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
优化集训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基础巩固
1.(2023浙江杭州八县区高一下期末)邓小平指出,党的某次会议确立了或者说重申了党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该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2023浙江台州高一下期末) 1978—1984年,我国农业GDP年均增长达6.9%,这一时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最快的时期。按照1978年农村贫困标准,6年内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0.7%)下降到1984年的1.28亿人(占15.1%)。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试点
3.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万亿元,2018年突破30万亿元,2021年约达39.1万亿元。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实现这些重大突破主要得益于( )
A.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下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0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7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12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5.(2023浙江温州高一上期末)报纸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能力提升
6.(2023浙江嘉兴第一学期期末)下图反映了北京郊区1978年和1986年男户主职业占比的情况。与1978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C.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7.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上述材料说明( )
A.党的先进性的关键是文化问题
B.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C.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调查研究是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8.下图为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统计情况(单位:%)。对图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基本实现
B.工业化永远是经济增长主动力
C.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了世界潮流
D.我国农业的生产总量持续走低
9.下表是1993—2008年中国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这反映出我国( )
年份 主要内容
1993年 重点放在工业部门,对政府的工业管理体制做了大胆探索
1998年 将国务院40个部门减少到29个,一些原来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退出政府序列
2003年 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的要求;成立了银保监会和调整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体制;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8年 积极稳妥地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
B.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C.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D.初步确立新型政企关系
10.(2023浙江杭州八县区高一下期末)报纸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之一。对如图所示报刊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其发行日期为1979年元旦 ②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提出
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 ④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领导人在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A.开创南北合作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B.巩固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强化了大国之间的军事安全协作
D.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2.(2023浙江杭嘉湖金四县区高一下学考模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会议及主要内容
年份 地点 会议 内容
1921年 上海—嘉兴 中共一大 确定党的名称,明确党的奋斗目标等
1923年 广州 A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B 遵义 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 大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1949年 西柏坡 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 提出促进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及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党的工作重心 C ;毛泽东提醒全党坚持“两个务必”等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 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 就是借从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
——摘编自李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1)根据材料一,写出表中A、B、C对应的内容。结合所学,概括中共一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四大为“松绑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一大突破”期间,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指出2001年中国“借力发展”的重大举措。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年份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4年 中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2年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优化集训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故B项正确。
2.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促进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3.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逐年增加,实现重大突破,故D项正确;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在1984年,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B、C三项。
4.C 解析 材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科研人员、高铁建设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故C项正确。
5.A 解析 ①涉及的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时间是在1919年,②对应的历史事件为西安事变,时间是在1936年,③涉及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应该在1945年8月以后,④涉及的历史事件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时间在1978年,故A项正确。
6.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与1978年相比,1986年北京郊区从事工商业等方面职业的男户主所占比重大大上升,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计划经济体制逐渐突破,故C项正确。
7.C 解析 材料把国家发展和党的历史使命相结合,强调党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故C项正确。
8.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的重点放在第三产业,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直接相关,说明国内的调整与国际潮流一致,故C项正确;1978年以后才开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基本实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即工业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一直上升很快,说明工业化不是推动快速前进的主力,排除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农业在1978—1982年是上升的,排除D项。
9.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原先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2008年我国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逐步理顺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由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变为宏观管理为主,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精简和规范各类机构,提高效能,反映了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故C项正确。
10.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对于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挥巨大作用,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②错误,排除A、C两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③错误,排除D项。
11.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故选B项;南北合作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强化大国之间的军事安全协作,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并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项。
12.参考答案 (1)A:中共三大,B:1935年,C: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贡献: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格局: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举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参考答案 (1)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亚欧之间的经济联系。
(2)特点:改革开放是渐进式推进;经历了从政策调整到体制创新的阶段;政府的主导性(政府强力推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