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阶段检测卷4 地球的自然环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阶段检测卷4 地球的自然环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6 17:0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
阶段检测卷(四) 地球的自然环境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当天体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即有可能发生凌日现象,此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可以看到一个黑点从日面经过。根据材料,下列天体中会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
A.水星 B.火星 C.土星 D.冥王星
2.“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天空呈蓝色,云为白色的成因分别为(  )
A.吸收和散射 B.吸收和反射
C.散射和反射 D.散射和散射
3.从北极上空俯视,地、月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如①②③④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读图,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夜晚能见到圆月 B.②时能观赏天文大潮
C.③时有可能发生日食 D.④时月相见于下半月
2021年11月,某科幻电影在美国上映,剧中讲述了由于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太阳脾气”大爆发,使得地球迎来世界末日。当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现象,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下图为太阳活动极大和极小期的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1为“太阳脾气”爆发的表现之一,主要发生在太阳的(  )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5.对于太阳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大期”手机信号易中断
B.“极大期”地球磁场易受干扰
C.“极小期”太阳辐射减弱
D.“极小期”全球洪涝灾害多发
在美国纽约州一处已废弃采石场中,科学家发现了距今3.85亿年前最古老的森林化石,它是迄今为止仅有的已知古生代泥盆纪森林化石。下图为该森林化石标本图,读图,完成6~7题。
6.与此化石同时期形成的是(  )
A.始祖鸟化石 B.恐龙化石
C.猛犸象化石 D.珊瑚化石
7.对于此植被所生活的地质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
B.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形成
C.大量铁、镍等金属形成
D.喜马拉雅山脉基本形成
某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做一实验:在河道模型中均匀铺上一层细沙,在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对准河道中央,迅速地将水倒入河道中。下图为该小组同学绘制的简易实验装置图。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流速比乙处快 B.甲处积沙比乙处多
C.丙处流速比丁处慢 D.丙处积沙比丁处多
9.对于现实中该类河段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多见于河流上游 B.河床多呈V形
C.甲适宜布局河港 D.丁易出现河漫滩
下图为我国某种灾害容易发生的区域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中灾害的分布规律,推测此灾害为(  )
A.沙尘暴 B.地震
C.泥石流 D.寒潮
1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此灾害在我国的发生频率是(  )
A.南方少于北方 B.西部少于东部
C.秋季小于春季 D.冬季小于夏季
下面两图分别为布纹球(图1)和王莲(图2)植物图。布纹球原产于南非开普干旱地区。属于多浆植物,植株呈小球形,直径8~12厘米,棱缘上有褐色小钝齿。王莲,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可承重六七十千克而不下沉,十分壮观。读图,完成12~13题。
图1
图2
12.从形态特征推测,布纹球比王莲(  )
A.叶片更肥厚,有蜡质 B.叶片面积大,多肉质
C.根系不发达,可移动 D.根系多孔隙,可呼吸
13.王莲原产区的植被特征是(  )
A.单一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简单
B.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C.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D.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小洋口海涂湿地上,数千亩(1亩=1/15公顷)的大米草与潮汐形成的自然纹理构成完美的水墨画卷。我国沿海居民早就掌握了潮汐涨落的规律,他们不但把潮汐当作“天然的钟表”,而且知道怎样利用潮汐。下图为小洋口海涂湿地潮汐纹理景观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天都有一次潮汐现象
B.潮汐是底层海水周期性上涌导致海面升降的运动
C.当水位涨到最高位置时叫潮,降到最低位置时叫汐
D.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水运动
15.沿海居民利用潮汐来(  )
①发展航运 ②发电 ③灌溉海水稻 ④蓄水晒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自然界的四种平衡石,它们支点极小,摇摇欲坠地立在一块基岩上。读图,完成16~17题。
16.对于四大平衡石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风化作用 B.②—冰川侵蚀
C.③—流水侵蚀 D.④—流水搬运
17.下列地貌与②的形成属于同一作用的是(  )
A.新月形沙丘 B.风蚀洼地
C.天坑 D.角峰
下图为某时段6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M点为某湖泊上空,其中x、y、z代表高度值,且x18.图中P、M、Q三点气压相比较(  )
A.P>M>Q B.PC.P=Q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向湖站立有风迎面而来
B. M的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凸
