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八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总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这首诗反映的史实是( )
A.国民党一大 B.八七会议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回顾历史,国共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毛泽东在1945年5月谈到国共关系的时候曾预言:国共和谈谈拢的希望一丝一毫也没有。毛泽东此预言应验的标志是( )
A.“双十协定”的达成 B.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
3.下列图片呈现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大生产运动
C.解放区土地的改革 D.一二·九运动
4.“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5.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 B. C. D.
6.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至此,人民解放军开始( )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1949年)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中路集团军首先在安徽段突破国民党军队的江上防线……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过江后,直插京沪线、京杭公路和浙赣线。”此次军事行动的重要成果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战略反攻
C.结束了三大战役 D.推翻了国民政府
8.1948年冬,陈毅赋诗《记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材料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共产党的决策英明 B.国民党不得人心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9.“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将这一观点付诸实践的表现是( )
A.创办大生纱厂 B.创办汉阳铁厂
C.筹建北洋舰队 D.创办开平煤矿
10.张謇认为,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要使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材料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 )
A.注重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主张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1.老照片是浓缩的“社会史”,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下列这组照片最适合用来研究( )
晚清上海衙门百姓跪官 民国初年躬身问候 握手礼
A.自由平等观念渐入人心 B.服饰文化日趋西洋化
C.社会生活完全近代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的优点,款式发生重大变革。经过改良的旗袍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这说明近代社会生活( )
A.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C.地区发展变化很平衡 D.推崇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13.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先……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材料表面当时中国教育( )
A.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14.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里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八股文的废除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15.1939年《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公学礼堂首演后获得了巨大成功。那时几乎是有人群的地方,都能听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这首歌在当时广泛传唱主要是因为( )
A.学校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 B.日本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C.民众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延安是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7分,共4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取得了什么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地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从而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而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取得胜利。——摘编自金冲及《五十年变迁》 图二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2)图二出现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材料三: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大反攻,即将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摘编自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3)为实现材料三中的“基本任务”,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什么行动?该行动有何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实业,提办了垦牧公司,并随即创设了农科大学;为了提高纱厂的棉纱质量与数量,创立了纺织学校;由于来南通旅学和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为防止疾病,又开办了医科大学。农科、纺织、医科三所大学合并后,演变为日后著名的南通学院。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人仿效西方民主政治形式,纷纷建党并竞相创办大学,以学校为基地,扩大影响,宣传并实现政纲与主张,培养建国人才。民国初年,大学及具有大学性质的法政专门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著名的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海南大学在创办与发展中,都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资助。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创办大学教育的目的。他在南通发展实业的做法有何特色?(4分)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大学教育兴起的原因。(6分)
(3)综上所述,谈谈大学教育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分)
18.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文化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7分)
【图示演绎民族工业】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
(1)观察示意图一,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结合材料一,分析①处民族工业兴起和④处民族工业萧条的原因。(6分)
【革命改变社会习俗】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府仍沿用前清官场的旧称呼,孙中山认为,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
(2)图二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习俗哪一方面的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观点。称呼的改变体现当时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音乐彰显时代强音】
材料三:
(3)上面两首名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两首歌曲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
一、1-5 DBCBA 6-10 DDCAC 11-15 ABBBB
二、16.(1)成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2分)原因: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2分)
(2)措施: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此基础上开展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分)作用: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分)
(3)行动: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2分)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分)
(4)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言之有理即可,2分)
17.(1)目的:为发展近代工业培养人才。(2分)特色:把实业和教育(或人才培养)结合起来。(2分)
(2)近代社会发展实业的需要;民族实业家、华侨等的创建活动与资助;民国时期政党活动的推动;西学和西方教育制度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3)为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培养了人才;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智力支持;成为海内外华人团结救国的途径。(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8.(1):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19世纪末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进入萧条、萎缩阶段。(2分)兴起的原因:受洋务运动的影响。(2分)萧条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挂。(2分)
(2)变化:剪。(1分)观点:旧称呼体现了不平等,与共和政体相违背,须废除。(1分)变化:平等的意识逐渐提高。(1分)
(3)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高涨。(2分)共同主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2分)
(4)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丰富了人们的生活。(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