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运输作用 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5.5 运输作用 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5 10: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5节
运输作用
新课导入
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
树干
叶肉细胞
气孔
大气中
前面一节课学习了水分蒸腾的过程,那么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到叶里呢?
1.能说出茎运输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的部位
2.能识别导管与筛管在茎内的分布情况,
区分导管与筛管的功能及结构特征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我们知道,植物的根与茎相连,叶着生在茎及其分枝上。因此,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必然是通过茎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
你知道木本植物的茎具有怎样的结构吗?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形成层
树皮
木质部

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什么部分运输的
茎的全部结构都参与运输。或茎的外侧树皮参与运输,或茎的内部结构参与运输。
你们组的探究方案是怎样的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根据实验设计完成实验
方案实例(见下页)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清水
正常枝条
正常枝条
枝条树皮被剥
方案示例:
叶脉无变化
叶脉变红
叶脉变红
稀释的红墨水
观察茎的横切示意图
红墨水浸泡
清水浸泡
此红色区域?
讨论:
1.甲、乙两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2.茎的内部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
3.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方向?
相同,甲装置中的叶脉变成红色,液面下降。
由下往上。
说明茎将红墨水运输到了叶。
分析
材料 现象 实验材料处理
甲(剥掉树皮) 乙(保留树皮)
叶的变化 水量变化 叶的变化 水量变化
实验预测
实验观察
观察结论
叶脉变红,液面下降
叶脉变红,液面下降
叶脉变红,液面下降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木质部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由下往上
叶脉变红,液面下降
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被怎样运输到根部储存起来呢?
演示
观察枝瘤
讨论:
描述切口上、下方的形态变化?
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切口上方有瘤状物形成
有机物积累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茎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茎输导有机物的结构位于树皮中。树皮的最里面有韧皮部,韧皮部中有运输有机物的管道,有机物就是通过韧皮部的管道运输的。
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果的枝条剥去一圈树皮,称为环剥,这是为什么?
环割后该枝条上叶子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只能全部运输到果实,起到增产的作用。
想一想
观察导管和筛管
导管和筛管等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活动
导管:
管状细胞,死细胞,中空管道
筛管:
长形活的细胞,有筛板、筛孔
南瓜茎的导管和筛管(纵切)
玉米的导管和筛管(横切)
筛管
导管
导管和筛管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所在部位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组成细胞
导管
筛管
木质部
韧皮部
水、无机盐
有机物
下 上
上 下
死细胞
活细胞
年轮
春天和夏天,气候最适宜树木生长,形成层的细胞就非常活跃,分裂很快,生长迅速,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大、壁薄、纤维少,输送水分的导管多,这样构成的木质部叫春材或早材;到了秋天,形成层细胞的活动逐渐减弱,于是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就狭窄、壁厚、纤维较多、导管较少,这叫秋材或晚材。这样构成的年轮。
知识拓展
随堂巩固
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如果剥皮的话,树皮中含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被割断,树根得不到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导致树木死亡;而空心只是髓和一部分木质部空了,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仍在,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仍能运输到枝叶。
课堂总结
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运输
方向:从下至上
导管:管状细胞,死细胞,中空管道
有机物在韧皮部运输
方向:从上至下
筛管:长形活的细胞,有筛板、筛孔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有机物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