C. M的近地面温度比周边高
D. M的近地面多晴朗天气
20.近年来,一些专业服务机器人在某些特殊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国特高压输电巡检就应用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在完成相应的工作后会自动返回充电桩充电,并将数据实时传送到平台上。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GNSS ②RS ③GIS ④GPRS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在夏季,对新疆某绿洲以及周边的沙漠地区的地温进行测量,会出现沙漠整日温度高于绿洲的现象。下图为某日绿洲与沙漠的温度变化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在图示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午沙漠的大气逆辐射最强
B.日落绿洲的大气逆辐射最强
C.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
D.6时左右绿洲地面辐射最弱
22.夜间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温度高,积累热量
B.夜间蒸发(腾)少,带走热量少
C.夜间空气湿度小,吸收地面辐射少
D.夜间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
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右图为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关于地球内部圈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与海拔呈正相关
B.地球磁场形成可能与外核有关
C.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来自岩石圈
D.地核主要由铁和镁等金属组成
24.关于图中D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个有机圈层
B.是最活跃的圈层
C.是连续但不规则的
D.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森林土壤的剖面图以及对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此土壤A、B两层的有机质含量低于C层,其原因可能是(  )
A.风力大,侵蚀作用强 B.人口多,农业活动强
C.温差大,风化作用强 D.温度高,微生物活动强
26.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决定了土壤的粗细状况
B.生物为土壤提供了无机养分
C.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D.气候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
27.(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安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暑假开展了“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地理之美”的野外研学旅行。他们在苏扬老师的带领下,乘坐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从西安到乌鲁木齐,开展了为期10天的活动。
材料二 研学旅行路线及沿途景观图。
(1)第一天:相约钟楼,起程出发
西安市几何中心是钟楼,没有形成建筑物高大稠密的CBD,主要受      因素影响;外观上看,钟楼采用了木梁架结构,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      和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4分)
(2)第二天—第三天:乘火车之旅,看窗外风景
一路上,同学们在窗外看到了黄土的沟壑,也看到了黄土披上了新绿。火车驶过农田,穿过山洞,终于驶入了位于黄河河谷的兰州,同学们却发现火车在兰州市区足足行驶了30分钟才到达高铁兰州西站,不禁感慨:“这可真是一个狭长的城市啊。”黄土高原的沟壑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黄土披上新绿”,说明该地      (填当地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问题治理成效显著。兰州城市形态呈    状,主要受制于当地的    条件。(8分)
(3)第四天—第六天:看大漠风情,赏人地协调
来到了敦煌莫高窟,同学们不仅仅欣赏到了壁画和彩塑,还体验了崖顶风沙危害防治体系的成果,更在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领略了恢宏壮美的地质奇观。当地通过砾石铺压、高立式沙障和麦草方格等措施,起到了很好的      作用,将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地质公园中的垄岗状、塔柱状雅丹体主要受      作用形成。(4分)
(4)第八天:尝美食,品甘泉
来到吐鲁番,同学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不仅尝到了极甜的葡萄,喝到了甘甜的坎儿井水,更是真真切切体会了“围着火炉吃西瓜”。吐鲁番的葡萄格外甜、“围着火炉吃西瓜”均说明了当地气候有       的特点。葡萄的灌溉水源是当地人们利用坎儿井自天山引来的冰雪融水。坎儿井大量采用地下暗渠输水是为了减少    (水循环环节)。(4分)
28.(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318国道起点为上海市,终点为西藏日喀则市,全程5 476千米,经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八个省份,是中国最长的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一对父子暑假期间历时近两个月,骑自行车由上海抵达了终点日喀则。
材料二 318国道路线示意图。
(1)①地茶山云山雾绕,清风拂面
从上海出发不久,经过①地附近的丘陵,看到满坡的茶园,该地茶树种植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地势有一定坡度,利于    ,土壤为        (填土壤类型)等。(6分)
(2)②地稻田风景如画,鱼米飘香
途经长江中游看到成片的稻田,属于       (农业地域类型),简析其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4分)
(3)③地溶洞天坑,奇峰罗列
来到重庆武隆,看到了坑口瀑布似银河倒挂,深不见底的壮观天坑群,天坑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2分)
(4)④巴蜀之地,天府之国
骑行巴蜀之地,在成都平原看到紫色的土壤,这主要是由于      (成土因素)的影响,该因素主要影响土壤的        ,也是土壤          的主要来源。(6分)
