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单元综合提升一
·知识网络构建·
·核心知识必备·
1.方向:地球围绕着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时56分4秒。
3.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
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逐渐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4.地方时的计算
计算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计算依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h,每自转一度需要4分钟。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隔4分钟。
5.区时计算
(1)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2)计算依据:每差一个时区差一小时。
6.日界线类型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0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
人为日界线:大致和180°经线重合。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变,时间一直在变。
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纬度越高偏转方向越明显,沿赤道运动不偏转。
8.公转方向、轨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由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9.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1恒星年。
10.公转速度: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11.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
·学科技能突破·
日期变更及日期范围的判读
由于地球自转,一般情况下,地球上都有两个日期,我们在进行时间的换算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日期的变更,因此我们应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日界线
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
经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180°经线附近
日期 分界
特点 0时或24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 该线空间位置不断移动,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变
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
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分别为经线展开图、极地投
影图):
注意:日界线的设置,分出了最东时区和最西时区。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全球最东时区,时刻最早;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全球最西时区,时刻最迟。
3.确定日期范围及比值
(1)新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2)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
(3)180°经线是几点,新的一天占全球的24分之几。
(4)180°经线为0时即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重合,全球为同一日期;180度经线地方时为12时,全球新旧一天各占一半。
学以致用
2017年世界各地众多大城市在当地时间3月25日20:30~21:30陆续熄灯1小时,进行“地球一小时”活动。2017年3月25日晚8:30,中央电视塔为2017“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灭了外景灯光,这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落地的第9年。2017年我国“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蓝色WE来”,即为了我们共同的蓝色未来,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读下图,回答1~2题。
1.当中央电视塔开始熄灯时,世界时为( )
A.24日20:30 B.24日12:30
C.25日20:30 D.25日12:30
2.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 )
A.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仅少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所有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
A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25日北京时间20:30开始活动时,世界时是中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8个小时,且北京时间早于世界时8个小时,故世界时为25日12:30。第2题,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今天”的时间范围为0时到6时,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共58张PPT)
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新课学前预习
互动释疑解惑
课堂达标检测
新课学前预习
【最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公转的意义。
核心素养定位
1.结合实例,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1.公转方向、轨道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____________公转,其公转轨道为接近____________,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________上。
2.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称为1恒星年。
3.公转速度
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每年________,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________;________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________。
太阳自西向东
正圆的椭圆
焦点
365日6时9分10秒
1月初
较快
7月初
较慢
思维拓展
北半球夏半年天数比冬半年天数多的原因?
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约179天;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约186天。
知识点二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黄赤交角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叫______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______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________,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________。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________的变化,地表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就会改变,表现为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之间往返移动。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________移动。
秋分日:太阳直射于________上,此后太阳直射点________。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________移动。
春分日:太阳又直射于________上,此后太阳直射点________。
黄道
赤道
23°26′
定值
位置
南、北回归线
23°26′N
向南
赤道
继续南移
23°26′S
向北
赤道
继续北移
思维拓展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速度
通常认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是匀速的,在一个回归运动周期中,太阳直射点南北往返移动的纬度距离为23 °26 ′乘4=93 °44 ′,据此可估算出其平均速度为每个月移动8个纬度,每移动1 °约4天。
知识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称为正午太阳高度。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着________和________作有规律的变化。
太阳光线
地平面
正午
纬度
季节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向南北两侧________;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向南北两侧________;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向南北两侧________。
(2)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的各纬度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的各纬度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________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外,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赤道
赤道
递减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
递减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
递减
南半球
北半球
赤道
最大值
最小值
技巧点拨
正午太阳高度=90 °-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差。
法则:求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法则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区别与联系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 °时,称为太阳直射。
(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4)若太阳高度=90 °,必须同时满足“时间+地点”两个条件:①时间为当地正午,地方时12时;②地点为直射点。
如下图H示意正午太阳高度。
思维拓展
(1)北回归线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2)赤道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的年变化
