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PDF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PDF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0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4 22:1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泉州一中 2024 届高三 12 月份月考
生物学试题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10,2 分/题;11-15,4 分/题;本题共 40 分)
1.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
A.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B.线粒体 DNA 复制时会发生基因突变
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
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2.核糖体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rRNA 是以 DNA 为模板转录的。转录 rRNA 的 DNA 称为
r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蓝细菌等原核生物中无 rDNA
B.人体细胞 rDNA 可能存在于核仁
C.rRNA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 mRNA 结合
D.人体不同细胞转录产生的 rRNA 不同
3.M6P 分选途径是形成溶酶体的重要途径之一,进入高尔基体中的溶酶体酶前体,在 S 酶的
作用下形成 M6P 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 M6P 受体识别,进而包裹
形成溶酶体。若溶酶体中缺乏某种水解酶,相应底物不能被降解而积蓄在溶酶体内,便会引
发溶酶体贮积症。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抑制 M6P 受体基因的表达,细胞内不能加工形成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
B.含 M6P 标志的蛋白质能被 M6P 受体识别,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C.溶酶体贮积症的原因是 S 酶功能缺失,导致溶酶体的数量减少
D.S 酶基因缺失的蝌蚪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小型青蛙
4.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 P)催化反应:果糖-6-磷酸+ATP 果糖-1,6-二磷酸+
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下图为高、低两种 ATP 浓度下酶 P 与果糖-
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酶 P 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消耗 ATP 而不产生 ATP
C.酶 P 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 ATP 的反馈调节
D.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 P 活性关系有利于促进有氧呼吸
1
{#{QQABQYKUggggQgBAABhCEQHKCAAQkAACAAoGRBAMMAABQBNABAA=}#}
5.增强子是 DNA 上一小段可与特定蛋白质(转录因子)结合的序列,可增强多个基因的转
录水平(如图)。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增强子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B.增强子发挥作用受细胞外信号影响
C.增强子在不同细胞中发挥相同水平的作用
D.增强子远距离发挥作用与染色体缠绕有关
6.某二倍体雌性动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用和“●”和 “o”表示,它们依次出
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这两个着丝粒所在染色体的关系是
A. 同源染色体 B. 非同源染色体
C. 姐妹染色单体 D. 非姐妹染色单体
7.进展演替指生物群落向结构和成分复杂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
到充分。逆行演替则指群落向结构简单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分别是森林和荒漠
B.人类的活动可改变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火灾后的森林和过度放牧的草原上的演替属于逆行演替
D.进展演替提高了物种丰富度但不影响物种生态位的变化
8.科研人员从红细胞膜上分离出蛋白质 CHIP28,推测其可能是水通道蛋白,并利用非洲爪
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以验证推测是否合理,方法及结果如下图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CHIP28 蛋白也存在于肾细胞”这一事实可作为推测的依据
