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恒杰科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恒杰科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5 06: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芜湖恒杰科技学校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读“北半球风向示意图”。等压线数值①<②<③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地转偏向力 B.b是摩擦力 C.c是风向 D.d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城市地面硬化中大量铺设“透水砖”可以改善水循环的
A.下渗 B.降水 C.水汽输送 D.蒸腾
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中乙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大气循环
5.图中字母C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蒸腾
6.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7.图中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有( )
A. B.
C. D.
8.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是( )
A.氧气、氮气和干洁空气 B.二氧化碳、水汽和杂质
C.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D.氮气、水汽和干洁空气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身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身重回地球的怀抱身第6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示意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有关图中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纬度越高,层顶高度越大
B.①层存在电离层,其有利于神舟飞船与地面联系
C.②层存在臭氧层,其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②层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热源是地面辐射
10.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返回降落过程中气温随高度下降的变化规律是( )
A.①层上升 B.②层上升
C.③层先升后降 D.总体波状上升
11.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主要原因是( )
①平流层大气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
②平流层大气气温下热上冷,以平流运动为主
③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④水汽和杂质含量多,多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大气活动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3.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最可能形成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太古代 D.新生代
14.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软流层—地幔—地核
C.地壳—地核—地幔 D.地壳—地幔—地核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能正确标注图中天体系统的名称的是( )
A.①一太阳系 B.②一银河系
C.③一总星系 D.④一地月系
读太阳的外部圈层结构特征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结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最高的是色球层 B.亮度最大的是太阳内部
C.厚度最厚的是色球层 D.温度最高的是日冕层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影响地面长波通信
D.印尼的学生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
19.如图,曲线a、b表示的是等压面,近地面B、C两地温度存在差异,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地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
B.四处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B>C>D>A
C.B可能是白天的陆地,C可能是白天的海洋
D.B可能是城市,C可能是郊区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水平气压(单位:hPa)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丙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在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23.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24.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④增强
25.为了探测莫霍界面,在以下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A.青岛 B.拉萨 C.太平洋的海底 D.北京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甲、乙、丙三种水循环类型分别是 , , 。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和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 。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草原犬鼠(土拨鼠)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它们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图1)。这使地面上的风能够吹进洞穴,形成“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习习凉风。
(1)图中犬鼠洞穴的进风口是甲、乙中的哪一个出口?请做出判断并给出理由。
(2)我国许多民居的设计也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居民在屋前铺设石子,在屋后种植树木,用以加强夏季穿堂风(如图2)。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2分)
材料图1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由图1概括全球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值区和最高值区,并分析其成因。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我们熟知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
29.读“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该地位于北半球。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P中①、②、③、④、⑤气压相等的是 ,表示气压最高的是 。
(2)甲、乙两处气温较低的是 处,气压较低的是 处。
(3)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乙地为 (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甲地为 (城市或郊区)。
(4)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图可知,阴天大气散射辐射整体更强,一般来说我国阴雨天夏季多于冬季,因此大气散射辐射强度夏季强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城区有热岛效应,温度高,对流作用强,阴雨天多,大气散射辐射强度城区强于郊区,②错误,④正确。因此①④组合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散射辐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之一,受对流层大气情况影响,阴雨天大气含有水汽多,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强。
2.D
【详解】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因而a为风向,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即b为地转偏向力,A错误。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故c为摩擦力,B错误。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因而a为风向,C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箭头指向低压,因而d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正确。故选D。
【点睛】
3.A
【详解】城市地面硬化中大量铺设“透水砖”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A正确。铺设“透水砖”对降水、水汽输送、蒸腾影响不大,BCD错误。
故选A
4.C 5.C
【分析】4.看图可知,乙环节沟通陆地和海洋,为海陆间水循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C环节在高空,由海洋到陆地,为水汽输送环节,C正确。故选C。
【点睛】图中A大气降水、B水汽蒸发、C水汽输送、D大气降水、E蒸发、F蒸腾。
6.D
【详解】水循环会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A正确。通过水循环各环节的运动会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正确。水循环可通过如流水侵蚀、堆积作用等不断塑造地表形态,C正确。水循环通过洋流、径流等输送维持各纬度热量收支平衡,D错误。故选D。
7.B
【详解】热力环流中,冷的区域遇冷收缩下沉,热的区域受热膨胀上升,A错;白天草地升温慢于裸地,在近地面,气流做下沉运动,裸地升温快,气流做上升运动,B对;山谷的近地面夜晚吹山风,C错;城郊热力环流,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季节,市区气温都高于郊区,市区盛行上升气流,郊区盛行下沉气流,D错。故选B。
【点睛】
8.C
【详解】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悬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所组成,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是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干洁空气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9.C 10.A
【解析】9.①层是对流层,纬度越高,对流层顶高度越低,A错误;①对流层内没有电离层,B错误;②层是平流层,存在臭氧层,臭氧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正确;②层上部热、下部冷,热源是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
10.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返回降落过程中,在③高层大气中,随着高度下降,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在②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下降而降低;在①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下降而升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大气随高度升高气温上升,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相对于对流层,平流层高度较高,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利于飞机飞行,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
12.A
【详解】由于对流层几乎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水汽、固体杂质,且由于对流运动旺盛,故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选A。
1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仅生活在中生代,因此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最可能形成于中生代,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4.D
【详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到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和地核,他们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故选D。
【点睛】
15.D 16.C
