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阶段检测卷3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阶段检测卷3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6 16:5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
阶段检测卷(三)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灌淤土是指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据此完成1~2题。
我国灌淤土分布略图
1.下列与灌淤土成因相似的是(  )
A.紫色土 B.红壤
C.黑土 D.水稻土
2.对于灌淤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仅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土体比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一
C.属于温带地区代表性土壤
D.土壤结构良好,不易发生盐碱化现象
下图为土壤发育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4.影响土壤矿物构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秋冬季节拍摄的河南洛阳某公园景观照片。图中较高大的为当地树种,低矮的为南方树种。据此完成5~6题。
5.当地自然植被类型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
6.影响南方树种和当地树种此时外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浙江省推广未来社区建设,其建筑亮点之一是在建筑的垂直方向上,覆盖有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右图示意“垂直森林”效果图。据此完成7~8题。
7.“垂直森林”营造乔木、灌木和草本组成的立体植被,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升住宅环境的舒适性
B.提高植被对光照的利用率
C.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D.增加建筑物对雨水的收集
8.“垂直森林”中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乔木,其特征是(  )
A.终年常绿 B.常有板状根
C.有茎花现象 D.多纸质叶片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某一地理研学小组在研学过程中绘制的我国某地区地表剖面及景观变化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图1
图2
9.研学线路的走向以及影响沿线景观变化的因素是(  )
A.南北 热量 B.西东 热量
C.北南 水分 D.东西 水分
10.图2中代表图1中①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是(  )
A.甲 B.丙
C.乙 D.无法判断
黑龙江省黑土广布,北部大兴安岭分布着挺拔、塔形、树干较细、根系较浅的兴安落叶松。读兴安落叶松景观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兴安落叶松植被特征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根系较浅,可吸收深层土壤养分
B.针状叶片,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C.塔形树木,可防止积雪压断树枝
D.树干较细,能够抵挡冬季的大风
12.黑龙江的黑土腐殖质含量高,主要是因为(  )
A.成土母质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B.农业生产中施用了大量的农药
C.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淀积层厚
D.气温低,腐殖质分解慢,积累多
胡杨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沙漠地区。读图,完成13~14题。
13.胡杨林属于(  )
A.落叶林 B.常绿林
C.针叶林 D.热带雨林
14.胡杨林对西部地区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
A.抗干旱 B.耐盐碱
C.御风沙 D.排涝渍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当地土壤富含硒元素,适宜发展种植业。下游的居延海古代湖面宽广,20世纪60年代出现大幅萎缩。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略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影响张掖地区土壤富含硒元素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人类活动
C.气候 D.生物
16.20世纪60年代居延海面积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湖面蒸发增加
B.沙漠面积扩大,湖底下渗增加
C.上游过度用水,入湖径流减少
D.东南季风减弱,年降水量减少
17.自然土壤经过人类的耕作、施肥、灌排、改良后,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成为耕作土壤,下图为耕作土壤剖面图。有关土壤各层的判断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层为耕作层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
B.乙层为犁底层 土层紧实,颜色较暗
C.丙层为自然土层 未经熟化,保肥作用强
D.乙层为淋溶层 矿物质淋失,土质疏松
18.与热带雨林相比,宁波地区的天然森林植被具有的特征是(  )
A.垂直结构较为复杂
B.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
C.多板状根和茎花现象
D.叶片宽阔,秋冬季节落叶
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分布有胡杨林。胡杨生命力顽强,能调节局部小气候,对水循环各环节有了一定的影响。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地形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塔里木盆地内部典型植被的特点是(  )
A.树干高,有板状根
B.叶片小,多年生草本植物
C.叶片宽,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D.根发达,叶片呈鳞状或刺状
20.胡杨种植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可能是(  )
A.蒸腾作用减弱 B.水汽输送增多
C.地下径流减少 D.下渗作用增强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世界某地自然景观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图示景观一般分布在(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22.图示地区(  )
A.草木全年生长旺盛,一片葱绿
B.丛生禾草植物为主,叶片内卷
C.湿季草原葱绿,生长旺盛
D.干季草类枯黄,植被凋零
黑土腐殖质层深厚、肥沃,是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及气候的影响,黑土退化严重。据此完成23~24题。
23.东北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
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全球变暖,微生物活性弱
C.冬季风大,风力侵蚀严重
D.过度耕作,有机质消耗多
24.为增加土壤肥力,有效的方法有(  )
A.增施有机肥 B.秸秆还田
C.植树造林 D.翻耕松土
读部分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图,完成25~26题。
25.最适合在我国天山南坡生长的两类植被是(  )
A.苔藓 B.山毛榉
C.阴生草类 D.阳生草类
2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阳生草类光合作用较强
B.阴生植物强光利用率低
C.阳生植物光合作用高于阴生植物
D.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始终成正比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
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高一期末复习期间,小慧同学对地理必修一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手绘了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结合绘图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适当总结(见上图)。地理老师大明发现小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有待完善和修订,请你帮助小慧同学一起来完善和修订。
(1)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失的两个环节是    和      。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          。(6分)
(2)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       (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应改为       ,         。(6分)
