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记叙文写作“审题”复习自清、自查复习课件(一)-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查漏补缺复习专用课件(统编版)(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3 记叙文写作“审题”复习自清、自查复习课件(一)-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查漏补缺复习专用课件(统编版)(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08: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13
七年级上册写作记叙文“审题”复习(一)
第一步:记叙文写作审题方法自清
1.审“标志”,定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2.审要求,定范围。
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题眼”,定重点。
“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4.审要素,定内容。
1.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把握作文审题的方法。但是这三点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
第二步:记叙文写作审题自查
题目:那是一首诗
审题:
①“诗”是让人感受温馨的显示卡,由文题中的“诗”字,我们可以确定,要写的内容一定是给我们以欣喜、感动、美好之类的东西,留在我们心底的一定是最深刻、最感人,且愈久愈香的记忆。引导词中“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也暗示了这一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那”具体化。
②题目前的引导语既印证了我们的想法,又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它具体而又明确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内容,“岁月”“生活”,可以是某个时间,也可以是某一类生活,还可以是我们人生路上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感人至深的诗篇”)。
确定写作内容
我们在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 “那”确定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指代时间。如“童年”“春天”“夏夜”等等
②指代地点。如“清晨的校园”“晚自习时的教室”等等
③指代人物。如“父爱”“妈妈的唠叨”“师恩”“友情”等等
④指代景物。如“那片草地”“那微黄的灯光”“那孤独的村庄”等等
⑤指代其他事物、事件等。如“名著”“活动”“精神”等等
……
巧妙组织结构
①用小标题结构全文。如写“大自然是一首诗”时,就可以用四季的色彩来拟小标题:绿色序曲、红色乐章、黄色乐章、白色乐章,从而展现大自然的美丽。
②用课本剧结构全文。如写“我们的宿舍是一首诗”时,就可以运用剧本的形式组织结构,幕启、寝室成员陆续登场、落幕,还可以设计话外音等,从而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③用诗的结构组织全文。如写“初一是一首诗”时,就可以如此组合镜头:序——酸,第一节——苦,第二节——辣,尾声——甜。以此表现“我”对初一生活的感悟:刚进入初中,感到生活异样,接着尝到难以适应之苦,军训过后又感到收获的甜蜜。
……
其实,组织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写出美文佳作来。……
写作手法有很多种,但是一个总的原则是:内容单调了,“我”就变。比如,如果写“那片草地”,景物单一,但我可以变化时间、变化心情、变化视角去观察去描写。比如,事件如果太平常了,就变化自己的叙述方式,变顺叙为倒叙,运用其他一些写作上的技法去让平地起波澜。这样,作文才会真正做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让文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感染力。
至于详略的安排,那就是看审题中题目强调的重点是什么了。
确定写作手法和写作详略
(一)我的新同学
真不争气,进入初中第一天我就病了:头晕,发烧,呕吐…… 【开篇从“我”生病入笔,说明“我”需要帮助。】 呕吐的污物撒了一地。同学们看到后,有的说:“好脏!好脏!”有的说:“怎么这么不讲究?”有的捏着鼻子,跑得远远的。【部分同学的不友好,让“我”更无助,为写下文王宇昂的行为做铺垫。 】我趴在桌子上,无力说话,不能辩解,只好任由同学们议论纷纷。此时此刻,我感到特别羞愧,特别无助,要是有个地缝,我恨不得立刻钻进去,谁愿意破坏教室的美
作文范文欣赏
好环境呢?
正在我又羞愧又难受的时候,一个同学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拍了拍我说:“你生病了,需要我帮忙吗?”面对这个我还叫不出名字的新同学,我点了点头。
这位同学把我扶到他的桌子旁,端了一杯水,让我漱漱口,然后拿来扫帚把我吐的都扫出去了。扫好后,又用拖把将地面拖得干干净净。 【描写王宇昂对“我”的帮助,这也是让“我”感动的原因。 】 看到这位同学这么做,几个同学围了过来,有的给我送水,有的安慰我。这时,我的病仿佛好了许多。我连忙说:“谢谢同学们!”同学们说:“要谢就谢王宇昂吧。”哦,
原来那个最先帮我的同学叫王宇昂。我抬起头,只见他满头乌黑的头发,两道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像两汪澄澈的春水。他的脸白里透红,鼻梁高高挺起,嘴角总是微笑着。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善良、友好、真诚的人。【抬头才看到人物的外貌,紧扣“新同学”这一话题。】
开学第一天,王宇昂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关怀,让我体会到友谊的可贵。从此,我更热爱我们这个新集体了。【结尾表明感悟,深化主题。】
本文选取的是刚入学后的一件小事,虽是小事,但它表现了新同学王宇昂乐于助人、善良真诚的好品质,赞颂了同学们之间珍贵的友谊。文章紧扣“新同学相识”这一点,选材得当,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语言质朴,是一篇不错的佳作。
作文点评
(二)邻居
她,是我家的邻居,上个星期才搬来的。她们家刚搬来的这一段时间,可让我烦透了。每天,她都会来我家,张口便是借刀、借碗、借桶,等等,我家竟成了她的借物处了,而且还不是“常借常还”。
(开头交代“我”对邻居的态度,在情感上先作好压抑。)
一天,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对妈妈说:“妈,她们家怎么什么东西都要向我们家借呀 真烦人!”
真不知道妈妈是怎么想的,眼看着我们家的东西一天一天被借走了,她却不生气,反而说:“她也挺辛苦的,丈夫工作在外地,自己又要到老远的地方去打工;晚上,还那么悉心地教育孩子。邻居嘛,能帮就帮一把。再说‘远亲不如近邻’嘛!”
