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
阶段检测卷(二) 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2·浙江杭州期末)某游客在游览北戴河海滨的游记中写道:“北戴河真不愧是避暑胜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的风都凉爽柔和,让人感觉十分畅快。但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是完全不同的。”读北戴河海滨一日内大气运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表示“凉爽柔和”的晚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解释北戴河海滨一日内风向变化主要运用的是( )
A.水循环的原理 B.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
C.热力环流的原理 D.大气垂直分层的原理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分为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为直接辐射,通过大气、云、雾、水滴、灰尘以及其他物体不同方向的散射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散射辐射。下图为太阳辐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正确表示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4.下列关于杭州散射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大小主要与纬度因素有关
B.其大小主要与空气密度有关
C.一年中冬季较夏季更明显
D.一年中夏季较冬季更明显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对流层下部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叫作逆温。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图中,未出现逆温现象的是( )
6.逆温现象会导致下列哪种问题的出现 ( )
A.臭氧层空洞 B.加剧空气污染
C.全球变暖 D.沙尘暴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
7.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沥青路面和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B.地面增温增强了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D.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
8.假如该日沥青路面和草地间存在热力环流,则此环流最为明显的时间是(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2022·浙江湖州期末)近日,世界气象组织确认,俄罗斯小镇维尔霍扬斯克2020年6月20日的温度达到38 ℃,成为北极地区温度的新纪录。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9~10题。
9.相比全球其他地区,北极变暖速度更快的原因是( )
A.①减弱、②增强 B.②增强、③增强
C.③减弱、④增强 D.④增强、⑤增强
10.“北极放大效应”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北极极光现象增多
B.全球热带的范围扩大
C.水循环周期会变长
D.北冰洋通航时间变长
某年自7月20日起的一段时间内,郑州由于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这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
A.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
B.降水集中,强度大
C.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D.硬化路面多,下渗慢
12.当个人面对洪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
B.抓住一切漂浮物体伺机向高处逃生
C.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D.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下安全的地方逃生
迪拜朱美拉棕榈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酒店、主题公园等。下图为朱美拉棕榈岛设计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人工岛的建设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能源资源 D.空间资源
14.朱美拉棕榈岛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 )
①保护海洋生物栖息地 ②改变海流运动方向 ③破坏沿海红树林生长 ④改变海岸地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海面有效回辐射是指海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之差。读海面有效回辐射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图(单位:km·m-2),完成15~16题。
15.下列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海面辐射 D.太阳辐射
1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海面温度越高,有效回辐射越大
B.相对湿度越小,有效回辐射越小
C.当天空有云时,有效回辐射减小
D.有效回辐射与保温作用呈正相关
读世界海洋表层某地理要素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该曲线代表的地理要素是( )
A.盐度 B.温度
C.湿度 D.密度
18.与副热带海区比,赤道附近海区要素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B.有河流的稀释作用
C.沿岸附近有寒流流经
D.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温州某中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的知识后,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分别用冷、热毛巾包裹充满烟雾的塑料瓶,并立即打开瓶盖、取走棉塞,观察烟雾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学生预测实验现象为( )
A.瓶1烟雾从瓶底流出,瓶2烟雾从瓶底流出
B.瓶1烟雾从瓶底流出,瓶2烟雾从瓶口升起
C.瓶1烟雾从瓶口升起,瓶2烟雾从瓶口升起
D.瓶1烟雾从瓶口升起,瓶2烟雾从瓶底流出
20.下列地区近地面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与瓶2一致的是 ( )
A.夏季晴朗白天的山顶 B.冬季晴朗夜晚的市区
C.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D.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火山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产生的巨量火山灰上升到高层大气中,导致随后一年全球均温下降0.6 ℃。而7亿年前的全球火山大爆发,则深刻改变了大气成分,将地球从漫长寒冷的“雪球时期”中拯救出来。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21~22题。
21.据图分析,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导致随后全球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小 B.②减小
C.③增大 D.⑤减小
22.据图分析,7亿年前全球火山爆发导致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 )
A.④减小 B.⑥减小
C.⑧增大 D.⑨减小
