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5 12: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腊八粥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课文节选自沈从文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作者用细腻、生动、有趣的文字,描写了小孩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描绘了一幅腊八节的风俗画,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情,令人回味无穷。
课文一共十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第1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就令人印象深刻,用“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代替“各个年龄段的人”,既具体又典型,加上排比与反问的修辞手法运用,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烘托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接着,第二句话具体描写了腊八粥的食材用料、熬制过程和品尝腊八粥的场景,描写细腻,想象生动,色香味俱全,简直要令人垂涎欲滴。这个语段,充分体现了沈从文写作的文字表达功力,堪称典范。
第二部分是课文第2至17自然段,作者以小孩八儿的视角,生动描写了等着喝粥过程中的四个场景: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将八儿的活动和心理、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与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巧妙地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八儿的活泼、可爱、天真、好奇,以及妈妈的温柔、慈爱,又展现了熬腊八粥的风情画卷,从侧面体现和烘托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这个部分,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第2至8自然段描写的是八儿盼粥的场景。先写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然后写八儿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表现出他的急切心情。
第9至12自然段描写的是八儿分粥的场景。八儿先是要和妈妈各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理由是他们都吃不得甜的;接着又得寸进尺,提出自己要吃三碗半,妈妈吃两碗半。这富有童趣的对话,令人忍俊不禁,八儿的馋样儿跃然纸上。
第13自然描写的是八儿猜粥的场景。因为个子小,看不到锅里熬粥的情景,八儿就只能凭着自己的经验使劲地猜,使劲地想。可猜来想去,最后还是忍不住要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看看。
第14至17自然段描写的是八儿看粥的场景。八儿终于如他所愿地看到了锅里的一切。这锅里的熬粥的情景,八儿看得是那样的仔细,一切都如他所猜想的那样,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粥的颜色怎么是深褐色的呢?!
课文第三部分写的是八儿和家人一起喝粥的场景。这个场景是略写,聊聊几句,便把八儿和一家人腊八粥吃饱喝足的样子勾画出来了。
整篇课文,虽然是节选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有详有略,主次分明。八儿等粥的过程描写得十分具体生动,既写出了八儿的馋样儿,又写出了熬腊八粥的过程,呈现了一幅生动别样的风俗画卷。
二、学习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
2.能概括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课文内容的详略,领会这样写的意图。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语言,体会八儿等粥过程中那个的心情变化,感受浓浓的亲情。
4.能仿照第1自然段,联系生活经验,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
5.通过拓展阅读,比较不同作家笔下的腊八粥习俗,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回顾老舍《北京的春节》描写腊八粥的片段。
2.了解腊八节与腊八粥的习俗。
3.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湘西苗族风情,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和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学习活动二 通读感知,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反馈,认读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想一想,围绕八宝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概括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详略。
学习活动三 聚焦等粥,品读体味
1.默读课文2-17自然段,想象八儿的馋样。概括梳理:课文具体描写了八儿等粥过程中的哪几个具体的场景?
2.八儿等粥的过程中, 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细读课文2-17自然段,圈画批注。
3.交流反馈,引导品味八儿的心情变化。
★盼粥的场景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分角色朗读八儿和妈妈的对话。
(2)这个盼粥的场景,写出了八儿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从“眼睛可急红了”“ 要哭的样子”“ 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些词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八儿十分急切的心情。
(3)八儿真的饿了吗?体会“那我饿了”的言下之意。
★分粥的场景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1)分角色朗读八儿和妈妈的对话。
(2)八儿分粥有趣吗?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心情呢?
——八儿分粥,可谓“得寸进尺”,“贪心十足”,这也写出了他十分渴望喝粥的心情。
★猜粥的场景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1)八儿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猜粥的?
——急切、无比期待……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八儿的馋样儿
★看粥的场景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1)师生合作朗读,想象体会八儿看粥时的心情和样子。
(2)既然都是“知道的”“常见的”“不消说的”“如他所猜的”……八儿为什么还看得如此仔细呢?
——这样才具体生动地突出和体现了八儿的馋样儿!
4.小结,概括梳理八儿等粥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你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八儿?一位怎样的妈妈?
八儿:特别馋、天真、活泼、淘气、机灵、可爱……
妈妈:温柔、慈爱……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一 回顾导入,思考讨论
1.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梳理了课文的内容,重点品读体会了八儿等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八儿的心情发生着变化。
2.思考与讨论: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腊八粥”,可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文字详写八儿等粥的过程,而不是重点写喝粥的情景呢?
交流,引导明确:通过描写刻画八儿等粥过程中的馋样儿,间接突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同时,等粥的过程,也写出了八儿一家温情幸福、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学习活动二 品读体会,指向表达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直接描写锅中腊八粥的句子。
指名交流,明确直接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2.读一读你找到的这些语句,在写法上你发现了什么?PPT呈现语段: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 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1)引导发现,这些句段在描写锅里的腊八粥时,都写到了“叹气”。
(2)设疑讨论:作者为什么反复写腊八粥叹气呢?
引导明确:一方面,“叹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熬腊八粥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叹气”其实也间接地地反映了八儿等粥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学习活动三 联系生活,仿写片段
1.聚焦课文第一自然段,探寻写作秘诀。
PPT呈现文本: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真是让人垂涎欲滴,这里面藏着什么写作秘诀呢?
引导发现课文的表达秘密:(1)多角度写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先写受人喜欢,再写制作方法,后写吃的场景;(2)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的列举特别有趣,侧面烘托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3)运用多个叠词,读起来很有亲切感,更写出了腊八粥的味美诱人。
2.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美食对你特别有诱惑力呢?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吧。
学生简单交流一下自己喜欢的美食之后,动笔写一个片段。
点评交流,重点看有没有把这种美食的诱人之处写出来,有没有积极运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写法。
学习活动四 群文链接,拓展阅读
沈从文的《腊八粥》,通过八儿等粥的场景与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烘托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腊八节喝腊八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还有不少名家也写过,我们来读一读。
【文本一】冰心散文《腊八粥》(节选)
【文本二】梁实秋《粥》节选
【文本三】周绍良《记腊八粥》节选
思考与讨论:三位作家写腊八粥,相同的内容是什么?不同的侧重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