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
优化集训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基础巩固
1.(2023浙江台州高一下期末)嘉靖年间,戚继光整修桃渚城以抗倭,整修后的桃渚“城上有台,台上有楼,高下深广,相地宜以曲全,悬瞭城外,纤悉莫隐”。史学家认为这一年是明代抗倭历史由守转攻,最终获得胜利的转折点。下列关于抗倭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倭寇”侵扰沿海始于明初
B.戚家军在台州抗倭九战九捷
C.戚继光和俞大猷曾联手抗倭
D.倭寇曾得到海盗和奸商支持
2.(2023浙江宁波九校联考高一下期末)据《皇明经世文编》载:“今天下一统,诸种番夷,虽或出没,不足深虑;惟北虏动辄长驱深入,最为边患。”又有言:“当今四夷,北虏为急。”为此明朝统治者( )
①重修长城抵御蒙古兵南下 ②明英宗北伐瓦剌 ③与鞑靼订立和议 ④与蒙古和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23浙江嘉兴高一下期末)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最大的特点可以归结为“简、速、密”三个字。“简”指机构人员简单;“速”指办事效率高;“密”指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该机构( )
A.设立于清朝康熙帝时期
B.替皇帝浏览奏章并草拟处理意见
C.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D.体现了专制集权的空前强化
4.(2023浙江杭州八县区高一下期末)湖州双林镇在明初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随着缫丝业的发展,在明末成为拥有一万六千多人的大镇。该镇的人口主要是外来的商贾、小手工艺者等。这反映了明代 ( )
A.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B.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政府推行工商皆本
5.(2023浙江嘉兴第一学期期末)“道德的普遍原则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人们可以通过清除心中诸如物欲之类的蒙蔽……来理解认识道德的普遍原则。”与这一思想契合的是( )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2023浙江宁波三锋联盟高一期中)下表中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 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 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编纂 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的总结
D 理藩院的设立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能力提升
7.(2023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下开学考)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皇权弱化时,内阁的作用可能被凸显;相反,皇权强化时,内阁作为附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这表明明朝内阁( )
A.成为法定中央决策中枢 B.意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受到司礼监的严重制约 D.本质上服务于专制皇权
8.(2023浙江温州高一上期末)历史地图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下图所描绘的事件是( )
A.鉴真东渡 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9.(2023浙江温州瑞安高一月考)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下列事件中,无论是时间(年份)还是空间(城市)与其他三个没有任何交集的是( )
A.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B.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C.多尔衮统军入山海关 D.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0.(2022浙江绍兴上虞高一学考模拟)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下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年份 事件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D.统治危机的初现
11.(2023浙江绍兴高一上期末)天理教攻打皇宫被镇压后,嘉庆帝下《罪己诏》通告全国,其中说:“……突遭此变,实不可解,总缘德凉愆积,唯自责耳。”关于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朝统治危机初显
B.给统治者以巨大震动
C.与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有关
D.与闭关自守政策关系密切
12.两宋时期,在远洋航行工具的帮助下,官方使节与私人商旅出海贸易活动频繁,而到了明清时期政府推行“海禁”,在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主要体现了( )
A.治国农本观念影响军事决策 B.我国海洋权益受到外来干涉
C.古代海洋资源的利用不彻底 D.航海存在主动到被动的转变
13.(2023浙江湖州高一上期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②自由雇佣劳动出现 ③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④纸币开始发行流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2023浙江强基联盟高一下统测)思想家李贽在《续焚书》中说:“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夫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研,和声而已。”据此可知,李贽的思想( )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反对传统礼教的虚伪
D.具有蔑视权威的倾向
15.(2023浙江杭州高一上期末)清朝顺治帝对传教士汤若望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这说明了当时( )
A.西方科技得到一定的传播
B.西学东渐成为主流
C.统治者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D.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
16.(2023浙江慈溪高一下期末)“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
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俄国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
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策略,并阐述这些方式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疆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中期中国的东南疆界及这一疆界在近代的变化。
17.(2023浙江强基联盟高一下统测)对于外来文化,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既反对照搬照抄,也反对全盘否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佛教刚刚传入,羽翼未丰,还只是道教的附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战乱,各族统治者的有意识提倡,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为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其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学传播渐广。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 000多年,它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摘编自张应杭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这些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自然科学知识因受神学的限制,不可能是西方最先进的近代科学成就。但这些对当时的中国学者来说毕竟是新鲜的,必然会对他们某些传统的观念和认识产生冲击,使他们的视野有所开阔。由于当时统治上层的保守,其中有用的知识并未被推广。再者,关注这些知识的还只是一些对自然科学有兴趣的开明学者,范围还相当狭小,因而,这些自然知识的实际社会作用也是有限的。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谓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运动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伟大与中山先生的少年环境是有极大关系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佛学在魏晋南北朝的中国传播渐广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韩愈面对佛教的冲击而作出的回应。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之际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影响有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在科技方面开阔中国学者视野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拳匪运动”的名称,并说明它的“惨败是极自然的”原因。
