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素养目标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性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综合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和季风形成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3.区域认知:结合自己生活的地区,说明冬夏季风向、风力大小的差异。
4.人地协调观:理解气压带、风带及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________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______和水汽得到_____。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有规律
热量
交换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均匀
地转偏向力
低纬
高纬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分布 形成
A 赤道低压带 赤道地区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________带 北纬____附近 高空空气________
E ________带 北纬_____附近 近地面气流________
G 极地高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空气____________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7个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
30°
堆积下沉
副极地低压
60°
上升
受冷收缩下沉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分布 风向
B ________带 赤道~________ ________风
D ________带 ________ ________风
F ________带 ________ ________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6个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_____,冬季偏_____。
东北信风
30°
东北
盛行西风
30°~60°
西南
极地东风
60°~90°
东北
太阳直射点
北
南
[温馨提示](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位置。
[归纳总结]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1)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下图:
[特别强调](1)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两个假设条件:①不考虑海陆分布;②地表无起伏。
(2)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特别提醒]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________差异大。
2.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
海陆热力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季节 大陆 海洋
冬季 ________ 阿留申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________
亚洲高压
夏威夷高压
4.亚洲季风环流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 ________风 东北风
夏季 东南风 ________风
成因 海陆热力的差异 海陆热力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半球气压带分布特征:基本呈________分布。
西北
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带状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特点和季节移动
从生活中学习
一、地理情境激趣
2021年1月1日,中山大学与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互致元旦贺电。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给中山大学的贺电中表示,目前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顺利完成无接触外港补给、穿越“魔鬼西风带”、冰区航行等任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山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魔鬼西风带”是指位于南纬40°至60°之间的西风带,因其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也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二、核心素养培优
1.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号”科考船穿越的“咆哮西风带”的盛行风向。(区域认知)
提示:盛行西北风。
2.分析“魔鬼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
3.“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南极长城站后,科考队员会看到长城站的五星红旗主要朝向什么方向飘扬?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
提示:主要朝向西北方向飘扬。主要是因为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影响。
在探索中感悟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压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到实践中应用
1.下图中阴影表示近地面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读图,回答(1)~(2)题。
(1)b气压带的名称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当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时,a地所在风带及风向是( )
A.低纬信风带 东南 B.低纬信风带 东北
C.中纬西风带 西南 D.中纬西风带 西北
B
A
解析:(1)据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可判断b应为一高压带,A、C排除,且该高压带两侧均有气压带分布,可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所以选B。
(2)据上题结论可知,b为副热带高压带,当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时,则a地所在风带应为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吹东南风,故选A。
探究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从生活中学习
一、地理情境激趣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亚洲高压),多发生于秋分、冬至之间,冬季位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气压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
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南海、菲律宾和琉球群岛;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
二、核心素养培优
1.简要分析西伯利亚高压的成因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综合思维)
提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欧大陆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西伯利亚高压的存在,给我国冬季带来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形成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2.分析西伯利亚高压主要是在冬季影响我国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会产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也会南移影响我国。
3.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时,给我国带来的盛行风风向。(地理实践力)
提示:以西北风为主。
在探索中感悟
一、海陆气压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2.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副极地低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二、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到实践中应用
2.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亚洲低压出现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B
A
C
解析:(1)由图中区域轮廓可以看出,亚洲大陆出现低压中心,为夏季。
(2)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附近,为图中的①处。
(3)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东南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
