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不同风格类型的小说,指向“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这篇课文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讲述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在以高太尉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层层迫害、步步紧逼下,终于忍无可忍并在风雪之夜,在山神庙前手刃仇敌,彻底走向反抗道路的故事。林冲是《水浒传》的主题“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文章由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过程为明线和陆虞候的设陷及风雪等环境描写为暗线贯穿始终。学习完这篇文章,学生要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文中“风雪”等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和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前一篇《祝福》学习基础上的深化,也是对后一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学习起引领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不少小说作品,对小说的文体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深入品读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设计思想
(一)结合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以及本课文的学习提示,学生应该理清本课的情节发展脉络,体会林冲的思想性格变化过程,感受和理解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了解本课的主体思想。同时,还提到学生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在本课中,就要求学生对林冲的性格进行理性批判。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提出,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教师要做好问题设计,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四、教学目标
(一)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心理变化过程。
(二)鉴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了解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三)感受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规律,学会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四)学习借鉴小说的技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心理变化过程。
2.鉴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了解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3.感受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规律。
(二)教学难点
1.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心理变化过程。
2.感受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规律,学会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3.学习借鉴小说的技法进行创作。
六、教法:问题引导法
七、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时安排: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的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心理变化过程。
2.感受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规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好汉歌》
大家听,《好汉歌》里有一句歌词耳熟能详,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遭受不平就力争公平,这就是《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一贯作风。可是,在这一课里,主人公曾有不平却不能吼,他就是林冲——林教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看林教头最后为什么会走上梁山。
(二)拓展——了解故事背景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刀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三)通读——梳理故事情节
探究:情节是小说的重要组成要素,本故事一共叙述了几个情节,与周围同学讨论并总结文章由哪些情节组成?
明确:沧州遇旧知(1)——酒店密谋(2-3)——买刀寻仇(4-5)——接管草料场(6-9)——夜宿山神庙(10)——火烧草料场(11)——血溅山神庙(12)
(四)细读——自主合作探究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
探究: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全班分为4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第1小组阅读“沧州遇旧知”和“酒店密谋”部分,第2小组阅读“买刀寻仇”部分,第3小组阅读“接管草料场”和“夜宿山神庙”部分,第4小组阅读“火烧草料场”和“血溅山神庙”部分。10分钟后小组内部讨论并总结出各部分体现出的林冲的性格特征或思想特点及讲述 依据。
明确:1.“沧州遇旧知”、“酒店密谋”——善良、侠义但内心软弱、安分、严守等级、忍辱负重。
依据:在东京时帮助李小二免送官司还资助他盘缠,说明林冲是个善良且侠义的人。这也为下文写李小二夫妻知恩图报,对林冲命运的关注埋下伏笔。但到了沧州,当李小二问及林冲到沧州的缘由,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林冲因遭受了高俅陷害而被迫背井离乡,但他依然称高俅为“高太尉”,看出他严守等级,语言虽含有怨意,但却不气愤,不痛恨,更多是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也看出了林冲此时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以及这句“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表明他不顾自己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插问:在第2自然段开头,作者便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沧州遇旧知”这部分既然是闲话,作者何必写出来呢?
明确:所谓“闲话”其实是作家的刻意安排。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必要交代,李小二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作品从描写林冲与李小二关系入手,为主要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倘若没有这一“闲笔”,林冲扶危济困的火热心肠便无法插入到故事情节的发展链条上,小二为报恩而留意来者,陆虞候等人诡秘言行的亮相,林冲由委曲求全心存幻想到奋起反抗、弃暗投明的性格裂变等重要情节也就无法自然、巧妙地展现出来。正如金圣叹所说:“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看似不经意的“闲笔”,其中蕴涵着作家胸有经纬、笔笔不闲、丝丝相扣、文先意后的艺术腕力。
再问:作者抛出引子后开始了正话。第二部分则为陆虞候等人”于酒店密谋。文章是怎么体现“密谋”两个字的?