抹香鲸是典型的广盐性生物,广泛分布于赤道到两极的不结冰的海区,呼吸换气时浮出水面,捕食时下潜深度可达2 000米。据此完成23~24题。
23.抹香鲸换气后下潜捕食过程中,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示意正确的是( )
24.抹香鲸分布海区盐度特点及成因为( )
A.低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高,减盐效应
B.副热带海区盐度高,降水少,蒸发旺盛
C.高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低,蒸发量小
D.深层海水盐度最高,密度大,增密效应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大于冬季 B.郊区大于城区
C.冬季大于夏季 D.城区大于郊区
26.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B.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C.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D.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
2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及洋流分布图。
材料二 图2为我国东部海区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
图1
图2
(1)海水的温度、盐度和 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 、潮汐、洋流, 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3分)
(2)潮汐的形成与 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图中 的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当地每年一般在 (选择填空)前后举办“观潮节”。(3分)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3)长江口海域夏季盐度的分布特点是从近岸向外海,表层海水盐度逐渐 ,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此特征主要是受到 影响。冬季,该海域盐度会变 。(6分)
(4)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根据图示信息简述舟山渔场的成因。(4分)
(5)图2中①地沿海滩涂宽阔,②地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③地海岸线破碎、海岸壁立呈现出不同的典型地貌景观。请将下表中的地貌景观与三地进行匹配(填序号)。(6分)
地貌景观 地点 地貌类型
海岸 地貌
河口(海岸) 地貌
海岸 地貌
2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 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 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6分)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6分)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通风口2大气是从暖棚流向内室还是从内室流向暖棚。(8分)
阶段检测卷(二) 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
1~2.1.C 2.C 解析 第1题,晚上陆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海洋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故C正确。第2题,北戴河海滨一日内风向变化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气温差异,进而出现气压差异,主要运用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C正确。
3~4.3.D 4.D 解析 第3题,根据题干中对于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的定义,①为穿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还未到达地面,①错误;②为被云层反射回向太空的太阳辐射,②错误;③为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直射辐射;④是经过大气颗粒物、水滴等散射的太阳辐射,④为散射辐射。D正确。第4题,根据题意可知,散射辐射受到大气、云、雾、水滴、灰尘以及其他物体不同方向的散射而产生,因而,其大小与纬度因素、空气密度关系不大,A、B错误;在一年之中,杭州夏季降水较多,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滴、云等,使得散射辐射较冬季明显,C错误,D正确。
5~6.5.A 6.B 解析 第5题,由题意可知,对流层大气的正常情况为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因此未出现逆温现象的是A。第6题,臭氧层空洞是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的氟利昂导致的,A错误。全球变暖是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C错误。逆温不利于沙尘暴的产生,D错误。逆温会加剧空气污染,B正确。
7~8.7.C 8.C 解析 第7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近地面大气热量来源于沥青路面和草地,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较沥青路面和草地低。故选C。第8题,沥青路面与草地之间的温度有差异,使得温度相对较高的沥青地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相邻的草地温度较低,形成高气压,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读图可知,图中两种路面的温度差异在14时达最大值,热力环流最为显著。故选C。
9~10.9.D 10.D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由于北极地区过去有冰雪覆盖的区域较广和时间较长,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高,随着气候变暖,地表大量冰雪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③)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表温度升高,地面辐射(④)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使得气温升高更快;海洋表面海冰面积减小,海水蒸发加强,空气中的水汽增多,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①)的削弱作用略有增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②)略有减小;空气中水汽增多,二氧化碳增多,使得大气逆辐射(⑤)增强,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加快气温的升高。故选D。第10题,材料信息表明,“北极放大效应”是指北极地区加速变暖的现象。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影响的结果,与“北极放大效应”无关,排除A;北极地区加速变暖并不会影响全球热带的范围扩大,排除B;“北极放大效应”使得蒸发加强,降水增多,冰川更新速度加快,因此应该使得当地水循环周期变短,排除C;北极地区加速变暖使得北冰洋封冻的时间变短,通航时间会变长,D正确。
11~12.11.A 12.B 解析 第11题,郑州距离海洋远,海水不能倒灌到郑州。故选A。第12题,当个人面对洪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是抓住一切漂浮物体伺机向高处逃生,B正确。地下室地势低,容易被洪水淹没,A错误。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容易被洪水淹没,C错误。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上安全的地方逃生,D错误。