知识点四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断
(1)晨昏线(圈)将地球上的________分成两部分,位于________的部分叫昼弧,位于________的部分叫夜弧。昼弧和夜弧的________,反映了该纬度地区昼夜的_____。若昼弧长于夜弧,则____________;反之,则__________;若昼弧等于夜弧,则____________。昼弧占纬线圈总长度的比例越_____,则昼越____。
(2)由于赤道与晨昏线(圈)始终相互________,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______。其他纬度地区除______、________外,昼夜长短不等。
纬线圈
昼半球
夜半球
长度
长短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大
长
平分
等长
春分日
秋分日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于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北半球各地________,且纬度越_____,昼越____,北极附近出现_____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____长达一年中最大值,_____范围也达最大。
(2)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于_____和________之间,北半球各地________,且纬度越_____,昼越___,北极附近出现______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_____值,极夜范围也达_____。南半球情况与北半球情况________。
赤道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高
长
极昼
昼
极昼
赤道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高
短
极夜
大
最大
相反
知识点五 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1.五带的形成
理论上,正午太阳高度______的地区,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________。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___,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______________不同,据此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
越大
越多
递减
太阳辐射能量
2.四季的形成
(1)天文四季
①夏季:一年中白昼最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____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_____的季节。
②冬季:一年中白昼最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____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____的季节。
③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______季节。
④热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终年_____,全年气温______,四季更替不明显;寒带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很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全年气温_____,四季更替不明显。
长
大
多
短
小
少
过渡
较大
较高
较小
很低
(2)我国传统上以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3)西欧、北美地区的中高纬度国家四季划分:传统上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4)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____、____、____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5)根据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每____天为一候,一年共_____候。每5天的平均气温即为候平均气温。候平均气温超过________的时期为夏季;候平均气温低于________的时期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的时期为春季和秋季。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
4
5
5
73
22°C
10°C
思维拓展
四季与五带的联系和区别
四季和五带都是描述太阳辐射热量在地球上的分布。但四季描述的是热量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五带描述的是热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具体区别如下:
互动释疑解惑
重点一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情境探究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下图),
回答1~2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
A.D处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北京昼长夜短
C.是6月22日前后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
2.夏至日之后的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在(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A
C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D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即90°,故A正确。冬至这天,北京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故B错误。冬至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故C错误。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是在1月初,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B点,之后的一个月,即6月22日到7月22日,据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知能升华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①“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②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a.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b.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2)黄赤交角的影响:
①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直射哪条经线,哪条经线地方时为12时。
据图观测: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②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大(小) 黄赤交角等于0
太阳直射点的范围 扩大(缩小) 直射赤道
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 扩大(缩小) 无极昼、极夜
现象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无五带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无变化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 始终昼夜平分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无季节变化
学以致用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
1.当太阳直射点在④①之间运动时(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B.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②点附近时,关于地球公转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慢
B.地球公转速度一年中最快
C.地球公转速度在不断加快
D.地球公转速度在不断减慢
3.教师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 )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A
D
C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可知,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④为冬至;④①表示由冬至到次年春分,地球公转先经过近日点再远离,因此公转速度先快后慢,A正确,B错误;地球的自转速度不会变化,C、D错误。故选A。第2题,②表示北半球夏至,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地球在7月初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在不断减慢,A、B、C错误,D正确。故选D。第3题,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②夏至(6月22日)和③秋分(9月23日)之间。故选C。
重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境探究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A
解析:第1题,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最大值时,也就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第2题,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在夏季为减少到达室内的光照面积,需加长遮阳板;同样,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需降低安装高度。
知能升华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已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①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②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造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
学以致用
成都市(30°N)某中学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1~2题。
1.12月22日正午,为使集热板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m为( )
A.66°34′ B.53°26′
C.36°34′ D.23°26′
2.一年中,活动支架最长的日期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B
D