提示:抓语言细节描写。
明确:首先“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这里两个“闪”字非常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崇崇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而且作者不将两个人合在一处写,而用反复的手法写着“一个人”、“又人”依次“闪”入,足见来人行动极欲掩人耳目,秘不可宣,这种诡秘的行动不能不引起旁观之人的注意,使故事在平静中陡然掀起波澜,以挑动读者心弦。
再者,来人托李小二请来管营和差拨,叮嘱李小二送话时用“你只说”三字,吞吞吐吐,足见事情暖昧;而“专等,专等”意思是“专意等待”或“诚意等待”,这里反复叮咛,可见来人急切见管营和差拨。这种种迹象都说明这两位陌生人的身份非比寻常,所奉使命也非同小可,情节由此进一步布下疑团。
还有,来人和管营、差拨喝酒酣畅兴浓,“小二独自一个撺梭也似伏侍不暇”,但偏在最需要人服侍的时候,来人却将李小二支使开,这便不能不进一步激起李小二的怀疑,也进一步勾起读者的悬念。暗示这些人在酝酿着一场不可告人的诡计,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酒后,他们是先后“低着头”出了酒店。“低着头”与开始的“闪将进来”前后呼应。写出了他们闪闪烁烁,鬼鬼祟崇的样子。
再问:尽管陆虞候鬼鬼祟祟的样子容易引起李小二的注意,但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茶酒店老板,他可以不去理会,为什么还要冒着可能被发现的风险去偷听?
明确:李小二是东京人,从话语中听出了来人也是东京人,由从他们口中听出了“高太尉"三字,这让李小二忍不住产生联想:这两人从东京远道而来,行动诡密,莫非是奉高太尉之令与林沖的现官现管密议什么 出于对林冲的关注,自然会想方设法进一步窥探。
问:李小二让妻子偷听陆虞候三人的诡计,却从头到尾只听到一句话:“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窃听到的信息极少但十分关键。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李小二妻窃听到他们如何谋害林冲的阴谋呢?
明确:虽只窃听到一言半语,这样才能让后面的情节朴朔迷离。如果李小二妻子完全听清了陆虞候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发展下去了。只有听得不清不楚,隐隐约约,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 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 这样才能造成悬念,扣人心弦。所以金圣叹说:“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
2.“买刀寻仇”——有反抗意志但不够坚定。
依据:林冲从李小二的描述中得知是陆虞候他们要加害于他的时候。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火被煽动起来了,反抗的种子也猛然萌发出来。买刀、带刀、团团寻,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林冲恨不得立刻将仇敌碎尸万段的激愤心情。但是,过了几天,“不见消耗,林冲便又“心下慢了”,这表明他内心仍存幻想,反抗意志和斗争心仍不够坚定稳固,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3.“接管草料场”和“夜宿山神庙”——委屈求全、得过且过、苟且偷安、细心缜密
依据:到了第六日,管营换林冲去看管大军草料场。林冲虽也疑惑,但他还是领命前往,想着“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这说明他还存有“只要没事便好了”的侥幸心理。在草屋内,看到被朔风摇撼的茅屋,还想第二天找泥水匠来修理,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思想。出门前把火盆里的火炭盖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即使去山神庙过夜时也记得把草场门锁上,等等这些细节说明了林冲性格的细心镇密,他管理草料场仍然是战战兢兢,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由于自己的不慎酿成大祸。已经沦落到如此悲惨境地,仍然想着苟且偷安,平安无事地过日子,说明林冲心中复仇的念头更加淡漠了,只想着委曲求全。
(追问:虽然林冲一心想着好好度过刑期,委曲求全着,但他真的放下戒备心了吗?
明确:当林冲第一次经过山神庙时,便“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说明了他已经认识到危险。)
4.“火烧草料场”和“血溅山神庙”——奋起反抗
依据:当林冲在庙内偷听到陆虞候、富安和差拨的对话时,他心中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代之是复仇的怒火,奋起反击陆虞候等小人。
(插问:仔细一看,文章多次提到了林冲的“花枪”,找找文中提了几次“花枪”?有何用意?
明确:文中有10次提到了林冲的“花枪”,林冲在哪,他的花枪就在哪,林冲随身带着花枪,表现了他的谨慎、警惕、细心的性格特点,为后文枪杀仇人埋下伏笔,使故事情节缜密,天衣无缝且合情合理。
追问1:既然“花枪”如此重要,作者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提到“花枪”,但为什么林冲在杀陆虞候的时候不用这“花枪”而是用刀呢?
