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978年5月, 的讨论,解放了思想观念。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党和国家按照 、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 。另外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3.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国营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起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随后,我国按照建立 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 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7年,中共十七大阐述了 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1978年 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1990年“ ”计划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1983年,“银河-Ⅰ”研制成功;1988年, 对撞成功;1991年,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2000年,“九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1999年,“ ”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1999年“神威”计算机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封锁;2006年,国家取消 。
7.针对台湾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1984年和1987 年,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签署;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 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8.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代表,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1993年,汪道涵、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08年,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提出“ 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1978年,签订《 》;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
10.20世纪90年代,我国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 ;积极参与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第十单元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改革开放 伟大转折
2.实事求是 拨乱反正 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
4.市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6.七五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神舟一号 农业税
7.1999 祖国统一大业
8.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9.和平和发展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0.上海合作组织 联合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