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06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自清、自查复习
第一步:《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自清
文学常识
1.作者: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在美国,世界著名的记者。 1928年斯诺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2.《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第二步:《红星照耀中国》重要人物自清
(一)毛泽东
性格: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对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情节: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组建中国共产党——组织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长征。
作者评价: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的学者,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二)周恩来
性格:沉着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喜欢运动、读书。
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作者评价: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三)彭德怀
性格: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活泼,谈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喜欢孩子。
经历:生于湘潭县的一个农村——在当地私塾念书时打了老师——离家出走闯世界——在湖南军校学习——参加共产党——发展游击战。
作者评价:严肃的司令员。
(四)朱德
性格:沉默谦虚、说话轻声、饱经沧桑,爱护部下,与士兵同甘共苦,天性极端温
经历:出生在穷苦的佃农家庭——在姓丁的地主的私塾读书——过继给伯父,念了七年的古书——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随蔡锷参加推翻清朝的革命——寻找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作者评价:增强了中国革命军队在游击战中的战斗力。
(五)红军战士
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
第三步:《朝花夕拾》考题自查
第二步:《红星照耀中国》考题自查
1.根据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写出作品中对应的人物姓名或称呼。
①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朝花夕拾》——(____________)
②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_____________)
【答案】①阿长 ②贺龙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①出自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写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与文题有关的原文是:“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因此对应人物是“阿长”。
②从“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的外貌描写和“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介绍中可知,他是红军的领导,是贺龙。原文还有: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详解】《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3.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写成了《______》。在陕北,他采访了众多共产党员领袖和红军将领,如______等。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答案】红星照耀中国或西行漫记 毛泽东 周恩来 彭德怀 林伯果 邓发 徐海东等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的识记。《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斯诺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据此填空即可。
4.回顾《红星照耀中国》,将合适的人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我和___________谈话的时候,曾以深切的兴趣去研究他……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他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具有冷静的、合理的和实际的头脑……温文的谈吐……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2)据说,_______________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他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忠实于党,从未破坏党的纪律,他常常要求批评,遵从忠告。
(3)我以为_______________是一个很疲倦的、很严刻的、很古怪的领袖……可是相反地,他却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他吃得很简单很节省,和他的士兵们一样……有某种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他常常被一群儿童们跟随着……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这个“反叛者”,是具有很伟大的一副心肠的!
【答案】周恩来 贺龙 彭德怀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根据文段中对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可以判断出人物名字。从“具有冷静的、合理的和实际的头脑”“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可知,①是周恩来。从“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可知,②是贺龙。从“我以为……是一个很疲倦的、很严刻的、很古怪的领袖……可是相反地,他却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可知,③是彭德怀。
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作者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发、林伯渠、徐海东等。
C.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战士的生活等做了广泛的调查。
【答案】C
【解析】C.“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有误。《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当然也包括长征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故选C。
6.下面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相关文段的阅读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A.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B.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没够。C.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D.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多时候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A.统帅都常赤脚走路,哪个战士还会抱怨生活与战斗的条件艰苦呢?
