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4 21: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围绕着“生命之趣”选编了一组写动物的文章。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增进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其次,本单元的语文能力点主要是继续学习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猫》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涉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内涵较深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本册教材的第三、四、五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默读和把握文章的中心。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第三、四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圈点勾画、做摘录等,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对文章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其次,《猫》这篇课文中所描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很难一下子就体会这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创造相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的技巧,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家人第三次养猫经历中情感波澜,体悟情感的细微之处。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从而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默读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请同学们看PPT 上的这三只小猫。现在,这三只不一样的猫咪是不是又浮现在你们的脑海中了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它们的世界里。
二、整体感知
问题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运用摘录或者概括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总结三只小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梳理“我”及家人对他们的印象、感受,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问题2:现在我们对三次养猫的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章,看看哪一次养猫的经历是详写呢
明确:第三次养猫的经历是详写。
追问1:同学们是怎样得知第三次养猫的经历是详写呀?
明确:作者描写第三次养猫的经历篇幅最长。
追问2: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对作者一家来说若有若无的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明确:芙蓉鸟被吃事件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问题引出其他问题,层层挖掘。追问1再次巩固了学生对详写这个概念的理解。追问2通过详写引出事件,为下文破案做铺垫。
三、合作探究
问题:既然现在发生一桩命案,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当一名小小侦探员,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大家一起听朗读(15--34段),思考以下问题(PPT上):
1、案发现场的情况如何?
2、犯罪嫌疑人是谁?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是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是什么?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
6、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
问题1:案发现场的情况如何?
明确:(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羽。
(2)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问题2:犯罪嫌疑人是谁?
明确:丑猫
问题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怀疑是丑猫 )
明确:(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问题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是什么?
明确: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问题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
明确:不正确
问题6: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
明确:被一只黑猫吃了,不是丑猫。
问题:同学们都是非常厉害的小侦探,大家已经破案啦。现在,我们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案件?
明确:案件定性--冤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采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促进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四、问题研究
问题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找出原文读一读。
明确:难过、自责、内疚
追问: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敢于承认错误、勇于自责的人。
问题2:这只猫的死到底是谁的责任呢?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明确:生1:猫的死是“我”的责任:我没有判断清楚就认为猫是凶手,并且对丑猫进行了严酷的惩罚。
启示: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否则难免出现谬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生2:猫也有责任的:这只猫太懒了,性情也不讨人喜欢。
启示: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也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生3:作者一家人都有责任的:不喜欢第三只猫,对它有偏见。
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体会,容纳不同的见解,相机引导,不必强求一律,但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问题3:通过了丑猫的悲惨遭遇,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或被人误解呢 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明确:谈谈自己的见解。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和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从丑猫的经历再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畅谈,联系自身,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旨。
五、课堂总结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做一个善良可爱的人。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如果你是那只被冤枉的丑猫,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猫自身不能辩解,但是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感悟。当同学们把自己当作那只被冤枉的丑猫时,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进一步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关系,更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思想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