探究点三 季风环流的形成及特征
一、地理情境激趣
现代气象学意义上季风的概念是17世纪后期由哈莱(Halley)首先提出来的,即季风是由太阳对海洋和陆地加热差异形成的,进而导致了大气中气压的差异。到18世纪上半叶,哈得莱(Hadley)对季风模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现代人们对季风的认识有了进步,至少有三点是公认的,即: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随着盛行风向的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气候变化。下图是世界季风范围示意图。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原因。
2.分析B地区夏季风的形成过程。(区域认知)
提示:B地区夏季风是西南季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时,受到地转偏向力右偏作用,形成了西南季风。
在探索中感悟
一、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北季风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到实践中应用
3.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若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B
C
解析:(1)可依照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判断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时间是5月之后,7、8月之前,一般应是6~7月,即该地区的梅雨季节。(2)雨带是从南向北推移的,若7月后雨带仍未进入华北地区,即雨带长时期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可能发生涝灾,而北方地区受单一大陆气团控制,可能发生旱灾。
主干串联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
2.北半球的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3.亚洲高压切断的是副极地低压带,亚洲低压切断的是副热带高压带。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5.亚洲东部的季风最典型,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
6.南亚季风冬季吹东北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夏季吹西南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学习要旨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乙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原因,则②处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若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甲为副热带高压带
C.②风带为信风带 D.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D
D
解析:第1题,根据三圈环流,图中乙所在地区气流上升,为热力低压,则乙为赤道低压带,丙所在地区气流下沉,为高压,丙是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②风带从丙流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左偏转,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符合题意。
第2题,图中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说明乙是副极地低压带,甲为极地高压带,丙为副热带高压带,②风带为西风带,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D符合题意。
[2022·合肥高一期中]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
B.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C.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D.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
4.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
A.2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C
B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甲图中气压带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乙图中的风带在30°~60°S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30°S之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压带。
第4题,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
[2022·天津高三质检]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
正确的是( )
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
6.当图中②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
陆地上的低压时( )
A.武汉可能出现伏旱天气
B.孟买吹东北风
C.洛杉矶出现阴雨天气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C
A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风向判断,图示半球是北半球。结合图中纬度及所学知识可知,②是副热带高压带,是高空气流在副热带堆积下沉形成的,A错。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东北风,B错。③是副极地低压带,是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形成的,C对。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D错。
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②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当该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武汉此时可能出现伏旱天气,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风,B错。洛杉矶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不会出现寒湖潮,D错。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序号含义表示正确的是( )
A.①——东北信风带 B.②——副热带低压带
C.③——副极地低压带 D.④——中纬西风带
8.图中③地( )
A.位于60°N附近 B.盛行下沉气流
C.多为晴朗的天气 D.降水多锋面雨
9.若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则( )
A.太阳直射南半球 B.①地受低压控制
C.②地受信风控制 D.正值北半球夏季
C
D
D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南半球,在赤道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为东南信风带;②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压带;③为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副极地低压带;④位于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为极地东风带。
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③地位于南纬60°附近,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多锋面雨。
第9题,若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①地受高压控制,②地受西风控制。(共48张PPT)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素养目标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地理位置和气候统计资料,判断区域气候类型。
2.地理实践力:结合自己家乡的气候类型,总结出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3.区域认知: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4.人地协调观:理解气压带、风带及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对气候的影响 案例
低压带 盛行_____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_____ 赤道地区全年受________控制,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________气候
______带 盛行_____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_____ 南、北回归线附近有些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上升
湿润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
高压
下沉
稀少