B.他视战士为弟兄,善于交流,跟他们打成一片,这句读来有画面感。
C.从侧面表现了他不拘小节、平易近人、善于听取意见的性格与品质。
D.他如此爱护部下,部下一定也爱戴他,怪不得他带的队伍战斗力强。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C项中“表现了他不拘小节”理解有误,这里除了表现他“平易近人、善于听取意见的性格与品质”外,还表现了他平等待人的特点。所以选C项。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几句话让你联想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个人物或哪些人物?请结合书中有关他(他们)的具体事例说明。(能体现出一个方面即可)
【答案】示例:我想到了红军战士。他们在根据地时生活艰苦,穿不暖,可见他们“贫贱不能移”。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
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意思是: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说的就是真正的大丈夫。材料中的这段话体现了不为金钱权势所诱惑,洁身自好,正直无畏的精神。
8.“红小鬼”,是对中国工农红军中的小战士的称呼。在红军队伍中,“红小鬼”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他们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请从本书中,再举出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并结合选文和整本书,概括“红小鬼”的性格特点,谈谈塑造这一群体形象的作用。
【答案】 事例:①斯诺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向季邦的小鬼,但别人常唤他一种很难听的外号。他为此特地十分严肃地跑来告诉斯诺,并细心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希望斯诺在发表报纸时,不要写错自己的名字,认为这样会给外国读者眼中的中国与中国红军带来坏印象。②“红小鬼”在检查过路旅客的路条时,遇到了彭德怀。因为彭德怀没有路条,“红小鬼”不予以放行,直到彭德怀写了路条,签了字,才继续让他上路。③他们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性格:①认真,讲原则;②刚毅忠贞;③爱惜自己和民族声誉;④乐观好学、积极进取。作用:①反映社会生活。通过“红小鬼”之口,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反映当时混乱的年代下,他们的奋起反抗。②深化文章主题。“红小鬼”们身上高扬着革命精神,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是中国的希望,侧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解析】考查名著人物。
故事: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贰,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
几个少先队员执勤,拦住了彭德怀,坚决遵守没有路条不放行的原则,直到彭德怀打了路条才放行。
性格特点:根据“几个少先队员执勤,拦住了彭德怀,坚决遵守没有路条不放行的原则,直到彭德怀打了路条才放行”可知,他们认真负责,讲求原则。根据“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贰,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可知,他们刚毅忠贞。根据“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
可知,他们刚毅忠贞。根据“作者在苏区碰到一个叫季邦的‘小鬼’,郑重地请求作者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可知,他们爱惜自己和民族的声誉。根据原著中的“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可知,他们乐观好学,积极进取。
作用:作者通过讲述红小鬼参加革命的经历,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在当时混乱的年代里,他们是如何奋起反抗,参加革命。从他们的人生经历里可以窥见当时黑暗的现实。根据原著中的“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可知,红小鬼身上高扬着革命精神,看到他们就看到了中国的希望,通过对红小鬼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9.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曾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白修德以发现新大陆作比,用形象的比方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分析能力。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是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以及作者斯诺的评价。这是用形象的比喻说明《红星照耀中国》可以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完成长达7年采访的西方记者,以亲身经历,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揭开了无数当时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在外界看来扑朔迷离的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斯诺通过访谈与对话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军事壮举”。书中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答题的要点在于《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10.请简述你对《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精神”的理解。
【答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写对两个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红军精神进行了总结:红军革命事业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结合内容,围绕着“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不畏困难、不惧怕牺牲、勇往直前;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拼搏、顾全大局的大无畏精神。
精段(一)
【片段一】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
【答案】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要点内容的理解。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群“红小鬼”们。在作者斯诺的笔下,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有趣可爱。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所以当“我”用“喂”向他们打招呼时,他们毫不理睬。他们认为应该称呼“同志”或“红小鬼”。
2.【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答案】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后才放行彭德怀的。结合“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一句分析,少年先锋队队员这样做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精段(二)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 ,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
【答案】《红星照耀中国》 周恩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名、时、地、评、作)、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本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在这之前,斯诺先见到了周恩来。
【答案】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解析】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笔下的领袖人物之毛泽东:①肖像: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②出身: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③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精段(三)
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1. 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文中“他”是_________(人名)。
【答案】①《红星照耀中国》 ② 周恩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能力。
“红色土匪”“红小鬼”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此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此段文字描写的人物特点是“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这是描写周恩来的文字。所以第二空处应填入的人物名字是周恩来。
2. 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
【答案】爱护士兵,平易近人;生机勃勃,热爱生命;生活朴素,温文尔雅。(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由“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可知,他爱护士兵,平易近人;由“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可知,他生机勃勃,热爱生命;由“他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可知,他生活朴素,温文尔雅。
知识梳理要仔细,不放过一个易错点,
查漏补缺,勤学勤思是关键。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期末冲刺,勇往直前,挑战自我,创造佳绩!
期末复习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