明确:这里提到“尖刀”与第5自然段开头提到的买刀寻仇人相呼应,这把刀本来就是用来复仇的。陆虞候与林冲本是朋友,林冲从未陷陆虞候于不义,而陆虞候却三翻四次要置他于死地。可以说,林冲对陆虞候的仇恨最深。尖刀距离短,“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多么解恨、痛快。
追问2:林冲杀人有讲究吗?先杀谁,后杀谁?先后顺序是精心设置还是漫不经心的?
明确:有讲究。林冲先搠倒差拨和富安,再杀陆谦;先收拾次要角色,再对付主要敌人。差拨是谋杀林冲的献计者和执行者,富安是陆谦的伴当,是个走卒,他们都听命于陆谦。陆谦不只是主谋,还是背叛、出卖朋友的无耻之徒。
追问3:杀陆谦前喝道:“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杀人本不可恕,但陆虞候的所作所为“情理难容”:论情,林冲和陆虞候自幼相交,情同手足,陆虞候不应该对林冲不义;论理,林冲遵纪守法,规矩做人,而陆虞候助纣为虐,帮助高太尉陷害林冲。这句话既是说给陆虞候听的,也是说给所有人听的,林冲从东岳庙受辱以来的种种新仇旧恨、酸楚义愤,全都落到这句话上,先前的林冲委曲求全、忍辱偷生,现在终于求无所求,忍无所忍了。)
总结: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经历了这么一个曲折的变化:软弱、安分(忍)——初步反抗(不忍)——得过且过、苟且偷安(忍)——彻底反抗(不忍)
(五)研读——对比分析林冲性格形成的原因
思考1:如果是鲁智深和武松面对和林冲一样地境遇,他们会怎么做?(PPT展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和“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情节)。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超,为什么在敌人的挑衅下还要一忍再忍呢?小组内成员互相探讨。
明确:
1.如果鲁智深和武松遭遇了和林冲一样的境遇,他们肯定从一开始就奋起反击。这是因为鲁智深和武松的阶级出身和思想意识与林冲不同。鲁智深和武松都是出身下层的低级军官,没有产业,鲁智深甚至无亲无故,了无牵挂。他们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更能看清封建社会的黑暗,反抗意识更强。
2.而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厚的经济待遇,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这样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不可能抛开这一切走上反抗道路。即使他对现实非常不满,但他还是想保住现有的一切,就算被发配远方,也要委曲求全挣扎着回去。此外,他作为古代社会的“公务员”,受到了封建愚忠思想的毒害,反抗意识不强。这些都是导致林冲在敌人的多次挑衅下还是选择忍让的原因。
思考2:本性处处忍让的林冲为什么最终还是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当林冲隔门听到陆虞候他们的阴谋,他心中的幻想就被彻底打破了,面对封建压迫者的步步紧逼,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真面目,思想性格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动摇到坚定,由忍让到斗争。面对着残忍的敌人,长期积压在胸中的怒火终于迸发。当他亲手杀死仇人后,不得不走上梁山,开始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道路。林冲是“官逼民反”的生动写照。他的悲剧不是一个性格悲剧,而是个社会悲剧。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鉴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了解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2.再次感受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规律,学会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3.学习借鉴小说的技法进行创作。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林冲的思想性格变化过程,认识到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规律。除此之外,小说里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十分精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
(二)品读,自主合作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问:文中有哪些景物描写?
明确:风雪、火
任务:全班4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选择“风雪”为探究对象,剩下两个小组选择“火”为探究对象。找出文中描写“风雪”和“火”的句子并探究“风雪”和“火”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15分钟后和全班分享小组的探究成果。
1.“风雪”组汇报探究成果
(1)渲染环境
正面描写:
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分析:“卷”字说明雪下得很大。“彤云”给人阴森且寒冷的感觉。“朔风”指北风,更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引导1:能不能把“彤云”换成“乌云”?
明确:不能。根据注释,“彤云”意为“浓云”,相比乌云,“彤云”表明云层更厚,更给人以压迫感。
引导2:能不能把“朔风”换成“寒风”?
