名,可为什么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不是“高邮的鸭蛋”?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用那么多篇幅写家乡的端午节?题为“端午的鸭蛋”,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背景,然后转写“端午的鸭蛋”,有“水到渠成”之妙。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挂“鸭蛋
络子”敲破“空
头”吃鸭蛋壳
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故乡情结对童年生活的怀想高邮咸鸭蛋的特点 油多
蛋白柔嫩
黄是通红的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鸭蛋的?
满怀着自豪和喜爱之情
2、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这样的句式来体会。
如 这是声名远播的鸭蛋,因为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鸭蛋”。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1.平淡而有味,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小组交流合作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的读出来,品味交流。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句子简短,极其简练。
有口语色彩。请再找出几个有口语色彩的句子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删去“吱——”,效果有什么同?“吱——”,绘声绘色,真切生动;
其中的动感、快感,活灵活现。
删去就没有这种味道了。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这个诗句出自何处?看过沧海之后,别的水就都看不上了。
唐代诗人元缜作《无题》一诗悼亡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引用袁枚《随园食单》中“腌蛋”一条,有什么作用?使文章典雅,有书卷气。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空头”“白嘴”有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此句“文白夹杂” ,增添了“淡淡的幽默”。  课文结尾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与课文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棋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看呢?认为是赘笔者,是为了文章结构严谨,这对中学生大有必要。
认为“自然、随意”者,是赞赏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也有道理。引用历史上读书的名人事件,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化氛围。喝雄黄酒十二红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风俗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念念不忘、情有独钟,寄寓了什么感情??思  考小小的咸鸭蛋,寄寓了作者对儿时生活、趣事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鸭蛋情继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并结合全文,说一说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用眼睛观察生活,
用心灵感悟生活,
在平凡中寻找美丽,
在平凡中发现诗意。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进语文聊天室 了解汪曾祺人 我在家乡生活到十九岁,在昆明住了七年,上海住了一年多,以后一直住在北京,——当中到张家口沙岭子劳动了四个年头。
——《汪曾祺自选集·序》1981年初秋,受高邮市政府的邀请,爸回到了他魂牵梦萦,阔别了42年的故乡高邮。 出发前他掩饰不住的那股子欣喜劲儿,真如一个赤子将投进母亲的怀抱。
江苏电视台为爸拍了一部电视片《梦故乡》。我记得那次周末回家,爸急不可待地要放这部片子的录相带给我们看。汪朝笑他:老头儿看过了又要看,几遍才算够?看片子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诨,说爸“表现不俗,可以评一个最佳男主 角”,可是没有像以往一样听到
他反抗的声音。我回头看,
一下子惊呆了:爸直直地盯
着屏幕,眼中汪汪是饱含着
泪, 瞬间,泪水沿着面颊直淌下来!
细想来,汪曾祺的文字,和高邮咸鸭蛋是很相似的,——“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会冒出来”。鸭蛋只有腌到好处,才能冒红油;同理,只有胸藏丘壑,才能做出一等一的文章来。汪曾祺一生,写过的小说散文虽为数不多,却无不老到,都可算极品……那个老笑话在脑袋里上了年份,便失了真,这会儿只觉得高邮当真是有咸鸭子的,这咸鸭子,叫做汪曾祺;而他 的文字,正是那冒红油的 咸鸭蛋。 ——路建华《汪曾祺传》 爸去世以后,我们兄妹商量,在他的墓碑上写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决定了,就写:
——“老头儿汪曾祺”汪明钓
鱼一杯茶一枚书签一片枫叶一本书下象棋总结课文 《端午的鸭蛋》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的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高邮 汪曾祺生活的滋味,从一个鸭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