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章末复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光现象》章末复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4 19:3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光现象》章末复习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湖上的一座桥,桥的最高处距湖面2m,当在湖水中看到桥完整的倒影时,则湖水的深度应为(  )
A.大于2m B.等于2m C.小于2m D.无法判断
2.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那么反射角是(  )
A.45° B.0° C.50° D.90°
3.下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接近实际的是(  )
A.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25℃
B.你现在考试的教室内声音的强弱相当于0分贝(dB)
C.当外部环境(或条件)改变时,水在 90℃时也会沸腾
D.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0 m/s
4.在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树林中的阳光
C.平面镜中的陶罐 D.水中树的“倒影”
5.如图,平面镜M绕垂直于纸面的轴O以每秒120°匀速转动,AB为一段圆心在O点的圆弧形屏幕。张角∠AOB为60°,有一束来自频闪光源的平行光束通过狭缝S射向平面镜M上的O点,已知光源每秒闪动12次,屏幕AB上每秒内可能出现的光斑次数是(  )
A.3次 B.6次 C.12次 D.24次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月食的形成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人面镜,所成的像也面镜并且变大
C.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D.小孔成像、放大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7.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人的眼睛 C.月亮 D.衣服
8.小明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水中的鱼在“白云”中穿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小明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鱼位置要深
D.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9.如图所示,爱丽丝在镜子里看到壁炉上的闹钟向她微笑,请你帮助小爱丽丝读出该钟表的指针所指示的时刻是:(  )
A.2∶30 B.4∶00 C.12∶20 D.8∶00
10.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是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正中心上方悬挂的斗屏,它是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一块斗屏,在场馆每一个座位上抬头,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斗屏上播放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斗屏上丰富色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观众看到斗屏上比赛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C.观众能看到屏幕上方红色的横幅,是因为横幅吸收了红光
D.观众可以在各个方向看到屏幕上画面,是因为斗屏上的光可以不沿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12.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小明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 m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13.身高1.63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人和像的距离是 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小芸同学用一支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二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处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5.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发生的光的 现象形成的。验钞机能发出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生活中使用的新型锁具——声纹锁,依据 来辨别主人的声音。医院里有一种治疗仪——超声波碎石机,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 。
16.家中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 来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冬天我们要勤晒被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以通过太阳光中的 杀菌.(选填“红外线”、“可见光” 或“紫外线”)
三、实验题
17.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能看到纸板上的光,是因为纸板发生 ;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所在的平面内。
1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接下来的步骤是: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 .
(4)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同学们认识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纠正了生活中的错误认识,那就是像的大小只由 的大小决定.某小组发现,虽然蜡烛A、B相同,但B与A的像不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水面所成的像和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相等,但成像与水深无关。
故选D。
2.B
【详解】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
故选B。
3.C
【详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于体温,在40℃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B.考试的教室内的声音的强弱约为40分贝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的沸点要受气压的影响,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故C符合题意;
D.光在真空传播的速度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B.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树木挡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物体在镜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D.树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5.A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当平面镜以ω转动时,反射光线转动的角速度为2ω。已知平面镜M绕垂直于纸面的轴以每秒转120°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张角∠AOB为60°,则平面镜转过30°,对应AB上的光点转过60°,所需时间为t=0.25s,光源每秒闪12次,0.25内将闪3次,屏幕AB上每秒内出现的光斑次数是3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A.日食、月食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人面镜,所成的像也面镜但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放大镜成的像都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太阳能发光,属于光源;人的眼睛、月亮、衣服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A.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虚像,出现在水面上的,因此看到的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
BCD.人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折射进入空气,再进入人的眼睛的,因此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偏高;故BCD错误.
9.D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故实际的时刻和镜子中的时刻之和为12∶00,因镜子的时刻为4∶00,故爱丽丝读出该钟表的指针所指示的时刻
12∶00-4∶00=8∶00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日全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形成的,故A错误.B.人照镜子是平面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C.水面类似于平面镜,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C错误.D.放大镜是由凸透镜制成的,用放大镜看书是人通过透镜看到书上发出的光经过透镜折射形成的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分析各种光现象形成的原因,利用光的直进规律、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分析即可.
11.A
【详解】A.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斗屏画面上的丰富色彩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A正确;
B.斗屏是光源,能发出光线,观众看到斗屏上比赛的画面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观众能看到屏幕上方红色的横幅,是因为横幅反射了红光,故C错误;
D.观众可以在各个方向看到屏幕上画面,是因为斗屏上的光可以射向各个方向,在传播时,每一条光线都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错误。
故选A。
12. 2 相同
【详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离镜3m,视力表的像离镜也是3m,人离视力表的像应该是5m,故人离镜子应该是5m-3m=2m;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物体偏左,像也偏左,物体偏右,像也偏右,故E字的朝向是相同的.
13. 1.63 3 不变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成虚像.
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与物大小相同,人身高是1.63m,则像高也是1.63m;
(2)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人离镜1.5m,则像离镜1.5m,人与像的距离就是1.5m+1.5m=3m;
(3)像与物的大小相同,与人到镜的距离无关,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不变.
故答案为1.63;3;不变.
点评:(1)“物与镜的距离”和“物与像的距离”易混淆,请注意区分;
(2)视觉上的近大远小并不是真实的像的大小.
14. 顺时针 逆时针
【详解】[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应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B点是光的折射到达的点,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则入射光线由OM变为OC,折射光线由OB变为OB',所以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15. 色散 紫外线 音色 能量
【详解】[1]彩虹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它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发生的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2]紫外线有荧光效应,验钞机发出的是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
[3]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所以声纹锁依据音色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4]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让一块结石粉碎,这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
16. 红外线 紫外线
【详解】[1]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2] 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冬天晒被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以通过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杀菌的。
17. 漫反射 不在
【详解】(1)[1]一束光照射在纸板上,从各个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人眼才会看到。
(2)[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不在纸板所在平面内,所以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18. 较暗 蜡烛B 前 相等 等效替代法 垂直 相等 多次操作,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物体 玻璃板与平面不垂直
【分析】(1)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
(4)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详解】(1)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得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4)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故答案为(1)较暗;蜡烛B;(2)前;相等;等效替代法;垂直;相等;(3)多次操作,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4)物体;玻璃板与平面不垂直.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其中像的位置的确定利用了替代法,在实验中要注意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的确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