B.科学家推测存在水通道蛋白的原因是水不能自由通过脂双层
C.选择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要求其对水通透性较低
D.实验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变化支持“CHIP28 蛋白是水通道蛋白”
2
{#{QQABQYKUggggQgBAABhCEQHKCAAQkAACAAoGRBAMMAABQBNABAA=}#}
9.羽衣甘蓝因其耐寒性和叶色丰富多变的特点,成为冬季重要的观叶植物。将其叶片色素提
取液在滤纸上进行点样,先后置于层析液和蒸馏水中进行层析,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已知
1、2、3、4、5 代表不同类型的色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色素 1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B.色素 1、2、3、4 难溶于蒸馏水
C.色素 5 可能存在于植物的液泡中
D.缺 Mg 会影响色素 1 和 2 的含量
10.神经环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是感受刺激、传递神经信号、对神经信号进行分析与整合的
功能单位。在食物充足时,线虫吞咽运动的神经环路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图中神经元甲是
食物感觉神经元,乙、丙是中间神经元,丁是运动神经元。①②处的作用最可能是
A. 、 B. 、 C. 、 D.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1、12 题。
材料:高等动物的饥饿感和饱腹感受到胃饥饿素和瘦素调控(如下图所示)。近期科研人员
发现发生细菌感染的伤口在愈合时也受到这两种激素调控。
11.下列关于胃饥饿素和瘦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瘦素抑制食欲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胃饥饿素和瘦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C.胃饥饿素和瘦素可以在血浆和胃液中检测到
D.瘦素使下丘脑细胞兴奋,胃饥饿素则抑制下丘脑细胞
3
{#{QQABQYKUggggQgBAABhCEQHKCAAQkAACAAoGRBAMMAABQBNABAA=}#}
12.在正常小鼠体内,瘦素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单核细胞可以分泌胃饥饿素调控瘦素,
对该过程有抑制作用。为探究该抑制作用发生在脂肪细胞还是血管上皮细胞上,研究人员设
计了以下实验。实验分组中添加的激素或检测指标不合理的是
实验分组 添加激素 实验细胞 检测指标
1 胃饥饿素、瘦素 血管上皮细胞

2 Ⅰ 血管上皮细胞
3 Ⅲ 脂肪细胞
IV
4 空白 脂肪细胞
A.Ⅰ瘦素 B.Ⅱ血管上皮细胞数量 C.Ⅲ胃饥饿素 D.IV 脂肪细胞数量
13.研究发现吞噬细胞能产生免疫记忆,该种免疫应答被称为“训练免疫”,机制如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因子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表观遗传修饰使遗传信息改变
C.二次刺激促进吞噬细胞的增殖分化
D.训练免疫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14.蚜虫危害农业生产,而蚜虫体内的寄生蜂是其天敌。棉花、蚜虫与不同寄生蜂间存在如下
的食物链:棉花→蚜虫→初级寄生蜂→重寄生蜂。为构建棉田中蚜虫与不同寄生蜂之间具体
的营养结构模型,从僵蚜(初级寄生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导致蚜虫死亡形成僵蚜)中提取
DNA 样本,利用 PCR 技术对僵蚜和各类寄生蜂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PCR1 PCR2 PCR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CR1、PCR2 和 PCR3 的关键是根据不同蚜虫的 DNA 序列设计引物
B.通过增加初级寄生蜂 F 的数量可以防治蚜虫 B 和蚜虫 C
C.PCR 前需从僵蚜 DNA 分离蚜虫、初级寄生蜂和重寄生蜂 DNA
D.通过增加重寄生蜂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棉田产量
4
{#{QQABQYKUggggQgBAABhCEQHKCAAQkAACAAoGRBAMMAABQBNABAA=}#}
15.编码乳糖酶的 LCT 基因位于人类 2 号染色体上。若个体成年后该基因表达量下降,称为
“乳糖酶不持续(LNP)”,表现为机体对乳糖不耐受;若该基因能持续表达,则称为“乳糖
酶持续(LP)”,即乳糖酶直至成年还维持在较高水平。某家族上述性状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