[温馨提示]副热带地区,并不是降水都少。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因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在副热带的有些地区,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特别强调]
1.气压带对气候的总体影响
地区 气流方向 气候特征
低压带控制地区 上升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高压带控制地区 暖高压控制地区 下沉 炎热干燥
冷高压控制地区 寒冷干燥
变低
较多
充沛
较多
稀少
较少
季节
辐射
海陆位置
水热条件
2.风带对气候的总体影响
风带 气流性质 降水特征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 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 降水较多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 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 降水较少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 水汽充沛 降水较多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 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三、气候与自然景观
1.影响原理
2.典例
(1)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________景观。
(2)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________景观。
(3)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热带草原气候→________分明→草原南北枯荣季节相反→食草动物________景观。
荒漠
常绿阔叶林
干湿季
迁徙
[名师提醒]受信风影响的地区并非全都干旱
1.通常信风在从较高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较低纬度的赤道低压带的过程中,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气候一般比较干热。
2.如果信风来自海洋,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迎风坡能形成大量降水,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地区受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如果信风来自陆地,则会比较干燥,如影响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信风。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从生活中学习
一、地理情境激趣
每年6~9月,东非的塞伦盖蒂草原保护区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 000多千米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分析东非高原上的动物季节性迁徙的原因。(区域认知)
提示: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变化,草原上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性动物为寻求充足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
2.当大量食草动物离开塞伦盖蒂大草原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判断此地受何控制?(综合思维)
提示:该地正处于干季,降水稀少,应受东南信风带控制。
3.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综合思维)
提示:干季时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在探索中感悟
一、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 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高气压带,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易于成云致雨。
(2)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气温下降,易成云致雨;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气温升高,不易成云致雨。
到实践中应用
1.[2022·淮安高二期中]考爱岛(位于太平洋)上的怀厄莱阿莱山海拔1 544 m,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 430 mm。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年降水最多的地方,为其
带来降水的盛行风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D
D
解析:(1)结合图示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D对。
(2)由上题分析可知,丁地降水最多,该地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故为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为东北风,D对。
探究点二 气候的形成、分布及其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从生活中学习
一、地理情境激趣
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亚马孙平原全年高温多雨;我国西北地区有句气候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云贵高原地区则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分析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的原因。(区域认知)
提示:撒哈拉沙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2.亚马孙平原的主要自然植被是什么?(综合思维)
提示:热带雨林。
3.简述云贵高原的贵阳一带冬季多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提示:锋面活动与地形阻挡。
4.简述我国西北地区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反映的当地气候特征。(人地协调观)
提示:昼夜温差大。
在探索中感悟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纬度不同,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这是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
海陆位置 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内陆和沿海的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的气候。控制各地的气压带、风带不同,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下 垫 面 地形类型 同纬度平原比山地气温高,高大的地形区形成高寒气候
地面物 质组成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表获得的热量有多有少;热容量不同,气温变化有快有慢
植被覆 盖状况 山地走 向、坡向 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人类活动 既可通过大气影响气候,又可通过影响下垫面影响气候,还可以直接影响气候
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对应的自然景观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与景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景观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两季明显交替;热带草原景观 南北纬10°~20°的大陆西岸 非洲中部、巴西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气温高,雨季集中;热带季雨林景观 北纬10°~25°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热带荒漠景观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2)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与景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常绿阔叶林景观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常绿硬叶林景观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到实践中应用
2.下图为某半球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表示不同的风带。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风带风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西南 B.乙—西南
C.甲—东南 D.乙—西北
(2)热带草原气候区在一年内呈现出“满目苍绿”与“草木枯黄”景观交替的现象。图中所示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满目苍绿”之季出现的时间最接近(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下列气候类型的成因与乙风带相关度最大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B
C
D