解析:第1题,成都市位于四川,纬度30°N,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成都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53°26′。为使集热板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阳光与热水器集热板垂直。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m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纬度差,即m等于两地的纬度差53°26′。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一年中,活动支架最长的日期,m最大,即成都市与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是冬至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重点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情境探究
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津(117°E,39°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作出了回复(如下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呼和浩特(112°E,40°N) B.兰州(104°E,36°N)
C.杭州(120°E,30°N) D.南宁(108°E,23°N)
2.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D
C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爸爸所在天津的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7:31,当地地方时为7:31-(120°-117°)×4分钟=7:19,天津昼长为(12:00-7:19)×2=9小时22分钟,昼长远小于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晨线呈东北-西南走向,结合小明拍摄日出时的北京时间7:29,与天津日出的北京时间相差只有2分钟,故可推测小明所在城市位于天津西南方向,D正确。杭州在天津市东南方向,呼和浩特在天津西北方向,A、C错误;兰州虽然在天津西南方向,但纬度与天津相差较小,经度相差较大,两地日出时间相差较多,B错误。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夜、极昼地区外,应该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结合图示可知甲城市还有2小时日落,并不位于极昼、极夜区,故日落西南,C正确。因为无法确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故而无法推测甲城市的纬度位置和当日正午太阳高度,A、D错误;根据图示信息无法确定甲城市的地方时,因而也无法计算或推测甲城市的经度位置,B错误。
知能升华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夜长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24-昼长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4)正确把握日出、日落地方时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凡是昼短夜长的地方,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凡是昼长夜短的地方,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
(5)日出、日落太阳方位的确定
①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纬度,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某地时,未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某地时,未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学以致用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法国与克罗地亚的冠军争夺战于当地时间7月15日18时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东三区)正式开战。据此完成1~3题。
1.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
2.家住莆田的球迷小明准时收看冠军争夺战的时间应该是( )
A.7月15日10:00 B.7月15日23:00
C.7月16日2:00 D.7月15日13:00
D
B
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为6月14日至7月15日,这期间位于春分日与秋分日之间,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排除B、C。6月14日至7月15日期间,中间经历了夏至日(6月22日),则6月14日至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至7月15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即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排除A,D符合题意。故选D。第2题,题意表明,法国与克罗地亚的冠军争夺战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东三区)于当地时间7月15日18时正式开战。家住莆田的球迷小明使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比东三区早5个小时,因此家住莆田的球迷小明准时收看央视直播冠军争夺战的时间应该是7月15日(18+5)时,即7月15日23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俄罗斯世界杯期间,莆田的昼夜状况是( )
A.昼长夜短,且昼先变长后变短
B.昼长夜短,且昼一直变长
C.昼短夜长,且昼先变短后变长
D.昼短夜长,且昼一直变短
A
解析:第3题,俄罗斯世界杯期间(6月14日至7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位于北半球的莆田昼长夜短,排除C、D。6月14日至7月15日,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则位于北半球的莆田,昼先变长后变短,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
重点四 五带与四季
情境探究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据此回答1~2题。
1.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B.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持续扩大
C.衡水日出时刻逐日提前 D.衡水日出太阳方位保持不变
2.数九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间认为冬至日后过了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结合这一说法,推断数九是下列哪个地区的民俗(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两广地区
C
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数九从12月22日前后开始,共81天,大约次年3月中旬结束。在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1月初以后)变慢,A错误;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所以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持续减小,B错误;北半球白昼逐渐增长,所以衡水日出时刻逐日提前,C正确;衡水日出大体在东南方向,但是日出太阳方位有变化,D错误。第2题,冬至日后过了九九八十一日,大约是3月中旬,此时两广地区早已是春天;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别因为纬度高和海拔高导致温度低而春天还没有到来;华北地区正值春暖花开。
知能升华
二十四节气
学以致用
读北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节气对应正确的是( )
A.a—春分 B.b—冬至
C.c—夏至 D.d—秋分
2.当地球在d~c之间运动时,我国会有下列古诗中描述的哪个节日活动(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
D
解析:第1题,图示内容为从北极上空俯瞰的地球公转轨道图,地球呈逆时针方向公转。根据图中太阳所在的位置和地轴的倾斜方向,可判断abcd分别代表冬至日、秋分日、夏至日、春分日。故选C。第2题,读图可知,d代表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c代表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因此当地球在d~c之间运动时,日期从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A选项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般在阳历2月份;B选项中的“正月”一般在阳历2月份;C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人采用阴历,因此C选项的时间一般为阳历10月份;D选项中的清明节在每年阳历4月4日前后。故D正确,A、B、C错误。
课堂达标检测
2020年的春节是1月25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据此完成1~2题。
1.春节时,下列城市的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
A.海口、上海、北京 B.上海、海口、北京
C.北京、上海、海口 D.北京、海口、上海
2.从冬至日至春节,北京市的昼长(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A
A
解析:第1题,春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因此,三城市中,北京在最北,海口在最南,所以昼长由长到短排列依次是海口、上海、北京。A对。故选A。第2题,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京市昼长最短,此后至春节(1月25日)太阳北移,北京市的昼长逐渐变长。对比四选项可知A符合。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下图是“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3~4题。
3.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4.四地中最有可能为石家庄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D
B
解析:第3题,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当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昼长向南递增。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当日白昼时间分别为9小时、10.5小时、17.5小时、15.5小时,白昼时间由短至长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丁、丙,因此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甲、乙、丁、丙,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石家庄昼短夜长,排除丙和丁。石家庄位于北京附近,故当地的正午(白昼的平分线)应在北京时间12时附近,故乙地最符合。B正确。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如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6.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移动方向和地球公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 北移 较慢 B.南半球 北移 较快