13~14.13.D 14.B 解析 第13题,海上人工岛一般在小岛和暗礁基础上建造,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一种方式,D正确。第14题,朱美拉棕榈岛会挤占海洋生物栖息地,①错误;朱美拉棕榈岛的改造,改变了海流运动的方向,②正确;朱美拉棕榈岛建在海上,不会破坏沿海红树林生长,③错误;朱美拉棕榈岛增加了海岸线,改变了海岸地貌,④正确。故选B。
15~16.15.D 16.C 解析 第15题,太阳表面温度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D正确;大气、海面温度较低,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和海面辐射都属于长波辐射,A、B、C错误。第16题,根据图示信息,随海洋表面温度升高,有效回辐射减小,A错误;相对湿度越大,有效回辐射越小,B错误;当天空有云时,大气逆辐射增强,海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减小,有效回辐射减小,C正确;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有效回辐射与保温作用呈负相关,D错误。
17~18.17.A 18.D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南纬60度由于海洋分布广阔,没有陆地径流汇入,而北纬60度处陆地广阔,有大量陆地径流汇入,因此南纬60度处的盐度较北纬60度处的盐度要高,因此图中曲线符合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分布规律,A正确;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呈单峰型,B错误;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增,D错误;海洋表层都是海水,湿度指的是大气层的湿度,因此湿度不是海洋表层的海水性质,C错误。第18题,由上题推论可知,该要素指的是海洋表层盐度,与副热带海区相比,赤道附近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而副热带海区降水少,且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因此赤道附近海区的盐度比副热带海区要低,D正确。
19~20.19.D 20.D 解析 第19题,热毛巾包裹的塑料瓶气温高,烟雾从瓶口升起;冷毛巾包裹的塑料瓶气温低,烟雾从瓶底流出,故选D。第20题,瓶2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烟雾从瓶底流出。夏季晴朗白天的山顶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冬季晴朗夜晚的市区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受暖流的增温作用,近海面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由于湖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相对于周边陆地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故选D。
21~22.21.BC 22.AC 解析 第21题,根据材料“产生的巨量火山灰上升到高层大气中,导致随后一年全球均温下降0.6 ℃”,结合图可知,①表示的是大气层以外的太阳辐射,未被削弱,A错误。大气层中多火山灰,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被吸收、反射、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③和⑤均增大,②减小。B、C正确,D错误。第22题,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火山爆发后地表覆盖火山灰,导致地面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减弱,吸收能力增强,A正确。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即⑥和⑨都增多,B、D错误。近地面大气因大气逆辐射强而升温,C正确。
23~24.23.AD 24.BC 解析 第23题,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 000米以内下降明显,深度大于1 000米变化较小,A正确,B错误;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表层增加明显,深层增加缓慢,D正确,C错误。第24题,据材料“抹香鲸是典型的广盐性生物,广泛分布于赤道到两极的不结冰的海区”,结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可知,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高纬度递减。低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高,降水较多,A错误;副热带海区盐度高,降水少,蒸发旺盛,B正确;高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低,蒸发量小,C正确;深层海水盐度与表层相差不大,D错误。
25~26.25.AD 26.AB 解析 第25题,结合材料“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日出、日落时刻,大气散射辐射弱,而此时是太阳高度小的时刻,正午前后,大气散射辐射强,而此时是太阳高度大的时刻,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太阳高度呈正相关,夏季太阳高度大于冬季,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A正确,C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大气散射辐射大于晴天,原因是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呈负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严重,大气透明度低,故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B错误,D正确。第2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A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包括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B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C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天气晴朗,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D错误。
27.答案 (1)密度 波浪 波浪
(2)月球 杭州湾 C
(3)升高 陆地径流 高
(4)寒暖流交汇;陆地淡水输入,带来无机盐类;地处浅海大陆架;地处中纬度,水温季节变化大。
(5)③ 侵蚀 ② 堆积 ① 堆积
28.答案 (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气温低。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无法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
(3)通风口2大气从内室流向暖棚。
解析 第(1)题,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故白天太阳辐射强。因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量的地面辐射传递到宇宙空间,大气升温慢,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气温低。第(2)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棚内温度升高,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无法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起到了保温作用。第(3)题,通风口2大气从内室流向暖棚。棚内受太阳辐射影响升温,气流上升,热气流经通风口1由暖棚流向内室,内室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冷气流经通风口2从内室流向暖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