解析:(1)图示以极地为中心,甲风带在低纬是信风带,信风是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乙风带是盛行西风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结合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可判断,图示是北半球,东北信风的风向为东北,盛行西风的风向为西南。
(2)根据上题分析,该半球为北半球,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满目苍绿”之季出现的时间应为北半球夏季,最接近7月。
(3)由以上分析可知,乙风带是盛行西风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主干串联
学习要旨
1.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南、北回归线附近有些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3.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的控制,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4.南、北回归线附近有些地区受信风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一年内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2022·惠州高一期末]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表示盛行西风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主要气候特点为(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温和多雨
C.全年炎热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
D
A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位置可知,甲为赤道低压带,乙为东北信风带,丙为副热带高压带,丁为盛行西风带。第2题,甲为赤道低压带,终年受其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半球俯视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3~5题。
3.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4.图中P风带盛行(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5.受图示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下
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B
A
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气压带位于30°纬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压带。
第4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P风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以北,应为盛行西风带,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为西南风。第5题,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7.下列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多雨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高温少雨
A
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①气候类型7月气温为20~30 ℃,1月气温为-10~0 ℃,1月降水量为0~50 mm,7月降水量为150~200 mm,属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
第7题,①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A项错误;②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一般分布在大陆的东岸,故B项正确;③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故C项错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③气候类型全年温和湿润,故D项错误。
下图为四幅气候类型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列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降水较多时,常吹偏东风
B.②气候类型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
C.③气候类型降水最少时,非洲北部降水多
D.④气候类型受台风影响,夏季降水多
B
C
解析:第8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的;②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是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的;③④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都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第9题,由①气候类型7月气温最高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冬季受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A错误。②气候类型是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的,B错误。③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非洲北部是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C正确。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D错误。(共63张PPT)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素养目标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天气的特点、变化及成因。
2.地理实践力:绘制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并分析其对天气的具体影响。
3.区域认知: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某地的天气状况。
4.人地协调观:结合当地发生的气象灾害,分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________,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按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________,B所示为________。
(2)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________。一般为一个狭窄而_____的过渡地带。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如图中字母____所示。
比较均匀
冷气团
暖气团
交界面
倾斜
C
2.分类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下降
上升
大风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升高
降低
(3)准静止锋
阴雨连绵
[易错提醒]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这是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易误辨析]锋前、锋后的确定
提示: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特别提醒]①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②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冬、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易误辨析]低气压中心一定会产生阴雨天气吗?
提示:不一定。当低压势力较弱,中心气流上升幅度较小时不易产生降水,或低压存在的区域十分干燥,空气湿度低,水汽供应不充分,也不会产生降水。
二、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1.内涵:低气压或_______,高气压或________,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2.低气压(气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低压概念 气流运动状况 天气状况 举例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________,中心气压__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简称低压 水平气流 (气旋) 垂直 气流 形成原因 特征 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 由四周向______流动,北半球按________方向流动,________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以 ____ 为主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______,其中所含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常出现______天气 生成 地 生消 规律 划分
西北 太平 洋 受洋面水热补给,一般会不断加强,登陆后会不断减弱 根据________最大风力,分为不同级别
闭合
低于
中心
逆时针
南半球
上升
降低
阴雨
中心附
近