(妈妈的态度热情、大度,既与我形成对比,也反衬了下文邻居的态度,同时也为下文作铺垫。)
作文范文欣赏
放学了,我飞奔回家,谁知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开了门,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起来。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家,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地抗议起来了。
“笃笃……笃笃……”一阵又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妈妈回来了!我 箭步跑去开门。站在我面前的,不是妈妈,却是那个邻居。
“孩子,借个碗吧!”她微笑着似带几分歉意地说。我极不情愿地拿了一个给她,心里却不断地嘀咕着。“还没有吃饭吧?”她关心地问。我撇了撇嘴。妈妈到底去哪儿了,我又一次埋怨她。
“孩子,开开门。”又是那个邻居。我开了门,看它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而那个碗,正是我刚才借给她的那个。
“我想你没有吃饭吧?来,先把这碗饺子吃了,你妈妈一会儿就会回来的。”我不好意思地接过碗,连“谢谢”都忘说。
我双手捧着那碗饺子,原来的烦恼与埋怨都溶化了。妈妈说得对,做得对,我现在明白了:我家有一个好邻居!
(结尾与形状形成“我”的态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与对比,强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较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一张小小的纸片却折射出人物的公德美。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时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贴”,无不让人物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三个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片,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被这张纸条的内容感动而停下了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条背后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作文点评
你一定见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树。一棵树就是一处风景,一棵树就有一个故事。也许,你的心中还有一棵树……
请以“一棵树”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练习审题并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审题:
1.“见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树”,需要考生观察身边的树,从外形感悟其中的内涵。小树坚韧、顽强,大树伟岸、正直,象征生活中有同样品质的小孩、大人。也可以将伟岸正直的人比作一棵树,一棵参天大树。比如可以这样写:“善,是做人之始。人类的厚道、正直、公允、谦和都萌发在这胚芽之中,然后,才长成参天大树。”
审题:
2.“一棵树就是一处风景”,这个风景可以是这棵树本身,也可以是这棵树与周边的景色;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以是心中的风景。比如可以这样写:“树上有生灵,一棵树就是一个世界。有一年冬天,我从窗口望出去,总能望见菜园里的一棵常绿树。每到下午,就有一群鸟雀狂飞乱舞。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是一棵鸟树。’”鸟儿因为有了树的庇护,心甘情愿做树的花朵。
审题:
3.“一棵树就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这棵树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这棵树与人的故事;可以是传说中的故事,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还可以是发生在城市与乡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故事。比如可以这样写:“我知道,老家的那棵香椿树也紧随时令,一定和往年一样长得枝肥叶绿,生机勃勃。我常常思念故乡的那棵香椿树,思念和它那剪不断的故事!”
审题:
4.“也许,你的心中还有一棵树……”。心中的这棵树可以是自然界中与你结下不解之缘的那棵树,也可以是心灵深处虚拟的一棵树;可以是你心中仰慕的同学——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树;也可以是你敬仰的父亲——一棵伟岸正直的大树。比如可以这样写:“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
(三)一棵树
我是一棵树,生长在荒郊野岭中,带有一丝倔强,几分遐想,披星戴月,在此安营扎寨。
我不需要别人的陪伴与慰问。哪怕面对四季更迭的不定,狂风暴雨的袭击,我都毫无畏惧。
迎着春暖花开的季节,我舒展身姿,与严冬告别,用嫩绿的芽儿,只与春的使者——燕子轻轻地握手。
我不需要别人灌溉,因为我有云朵的庇护;不需要别人穿衣,因为我有阳光的沐浴。当桃花凋谢的时候,我的叶芽已经长大了,这时,我的枝头绽出一朵朵欢乐的小花。风吹,小花会跳;光照,小花会笑。我依仗着太阳的眷顾,越长越高。
作文范文欣赏
夏天来临,我身上的小花渐渐隐退,绿叶日益茂盛,慵懒的身子变得不想动弹。但我并没有忘记初衷。不管斗转星移,繁星陨落,不管春夏秋冬几番更替,我的梦想从未改变——收获丰硕的果实,繁衍子孙后代。
叶儿更绿了,枝丫长大了。当小花儿渐渐陨落的时候。三两片残留的花瓣余留着清淡的芳香,再仔细看看,那枝丫间已经出现小小果儿的身影,那么青涩,那么娇柔。
曾几何时,我的叶子开始染上美丽的黄色,枝丫间的果实长大了,沉甸甸的果实在秋风中摇曳,在叶子中隐约可见。那是我梦寐以求的果实啊!
我是有思想,有意志,有毅力的一棵树,是一棵与众不同的树,一棵独一无二的树,一棵心怀梦想的树!
在蔓延的夜色中,冰和雪包围了我,但是我不怕。狂风暴雨,严冬酷暑都过来了。我的心是执着平静的,我把丰收的喜悦深深藏在心底,等待春天的来临……
很多年以后,我老了,旷野变得丰腴富饶。我的周围早已长满了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树,他们都是我的子孙,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我实现了当年的梦想,还大地一片森林,让绿色天堂降临神州大地。
我是一棵树,一棵有梦想的树,只想为生我养我的大地母亲尽一点绵薄之力。
立意深刻,形式优美。全文通过一棵树的自白,反映出这棵树坚定顽强,迅速成长,繁衍后代,让绿色天堂降临神州大地的奉献精神。
语言鲜活,可圈可点。
文章的语言鲜活灵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比如“我的枝头绽出一朵朵欢乐的小花”。
作文点评
知识梳理要仔细,不放过一个易错点,
查漏补缺,勤学勤思是关键。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期末冲刺,勇往直前,挑战自我,创造佳绩!
期末复习自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