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九流十家百 家 争 鸣
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呢?“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原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根本原因)
政治状况: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阶级基础:士人阶层崛起,对当时的社会 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社会环境:私学兴起;各诸侯国君主为了称霸竞相招揽人才。尚未建立大一统,学术环境相对自由宽松。一、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1、孟子学说——孟子、荀子 根据2007年12月18日《参考消息》的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孟子与儒家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生平战国邹国儒家学派重要奠基
人,被尊称为“亚圣”《孟子》孟子的思想学说政治观:人性观:人格观:“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主要内容:以仁对民、以德服人、
争取民心、民贵君轻“性善论”---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的影响《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一、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1、孟子学说2、荀子学说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荀子荀子生平战国赵国儒家学派重要代表《荀子》荀子的思想学说自然观:人性观:政治观:“性恶论”---人性本恶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荀子
的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论“目好色、耳好觉、口好味 、心好利”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材料二: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二、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1、墨子学说——墨子关于墨的说法:
其一:受过墨刑的人,即面额刺字纹,抹以黑,
罚为工匠。
其二:是平民的通称,因平民称“黥首”,平民无
冠,头是黑色。墨家代表农与工肆之人(小生产者) 墨子与墨家国相攻
家相篡
人相贼墨子强执弱
富侮贫
贵傲贱
诈欺愚 墨子与墨家强执弱
富侮贫
贵傲贱
诈欺愚 墨子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有力者疾以助人,
有财者勉以分人,
有道者劝以教人 。墨子的“兼爱”,即能够毫无区别地爱一切人,是无等差的爱。墨子孔子之“仁”:以血缘为基础,是有等级的爱。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各自代表的利益不同。墨子“兼爱”的思想和儒家的“仁”是否一样呢?“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子 材料:(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材料: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与天子。这两则材料体现了墨家什么观点?非攻,重视百姓利益墨子
生平战国鲁国墨家的创始人,第
一个巨子《墨子》墨子的思想学说“兼爱”或“仁”尚力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墨子
的影响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非攻: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有安定生产生活环境。反映了劳动人民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节用、节葬(热爱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三、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1、庄子学说——庄子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庄子与道家朝 三 暮 四 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你们四个橡子,怎么样?猴子听了,都怒气冲冲。老人改口说:那么早晨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听了,都很高兴。
这则故事体现了庄子什么思想主张?“齐物”观点这段材料反映出庄子有什么样的性格?鄙视富贵利禄《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
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
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
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
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这是多么的可
笑。庄子仰头看着惠子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和道家宇宙观:“齐物”
人生观:“逍遥”
自然观:天与人“不相胜”
顺应自然三、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1、韩非学说——韩非子韩非和法家韩非,战国末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他的著作经后人整理成《韩非子》。韩非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韩非子·定法》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韩非子·八经》权法家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以法制代替礼制“循名责实”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理论什么是法、术、势?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战国时期的法家法:法律术:权术势:权威处理政事的基础君主控御群臣的工具君主的“筋力”法、术、势三者不可分离,势是法和术的前提,
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
韩非与法家政治观:“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理论
历史观:变法革新法家思想为什么在
战国时期备受推崇?四、战国时期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孙子兵法》 孙武所著。
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已翻译成29种文字。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其最高境界:“不战而驱人之兵”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陆战队官员人手一本。
《孙子兵法》可以说是中国阴谋诡计大全。孙膑和兵家孙膑军事思想: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孙膑都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孙膑(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儒家学说
道家学说
法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民 主 法 治
公 平 正 义
诚 信 友 爱
充 满 活 力
安 定 有 序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相 处1、对孟子学说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核心是仁政学说
B、否认天命
C、民贵君轻
D、主张舍生取义
2、以下孟子的话中,说明其主张人性本善的是
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B、思诚者,人之道也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欲贵者,人之同心也练一练3、 (07广东)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1、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礼
C、仁政学说
D、性善说2、认为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
地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孟子1.(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
D.墨家“非攻”思想2.(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010·海南单科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2008上海春季,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温总理2008年1月三次南下指挥抗雪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本地位、作用提高到高于君主的是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明史·太祖纪》记载:朱元璋读《孟子》,对某些语句不满,下令撤去孔庙中孟子的牌位。孟子以下言论中,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满的是 ( )
A.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994年高考题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嫁树艺,秋则废民获敛”。就上述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答案1、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的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小生产者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各诸侯国之间的混战使生灵涂炭,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争,渴望安定2、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对战争,谴责对生产的破坏,也符合人民的利益;他的“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3、墨子的思想,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时代背景思想与评价总结5、以下庄子的言论,能充分说明其对人与自然的看法
A、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B、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C、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D、不以物挫志
(07广东)27.(16分) ???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风云网》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社会处于变革时期;
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
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谢谢
同学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