C.北半球 南移 较快 D.南半球 南移 较慢
B
A
解析:第5题,由公转轨道示意图可知,②为北半球夏至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成功发射(6月5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②,B正确。故选B。第6题,6月5日介于3月21日和6月22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北移动,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6月5日地球公转速度较慢。A正确,B、C、D错误。故选A。(共48张PPT)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新课学前预习
互动释疑解惑
课堂达标检测
新课学前预习
【最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定位
1.结合实例,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掌握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学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计算;(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4.结合实例,学会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一些现象。(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1.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围绕着地轴作________的自转。
如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旋转;
如果在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___,
称为1恒星日。
3.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____________外,
其他地点都______,大约每小时转动________。
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随________的不同而变化,______上的线速度最大,逐渐向两极_______,极点为0。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23时56分4秒
南、北两极点
相同
15°
纬度
赤道
递减
重点强调
(1)地轴是连接南北极点并通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不参与自转,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等于该地观看北极星的仰角。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知识点二 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成因
地球自身是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________,为昼半球;背阳的半球形成________,为夜半球。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2.昼夜更替的成因
由于地球不停________,不断地改变着被照亮的部分,从而昼夜不断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________。
3.昼夜交替的意义
昼夜交替现象对自然环境的________及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球白天的升温不至于________,夜晚的降温不至于______,________不至于过大,从而保证了生命诞生、繁衍、生活、发展所需要的________条件。再如,人们自古以来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就是受昼夜交替的影响。
不发光
不透明
白天
黑夜
自转
24小时
形成
生产
生活
过高
太低
昼夜温差
温度
重点解析
晨昏线
①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②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转速度相同(15 °/小时);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直射纬线度数有互余关系;
晨昏线过极点与经线重合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出现极夜时为冬至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出现极昼时为夏至日。
③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变成夜为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变成昼为晨线。
知识点三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概念:因_______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________。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时间_____。
(2)地方时的计算
①计算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②计算依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________,每自转一度需要_____分钟。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____小时。经度每隔1 °,时间相隔_____分钟。
经度
相同
早
15°/h
4
1
4
2.区时
(1)时区划分
为便于不同地区进行交流,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________计时。全球以经度每_____范围作为1个时区,以__________为标准,从____________为零时区(中时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______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____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合为________,全球共划分成_____时区。
(2)区时概念
每个时区_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区时。
(3)区时计算
①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②计算依据:每差一个时区差____小时。
分区
15°
本初子午线
7.5°W~7.5°E
15°
12
一个时区
24个
中央经线
1
思维拓展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相交处,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相交处,地方时为18时;
平分昼弧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
平分夜弧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或者0时。
3.日界线
(1)日界线类型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_____的经线。0时所在经线时刻________,该线在地球表面________移动。
人为日界线:大致和________经线重合。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变,________一直在变。
(2)日期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____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_____一天。
0时
在变
自东向西
180°
时间
加
减
4.实际使用时间
实际上,各国所执行的计时方法并不完全与区时相同。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采用本国________时区的区时作为统一时间。有的国家考虑到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________,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经线的地方时。还有的国家领土跨度大,为方便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与联系,统一采用___个时区的区时。例如,我国东西跨经度约为62°,分属_____个时区,但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________的区时(东经________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时差的存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北京与乌鲁木齐的学生,他们在校的________时间就有较大的差异。
东部
半区时
1
5
东八区
120°
作息
思维拓展
日期范围
(1)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 °经线。
(2)180 °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 °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知识点四 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
(1)概念: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除在赤道外,其运动方向有发生_____的现象。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________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______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_____偏转;纬度越高偏转方向越________,沿赤道运动________。
2.地转偏向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实例有很多。例如,北半球台风中心附近的气流呈________方向旋转,南半球气旋中心附近的气流呈________旋转。此外,________的流向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偏转
偏转
右侧
左侧
明显
不偏转
逆时针
顺时针
洋流
重点强调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互动释疑解惑
重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点
情境探究
毛泽东同志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为主体”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为害极广的血吸虫病时,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欣喜之情化作了不朽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主要反映了地球运动的哪种形式?与诗句最吻合的地点在哪里?