3.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高压概念 气流运动状况 天气状况 举例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_____,中心气压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高气压,简称高压 水平气流(反气旋) 垂直 气流 形成原因 特征 夏季 冬季
由_____向外流出,北半球按________方向旋转流出,南半球按______方向旋转流出 以____ 为主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多 ____ 天气 炎热干燥,如我国长江流域的____天气 ____________,我国的寒潮天气
闭合
高于
中心
顺时针
逆时针
下沉
晴朗
伏旱
寒冷
干燥
[拓展延伸]高压脊和低压槽
(1)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脊。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
(2)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谷。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南北半球分别用左右手定则)
(1)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
(2)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锋面及其天气状况
从生活中学习
一、地理情境激趣
2020年10月19日至22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三天内华北、黄淮、东北等地,气温下降了6 ℃~10 ℃、局地12 ℃以上。青藏高原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出现明显的雨雪天气,青海南部、川西高原北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雪。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冷空气活动影响我国新疆时,常会出现沙尘天气,而不是雨雪天气。分析其原因。(区域认知)
提示: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
2.分析材料中显示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反映的天气系统。(综合思维)
提示:冷锋天气系统。
3.简述冷空气影响某地时的天气变化呈现的特征。(综合思维)
提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在探索中感悟
一、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 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 冷气团弱 势力相当
移动方向 与冷气团的 移动方向一致 与暖气团的 移动方向一致 来回摆动
锋面剖面 示意图
锋面符号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我国典 型的锋 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 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二、图解两类准静止锋
三、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冷暖气团箭头指向
冷锋:箭头大致相对 暖锋:箭头大致同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朝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2.看锋面坡度
冷锋:坡陡 暖锋:坡缓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冷锋:雨区窄,大部分在锋后 暖锋:雨区宽,在锋前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4.看符号
利用符号还可以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的方向
5.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过境前
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后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6.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
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到实践中应用
1.[2022·天津高二期中]锋面性质不同,
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图,回答
(1)~(2)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
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
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A
C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图中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暖空气在锋面上被迫抬升(或由甲图中空气运动的箭头是相对的判断),该锋是冷锋;乙图中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或由冷暖空气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判断),冷空气在锋面下后退,该锋是暖锋,会形成连续性降水。
(2)甲图为冷锋,北方寒潮是冷锋快速入侵造成的;长江下游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形成的;华北平原春旱是受大陆气团影响形成的;江淮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
探究点二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及天气状况
从生活中学习
一、地理情境激趣
2020年第10号台风“海神”于9月4日早晨由强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早晨5:00其中心位于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距离日本九州岛南偏东方向约1 350千米,就是北纬21.5度、东经135.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80~350千米,十级风圈半径140~150千米,十二级风圈半径60千米。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分析台风“海神”由强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时,日本的九州岛是什么风向。(区域认知)
提示:偏北风。
2.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简述气旋带来阴雨天气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在低空,气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使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出现阴雨天气。
在探索中感悟
一、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
天气
垂直气流与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 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二、气旋与反气旋中风向的判定
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
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三、锋面气旋与天气
1.锋面气旋
(1)概念: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平面结构: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
(3)天气特征: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往往形成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分布:常出现在中纬地区。
2.锋面气旋的判断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多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即图中的MD、ND、M′D′、N′D′处。这是因为冷、暖气团在低压槽MD、ND、M′D′、N′D′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锋面。
(2)锋面性质及移动的判断
图中F、G、F′、G′点都在锋面的高纬度一侧,而E、H、E′、H′正好相反,故F、G、F′、G′处气温比低纬度的E、H、E′、H′处气温低,确定F、G、F′、G′为冷气团,E、H、E′、H′为暖气团。MD、M′D′为冷锋,ND、N′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方向移动,即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
一般来说,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
(3)天气特点的判断
由图中可知,ND、N′D′为暖锋,故在锋前G、G′处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伴随着连续性降水天气;MD、M′D′为冷锋,故在锋后F、F′处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到实践中应用
2.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处吹西南风,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据此回答(1)~(2)题。