【解析】15.由所学知识可知,②是地月系,④是太阳系,①是银河系,③是可观测宇宙(总星系)。故图中包括四级天体系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由所学知识可知,②是地月系,④是太阳系,①是银河系,③是可观测宇宙。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和月球组成地月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组成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可观测宇宙。
17.D 18.B
【分析】17.读图可知,亮度最大的是光球层,温度最高、厚度最厚的是日冕层,故ABC错,D对。故选D。
18.依据已学知识,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光球层上,耀斑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A错。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即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B对。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高层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地面短波通信,C错。极光现象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夜空,印尼位于赤道附近,在晚上不可能看到极光现象,D错。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熟悉和掌握。
19.B
【详解】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则B为高压,故为低温下沉,A错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水平方向上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气压排列是B>C>D>A,B正确;白天的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C错误;城市气温高,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形成高压,D错误;故选B。
20.B 21.C
【分析】20.丙处左侧有高压中心,右侧有低压中心,丙处等压线接近南北走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因此丙地方向是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一般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丙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风力大小主要根据等压线密集程度。一般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2.C 23.C 24.D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等知识。
22.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穿过厚厚大气到达地面,在这过程中,部分太阳辐射能被大气吸收或反射,而大部分则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或者反射、散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能量;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由上可知,①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A错误;②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大部分达到地面,B错误;③代表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C正确;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多而导致大气逆辐射作用加强,D错误,故选C。
23.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产生的原因:根据已知知识分析,温室效应是指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大气变暖现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能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进而大气向地面的辐射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增强,所以与温室效应有关的过程是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对应图中③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中多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弱,温度低;夜晚大气的逆辐射④增强,温度较高,所以昼夜温差较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B
【分析】考察地震波的特点。
【详解】地壳越厚,地震波从震源传到地面需要的时间越长,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要厚,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拉萨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因此最迟测的地震波,太平洋的海底最早测得地震波,正确答案选B。
【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察。
26.(1) 蒸发 降水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洋内循环
(2) 地表径流 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 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植被。
(4)需求大、浪费严重、污染严重、植被破坏严重。
(5)全球水量动态平衡;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塑造地表形态;影响全球气候生态
【分析】本大题以三大水循环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三大水循环的环节、类型、修建母亲水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及好处、水资源出现枯竭的原因、水循环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1)
据图和已学知识可知,其中甲为陆地内循环,乙为海陆间循环,丙为海洋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而三大水循环均有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环节。
(2)
据图和已学知识可知,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下渗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可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别是西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以解决人畜饮水的问题,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
(3)
据图可知,丁环节为下渗,为了增加下渗的水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植被地上部分可以减小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地下部分可以保持水土,吸收水分,提高地表水的下渗能力;还可以平整土地,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提高下渗能力。
(4)
水资源出现枯竭,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以水源会面临枯竭。人为原因是我国人口众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用水量大;用水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多,污染严重;植被破坏等,这些人为因素都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5)
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得到不断的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再生,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除了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水循环还可以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水循环具有搬运、侵蚀、堆积的外力作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可以影响全球气候生态,对于气候的调节很重要。
27.(1)甲出口。理由:甲出口是平坦的,乙出口隆起,水平气流经过乙出口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来自洞穴内的气流上升,使洞内气压降低,气流从甲处下沉补充,故气流由甲出口进入再从乙出口流出。
(2)石子铺在屋前,比热容较小,白天增温加快;树林在屋后,比热容较大,白天增温减慢,增大了房屋前后的温差,加大了水平气压差,风从屋后吹向屋前,增强了穿堂风。
【分析】本大题以“草原犬鼠穴和穿堂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甲、乙两出口形态的不同为切入点,甲出口是平坦的,乙出口是隆起的。由于乙出口隆起使得水平气流经过时被抬升,气流上升使得乙出口处气压较低;洞穴内的气流从乙出口流出,导致洞内气压降低,从甲处下沉的气流补充洞穴内的气流,故甲出口为进风口,乙出口为出风口。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显著。由于树林的比热容比石子地面大,石子地面在屋前,由于比热容较小,夏季白天增温快,形成低压;树林在屋后,由于比热容较大,白天增温慢,形成高压,风从屋后吹向屋前。屋前铺设石子、屋后种植树木增强了房屋前后的温差,使得水平气压差加大,增强了穿堂风。
28.(1)空间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青藏高原最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四川盆地最少:地形闭塞,气候湿润,水汽充足,多云雾,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示意图及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我国年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太阳能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图中可以看出,纬度越高的地方,太阳辐射能越小,其原因是随着纬度升高,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因此太阳光线经过的大气层的厚度越大,大气削弱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故全球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具有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总体上看是东少西多、南少北多。其中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晴朗天气多,因此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多,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而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加之盆地地形,水汽不易向外扩散,使得该地区常年多云雾或阴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
(3)
联系生活实际或从教材中可以获知,太阳能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太阳能加热、做饭、烧水的装置,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装置,如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等。
29.(1) ①、②、③ ④
(2) 甲 乙
(3) 陆地 郊区
(4)西北风
【分析】本题以某地的气压状况图为材料背景设置题目,涉及等压线判读,热力环流原理,热力环流的应用,近地面风向判读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详解】(1)读图可知,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同一竖直面,海拔越低气压越高,则可知④气压大于③,⑤气压小于①,综上可知,气压最高的为④。
(2)据图可知,在甲地的高空等压面下凹,为低气压,由于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所以甲地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乙地高空等压面上凸,为高气压,乙地近地面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
(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由于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所以,甲为海洋,乙为陆地。若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气温高,气压低,故乙地为城市,甲地为郊区。
(4)结合第二题可知近地面甲处气压高,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由图中气压状况和方向,可以确定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向东,由于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吹向东南方向,为西北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