地球自转。赤道。
(2)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请你画出示意图。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
(4)总结影响地球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①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②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越节省燃料。
知能升华
地球自转的特点
1.线速度公式:v=1 670cos θ(v为所求地点线速度,θ为所求地点纬度)南北纬60°地区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2.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线速度相同。
3.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4.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
5.越靠近赤道地区越利于发射人造卫星(原因:赤道地区的线速度较大)。
6.同步卫星与地球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卫>地)和方向(同是自西向东)。
学以致用
1.下表是地球表面四地的线速度统计(假设地球是正球体)。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甲 乙 丙 丁
线速度(千米/小时) 1 670 1 447 1 181 837
答案:D
解析:假设地球是正球体,则地球表面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表中信息表明,甲、乙、丙、丁的线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甲、乙、丙、丁,因此甲地纬度最低,丁地纬度最高,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下图为地球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甲乙丙丁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
正确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丙乙甲丁 D.大小一样
3.与甲地相比,乙地的角速度( )
A.比甲大 B.比甲小
C.与甲相等 D.无法确定
B
C
解析: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点纬度逐渐变高,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甲乙丙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3题,地球自转角速度两极点为0,其余地方都是15°/小时,与甲地相比,乙地的角速度与甲相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重点二 产生时差
情境探究
推算不同城市新年开始的先后顺序
新年零时敲响的钟声称为“新年钟声”,它标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伴随着新年钟声互相祝福,祈求新年吉祥如意。北京、悉尼、伦敦、莫斯科、纽约等城市,哪一个城市的新年钟声是最早敲响的?当北京敲响新年钟声时,其他城市各是什么时间?
答案:悉尼(东十区)的新年钟声最早敲响。
当北京新年钟声敲响时(1月1日0时),悉尼时间是1月1日2时,伦敦时间是12月31日16时,莫斯科时间是12月31日19时,纽约时间是12月31日11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时区划分和时间差计算。地球上新的一天开始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在北京、悉尼、伦敦、莫斯科、纽约等城市中,北京位于东八区,悉尼位于东十区,伦敦位于中时区,莫斯科位于东三区,纽约位于西五区,根据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东边地点的时刻早,西边地点的时刻晚,悉尼(东十区)的新年钟声最早敲响。因为相邻两时区之间的时间差是1小时,所以当北京新年钟声敲响时(1月1日0时),悉尼时间是1月1日2时,伦敦时间是12月31日16时,莫斯科时间是12月31时19时,纽约时间是12月31日11时。
知能升华
一、地方时计算
“东加西减”的原则。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为“+”西为“—”。
“同减异加”的原则。以0 °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减,异侧两地经度差为加。
二、时区和日期
(1)180经线西侧是东经(东时区),东侧是西经(西时区);
(2)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如:若东十二区为2日5点,西十二区则为1日5点)
学以致用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读图完成1~2题。
1.NA的经度为( )
A.135 °E B.45 °W
C.45 ° E D.135 °W
2.这时北京时间为( )
A.7月6日11时 B.7月7日11时
C.7月6日8时 D.7月7日13时
B
B
解析:第1题,图中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点,则地球逆时针自转,图中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NA经线以西为7月6日(昨天),NB以西为7月7日(今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零时经线以东为今天,180°线线以东为昨天,则NB为180°线,NA为零时经线,图中显示,NA位于NB(180°)以西225个经度,因此NA为45°W,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可知,NA为零时经线,NA的经度为45°W,即45°W的地方时为0:00,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120°E位于45°W以东165°,即早11个小时,因此此时北京时间为7月7日11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重要的文化盛事。201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18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15~12: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如期举行。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音乐会结束时,北京时间为( )
A.2018年1月1日2:15
B.2018年1月1日4:40
C.2018年1月1日18:15
D.2018年1月1日20:40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音乐会于格林尼治时间1月1日12:40结束,格林尼治时间即零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所以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个小时,所以当格林尼治时间12:40时,北京时间为12:40加8小时,即1月1日20:4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重点三 地表物体水平运动发生偏转
情境探究
距今7 000年以来,长江河口(以河口沙坝为参照)的位置从扬州、镇江附近逐渐迁移到现在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距今7 000年以来,长江河口的位置是如何迁移的?
