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12: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腊八粥》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教材围绕“民风民俗”的专题编写,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本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
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腊八粥”是全文的主线,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先总体介绍了腊八粥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再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为了把“等粥”写详细,作者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呈现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的四个有趣的场景,将腊八粥熬制过程中的变化和八儿的活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互相映衬,既衬托了腊八粥的甜蜜,又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流露着家庭生活的温情,描绘了一幅有趣的腊八节风俗画。课文语言通俗简练,人物对话彰显个性,妙趣横生,仿佛演绎着一个人与粥的故事。“运用食物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的方法,把重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对于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要素“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很有借鉴作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过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也学过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在上学期,学生在阅读策略单元中已学过有目的地阅读,懂得带着问题细读有关的内容;学过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搭建思考与表达的平台,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分享交流的时间,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习作方法。然而学生对习作还是有“望而生畏”的现象,每每写作,常常“一筹莫展”,特别是在“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这一要素上,还缺少方法的引领。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挖掘习作方法,并潜移默化地指导,才能让学生更频繁、更自然、更便捷地学习,明白习作并不是一件难事,从而树立习作的信心,强化习作的能力。
【设计理论】
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因此,这节课设计让学生概括八儿等粥的四个有趣场景,感受八儿的心情变化,清晰文章的叙述顺序,明确“等粥”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通过找出描写腊八粥的语句进行品读分享,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学习细腻描写食物的表达方法;通过找出描写八儿的语句合作交流,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学习人物活动衬托食物美味的表达方法;通过找出妈妈的语句感情朗读,感受八儿一家的温情,学习食物融入情感的表达方法。在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体会作者如何把“等粥”写详细,从而突破本课的语文要素。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建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节课把阅读、习作、口语融为一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找句子、画关键词、写体会,赏词品句、分享交流、情感对话,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节课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精心设计了板书和拓展,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作者如何详写“等粥”的过程,领悟“运用食物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的方法,把重点写具体”的习作方法。整节课实现了从课文到习作的过渡,体现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堂变革”的品质课堂理念,更全面地强化了学生的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
1.通过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学习通过细腻描写食物把“等粥”写详细的表达方法。
2.通过描写八儿的句子,感受腊八粥的诱惑,学习通过人物活动衬托食物美味把“等粥”写详细的表达方法。
3.通过描写妈妈的句子,感受八儿家的温情,学习食物融入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4.学习运用食物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的方法,把主要部分写详细,并试着写写自己喜欢的食物。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腊八粥和八儿的句子,感受腊八粥的美味,体会详写“等粥”的好处,学习详写“等粥”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食物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的方法,把主要部分写详细,试着写写自己喜欢的食物。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八儿内心变化表格、《花边饺》学习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梳理事件,明“粥”之详略
(一)回顾旧知,忆喜爱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寻着腊八粥的香味,学习第2课,腊八粥。
(展示各种腊八粥的图片)
2.师:还记得文中哪个自然段总体介绍了腊八粥吗?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腊八粥?(作者从外观、材料、味道、做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的甜腻、家庭生活的温馨。)(二)梳理事件,明详略
1.师:围绕腊八粥,作者主要写了两件事:等粥、喝粥。哪件事写得详细,哪件事写得简略?(等粥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
2.师:在八儿等粥的过程中,作者围绕腊八粥具体写了哪几个场景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17自然段,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
学生试着概括,老师鼓励点拨,小结并板书。
3.师小结:作者为了把八儿“等粥”过程写具体,呈现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生动而有趣。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种腊八粥的图片展示,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勾起学生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忆,体现了本单元民风民俗的人文主题,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学生回顾八儿等粥的四件事,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明确文中的详略,为体会如何把“等粥”写具体做铺垫。】
二、聚焦食物,尝“粥”之甜蜜(一)师:在这四个场景中,文章哪些地方细腻地描写了这一锅腊八粥呢?请自由朗读课文2-17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关键词打“△”,旁边做批注,思考:你看到了一锅怎样的腊八粥?为什么?(二)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画句子,标关键词,做批注。老师巡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三)学生举手发言,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老师出示相关语句,适当点拨:你是从哪些语句、哪些关键词看出来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从声音“叹气”和材料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腊八粥的黏稠和熟烂。
【设计意图:从第一自然段腊八粥的总体描写,到这个环节对腊八粥的细腻描写,从整体到部分,过渡自然。问题的设计,便于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品读腊八粥“叹气”和材料变化,训练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批注的读书习惯。】
