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卷9(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卷9(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6 08: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卷(九)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台州仙居下汤遗址被评为“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下汤遗址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石磨球、环状砍砸器(见下图)等均为浙江省首次发现。下列古人类文化遗存中,也在浙江省域的是(  )
环状砍砸器(下汤原始人生产用具)
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龙山文化
2.《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
A.兼并战争 B.百家争鸣
C.尊崇儒术 D.七国之乱
3.美国人麦克多瑙曾这样评价中国的一项制度:“在中国,王位以下的一切政府职位全都向每一位臣民开放……官吏由竞争性考试选拔,其迁谪视忠诚与否而定。”麦克多瑙在这里评价的是(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官制
4.《辽史》记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种田或打猎)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辽朝因此采取的治理措施有(  )
①保持本民族的“猛安谋克制” ②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③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④中央机构既有汉式官称又有本民族官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
A.二次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6.进入21世纪,“台独”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要求反对和遏制“台独”活动。为此,大陆方面(  )
A.推动汪辜会谈
B.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提出“九二共识”
D.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7.时代热词反映了所属时代特有的主题。2012—2021年中国各大报刊最有可能出现的热词是(  )
A.“另起炉灶”、“一化三改”、土地改革
B.八字方针、三线建设、“铁人”王进喜
C.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九二共识”
D.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8.下面是古代某帝国形势示意图。该帝国(  )
A.建立幕府体制 B.发端于基辅罗斯
C.推广希腊文化 D.实行种姓制度
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这个运动就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科学化或理性化的世界观指引下试图在人类事务中发现一些类似于自然规律的‘永恒法则’的努力。”“这个运动”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0.“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与上述条款相符合的是(  )
A.美国共和制
B.英国君主立宪制
C.法国共和制
D.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11.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用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这说明工厂制度(  )
A.导致了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B.造成产业结构的变化
C.实现了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
D.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12.“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产物。1992年,各国领导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2012年,联合国再次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会议。本次会议的徽标是 (  )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所对应的朝代错误的是(  )
①西晋 ②东晋 ③北魏 ④唐朝
A.① B.②
C.③ D.④
14.洪武二十六年,明政府官方所记税粮数为米24 729 450石,麦4 712 900石,当年岁入粮数超出元朝大德三年之数2.5倍。某同学对此历史现象进行研究,下列选项中应列入其研究范畴的有(  )
①征税税率 ②朝贡贸易 ③人口数量 ④粮食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选项中,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织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表/%
项目 1860年 1894年 1913年
机织布所占比重 3.18 14.15 34.83
手织布所占比重 96.82 85.85 63.89
A.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B.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C.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6.抗战期间,共产党发动和武装民众形成的众多抗日根据地,不仅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目的,而且钳制了近60%的日本陆军军力。其中百团大战历时3个多月,毙伤日军20 645人、伪军5 155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极大震慑。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  )
A.始终是抗日战场上的主力军
B.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C.是为了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D.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灭亡的步伐
17.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收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
A.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特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其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要针对的问题是中国(  )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B.如何对待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C.如何处理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如何对待帝国主义
19.有位学者称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古罗马,其法律和官僚是从罗马晚期直接演化而来的。下列史实能论证他观点的是(  )
A.拜占庭使用的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
B.拜占庭的国教是基督教教派中的天主教
C.拜占庭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D.拜占庭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20.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希望得到农村群众支持
C.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D.争取全体人民的普选权
21.下面是某位同学的部分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表现(  )
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下……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形成
B.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尖锐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发生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③《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④太平洋战争爆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23.1946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由此可见(  )
A.苏联率先挑起了冷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C.报告背景是北约的成立
D.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无法和平共处
24.“互联网+”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传统行业进行全面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这说明“互联网+” (  )
A.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促进劳动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C.使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标杆
D.运用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22分,共40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 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
——摘编自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
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8分)
26.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奥斯曼帝国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材料二 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国际会议,并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什么 结合所学,简述联合国在维护和平、制裁侵略方面“吸取了国联的教训”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10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卷(九)
