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4 19:3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一部分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
第二部分
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本文对比、白描手法的运用。(难点)
第三部分
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本文对比、白描手法的运用。(难点)
学习目标
文学常识
01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传世。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文章朗读
02
朗读背诵
课前测试
文章翻译
拏( ) 更定( ) 毳衣( )
雾凇( ) 一芥( ) 喃喃( )
铺毡( ) 强饮( ) 崇祯( )
沆砀( ) 更有此人( )

ɡēnɡ
cuì
sōnɡ
jiè
nán
zhān
qiǎnɡ
chónɡ zhēn
hànɡ dànɡ
ɡènɡ
课前测试
文章翻译
03
第一人称代词“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消失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鸟兽的细毛。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白气弥漫的样子
全或都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毡:毛毯。
焉得:哪能。更,还。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在此地客居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语法识记
04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余住西湖(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古义:我 今义:剩下
古义:还 今义:更加
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
古义:酒杯 今义:像霜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古今异义
上下一白(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大喜曰(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白色
副词,非常
酒杯
形容词,跟“小”相对
一词多义


上下一白( )
长堤一痕( )
湖中人鸟声俱绝( )
佛印绝类弥勒( )
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一词多义
副词,全,都
数词,一
动词,消失
副词,极
副词,更加,还



大雪三日( )
拥毳衣炉火( )
客此( )
名词做动词,下大雪
名词做动词,带着火炉
名词做动词,客居
词类活用
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
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文言句式
基础分析
05
1.“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字在此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
基础分析
2.“拉余同饮”中的“拉”字表现了什么内容?
“拉”字表现出“两人”遇到知己的喜悦心情。
基础分析
3.第1段作者写景运用了白描手法,有什么作用?
基础分析
(1)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景色,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4.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舟子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的高度评价。巧妙地表现出作者有抱负、孤高冷寂的品格。
不管是高雅乐趣,还是乡野闲趣,张岱都玩得有声有色。
斗鸡社
茶的品鉴
山水之乐
基础分析
深入探究
06
1.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
深入探究
文章一开头就用“崇祯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览时间,沿用明代纪年,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以此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作者向我们描绘出这么一个冰清玉洁、凝静清绝的西湖雪景,其实也是描写明亡后,他自己作为忠明的遗民孤独冷清的心境。
1.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
(1)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孤独。
深入探究
(2)这样写,既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也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应该是写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只小船是作者租用的,小船上的两三人,可能是两个舟子,他们靠出租小船为生,并无心观雪。真正想观雪的只有作者,因此作者用了一个“独”字,舟子只是陪同而已。
深入探究
2.读完本文,你会发现文章题为“湖心亭看雪”,但文章后半部分用近一半的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深入探究
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式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
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具有魅力。作者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以及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
深入探究
结构
湖心亭看雪
雪天奇遇
痴迷山水
赏雪
雾凇沆砀
天云山水
湖上影子

奇遇
两人对坐
三人同饮

结构
本文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述了作者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