明确:不能。都说“朔风凛冽”、“朔风砭骨”。朔风不仅冷,更是冷到骨髓里,可想而知寒冷的程度。)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分析:“碎琼乱玉”表明踏着雪就像踏着玉一样,十分硌脚,说明雪结成了冰。“迤逦”,缓慢前行的意思,说明风十分大,大到寸步难行。两个“紧”字说明雪下得猛而急促。
(引导:既然“紧”说明雪下得更大了,可作者为什么不像前面那样对雪加以细致描写,却是惜墨如金,仅仅用两个“紧”字。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这两个“紧”字用的最有神韵,那神韵何在?
明确:“紧”字不仅是描述雪下得大,还是预示着林冲环境危机四伏,渲染紧张的气氛。)
侧面描写:
C.“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憾,摇振。”
分析:草厅都被雪压倒,可知雪之大。
D.“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
分析:连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身高八尺,三十四五年纪,向了火都觉得寒冷,且去山神庙过夜时,仅走了不到半里路,身上便能抖出雪来,可知雪下得非常猛。
总结:这场“风雪”越下越猛,对应着林冲的遭遇看,林冲受到高太尉的陷害被发配沧州,随后又被发往草料场做看守。在这个过程中,林冲本一忍再忍,安分守己,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表现,度过刑期,幻想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可事实无情,高太尉、陆虞候这些封建统治者一步步逼害林冲,他的处境危机四伏。这场风雪反映的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喻着社会环境的恶劣。林冲在这个茫茫天地中迤逦前行,多么凄凉的画面。因此,这场“风雪”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渲染了紧张、危机四伏和凄凉的氛围。
(提示:读“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和“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句时的语气应该带有紧张、压迫之感。)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明确: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由此可见,“风雪”推动着情节层层发展。
2.“火”组汇报探究成果。
(1)“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文中涉及到“火”的描写在第7、8、10、11自然段。分别是:a.林冲初进草屋看见老军在向火;b.林冲和老军交接后出门去沽酒前把火炭盖上;c.草厅被风雪压倒后,林冲发现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d.草料场燃起了大火。
这些说明了草料场最后燃起的大火绝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燃烧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为之的,这与下文林冲在山神庙中听到的陆虞候、差拨等人的对话是一致的。
(2)“火”照应了林冲的思想性格变化
A.当林冲还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时,受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直到被发配沧州时,明知自己是被人陷害,但从没想过反抗,可以说是在忍“火“。
B.当李小二夫妇把陆虞候他们要杀害林冲的阴谋相告时,林冲心头大怒了,买了把尖刀在街上寻找了三五天,可见此时林冲心中燃起了复仇之“火”。
C.当林冲在街上找不到陆虞候,且接管草料场时,他原本想要复仇的心又开始动摇幻灭,继续委曲求全。可以说是“熄火”。
D.当林冲看到草屋破损严重时,还想着待天气好转,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与妻子团聚的幻想。林冲的心头怒火由燃起到再次熄灭与“火”的第二次燃起、熄灭是一致的。
E.最后,林冲在山神庙听到陆虞侯与富安、差拨的对话之后,终于忍无可忍了,此时林冲心头的怒火终于与火烧草料场的大火合而为一,演变成一场熊火,走上了义无反顾地反抗道路,为泄“火”。
(三)观察与批判
思考:无论是“风雪”还是“火”,这些景物的出现都只是反映和促进了林冲一步步走上复仇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以高俅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及其爪牙的歹毒相逼,最后把本来一度忍让的林冲逼上了绝路。但有人对林冲的“忍”怒其不争;也有人说无论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忍为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小组合作讨论。
明确:(观点一)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林冲是“该忍当忍"。当然,“忍”也是有限度的,像林冲那样就有点窝囊了。
(观点二)“忍"要分具体情况,像林冲那样就一点也不能忍。他与高俅的儿子之间有夺妻之仇,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林沖还是反抗得太晚了。
(观点三)林冲的做法是有他的苦衷的。如果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立场上想一想,也许很多人会像他那样,因为“官"不“逼",“民”是不会“反”的。
其他观点......
(四)课后作业,迁移运用
这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尤为传神,不管是对人的、对景的,还是对事的,都值得品味。这些细节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在“陆虞候酒店密谋”部分,作者对陆虞候、管营和差拨的种种动作和语言的细节描写,把这三个人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的刻画出来。请同学们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一个人物,表现其性格或情态特征,500字左右。下节课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