1.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流域下游,发现于浙江的河姆渡,故A项正确;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位于黄河下游,不属于浙江省域,排除B、C、D三项。
2.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君主听取各家意见,来获取兼并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讲的是诸侯应对兼并战争的办法,排除A项;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提倡的,排除C项;七国之乱出现在汉代,排除D项。
3.B 解析 根据材料“一切政府职位全都向每一位臣民开放”“官吏由竞争性考试选拔”可得,这是评价隋朝时期确立的科举制,故B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以家世门第为选官标准,排除C项;世官制是贵族世袭为官的制度,血缘是其标准,排除D项。
4.B 解析 根据材料,因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存在巨大差异,辽朝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②③正确,结合所学,“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制度,中央机构既有汉式官称又有本民族官称是西夏政权的治理措施,①④错误,故B项正确。
5.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故B项正确;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是以孙中山为代表反抗袁世凯的革命事件,排除A项;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排除C项;护法运动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排除D项。
6.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5年全国人大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显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的坚强决心,故D项正确;1993年汪辜会谈,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三者均发生在20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C三项。
7.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是在2012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是在2013年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2013年提出的,故D项正确;另起炉灶等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的,排除A项;三线建设、“铁人”王进喜是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排除C项。
8.C 解析 据图示信息“马其顿”“希腊”等以及疆域跨度,可知是亚历山大帝国,与之相关的是推广希腊文化,故C项正确;幕府体制是东亚日本的文明特点,排除A项;基辅罗斯涉及的是俄罗斯的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制度,排除D项。
9.D 解析 根据“在科学化或理性化的世界观指引下试图在人类事务中发现一些类似于自然规律的‘永恒法则’的努力”可得出,“这个运动”指的是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与题干“理性化的世界观”等表述不符,排除A项;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而不是理性主义,排除B项;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
10.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叙述的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表明德意志皇帝权力巨大,这属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故D项正确。
11.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厂制度产生以后,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从以家庭、手工工场为单位转向以工厂为单位,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巨变,故A项正确;产业结构也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材料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工厂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进行产生的,排除D项。
12.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是2012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的徽标,故此项正确;A项为2011年商务部发表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纪念标示,排除;C项为2017年在中国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徽标,排除;D项为世界银行的徽标,排除。
13.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④应该是隋朝,D项符合题意;三国时期之后,西晋实现短暂统一,①正确,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是十六国时期,②正确,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③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4.C 解析 根据材料,某同学对洪武二十六年岁入粮数超出元朝大德三年之数2.5倍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探究,应列入其研究范畴的有①征税税率、③人口数量、④粮食生产,①③④符合题意,朝贡贸易属于对外贸易,不符合题意,②错误。故C项正确。
15.C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60—1913年我国棉布产量中,机织布比重不断上升,手织布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我国棉纺织工业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外国资本的相关数据,排除A项;材料数据变化不能反映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排除B项;近代我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
16.D 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给日本侵略者极大的震慑,加速了侵略者灭亡的步伐,故D项正确;A项“始终”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7.A 解析 根据材料,民主党派加入政协,以及“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说明新政协和新政府的人员构成较为广泛,代表各阶层利益,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共同执政”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8.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主要针对的问题是中国如何对待帝国主义,故D项正确。
19.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制定《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拜占庭帝国的法律,而不是文字,且拜占庭使用的是拉丁文,排除A项;拜占庭信仰的是东正教,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0.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故B项正确;A项不是该公告的主要意图,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1.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将近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置于直接殖民统治之下,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尖锐并非材料反映的主题,排除D项。
2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②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是在1943年2月;③《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是在1942年1月;④太平洋战争爆发是在1941年12月。综上所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为①④③②,故C项正确。
23.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苏从合作走向了对抗,故B项正确;美国率先挑起了冷战,而不是苏联,排除A项;1949年北约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两国合作进行反法西斯战争,说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处,排除D项。
24.A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出,“互联网+”的模式,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渠道,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故A项正确;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是两个概念,排除C项;“开始”错误,排除D项。
25.参考答案 (1)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对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大力吸收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26.参考答案 (1)会议:巴黎和会。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秩序:雅尔塔体系。
措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3)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西方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恐惧和憎恨);美苏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美苏在国家战略上的冲突(美国希望称霸世界,视苏联为最大障碍;苏联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战时的经历进一步确定了美苏在战前的彼此怀疑。
基本史实: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表现: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