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物体的颜色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5.5物体的颜色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4 22: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五章 光现象
5.5 物体的颜色
学习目标
1. 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体颜色与光的吸收、反射、透过等现象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解释和应用物体颜色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难点
1. 难点:理解光谱分解和三基色混合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得到其他颜色。
2. 重点:掌握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反射、透过等特性,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物体颜色。
光的折射定义:
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_______________;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_______________;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在同一平面内
法线的两侧
课程导入
4、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 折射角_________入射角;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
总之:空气中的角度大。
5、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________。
6、光路_______。
小于
大于
不变
可逆
课程导入
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例如:彩虹
外侧是红色
内侧是紫色
新课讲授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新课讲授
光的三原色原理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新课讲授
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靛)
红+绿+蓝=白
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新课讲授
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放大镜放大
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色光的混合
新课讲授
颜料也有很多种颜色,对于颜料而言,三原色也是红、绿、蓝吗?
不是
它们按不同的比例可以调出不同的颜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新课讲授
世间物体颜色千万种,不同物体的颜色如何确定?
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新课讲授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看不见的光
新课讲授
太阳光的光谱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可视光线
红外线
红外线
新课讲授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红外线的特点:
新课讲授
①红外线诊断病情
用红外胶片拍出的“热谱图”图中的颜色是制作时加上的,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温度 。
红外线的应用
新课讲授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
②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夜视仪的
军事应用
新课讲授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紫外线
新课讲授
紫外线的特点:
1. 紫外线有较强的化学作用,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4.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是有害的,甚至引发癌变!
3. 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2. 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它能杀死微生物, 医院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病房和手术室。
新课讲授
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
①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紫外线的应用:
新课讲授
②紫外线消毒灭菌
紫外线消毒柜
紫外线灭菌灯
新课讲授
1.小明在公园里游玩,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红花的月季,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黑叶黑花的照片,则小明选择的滤色镜的颜色( )
A.无色 B.绿色 C.蓝色 D.红色
C
课后练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七色光的一种
B、任意一种色光斜照到三棱镜都能发生光的色散
C、白光不可能用光的混合法得到
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
D
课后练习
3.紫外线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能使荧光物质________,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____________。
发光
有害
4.人民币以及某些商标的防伪标记可以用_________灯识别。
紫外线
课后练习
归纳总结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紫外线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课后作业
完成随时随练中练习题P72
完成小组任务
总结本章知识点,并绘制思维导图
下节课再见!