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优化集训17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优化集训17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5 17: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
优化集训17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基础巩固
1.(2023浙江台州高一下月考)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马恩河战役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同盟国集团形成 ④日德兰海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2.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应当加以阻挠。”这一变化 (  )
A.导致余粮收集制继续推行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有利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 D.加速了外国资本的引入
3.(2023浙江杭州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这些会议包括 (  )
①开罗会议 ②德黑兰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 ④波茨坦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能力提升
4.(2023浙江学考模拟)下图是1908年在《巴黎小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奥斯曼苏丹杜尔·哈米德二世(右)、奥匈帝国君主约瑟夫一世(左)、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中),他们的脚下为奥斯曼帝国领土。该漫画可说明(  )
A.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C.第一次世界大战南线战场空前激烈 D.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5.1915年和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胶着状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阶段的是(  )
A.日本借机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B.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C.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 D.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6.《泰晤士报》评论华盛顿会议上的美国国务卿休斯:“(他)在35分钟内击沉的军舰,要比全世界的海军将领几个世纪中所击沉的军舰还要多。”他发表这一评论是因为华盛顿会议(  )
A.要求战败国裁减军备
B.由美英法三国共同主导
C.推动建立国际联盟
D.限制美英等国海军军备
7.(2023浙江杭州模拟)日本史学家入江昭指出:“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为稳定日本的成长营造环境。”以下对这次签约“合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列强在打败中国的基础上逼签此约
B.中国借此机会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日本在“八个签约国”中受益最大
D.“机会均等”成为列强侵华的共同原则
8.列宁在一次演讲中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对该材料信息的理解准确的是(  )
A.材料中“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蕴含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C.这个“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沙皇政权
D.在十月革命中出现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9.《现代世界史》曾描述某一时期的俄国,“斗争的一方是农场主,他们害怕失掉的正是口粮和财产;另一方是城市人民,他们经常受到挨饿的农业工人的支持,因为农业工人已被饥饿逼得走投无路。于是,许多农民,特别是大农场主纷纷集合到那些反布尔什维克的政治首领的周围”。导致这些“斗争”出现的这一政策(  )
A.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B.为集中有限力量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
C.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D.使俄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10.(2023浙江绍兴柯桥高一下期末)法西斯势力猖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时代现象,其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其目的在于打着“夺取生存空间”旗号称霸世界。该现象(  )
①反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 ②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 ③体现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④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2023浙江学考适应性考试)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过程。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一年。在这一年 (  )
①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扩大侵略 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 ③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④德国遭遇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最大失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2023浙江模拟)俄国的历史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崛起是伴随着适应环境变化的制度创新基础发展起来的。16世纪的俄国在面对着外敌入侵、政局不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王权受到极大抑制、国力衰微的背景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在打击旧的封建王公势力,加强沙皇专制王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
——摘编自岳宗凤、李宁娟《伊凡四世的改革
对俄国崛起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之后,怎样认识时代的特征 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 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矛盾 怎样对待帝国主义战争 ……这些问题,是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必须作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回答这些新问题,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不是别人,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列宁主义。
——摘编自四川大学等《国际共运史讲座》
材料三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伊凡四世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指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概述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优化集训17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马恩河战役发生于1914年9月; ②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于1914年6月;③同盟国集团形成是在1882年;④日德兰海战发生于1916年。故C项正确。
2.C 解析 根据材料,列宁不再强调实行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交完税后出售剩余粮食,反映的是苏俄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有利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排除;“外国资本的引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均召开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并且都影响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4.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奥匈帝国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故B项正确;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是1919年,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排除C项;欧洲优势地位削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排除D项。
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符合题意;1915年,日本借机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1915年,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日德兰海战爆发于1916年,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D 解析 材料强调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限制了美英等国海军军备,使其海军军舰减少,故D项正确;华盛顿会议以及限制海军并不是针对战败国的,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由美国主导,排除B项;巴黎和会上提议成立国联,排除C项。
7.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约为《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签订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成为欧美列强共同的侵华原则,D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九国公约》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九国公约》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排除C项。
8.B 解析 根据材料“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由资产阶级政党组成的临时政府接管政权,而列宁的主张体现了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沙皇政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C两项;根据材料,当时十月革命尚未胜利,排除D项。
9.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集中有限力量,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通过实施粮食税并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排除A、C两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工业化无关,排除D项。
10.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是法西斯主义,体现出极端民族主义,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并于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得到迅速发展,②④正确;法西斯势力并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①错误;法西斯体现的并非东西方意识形态即两种社会制度的尖锐对立,③错误,故D项正确。
11.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年,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因此②③正确;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①错误; ④涉及的是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故C项正确。
12.参考答案 (1)改革内容: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实行“特辖领地制”);巩固强化中央集权。
影响:打击旧的封建势力,加强沙皇专制;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
(2)关系: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特点:高速度;重视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强;公有制经济。(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