所示,对 LCT 基因测序发现,Ⅲ-1 为杂合体。LNP 性状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C.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D.表观遗传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16.衣藻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研究者以衣藻为实验材料,开展 CO2 影响生长的深入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2)当 CO2浓度适当增加时,衣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速率
加快,从而生成更多的 C3,C3 接受 释放的能量,然后被进一步还原,之后在酶的作
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更多糖类。
(3)TOR 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酶,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快代谢和生长。
①为确定光合作用与 TOR 活性的关系,研究者对正常光照条件下的衣藻进行黑暗处理 12h
后,测定其 TOR 活性。接着将衣藻均分为 2 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添加 GLA(一种暗反
应抑制剂),再次进行光照处理,测定其 TOR 活性。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黑暗 12h 光照(甲组) 光照(乙组)
GLA 不添加 不添加 添加
TOR 活性 + +++ +
注:“+”数量越多,表明 TOR 活性越强。
黑暗处理 12h 的目的是 。据表可推测光合作用与 TOR 活性的关系是 。
②如图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及其中间产物形成氨基酸的途径。进一步研究表明暗反应固定的
CO2 可通过增加谷氨酰胺的含量从而提高 TOR 的活性。以下能为上述结论提供证据的
是 。
A.阻断图示中淀粉的合成途径,TOR 活性减弱
B.阻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合成,TOR 活性增强
C.阻断谷氨酸到谷氨酰胺的合成,TOR 活性减弱
5
{#{QQABQYKUggggQgBAABhCEQHKCAAQkAACAAoGRBAMMAABQBNABAA=}#}
(4)综上所述,完善 CO2浓度适度增加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
17.牵牛花为虫媒、两性花,花色多样,有白色、红色、蓝紫色等。下图为其色素代谢途径示
意图。为探究牵牛花色的遗传与进化,研究者进行了调查和实验。
注:A、B 基因位于细胞核内,其等位基因 a,b 无相应功能。前体物质使花呈白色。
(1)牵牛花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2)调查传粉者对某牵牛种群的访问次数,结果如下表。
种群中所占 传粉者访问 传粉者访问次数
比例 次数(次/花) 中华蜜蜂 小豆长喙天蛾 其他昆虫
白色花 25% 1.0 11 16 5
有色花(红、蓝
75% 2.0 30 148 15
紫)
调查数据表明,对牵牛花花色有偏好的传粉者是 。
A.中华蜜蜂 B.小豆长喙天蛾 C.其他昆虫
(3)研究人员进一步用无毒无味的蓝紫色(或红色)染料涂抹牵牛种群中 50%的白花牵牛
的花瓣,另外 50%白花牵牛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一段时间后统计结实率。该实验的目的是验
证 。据此解释牵牛花花色进化的原因 。
(4)进一步研究发现,另一对等位基因 D,d 也影响牵牛花的花色,dd 表现为白色。调查
发现,某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0.05,d 的基因频率为 0.4。从基因与性状间的关系角度,
推测 a 和 d 基因频率差异的原因是 。
6
{#{QQABQYKUggggQgBAABhCEQHKCAAQkAACAAoGRBAMMAABQBNABAA=}#}
18.花生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为研究花生耐盐能力的生理机制,研究人员进行系列实验。回
答下列问题:
(1)脱落酸的产生和分布是 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LOSS 基因是脱落酸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将反义 LOSS 基因导入模式生物(烟草)中
制备反义 LOSS 转基因植株,不同植株 LOSS 的表达量如下图所示。将上述植株分别培养在
高盐培养基中,2、3 组的萎蔫程度高于 1 组,说明脱落酸能够 (填“提高”或
“降低”)花生植株的耐盐能力。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还应增加的实验组是 。
(3)植物 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气孔开放,反之气孔则关闭,
从而调节蒸腾速率。植物细胞质的渗透压与钾离子浓度密切相关,保卫细胞的质膜上含有内
向与外向两种钾离子通道,研究人员据此推测脱落酸通过调节保卫细胞钾离子浓度,最终影
响植物的耐盐能力。记录单个离子通道的电流,请画出预测支持以上推测的实验结果:

(4)植物适应高盐环境与多种生理特性有关。下列有利于植物适应高盐环境的特性是 。
A.液泡的发育增强
B.细胞膜上离子转运蛋白增加
C.细胞质内合成可溶性有机小分子
D.细胞内产生一类具有调节渗透作用的蛋白
19.为揭示茄子果皮色和果肉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用绿果皮植株和紫果皮植株杂交,F1 均为紫果皮,F2 中紫果皮株数为 84,绿果皮株数
