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 “他统一六国,开创中央集权制度;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这里的“他”是指( )
A. 黄帝
B. 禹
C. 周武王
D. 秦始皇
2. 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统一货币、度量衡
C. 焚书坑儒 D. 统一文字
3.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
A. 建立皇帝制 B. 确立丞相制
C. 推行郡县制 D. 强化监察制
4. 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朝统一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②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
④秦朝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 2016“长城国际马拉松”运动的主题为“沟通世界连接未来”,这是全世界唯一的以文化地标命名的国际马拉松赛事。关于这一文化地标在秦朝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修筑的目的是防御匈奴
B. 大将蒙恬负责修建
C.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D. 秦朝疆域的北界
6.《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7.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凿空”是指张骞出使 ( )
A.西域 B.西藏 C.西非 D.西欧
8. 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 )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9. “无有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10.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佐证了汉代开辟了 ( )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
11.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 )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奖励工商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 吸取秦亡教训B. 重视“以德化民”C. 经济萧条D. 人心思安
13.“这是中国皇权专制的第一个盛世,在这一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皇权专制的第一个盛世”指的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之治”
14.汉高祖建立西汉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 巩固关中根据地B. 巩固新的王朝
C. 解决地方割据问题D. 巩固中央集权
15.“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是《汉书·食货志》描写的汉景帝后期西汉的社会状况。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
A. 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治国B. 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D. 汉武帝实行大一统措施
16.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曾
A. 对匈奴用兵 B. 大规模修筑长城
C. 实行分封制 D. 推崇儒家思想
17.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 社会变革缓慢进行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作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几年就轰然倒塌了。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成为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材料二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短时间(七年)内统一天下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到底要有怎样的雄心和意志……面对百废江山他将如何整理?
——《王立群读〈史记〉之刘邦》
材料三后世对汉武帝一生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称他雄才大略,有人说他穷兵黩武,有人赞他丰功伟绩,有人批他专制独裁。这个让两千多年的人们说不尽道不完的汉武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1)材料一中的“秦朝”是谁建立的?“大一统的大秦帝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几年就轰然倒塌”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短时间(七年)”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面对百废江山,他是如何整理的
(3)材料三中“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体现在什么地方?
(4)毛泽东曾在他的《沁园春 雪》一词中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汉书》中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记载。
(1)指出张骞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2)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丝绸是经过哪些主要地点运往罗马的?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为什么有“丝绸之路”的美称?
(3)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公元前60年,其标志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二:新华网北京2005年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
(2)汉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
(3)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
(4)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一个建议。
2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某校九年级(3)班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合作探究:论从史出】
小灵同学所在小组抽到下面一段材料,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请你依据材料作扼要阐述。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两个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拓展提升:古为今用】
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后,老师又提供了一则新闻材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发表观点。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答案
1-5DCCBC 6-10AACCB 11-15BCABD 16-17AC
18、(1)秦始皇(秦王嬴政)。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等。秦的暴政。
(2)公元前209-前202年。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文化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加强思想统治。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皇帝(伟大的政治家)等。
19.(1)开辟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西域的核桃、葡萄、良种马等传人中原:促进了中国 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长安一河西走廊一西域一中亚、西亚一欧洲。丝绸是当时丝绸之路上的代表性贸易商品。
(3)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20、(1)农本思想。
(2)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作榜样。
(3)文景之治。
(4)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21、(1)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儒家以外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措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地方设立官学,鼓励私人传授儒家学说。
(2) 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有利于思想统一,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两千多年。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独特内涵,在创新中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