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4 21:39: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古诗三首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人历来都把国家的兴亡与自身的荣辱结合在一起。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爱国诗人陆游、杜甫,走进他们的心灵,感受他们的情怀。
(二)读诗解题,初步感知
1.自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合诗句认读和理解“仞、岳、蓟、涕、襄”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
2.将两首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
3.再读诗题,交流获取的信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点明写这首诗的时间,“出篱门”点明写这首诗的地点,“迎凉有感”写作者想到了什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被称为“诗圣”的唐朝诗人杜甫。“闻”是听,“官军”指的是朝廷的军队,“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4.根据题目的意思,读出题目的停顿。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然后交流。
2.教师解释古今义差别大的词语。
(四)聚焦“泪”字,对比悟情
1.思考: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泪”,分别是谁人之泪?为何而流?诗人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品读体会。
2.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本诗中的“泪”是谁的泪?为何而流泪?诗人内心什么感受?
——悲民之情。
(2)诗的前两句还写到了黄河和华山,仅仅是写山河的壮美吗?
——壮丽的河山,如今都被金人占去,这一切怎不令人悲痛叹息?写出了悲国之情。
(3)诗人只是在写遗民之悲、国家之悲吗?在失望与希望之中沉浮挣扎的,还有谁?
——悲己。
教师相机补充:
(4)从这两首诗中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忧国忧民。
(5)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杜甫之泪,缘何而落?明明大喜,却又为什么会“涕泪满衣裳”呢?
教师补充资料:
①师生合作朗读。
②结合注释,理解作者的情感。
——作者经历了战乱之苦,所以初闻喜讯,悲喜交集,禁不住“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
(2)从哪里还可以读出诗人的喜悦?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和感受。
(3)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的“喜欲狂”是为谁而喜为谁而狂。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爱国爱民。
(4)有感情地朗读。
4.教师小结:
这两首诗,一首写亡国之悲,一首写返乡之喜,但都体现了诗人拥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一份爱国爱民的情。中国历朝历代的读书人均“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夙求”,这种强烈的家国责任感绵延千年,根植在每一代读书人的骨子里。让我们把这两首诗背下来,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吧。
(五)布置作业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历史长河中的古代爱国诗人们,他们心怀家国,创作出一篇篇不朽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更多的爱国诗词,读一读,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2.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