(3)对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叙述有误,应改为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    (填“较快”或“较慢”),      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4分)
(4)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     共同构成的。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水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     与人类的社会关系最密切。(4分)
28.(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略图及甲地土壤剖面图。
材料二 17世纪,清廷入关,“尽族西迁”,同时实行封禁,导致东北人口总量较低。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百姓闯入东北开垦土地,东北人口快速增加。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持续七年净流出,累计减少182.4万。
(1)黄河流出太行山后塑造的地貌类型有      、      ,简述其过程。(6分)
(2)甲所在平原典型的土壤为    ,其颜色主要由   层(填“A”“B”“C”或“D”)决定。从气候、生物角度分析该区域土层深厚、肥沃的原因。(5分)
(3)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请将下列资源归类(填代码)。(3分)
①海底通信 ②贝类 ③小黄鱼 ④运输 ⑤锰结核 ⑥港口建设 ⑦可燃冰 ⑧对虾 ⑨分布在大陆架的石油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4)17世纪和21世纪引起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简述当今人口迁移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8分)
阶段检测卷(三)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1~2.1.D 2.B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灌淤土属于人类对原有土壤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土壤,与之成因相似的是水稻土,水稻土是在原有红壤的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进行改良而形成的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D正确;紫色土、红壤、黑土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土壤,A、B、C错误。第2题,据图可知,灌淤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不是仅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误。根据材料“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土层加厚”可知,灌淤土土体比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一,B正确;灌淤土属于人类改造的土壤,不属于温带地区代表性土壤,C错误。西北地区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加上灌溉较多,且土壤中泥沙含量多,对水的阻隔作用较差,水盐运动较强,因此容易发生盐碱化现象,D错误。
3~4.3.C 4.A 解析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是土壤形成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C正确。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A错误;气候和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也较大,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B、D错误。第4题,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A正确。气候、生物、地形等对土壤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影响土壤矿物构成的主要因素,B、C、D错误。
5~6.5.B 6.A 解析 第5题,材料信息表明,河南洛阳某公园景观照片拍摄于秋冬季节,图中信息表明,南方树种保持常绿状况,当地树种全部落叶,再结合河南洛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进行判断,当地自然植被类型应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B符合题意,排除A、C、D。第6题,河南洛阳位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大多数树木会落叶,因此影响南方树种和当地树种此时外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与降水、光照、土壤等关系不大,A符合题意,排除B、C、D。
7~8.7.A 8.A 解析 第7题,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美观性增强,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能力增强,可以提升住宅环境的舒适性,A正确;由材料“覆盖有本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形成具有森林效应的生态居住群落”可知,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主要是为了提升住宅环境的舒适性,而不是提高植被对光照的利用率,B错误;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风力侵蚀作用弱,C错误;浙江省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无需收集雨水,D错误。第8题,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冬季气候温和,植被终年常绿,A正确;板状根、茎花现象是热带雨林的特征,B、C错误;纸质叶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征,D错误。
9~10.9.D 10.B 解析 第9题,据我国某地区地表剖面及景观变化示意图分析,图中方向左西、右东,说明研学线路的走向是东西方向;该路线沿线自东向西出现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针叶林,主要是水分变化导致植被变化,D正确。第10题,①地区是草原,生长在半干旱环境,草原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淋溶层较薄,丙图符合题意,甲、乙分别是湿润和干旱气候下的土壤,B正确。
11~12.11.C 12.D 解析 第11题,根系较浅不利于吸收深层土壤养分,A错误;针状叶片,叶片面积较小,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树木呈现塔形,可以防止积雪压断树枝,C正确;树干较细,不能够抵挡大风,容易折断,D错误。第12题,黑龙江的成土母质并没有提供丰富的有机质,A错误;农业生产中施用了大量的农药并不会影响腐殖质,B错误;降水多,淋溶作用较强,腐殖质含量不会较高,C错误;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腐殖质分解慢,积累多,D正确。
13~14.13.A 14.D 解析 第13题,胡杨广泛分布在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我国西部大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故胡杨林为落叶林树种,A正确;常绿林、热带雨林分别分布于亚热带、热带地区,B、D错;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C错。第14题,由于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沙漠地区,能够抗干旱、耐盐碱、御风沙,因此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沙漠地区通常不存在涝渍严重的问题,故胡杨林对西部地区环境的影响不包括排涝渍,D符合题意。
15~16.15.A 16.C 解析 第15题,根据材料“张掖位于河西走廊,当地土壤富含硒元素,适宜发展种植业”可知,硒元素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的矿物养分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矿物养分元素来自成土母质,A正确。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成土过程和土壤成分,但不能使土壤本身富含硒元素,B错误。气候影响土壤的温度、水气比例、微生物活动效率等,但与硒元素含量关系不大,C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D错误。第16题,读图可知,居延海为内流湖,20世纪60年代上游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过度用水,入湖径流减少,可导致居延海面积大幅萎缩,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湖面蒸发增加,湖泊面积会变小,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萎缩,A错误。读图可知,该湖泊周边始终是沙漠,湖底下渗对湖泊面积影响不大,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受东南季风影响小,年降水量始终较少,D错误。