优化集训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倭寇”侵扰沿海始于元末,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2.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北方地区的边患问题,统治者采取了重修长城抵御蒙古兵南下的措施,①符合题意;为应对瓦剌军队的南扰,明英宗御驾亲征进行北伐,在土木堡被俘,②符合题意;隆庆五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并恢复贸易关系,史称“俺答封贡”,③符合题意;清朝根据蒙古民族的特点,采取了满蒙联姻的策略,④不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3.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机构为清朝的军机处,体现了专制集权的空前强化,故D项正确;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期,排除A项;替皇帝浏览奏章并草拟处理意见的是内阁,排除B项;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的是尚书省,排除C项。
4.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专业市镇的兴起,和当地工商业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新的经营方式指的是雇佣关系出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明朝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5.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王守仁的“致良知”思想,故A项正确;“格物致知”主旨是通过实践达到对事物的认识,排除B项;C项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D项属于北宋五子之一张载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6.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在传统医学、农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故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没有直接推翻秦朝的统治,排除A项;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还保留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排除B项;宣政院的设立标志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排除D项。
7.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作用和地位的变化取决于皇权的强弱,表明明朝内阁始终服务于专制皇权,故D项正确;明朝的内阁是给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排除A项;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了内阁,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明朝内阁和司礼监的关系,排除C项。
8.C 解析 根据材料途经中国东部沿海、东南亚、印度、红海海岸、非洲东海岸等地区的海上航线,可以得出该图所描绘的事件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故C项正确。
9.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清朝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并迁都北京。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时空上与其他三个没有任何的交集,故D项正确。
10.C 解析 根据题干郑成功收复台湾、《尼布楚条约》、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国家的巩固与统一,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信息与文明交流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统治危机,排除D项。
11.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庆帝在位时,天理教攻打皇宫,说明清朝的统治危机初显,A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突遭此变,实不可解”,可得出此事给统治者以巨大震动,B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天理教的出现,与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有关,故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把天理教攻打皇宫的原因和外部原因联系起来,这与史实不符,故D项符合题意。
12.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政府长期实行海禁、闭关自守政策,限制对外贸易,逐渐地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航海也就由主动转变为被动,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海禁”政策不是军事决策,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1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自由雇佣劳动出现,美洲白银大量流入,①②③符合题意,纸币的开始发行流通是在宋代,④错误,故C项正确。
14.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李贽并不因为大家都尊崇孔子和儒家思想就盲目尊崇,而是具有蔑视权威的倾向,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对传统礼教的虚伪,排除C项。
15.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顺治帝接受了汤若望等西方来的传教士和西方科技文明,说明西方科技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的传播,故A项正确;“成为主流”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清朝并没有放弃闭关自守政策,排除C项;儒家思想在清朝没有丧失正统地位,排除D项。
16.参考答案 (1)策略: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积极影响:①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促进民族交融;②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③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扩展。
(2)概述: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东南疆界: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近代变化: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
17.参考答案 (1)原因:国家长期战乱;统治者提倡;佛教的理论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与中国玄学相通;佛教适应中国社会并日益本土化。
回应: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的观点。
(2)原因:传教士自身科学知识有限;中国统治上层的保守;关注者范围比较小。
表现:与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或翻译《几何原本》);在中国刊印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3)运动:义和团运动。
原因:开历史的倒车;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反对近代化);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