(1)该气压系统为( )
A.北半球高压 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 D.南半球低压
(2)E地( )
A.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不可能有上升气流
D.可能有下沉气流
D
A
解析:(1)图中A处吹西南风,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由此可知该天气系统的气流是顺时针辐合,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南半球低压。
(2)E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为主,很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主干串联
学习要旨
1.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2.冷锋形成的雨区主要在冷锋的锋后,暖锋形成的雨区在暖锋的锋前。
3.在水平气压分布图上,锋面形成在低压槽上。
4.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伏旱天气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
5.台风是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下击暴流是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一般发生在海拔10 km以内。2018年5月,印度有“沙漠之邦”之称的拉贾斯坦邦发生了一次雷暴天气,并产生了下击暴流。下图示意下击暴流。据此完成1~2题。
1.下击暴流发生时( )
A.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B.中心以晴朗天气为主
C.会影响飞机高空飞行
D.可能导致城市内涝
D
解析:第1题,北半球的下击暴流,地面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南半球的下击暴流,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散,根据下击暴流示意图无法确定南北半球,A项错。读图可知,下击暴流中心气流由高空的云层快速下降到地面,会把云层中的水汽带到地面附近,形成强降雨,所以中心天气应以阴雨为主,若发生在城市可能导致城市内涝,B项错、D项对。飞机一般在平流层飞行,基本不受下击暴流影响,C项错。故选D。
2.此次印度拉贾斯坦邦的下击暴流可能引发( )
A.暴风雪 B.绵绵阴雨
C.沙尘暴 D.伏旱
C
解析:第2题,印度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会出现暴风雪天气,A项错;下击暴流发生时,气流运动剧烈,不会形成绵绵阴雨,B项错;下击暴流发生时,地面附近风力强劲,且拉贾斯坦邦被称为“沙漠之邦”,沙漠广布,容易引发沙尘暴,C项对;伏旱是夏季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干旱天气,D项错。故选C。
[2022·福州中学高二期末]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A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该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5日天气晴朗,最高气温约12 ℃,最低气温约1 ℃;6日多云;7日阴;8日晴,最高气温约5 ℃,最低气温约-4 ℃。说明有冷锋过境。
4.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气压变化的是( )
答案:B
解析:第4题,冷锋过境前,气压较低,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
下图为很多同学见过的反映某类地理原理的典型现象(北半球)发生时的视频截图,图中破碎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中。该现象的产生与地形地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据此完成5~7题。
5.该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丘陵山区 B.日出时
C.夏季 D.阴天
6.下列对图中可见的破碎编织袋运动状态的分析,准确的是( )
A.旋涡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B.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C.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散——编织袋顺时针旋转下沉
D.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散——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下沉
7.如果该现象在足够大的尺度上发生,可能会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大面积的干旱 B.阴雨绵绵
C.低温冻害 D.暴雨
C
B
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地面上破碎编织袋在快速旋转中竖起,说明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一般受热力因素影响,结合选项可知,该现象最可能发生在气温高的夏季。故选C。
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导致图中破碎编织袋运动的天气系统是气旋,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水平方向上空气逆时针流动,垂直方向上空气作上升运动。故图中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使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故选B。
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现象是气旋,如果该现象在足够大的尺度上发生,气旋强烈发展可能会出现狂风、暴雨、风暴潮等。故选D。
下图示意某日某时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天气形势,图中冷锋与暖锋交点处为气压中心。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此时图中天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M地受低压槽控制 ②甲、乙两地风速可能相同 ③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④丙、丁两地气温可能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此时,丁地的天气特征可能是( )
A.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B.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C.风和日丽,气压降低
D.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A
C
解析:第8题,由图中冷锋、暖锋的位置可知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中心气压低,冷锋、暖锋位于低压槽,M地位于暖锋锋面处,受低压槽控制;甲地在冷锋锋后,乙地在冷锋锋前,在低压槽线的两边,可能风速相同;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丙地在暖锋锋前冷气团一侧,气温偏低,丁地在暖锋锋后暖气团一侧,气温偏高。故选A。
第9题,此时丁地在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所以风和日丽,气压降低。故选C。(共11张PPT)
微课堂3 图表攻略3—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典例示范]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
(2)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为
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 D.②③
A
A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因虚线M、N是锋线,实线为闭合等压线,所以该图为锋面气旋,B、D错误;图中风向标符号有短线的一端是风来的方向,从而判断出气流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辐合,所以该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A正确,C错误。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北部为冷气团,南部为暖气团,因此图中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降水在锋后,①处是阴雨天气,②处是晴朗天气,B、D错误。图中锋面气旋的右侧是暖锋,降水在锋前,④处是阴雨天气,③处是晴朗天气,⑤位于气旋中心,多上升气流,也可能是阴雨天气,A正确,C错误。
[判读方法]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图所示:
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
1.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1)锋面类型
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2)锋面移动
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4.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应用体验]
下图是某地的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箭头代表风向,甲地气压大于乙地。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 )
A.南半球,近地面 B.南半球,高空
C.北半球,近地面 D.北半球,高空
2.如果甲乙代表锋面,则( )