预设学生分享一:一粥四叹,见黏稠(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声音这个角度,反复四次写到腊八粥在叹气,让我们看到了一锅逐渐黏稠的腊八粥。)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与其说粥在叹气,还不如说谁在叹气?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情吗?(这锅腊八粥不断地“叹气”,既表现了粥熬制初期的情状,又暗含着八儿的失落。粥与人互相映衬,趣味十足。)2.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连读四个描写腊八粥叹气的句子,再次感受粥的黏稠和八儿的失落。预设学生分享二:一粥四材,见熟烂(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出了四种食材熟烂后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一锅熟透的腊八粥,生动有趣。)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在八儿的心情又如何?(预设:作者在描写腊八粥的同时,也流露着八儿终于见到腊八粥的兴奋心情,粥和人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富有情趣。)2.学生齐读句子,再次感受腊八粥黏稠与熟烂的甜蜜,体会语言的生动有趣。(四)师生小结写法1.师示意学生看主板书:作者为了把“等粥”的过程写具体,不仅有序地呈现了四个场景,还在每个场景中细腻地描写了腊八粥。2.师示意学生看副板书:因此要想写出食物的美味,我们应该怎样做?(预设:要细致观察食物,从外观、食材、味道、颜色,到熬制过程中的声音、变化,还可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让食物变得色香味俱全。)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分享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抓住声音四次“叹气”品读,感受腊八粥的粘稠;抓住食材熟烂时的变化细读,感受腊八粥的甜蜜。懂得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学习“通过细腻描写食物,把‘等粥’写详细”的表达方法。】
三、锁定八儿,品“粥”之诱惑(一)布置任务,明目的师:在等粥的过程中,腊八粥经历了一个逐渐黏稠和熟烂的变化过程,那么八儿的内心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练过程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2~17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关键词打“△”,想想:八儿的内心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纸上的表格填写。(二)合作学习,练能力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堂了解学习情况。(三)分享交流,促体会1.师:下面请小组代表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说说八儿的内心活动。你是从哪些语句、哪些关键词感受到他这种内心变化的?这里运用了哪个方面的人物描写?2.小组代表发言,读所画句子,分享读书心得。老师适当点拨,呈现表格和板书,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体会八儿在四个场景中的不同心情,感受腊八粥对八儿的诱惑。老师引导思考:那么八儿猜对了吗?这部分与文中哪个自然段相呼应?(第15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物活动与食物描写相呼应,说明八儿的渴望终于实现了,体现了腊八粥对八儿的诱惑。)(四)总结引导,悟写法1.师示意学生看主板书,引导学生思考: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八儿等粥的过程描写得如此详细吗?2.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拨引导:在等粥的四个场景中,八儿的心情随着腊八粥的变化而变化,生动有趣地写出了腊八粥对八儿地诱惑,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衬托腊八粥的甜蜜。3.老师示意学生看副板书,小结:写食物时,要想把重点写具体,不仅要细腻地描写食物的食材、外观、味道、声音、变化等,还要结合人物活动,细致地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这样能巧妙地衬托食物的美味。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建议:“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一环节,学生在自主默读的基础上赏词品句,再进行合作填表,感受八儿的心情变化,体会腊八粥对八儿的诱惑,领悟文章详细写八儿等粥的好处,学习“运用食物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的方法,把重点写具体”的方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有机结合的特点。】
四、捕捉妈妈,感“粥”之温情
(一)自主朗读,初体验1.师:文中除了八儿,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妈妈。你能快速地找到有关妈妈的句子吗?2.学生浏览1~18自然段,自主举手朗读相关的句子。
(二)师生互读,渐感受1.师:妈妈的语句总出现在八儿的后面,现在我们结合八儿的话,进行角色朗读。师生互读对话。2.从这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分享。(预设:妈妈对八儿的爱,八儿一家满满的家庭生活温情。)
(三)同桌互读,深领悟1.同桌两人进行对话练习,老师巡堂了解情况,并适当进行个别指导。2.同桌两人自主展示,同学评价建议,老师给予肯定与引导。
(四)归纳总结,谈写法1.师:(示意学生看主板书)现在,你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等粥”的过程写详细吗?2.学生根据主板书畅所欲言:腊八粥的细腻描写与八儿等粥过程中的活动、感受及妈妈的爱互相映衬。3.师:是的,因此这不但是一篇写腊八粥的文章,更是一个人与粥的故事,一个充满情味的趣味故事。
【设计意图:文中八儿和妈妈的对话彰显个性,妙趣横生,情感饱满,朗读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师生互读,能起一个引领师范的作用。同桌互读,既表现了自己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也体会了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学生各抒己见,畅谈体会,体现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特点。在碗口写“温情”,表达了浓浓的家庭生活温情溢满碗口。】
五、学以致用,悟“粥”之写法
(一)移花接木,得写法
1.师:(示意学生看副板书)那么,当我们写食物时,该怎样才能把主要部分写详细呢?
2.学生根据副板书进行总结:既要细腻地描写食物,也要结合人物的活动,还可以融入人物的情感,这样的食物不仅勾住我们的味蕾,更勾住了我们的心。
(二)拓展比较,强写法
1.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我发给大家的一篇文章,肖复兴的《花边饺》。请快速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与课文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拨总结:文章围绕花边饺展开内容,抓住“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包饺子”和“成家后我给妈妈包饺子”两个重要场景写详细,既有对花边饺的细腻描写,也有作者一家的人物活动叙述,饺子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仿佛述说着一个人与饺子的故事,流露着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爱。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要扩展阅读面。肖复兴的《花边饺》与本单元课文主题、题材相同,文中也体现了“运用食物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的方法,把重点写具体”的写法,蕴含的情感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与掌握写法。】
(三)牛刀小试,用写法1.布置作业:小练笔2.评价要求:下节课将分享自己写的文章,评出习作小能手。
【设计意图:民以食为天。自己喜欢的食物对学生来说是个感兴趣的话题,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是习作的好题材。学生应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及时的练笔,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运用新学的习作方法。明确下一节课分享习作、评选能手的要求,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主板书运用“碗”的轮廓把腊八粥和八儿四个等粥场景的心情融合在一起,不仅直观地展示了课文的主线、写作顺序、主要内容,还形象地呈现了作者如何详写“等粥”的过程。副板书利用文字、大括号、箭头等方式,总结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呈现了“运用食物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的方法,把重点写具体”的习作方法。整个板书简明扼要,有效地概括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便于学生总结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