17.A 解析 甲为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A正确;乙为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B、D错误;丙为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C错误。
18.B 解析 热带雨林区水热条件好,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为复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多,多板状根和茎花现象,而宁波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叶片宽阔,秋冬季节落叶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征,不是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19~20.19.D 20.D 解析 第19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周围被高山环绕,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受干旱气候影响,盆地内部典型植被属于温带荒漠植被,根系发达,以便于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叶片呈鳞状或刺状,以减少水分蒸发,D正确;树干高,有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植被的典型特征,A错误;叶片小,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草原植被景观,该地植被属于荒漠植被,B错误;叶片宽,有明显季相变化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的典型特点,C错误。第20题,植被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径流。胡杨种植后,蒸腾作用增强,A错误;水汽输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实现,种植胡杨对水汽输送影响不大,B错误;能够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C错误,D正确。
21~22.21.BC 22.CD 解析 第21题,图示景观为稀树草原,多分布在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B、C正确。湿润地区森林植被较茂密,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A、D错误。第2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为稀树草原,多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较多,草原葱绿,生长旺盛,干季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草类枯黄,植被凋零,C、D正确。草木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黄凋零,A错误。丛生禾草植物为主,叶片内卷为温带草原的特点,不属于热带草原的特点,B错误。
23~24.23.AD 24.AB 解析 第2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由于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坡耕地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A正确。气候变暖,微生物的活性会增强,B错误。东北地区邻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多大风,由于气温低,地表被冰雪覆盖,风力对黑土的侵蚀作用较弱,C错误。高强度耕作,土壤中的有机质消耗较大,导致黑土肥力下降,D正确。第2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和保持东北地区黑土肥力,A正确。秸秆还田在减轻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是利于黑土恢复肥力的好方法,B正确。植树造林可以缓解黑土流失,只有植被的枯枝落叶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才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恢复土壤肥力,所需时间较长,C错误。翻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空气,但是对有机质增加并没有作用,D错误。
25~26.25.BD 26.AB 解析 第2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山地南坡为阳坡,最适合在我国天山南坡生长的两类植被应是山毛榉和阳生草类,在光照强度较大时光合作用较强,B、D正确;苔藓和阴生草类适合在山地的阴坡生长,即在天山北坡生长,A、C错误。第26题,读图可知,阳生草类整体光合作用较强,A正确;阴生植物在光照强度较大时,光合作用反而较弱,对强光利用率低,在光照强度较小时,光合作用较大,B正确;阳生植物在强光时光合作用高于阴生植物,在弱光时(光照强度小于0.5×104 lx)时,光合作用低于阴生植物,C错误;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光照强度大于3×104 lx以上,光合作用变化就较小了;阴生植物在光照强度小于0.5×104 lx时,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强度大于0.5×104 lx以后,光合作用较弱,甚至可能减弱(阴生苔藓、浮游藻类),因此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并不始终成正比,D错误。
27.答案 (1)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2)落叶阔叶林 有明显季相变化 无茎花、板状根现象
(3)较慢 成土母质
(4)岩石圈 陆地水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少下渗和地下径流两个环节。该水循环联系了陆地和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第(2)题,落叶阔叶林春季发芽,秋季落叶,夏季葱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无茎花、板状根现象。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乙地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地表疏松物质被侵蚀的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构成的。陆地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与人类的社会关系最密切。
28.答案 (1)冲积扇 冲积平原 流水挟带泥沙,流出山口,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长期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2)黑土 A 温带季风气候植被茂盛,枯枝落叶多;冬季漫长寒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积累。
(3)⑤⑦⑨ ②③⑧ ①④⑥
(4)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造成人才外流和劳动力缺失;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区域内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解析 第(1)题,黄河流出太行山,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黄河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黄河流出太行山进入下游地区,地势变平缓,河流流速减慢,挟带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第(2)题,东北平原典型的土壤是黑土,黑土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富含腐殖质,腐殖质层决定了黑土的颜色。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充沛,雨热同期,植被覆盖率高,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多,有机质来源丰富;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枯草落叶等分解速度慢,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故土层深厚、肥沃。第(3)题,锰结核、可燃冰和分布在大陆架的石油属于海洋矿产资源;贝类、小黄鱼和对虾等多种海洋生物属于海洋生物资源;海底通信、运输和港口建设利用的是海洋空间资源。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17世纪,清廷入关,“尽族西迁”,同时实行封禁,此时引起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21世纪由于东北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外迁,影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直接导致该地区人才及劳动力缺乏,加速了东北地区老龄化进程,增加了东北地区社会保障负担,不利于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区域均衡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