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4 21:3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自相矛盾》教案
课标分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的导语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基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围绕“思维火花”这样的人文主题编排组织学习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学会认识和分析文本中人物的思维,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然后将学到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指导现实生活。这个人文主题既是本单元要落实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是学生的成长目标。
2.提升学生思维的人文教育,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握事情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能选择不同的角色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创设情景,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相矛盾的例子,并说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老师能见到大家,真的非常开心,那下面老师来介绍介绍自己。吾姓田,汝可称吾田老师。吾今年三十又二,教书育人已有三十余载。吾不喜运动,独爱踢球。吾球技之精,常人莫能及也。
哎?大家的脸上好像露出了疑惑的神情,你来说说看。
预设 1:老师你 32岁,教书 30年,难道你两岁就开始教书了吗?
预设 2:老师您说不喜欢运动,只喜欢踢球,难道踢球不是运动吗?
师:瞧!今天见到你们太高兴了,说话有点语无伦次了,让同学们见笑了。老师今天的自我介绍真是前后冲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自相---------矛盾,真聪明。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都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二、导入
1.介绍作者。《自相矛盾》这篇课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这个故事的作者叫做韩非,我们尊称他为韩非子,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在《韩非子》这本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老马识途》等。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闪烁着思维的火花。
2.板书题目。介绍完作者,下面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自相)
师:一笔一划书汉字,一撇一捺写人生。(矛)
师:同学们书写时注意,竖钩正,还有一撇切莫忘。(盾)
师:盾的横撇、竖撇像盾牌一样,保护着里面的目。齐读课题。
3.认识矛和盾。出示教具和图片,既然课文的题目是《自相矛盾》,请同学们看图片,这里哪一个是矛,哪一个是盾?他们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生答。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后来进攻的矛和防御的盾慢慢演变成为一对反义词。了解过矛和盾之间的关系后,咱们一起走进文言文,开启我们的思维之旅。
三、初读(读)
1、指导诵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84页,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同学们刚刚读的很投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生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看来课前预习的很充分。
谁再来试试?读得也很很不错。其实我们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停顿,请看,老师已经用分隔符号画出了文言文的停顿,现在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师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在读的时候,要读好停顿,还要做到声断气连,这样读文章才有味道,哪位同学也想来读?
生尝试。
评价:汝真善读也。再读。汝亦善读也。
师:那故事中的楚人在做什么呢?生说文言文的意思。
师:读着读着,我们就读懂了,楚人在卖盾和矛,卖是文言文中的哪个字?2、理解字义
①鬻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是我们三年级就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
②誉 文中还有一个誉字,谁来读一读?
生读。
评:这两个字同音不同义,这个誉是什么意思?
生:称赞夸赞,联系前边一句....
师总结:联系上下文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有个好方法,你很棒。
破的盾,要读到一起,无不陷之矛是什么都能刺破的矛,要读到一起,不可同世而立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在世上存在。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汝真善思也。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进行断句,长句子就能读好了,来,你带领大家读一遍。像这样读,文章的节奏就出来了,文言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3)文章读到这里,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很好,你对这篇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
(4)师生合作读。读好了长句子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读原文就容易多了,老师来读旁白,你们来读对话,准备好了吗?
师生和读。接下来,咱们交换角色,我来读对话,同学们来读旁白。起.
四、把握人物思维,市场情景重现(感)
师: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来到了 2000多年前热闹的街市,楚人左手握矛,右手执盾,他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此时他最想做的事情是?
生:把它们卖出去。
(1)读出吆喝声
①师:你们见过市场上叫卖的情景吗?想象他们的动作、语言,谁来帮楚人吆喝吆喝?
(学生要有动作)
生 1 评:好一个也字,有一种叫卖的感觉。
生 2 评:你对你的盾非常有自信。
②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你的盾?
预设:走一走看一看,各位兄台,我这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他全身玄铁浇筑而成,还镶上了金刚钻可以让你抵挡任何进攻。
师:你在夸赞盾的时候说到了一个词语——坚固,你是怎么知道盾的坚固的呢?
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你通过组词的方法来理解的坚的含义,这真是理解词语含义的好方法。坚还可以组词——
生:坚硬、坚不可摧,
师:这些词语都可以表达出文中坚这个字的含义。张贴板书:坚。
师:那它坚硬到什么程度?用文中话说(齐读)——莫能陷
③师:介绍完盾,接下来,谁再来吆喝吆喝你的矛?
生 1 评:好一个利,读出了吆喝的味道了。
生 2 评:读出了你的骄傲。
④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吆喝吆喝你的矛?
生 1: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他什么都能刺破,可以让你的敌人闻风丧胆...
师:老师听到你用锋利来去解释了文中的利字,你也用到了组词的好方法,这真是一把锋利的长矛,张贴板书:利。
师:那矛锋利到什么程度?用文中话说——无不陷
⑤师:同学们,此时你我皆为楚人,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盾(书),一起来吆喝吆喝吧。
师:楚人吆喝自己的盾说:生举起书本,齐读--吾盾之坚....人越来越多,楚人更大声吆喝:生齐读--吾盾之坚....
⑥师:再拿起你的矛(矛)。楚人手握长矛,大声吆喝:生齐读--吾矛之利....楚人得意洋洋地吆喝道:生齐读---吾矛之利....