(2)长江河口位置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长江口的位置从扬州、镇江附近逐渐迁移到现在位置,呈逐渐向海洋推进趋势,并且总体来看北岸速度快,南岸速度慢。
河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减慢,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堆积,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地转偏向力作用等导致长江口的位置发生迁移。
知能升华
一般可以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沿水平方
向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具体方法如下:
北半球:伸出右手,大拇指与四指呈约
30°,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来的
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为物体偏转后的
运动方向。
南半球:伸出左手,大拇指与四指呈约
30°,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来的
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为物体偏转后的
运动方向。
学以致用
1.读四川盆地某河段示意图,该河段的主航道位于(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主航道应该位于河流的侵蚀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受物体运动惯性的影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段的主航道应选择河道较深的一侧(受到侵蚀的河岸)。据图可知:①位于河道的凹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③位于河道的凸岸,受流水的堆积作用;②、④河岸比较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④岸受流水侵蚀作用,②岸受流水堆积作用,所以该河段的主航道位于①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________相连。( )
A.甲岸、乙岸 B.丙岸、丁岸
C.乙岸、丙岸 D.甲岸、丁岸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纬度递变规律判断,甲、乙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丙、丁所在区域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河口地区河水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甲岸位于北半球河口右岸,水流速度较快,侵蚀作用明显,乙岸位于北半球河口左岸,水流速度较慢,沉积作用明显,因此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最终可能与乙岸相连;丁岸位于南半球河口左岸,水流速度较快,侵蚀作用明显,丙岸位于南半球河口右岸,水流速度较慢,沉积作用明显,因此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最终可能与丙岸相连。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3.下列河岸易受侵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的北岸 B.尼罗河的西岸
C.伏尔加河的西岸 D.密西西比河东岸
答案:C
解析: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为河流流向的右岸容易被侵蚀,南半球为河流流向的左岸容易被侵蚀,长江为自西向东流,位于北半球,所以南岸易被侵蚀,A错误;尼罗河为自南向北流,主要位于北半球,所以东岸易被侵蚀,B错误;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流,位于北半球,所以河流的西岸易被侵蚀,C正确;密西西比河主要为北向南流,位于北半球,河流的西岸易被侵蚀,D错误。故选C。
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国际日界线就是180度经线
B.从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增加一天
C.从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增加一天
D.国际日界线以东是新一天的开始
答案:B
解析:国际日界线大体和180度经线重合,但是为了照顾一些地区,国际日界线也有发生曲折的地方,A错误。从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增加一天,B正确。从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小一天,C错误。国际日界线以东是地球上时间最晚的地方,D错误。故选B。
下图中心表示南极,阴影区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1日。据此完成2~3题。
2.SA的经度是( )
A.60°E B.60°W
C.180° D.0°
3.此时下列地区的时间是( )
A.SA的地方时是3月22日24时
B.SB的地方时是3月21日24时
C.北京时间为3月22日12时
D.伦敦时间为3月21日
B
C
解析:第2题,图中心表示南极,从南极点俯视地球是顺时针旋转。日界线有人为界线(大约是180°经线)和0时经线。阴影区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1日。按照顺时针旋转,SB由22日变为21日,SA由21日变为22日。因为向东过180°经线日期要减一天;向东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因此SB为180°经线,SA为0时经线。SA位于180°以东120°,因此SA的经度是60°W,B正确。故选B。第3题,SA位于180°以东120°,SA经线度数是60°W,SA为0时经线。SA此时为3月21日24时(3月22日0时)。SB的地方时是3月21日16时(3月22日16时),A、B错误。60°W(西四区中央经线)为3月22日0时,北京时间比西四区早12小时,此时是3月22日12时,C正确。伦敦时间是零时区区时,此时是3月22日4时,D错误。故选C。
下图中各小图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代表昏线的数字是( )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5.乙地日落地方时大约为( )
A.18时 B.17时
C.16时 D.15时
A
B
解析:第4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图中代表昏线的是②④⑥,A对。①③⑤代表晨线,B、C、D错。第5题,乙地所在纬线和昏线的交点大致位于18点经线以西,经度差15°,因此乙地日落地方时大约为17时,B正确。故选B。
6.某校组织学生去野外实习,同学们在野外实习中用手表判断方向,下面四位同学方法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手表平放,让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和手表盘上的12点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的夹角)的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即为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