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1年,考古学家在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发现随葬品中有象征军权的玉石钺,大量陶器及较多玉器。经测定,其年代距今6 000年至4 000年左右。据此可知,岗上遗址应属于哪一文化遗存( )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红山文化
2.西周时期“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内外服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3.《廿二史札记》载:“有明一代宦官之祸,视唐虽稍轻,然至刘瑾、魏忠贤亦不减东汉末造矣。”下列机构中,属于明代宦官负责或控制的有( )
①内阁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司礼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6世纪末,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来到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被称为“科学家传教士”。他是( )
A.克林德 B.利玛窦
C.欧几里得 D.马可·波罗
5.1920年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中国出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当时,为这股思潮传播作出贡献的人物有( )
A.康有为、梁启超 B.陈独秀、胡适
C.李大钊、鲁迅 D.陈独秀、李大钊
6.有学者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研究后认为它“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倾错误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鲜经验”。这一学者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7.面对敌人的重点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军二纵司令员陈再道说:“战争不能继续在内线打了,我们解放区负担不起。只有把战争从内线引向外线,我们才能最终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为此,晋冀鲁豫解放军( )
A.发动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进行三大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8.关于奥斯曼帝国说法正确的是( )
A.消灭拜占庭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B.以基督教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C.商品的重税政策阻碍了东西方贸易
D.是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国家
9.西方经济学家哈耶克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由,认为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以下学者中主张经济自由的是( )
A.孟德斯鸠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卢梭
10.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 )
A.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
B.“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
D.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11.某部文献以启蒙思想为基础,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保护人权的革命口号,成为资产阶级打破封建特权地位的法律依据。它集中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为保障资产阶级人权,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实现资产阶级专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文献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法国民法典》
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
12.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形成这一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
B.国家综合实力对比上势均力敌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对立和冲突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和对其有效管理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B.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C.元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D.明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并经略台湾
14.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实行行省制度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下图漫画喻指的历史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B.明治维新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16.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 1亿,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
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C.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
A.基层民主 B.土地流转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
18.某同学在学习完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大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主题:
一、毛泽东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
19.下面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果简表。据此可以推断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 )
时间 成果
2013—2019年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
2015—2019年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0个成员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 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
2019年4月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达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
2013—2020年 中国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世界提供透明、公平的发展机会
①涉及领域广泛 ②参与主体众多 ③增添发展新动力 ④打造合作新平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9世纪末以后,日本的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10世纪以后,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一些领家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这使得10世纪以后的日本( )
A.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B.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武士集团势力受到挑战
D.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
21.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对此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
①英德两国的国防费用持续大幅增加 ②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改变 ③各国在此期间陆续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④这种变化促使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2.下图是1930年的苏联宣传画《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五年计划,四年完成!》,该宣传画( )
A.表达了争取国内战争胜利的迫切需求
B.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体现了斯大林时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D.彰显执政者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精神
23.1971年尼克松在公开讲话时说:“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为此尼克松政府( )
①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善和中国的关系 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扩大了黑人的民权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阅读下表,从表中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 )
成立时间 名称 国家
1976年 七国集团 美、英、法、德、日、意、加
1997年 八国集团 七国集团+俄罗斯
1999年 二十国集团 八国集团+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
A.区域经济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B.世界多极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C.西方发达国家出现“逆全球化”现象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主导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22分,共40分)
25.“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古代王朝都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材料二 此制(指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度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学而优则仕的认同),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指出材料一中西晋所实行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和创立者。结合所学概括其弊端。(8分)
(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对国家治理起到的积极作用。(10分)