(5)⑤悬崖峭壁,江水奔涌
进入长江上游段,发现众多的峡谷,其地貌类型是      地貌。(2分)
(6)⑤蓝天白云,雪山连绵
抵达日喀则,蓝天白云下,雪山连绵。雪山上留下了各种冰川的遗迹,其中一种地貌,形似围椅状的凹地,名称为    。(2分)
阶段检测卷(四) 地球的自然环境
1.A 解析 根据材料“当天体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即有可能发生凌日现象”,可知发生凌日现象的条件是行星的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内,即水星和金星满足这一条件,地球公转轨道之外的行星不可能发生凌日现象。A正确。
2.C 解析 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知,空气分子对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散射较强烈,使天空呈蔚蓝色;云层对太阳光具有反射作用,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各波段的可见光都可被反射,所以云层呈现白色。故选C。
3.D 解析 读图可知,①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的亮面背对地球,因此夜晚不能见到月亮,A错误;②时日、地、月三者连线垂直,此时出现的是天文小潮现象,B错误;③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光,可能发生月食,C错误;④时月球亮面朝东,下半月见于东方天空,为下弦月,D正确。
4~5.4.C 5.B 解析 第4题,读图1知,类似弧状太阳火焰叫日珥,它和耀斑一起出现在太阳外部的色球层,C正确。第5题,太阳活动“极大期”时,太阳黑子增多,耀斑剧烈爆发,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短波通信,而手机信号不一定属于短波,因此A错误,B正确;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相对比较稳定,因此C错误;一般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即“极大期”时,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大,洪涝灾害会明显增加,因此D错误。
6~7.6.D 7.B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森林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始祖鸟化石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A错误;恐龙化石形成于中生代,B错误;猛犸象化石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C错误;珊瑚化石形成于古生代,与该森林化石的形成时期相同,D正确。第7题,该植物生活在古生代。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A错误;古生代中后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B正确;大量铁、镍等金属矿产主要形成于古生代之前,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
8~9.8.B 9.D 解析 第8题,考查河流凹凸岸位置及特征。读图可知,乙和丙两地位于凹岸,都是受到河水直接冲刷的地方,由于河水流速较快,侵蚀作用强,形成侵蚀岸,而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河水流速较慢,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堆积岸。故选B。第9题,此类河流属于河曲,蜿蜒曲折,多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凹、凸岸,凹岸水深适合建河港,凸岸水浅多形成河漫滩。读图可知,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多形成河漫滩,因此C错误,D正确;河流上游多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较强,多形成V形谷,因此A、B错误。
10~11.10.C 11.D 解析 第10题,读图分析,该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阶梯过渡地带,尤其以西南地区最为广泛,可知该灾害为泥石流,C正确;沙尘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A错误;我国的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B错误;寒潮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北、东北及华北地区,D错误。第11题,读图分析,我国泥石流灾害南方多于北方,A错误;西部多于东部,B错误;夏秋季节降水多,泥石流发生频率大于冬春季节,C错误,D正确。
12~13.12.A 13.C 解析 第12题,材料中指出布纹球原产自南非开普干旱地区,是耐旱植物,为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叶片通常具有面积小、多肉质且具有蜡质,从而提高体内含水量且减少体内水分蒸腾,A对,B错。为获取更多的水分,其根系通常发达,但孔隙少,减少体内水分损失,C、D错。第13题,王莲原产于南美高温、高湿环境,即热带雨林气候区,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A错,C对。全年高温多雨,植被年变化小,B错。革质叶片表面光滑,角质层较厚,在高温期能反射太阳光,避免灼伤,在低温期又能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是亚热带的植物叶片特征,而王莲原产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错。
14~15.14.D 15.B 解析 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而言,每天有两次潮汐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叫作潮,晚上的海水涨落叫作汐,合称潮汐。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并非底层海水上涌导致。第1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沿海居民可以利用潮汐开展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蓄水晒盐等。海水稻是一种耐盐碱的水稻品种,能在盐碱地的滩涂生长,但目前还未普及。