(2)这么好的矛和这么好的盾,看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预设 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预设 2: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师:面对这样的质问,此时楚人作何反应啊?
预设 1:其人弗能应也。
预设 2:这个人不能回答。
师:何如?何如 楚人哪楚人,此时——你真是弗能应也(张贴板书)。
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大家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排练课本剧,要结合人物的语言,揣测人物心理。并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用自己的话演一演。(关注任务的动作、语言)哪位同学来扮演楚人?将矛和盾教具教给学生。
(开始你们的表演)
此时的楚人怎么样了?——弗能应也。谢谢你们的表演,请回。
(3)师:楚人此时为什么弗能应也,心里在想什么?
小组合作想一想:“楚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先自己思考,在借助思维导图,小组内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板书),结果会怎样呢?
请小组回答。展台展示。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结果。
师:这位同学汇报的非常好,为大家总结出了 4种可能,可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法让楚人的说法同时成立。
通过了解人物思维过程,我们就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面对这样的质问,楚人真是强调板书(指板书):其人弗能应也。引导从楚人的商人立场思考,了解“矛盾”缘由。
①那楚人为什么要这样夸赞自己的盾和矛?他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为了把盾和矛尽快卖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
②楚人希望自己的矛和盾都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从这个角度去看,他错了吗?
③楚人究竟错在哪呢?提示:楚人错在夸夸其词、言过其实,而且前后的话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④如果你是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叫卖后,你会怎么做?预设回答:要冷静分析,有自己的思考,不盲目从众。
师出示单元导语页:
师总结:相信大家只要用智慧的眼睛去看清事物的本质,思维的火花就会跨越时空,照亮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4)师: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劝告楚人呢?
预设 1 你可以夸你盾也可以夸你的矛,但矛和盾本身就是冲突的,同时夸赞就是不成立的了。
师:楚人夸赞矛和盾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他忽略了盾和矛之间的关系。
预设 2 楚人你为了把矛和盾卖出去,一味地夸大他们的优点,没有考虑他们的关系,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师:总之,说话要实事求是,有事实依据。
预设 3 我想对楚人说,说话做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太绝对了,不然就会非常尴尬。
师:说话做事要注意,不能太过于绝对。
(5)所以韩非子才这样劝告楚人....
出示——夫...指生读。所以韩非子才这样警醒后人....
出示——夫...指生读。不可同世而立(板书)
师:作者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照应,不要自相矛盾。
五、明理(悟)
师:我们也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不过在生活当中,我们的身边却常常出现这样矛盾的人或事,请看。
1、万能溶液。播放音频。
师:他居然要发明能溶万物的溶液,想一想,这可能吗?谁能用提问的方式来点醒这位青年?
预设:以何物盛此溶液?说的很有文言味。
预设:用何物盛之?
预设:既容万物,以何物盛之?
师:是啊,既容万物,以何物盛之?
2、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在故事中,生活中大家遇到过这样矛盾的事吗?
(停顿)
生举例子
预设 1 爸爸说不能长时间看手机,他自己却常常看很久。
预设 2 吸烟有害健康,却还是生产烟。
预设 3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预设 4 商店老板说自己的钢笔写的字很清晰,谁也擦不掉,又说自己的涂改液很厉害,什么字都可以涂掉。
预设 5人们一边说保护环境,一边砍伐树木。
师:通过同学们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大家真正体会到了自相矛盾的含义。
3、师:好故事百读不厌,好故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复述这个故事呢?指生背(PPT图片提示)
师:复述的很好,很有文言文的味道,看样子他已经将故事铭记于心了。来,我们一起借助板书,来背诵这篇文言文。
课后作业
作业小超市: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学习文言文《郑人买履》,关注人物思维。感兴趣的同学将这篇文言文用现代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闪耀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照亮我们的世界。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主要从七个板块入手,循序渐进,一步步让同学们体会到文言文的美妙。
1.指导书写“矛”与“盾”时,借助“矛”“盾”的形状和功能,加深认识,突破学生书写时易忽视的要点。
2.通读,意在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读好停顿和节奏,以读促教为下一阶段的理解做铺垫。
3.学生此前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文意,对于没有注释的字词,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猜测等方法,并简单说说理由。同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放进句子中读,理解字意后再读,有利于学生识记。
4.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所面对的情景,推测想象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了解思维过程,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验出来,这样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背后的启示才是精华所在。引导学生从楚人、围观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指出矛盾,再理性规劝楚人,对楚人提出各种真诚的劝告,在劝说中,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寓意。而这些深刻道理,完全使学生自己领悟到的,胜过教师讲解百倍。
6.仅仅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内化积累,学以致用。此板块出示文言版《新自相矛盾》,意在引导学生能敏锐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并能智慧地避免矛盾。当然,优秀的文言作品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因此教师鼓励学生背诵积累,让《自相矛盾》这一经典故事,永远铭记在学生的心上,让中华文化的精髓永放光芒。
7.本课的学习已接近尾声,但传统经典的魅力仅展示了冰山一角。教材中的文言文只是一个例子,文言文中习得的方法,要运用于课外大量的自主学习中。韩非子的哲学智慧,为学生开启了思维之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同学们去阅读、去探索、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