2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欧洲重大的扩张很大程度上是各种历史力量的产物:经济生产力和资源的增长,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的出现和新君主国的兴起。正是这些欧洲君主国向合股公司发放了特许状,为像哥伦布和达·伽马这样的人们提供了取得的这些成就所必需的支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36年,伦敦工匠成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叫“伦敦工人协会”,其领导人是著名的工人领袖威廉·洛维特。不久以后,起草了一份法律文件,称为《人民宪章》,并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由此,一场震惊世界的运动就拉开了序幕。在此后大约20年时间内,反复涤荡着英伦大地。这场运动是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这一时期的工会运动深受欧文主义影响。欧文生于马鞍匠之家,1800年出任著名的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开始试行他的社会理想。1824年,他变卖了家产去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创建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但这个试验失败了。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1967年7月1日,欧洲六国共同签署的《布鲁塞尔条约》正式生效,它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的正式命名。欧洲的联合是战后国际形势和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虽然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欧主要国家在历史上曾存在很多矛盾,发生过一系列冲突和战争……在戴高乐和阿登纳的共同努力下,法德两国终于在1963年签署了著名的《法德友好合作条约》……西欧历史文化都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有相近的文化历史渊源、心理认同感。
——摘编自刘茂森《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和达·伽马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并概括“这些成就”对西欧社会结构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英国工人第一次单独的政治活动”的名称。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述这场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用一句话概括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试验”无法实现的原因。(6分)
(3)指出1993年欧洲共同体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释欧洲联合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10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卷(三)
1.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为山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这是大汶口文化,故B项正确;仰韶文化位于河南省,排除A项;河姆渡文化位于浙江省,排除C项;红山文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排除D项。
2.B 解析 材料说明了继承权力的唯一性原则,这实际上说明了宗法制的继承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制度,排除A项;井田制是西周的土地制度,排除C项;郡县制在秦朝大规模推行,排除D项。
3.D 解析 明成祖设立的内阁,是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不属于明代宦官负责或控制,故①错误;司礼监是明代内廷宦官机构,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故②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故B项正确;克林德是晚清时期的德国驻华公使,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欧几里得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马可·波罗于元朝来华,排除D项。
5.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先后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故D项正确。
6.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倾错误的斗争,故C项正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排除A项;古田会议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故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C项;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
8.A 解析 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A项正确;奥斯曼人信奉伊斯兰教,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是封建国家,排除D项。
9.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当·斯密强调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主张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
10.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导致荷、英经济高增长,故D项正确;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是荷、英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排除B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确立时间与题干不符合,故排除C项。
11.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人权宣言》宣扬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等原则,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保护人权的口号,故D项正确;《罗马民法大全》是奴隶制时代的法律,排除A项;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权利法案》并不是以启蒙思想为基础,排除C项。
12.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约”与“华约”对峙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对立和冲突,故D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排除;B、C两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
13.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故B项正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系,排除A项;元朝设立宣政院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排除C项;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排除D项。
14.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富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故①正确;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故②正确;③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正确。
15.C 解析 根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在不改变封建专制体制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故C项正确;维新运动是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6.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充分体现了民意,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项正确;社会主义性质强调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1956年我国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人民政协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排除C项。
17.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18.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探索和发展历程,故D项正确。
19.A 解析 通过观察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明显增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已过百,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数百项务实成果,中国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合作文件等,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领域广泛,参与主体众多,为世界经济增添了发展新动力,打造了合作新平台,①②③④正确,故A项正确。
20.A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庄园享有不向国家纳税的特权,对中央集权形成一定的冲击,故A项正确;幕府统治在12世纪末建立,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21.B 解析 通过观察图中四条曲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1914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德、俄四大国国防费用的明显增加和不平衡发展,反映出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改变,通过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可知②④正确;①与材料不符,③与史实不符,故B项正确。
22.C 解析 宣传画上的文字和手执锤子、铁锹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形象,表达了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加快完成五年计划的决心和目标,体现了斯大林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故C项正确。
23.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经济上面临“滞胀”危机,因此,美国政府改革社会福利制度,与此同时,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再加上面临西欧、日本的冲击,因此将外交政策进行调整,改善和中国的关系,①②正确;这一时期,美国削弱了对经济的干预,美国政府并未扩大黑人的民权,③④错误,A项正确。
24.B 解析 从七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冲击着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B项正确;二十国集团不属于区域集团,排除A项;逆全球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5.参考答案 (1)制度名称:九品中正制。创立者:曹丕。
弊端: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以门第为选官标准不利于选拔人才。
(2)观点:科举制能够为国家治理选拔真正的人才。
积极作用:科举制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寒门庶族的地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社会读书风尚。
26.参考答案 (1)成就: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舰队完成环球航行。
影响: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或答“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亦可),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或答“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亦可)。
(2)名称:英国宪章运动。
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原因: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3)事件:欧盟成立。
阐释要求:需要从欧洲自身(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战后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或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或区域集团化)三大视角综合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