为 26,初步判断果皮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依据是 。
(2)用白果皮植株和紫果皮植株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亲代组合 F1 F2
白果皮植株×紫果皮植株 均为紫果皮 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
由表可知果皮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 色果皮基因会阻碍 色
果皮基因发挥作用。
7
{#{QQABQYKUggggQgBAABhCEQHKCAAQkAACAAoGRBAMMAABQBNABAA=}#}
(3)用白色果肉植株和绿白色果肉植株杂交,F1 的果肉均为绿白色,且 F2 中绿白色果肉植
株与白色果肉植株的比值约为 3∶1,说明果肉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后续研究表明茄子
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者用一株紫皮绿白肉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
和白皮白肉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杂交,F1 均为紫皮绿白肉植株,F1 自交得到 F2 中出现
紫皮绿白肉、紫皮白肉、绿皮绿白肉、白皮白肉 4 种表型,比例约为 。F2 中未
出现表型为 的植株,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绿白色果肉基因抑制了
基因的表达使表皮呈现出果肉的颜色。
20.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 pBR322 质粒进行重组,得到的重组质粒导入牛的受精卵
中,使其发育为转基因牛,再通过细胞工程培育为转基因克隆牛。pBR322 质粒含有两个抗
生素抗性基因和 5 个限制酶切点(如图 2)。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
中得以表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 1 中显示的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图中①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
该过程所依据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 1 中的 mRNA 是从人体的________细胞中获取的。
(3)重组质粒形成与否需要鉴定和筛选,方法是将重组质粒的 DNA 分子导入大肠杆菌,通过
含抗生素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进行判断,如图 3 所示:
①如果受体菌在培养基 A 上能生长、繁殖形成菌落,而不能在培养基 B 上生长、繁殖,则
所使用限制酶的切点是图 2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目的基因插入了
________________中。
②如果受体菌在培养基 A 上不能生长、繁殖形成菌落,而在培养基 B 上能生长、繁殖,则
所使用限制酶的切点是图 2 中的________,即目的基因插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③如果受体菌在培养基 A 和培养基 B 上都能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则所使用限制酶的切点
是图 2 中的________________。
8
{#{QQABQYKUggggQgBAABhCEQHKCAAQkAACAAoGRBAMMAABQBNABA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10,2 分/题;11-15,4 分/题;本题共 40 分)
BBBBC ABBDA BDDBD
二、非选择题
16.(共 12 分)
(1)叶绿体(1分)
(2)CO2结合 C5(1 分) ATP和 NADPH(2分)
(3)①消耗光合作用产物,避免影响实验结果(1分)
光合作用是通过暗反应来直接增强 TOR 的活性(2 分)
②BC(1分)
(4)①糖类增多(1分)
②谷氨酰胺增多(1分)
③TOR活性提高(1分)
④蛋白质合成增多(1分)
17.(共 10分)
(1)aaBB或 aaBb或 aabb(2分)
(2)B(2分)
(3)传粉者的花色偏好会影响不同花色牵牛的繁殖(2分)
传粉者影响不同花色牵牛的繁殖,从而影响花色基因的频率(2分)
(4)a基因还控制其他性状,且该性状不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殖(2分)
18. (共 12分)
(1)基因表达调控(2分)
(2)提高(2分) 导入 LOSS基因的转基因植株(2分)
(3)(3分)
(4)ABCD(3 分)
19.(共 12 分)
(1)F2中紫果皮:绿果皮≈3:1(2分)
(2)紫(2分) 绿(2分)
(3)9∶3∶3∶1(2分) 白皮绿白肉(2 分) 白色果皮(2分)
20.(共 14 分)
(1)逆转录酶(2分) A→T、U→A、G→C、C→G(2分)
(2)垂体(2分)
(3)①切点 3或切点 4或切点 5(2分) 抗四环素基因(1分)
②切点 1(2分) 抗氨苄青霉素基因(1分)
③切点 2(2分)
9
{#{QQABQYKUggggQgBAABhCEQHKCAAQkAACAAoGRBAMMAABQB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