16~17.16.A 17.B 解析 第16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花岗岩球状平衡石由风化作用而形成,A正确;戴帽蘑菇平衡石由风力侵蚀而形成,B错误;海边柱状平衡石由海水侵蚀而形成,C错误;青藏高原漂砾平衡石由冰川搬运而形成,D错误。第17题,结合上题分析,②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新月形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风蚀洼地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天坑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角峰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A、C、D错误,B正确。
18~19.18.D 19.C 解析 第18题,由于图中显示的是某时段6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它反映了该等压面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由于x、y、z代表高度值,且x20.B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采集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处理加工后传送到监控平台,因此需要用到GIS的数据采集、处理功能;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自动返回预定地点进行充电,需要借助GNSS精准的导航、定位功能。巡检机器人一般不会使用RS技术,GPRS不是地理信息技术。故选B。
21~22.21.CD 22.AB 解析 第21题,读图可知,沙漠温度最高时是17时左右,温度越高,物体辐射越强,因此沙漠的大气逆辐射最强时是17时左右,A错误;绿洲温度最高时是13时左右,因此绿洲的大气逆辐射最强时是13时左右,B错误;读图可知,物体温度越低时,辐射能力越弱,上午时绿洲温度低于沙漠,因此上午时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C正确;6时左右绿洲温度最低,因此6时左右绿洲地面辐射最弱,D正确。第2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间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沙漠温度高,积累热量多;沙漠中植物少,夜间蒸发(腾)少,带走热量少,导致夜间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夜间沙漠中空气湿度小,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应该是沙漠地表温度低于绿洲温度,与题意不符。故选A、B。
23~24.23.AB 24.AB 解析 第23题,地壳的厚度与海拔大致呈正相关,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厚度越大,A正确;地球的外核可能为液态,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与外核有关,B正确;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C错误;地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D错误。第24题,读图分析,D圈层不单独占有圈层,而是渗透到其他圈层,应为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有机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A、B正确;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错误;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D错误。
25~26.25.BD 26.CD 解析 第25题,南方地区风力侵蚀弱,流水侵蚀作用强,A错误;南方地区人口多,农业活动频繁,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低,B正确;南方温差小,C错误;南方纬度低,气温高,微生物活动强,分解作用强,D正确。第26题,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的粗细状况,A错误;生物为土壤提供了有机养分,B错误;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矿物质主要来源,C正确;气候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D正确。
27.答案 (1)历史文化 斗拱飞檐
(2)流水侵蚀 水土流失 条带 地形
(3)阻沙/固沙 风力侵蚀
(4)昼夜温差大 蒸发
解析 第(1)题,西安市旧城区为古建筑群,受历史文化因素影响不能形成建筑物高大稠密的CBD,作为古都,西安钟楼的建筑特色是古典的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受流水侵蚀影响形成。兰州城市在黄河谷地中建造,受地形因素影响,呈条带状。第(3)题,砾石铺压、高立式沙障和麦草方格属于阻沙、固沙的工程措施。垄岗状、塔柱状雅丹体是由于当地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侵蚀形成的特殊地貌形态。第(4)题,吐鲁番的葡萄格外甜说明糖分累积充足,“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坎儿井位于干旱地区,为了防止水分在流动过程中蒸发,大量采用地下暗渠输水。
28.答案 (1)降水丰富(温暖湿润) 排水 红壤(酸性土壤)
(2)水稻种植业 劳动力充足;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流水溶蚀
(4)成土母质 质地(理化性质) 矿物组成(矿物养分)
(5)流水侵蚀
(6)冰斗
解析 第(1)题,结合茶树喜湿、喜温的习性推测出该地种植茶树的优势气候条件为温暖湿润(降水丰富);茶树怕涝,一定的坡度有助于排水,当地的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酸性土壤。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成片的稻田属于水稻种植业。种植水稻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力充足;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第(3)题,由③地溶洞天坑,奇峰罗列,可以推测出天坑的形成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影响。第(4)题,巴蜀的紫色土主要是成土母质中含有紫色的矿物引起的;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也是土壤矿物组成或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第(5)题,长江上游的峡谷主要受到河流的下蚀作用,地貌类型为河流侵蚀地貌。第(6)题,根据题干的描述,“形似围椅状的凹地”,该地貌为冰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