A.是暖锋,雨区主要在①侧
B.是冷锋,雨区主要在①侧
C.是冷锋,雨区主要在②侧
D.是暖锋,雨区主要在②侧
A
C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示意图、风向和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关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甲地气压大于乙地及箭头方向可知,其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因此可知该地区为南半球,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存在夹角,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所以该地区为近地面,故A正确,B、C、D错误。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一线位于南半球低压中心左侧,属于冷锋;②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一侧,多阴雨天气。故C正确,A、B、D错误。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状况,给爱车族参考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20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洗车指数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游客开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所经历的天气变化最可能是( )
A.气温:高—低—高
B.气压:低—高—低
C.天气:晴—雨—睛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5.下图正确表示正在影响②地天气系统的是( )
A
D
A
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结合生活常识,应该知道天气晴好,适宜洗车,雨雪天气,洗车后很快就会变脏,而不适宜洗车,所以指数低应对应晴朗天气,指数越高,该地降水概率越大。根据图中气压形式可以看出,①处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适宜洗车,A正确;而②处在冷锋锋后,③处在冷锋锋前、即将受到冷锋影响,④处位于暖锋锋前,都容易出现雨雪天气,不适宜洗车,B、C、D错误。故选A。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②为冷锋锋后,受冷气团影响,多阴雨天气;③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影响,此时是晴天;④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影响,是连阴雨天气。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低—高—低,A错误;气压:高—低—高,B错误;降雨:雨—晴—雨,C错误;根据风向的作图判断可知,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D正确。故选D。
第5题,影响②地天气系统为冷锋,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被迫沿着锋面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A正确;B图表示暖锋,B错误;C图冷锋的锋后应为冷气团,锋前为暖气团,C错误;D图表示暖锋,且冷暖气团的位置及运动方向都表示错误,D错误。(共10张PPT)
章末综合提升
知识网络构建
核心知识必备
1.常见天气系统主要有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等。
2.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锋主要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3.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过境时常出现较大的风,并伴有雨、雪天气。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准静止锋是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会带来阴雨连绵的天气。
4.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低气压,简称低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气压,简称高压。
5.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又称气旋。气旋中心气流被迫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高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又称反气旋。反气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所控制的区域天气稳定。
6.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促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7.因高、低纬度地区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地球上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带为中心,向南向北依次对称分布着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压带。
8.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周期性地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9.海陆分异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冬、夏季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影响我国的气压中心冬季主要是亚洲高压,夏季主要是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10.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11.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12.低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高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或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气候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
13.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学科技能突破
微专题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气候类型的判别主要是依据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要素来进行。判断一地气候类型通常需要三步:
第一,根据各月气温连线形状,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如果最热月出现在7、8月份,则该地在北半球;如果最热月出现在1、2月份,则该地在南半球。
第二,根据气温特征确定温度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气温 指标 最冷月 >15 ℃ 最冷月 0~15 ℃ 最冷月<0 ℃ 最热月>18 ℃ 最热月 10~18 ℃ 最热月 0~10 ℃ 最热月
<0 ℃
注: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 ℃,气温年较差小。
第三,根据年降水量与降水特征的季节分布,确定气候类型
类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降水 特征 全年各月降水 较均匀 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 降水主要 在冬季 全年降水
量较少
年降 水量 (mm) >2 000 700~1 000 500~ 800 800~ 1 600 1 500~ 2 000 750~ 1 000 300~ 1 000 <250
气候 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 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 候 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 草原 气候 地中海 气候 热带沙
漠气候
和极地
气候
[学以致用]
下表为四个地区的气温、降水资料。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地区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2~2月降 水量(mm) 6~8月降 水量(mm) 年降水
量(mm)
甲 26.0 26.5 643 612 2 480
乙 -10.7 24.8 45 321 680
丙 8.0 25.0 345 32 740
丁 5.4 27.5 105 425 1 015
下列气候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热带草原气候
B.乙是温带季风气候
C.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丁是地中海气候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所给信息,甲地最冷月均温在15 ℃以上,月均降水量在100 mm以上,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可判断甲是热带雨林气候,A错;乙最冷月均温小于0 ℃,雨热同期,是温带季风气候,B正确;丙最冷月均温在0~15 ℃之间,雨热不同期,丙是地中海气候,C错误;丁最冷月均温在0~15 ℃之间,雨热同期,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